安顺文庙
文庙去过好多,都没有引起我太多的兴趣。
走进安顺文庙,走进义路门,过泮池,转身看见“宫墙数仞”,抬头又见大成门,棂星门,还有立于大成宫殿前面的雕龙画云镂空的狮子彩绣球,小狮子扛起了千斤重担,透雕的云龙石柱尤为著名,采用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艺,工艺精湛,被专家誉为“国宝”。
文庙这些建筑和布局突然让我上心,敬意油然而生,正在干活的一个工作人员给前院的人大喊,给我把院子卫生收拾一下,过会有大人物来文庙。
我又重新反复地在文庙里转了一遍。
安顺文庙四层,正中瓦房前呼后拥的四合院。只可惜损毁了一层院落。
安顺文庙一院高出一院,在中轴线上两旁正规正矩的房屋如诗如画,前前后后我数了二十二间。
六百多年前为了纪念孔子就建了这安顺文庙。
文庙建筑布局和建筑物雕刻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明清时代感和厚重的历史感。
文庙标准的中国四合院风格,风雅颂居各种功能俱全。
大殿内的人物。刻画深刻,五圣十二贤排列有序。我流连忘返地朝拜。从来没有这么虔诚。
在泮池和半月桥上我感知到了古人的大智慧。
泮池为半月形设计,三孔石拱桥横跨水池,每个桥孔上方嵌有石雕龙首或狮头。作为文庙的标志性建筑,泮池与泮桥共同构成第一进院落的核心景观,展现了明清文庙的典型布局特征。
作为黔中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安顺文庙曾是古代安顺的文教圣地,见证了儒家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安顺文庙棂星门位于文庙建筑群中心区域,为三间四柱冲天式石牌坊,清道光时期文庙重建时的遗物。有故事,有深意,文庙仿孔庙而建,有孔圣遗物之贤和故事传说。 故事内容为:尼山致祷,状元及第 ,钧天降圣,麒麟玉书,凤凰衔书,观音送子,小楼夜读,文王访贤,舜耕历山,而其中有一个故事尚未能解读出来。
先有文庙后有安顺古城,文庙里的桂花树有金桂和银桂,也就是椿树,楸树,与孔子的春秋两祭相关。文庙初建也与金桂银桂椿楸树有关。
如今,文庙已成为举办开笔礼、成人礼、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的场所,随行而遇的一位女孩面对圣像鞠躬跪拜。在寺庙中少见年轻人这样,可能是感染的力量。
我尽力在文庙行走,想留下更多的记忆,而六百年的沧桑时光,一时半会很难悉数吸收,只记下来了只言片语。更多的都在脑海里若即若离,若有若无,历史刀刻下的痕迹最深,就让这圣贤名句,“斯文在兹”,“万世师表”,“圣神天纵”,“生民未有”。留在文庙留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