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脑桥卧于泸县九曲河之上,石桥横跨碧波,桥身之上,四条石龙昂然屹立,与麒麟、青狮、白象一同俯瞰流水。晨雾中的龙脑桥,总是带着几分朦胧的诗意。
四尊龙首从桥栏探出,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随时会腾云而去。它们身形苍劲,鳞爪分明,龙首高昂,直指苍穹。或伸颈欲啸,喉间似滚惊雷;或口衔宝珠,齿畔犹含清辉;或目光如炬,眼底深凝岁月;或蓄势待发,鳞间暗蕴雷霆 —— 纵使历经无尽风霜雨雪,它们依旧盘踞于此,仿佛自远古蜿蜒而来,于此刻凝固,将不朽的根深深扎入这方天地。
遥想当年,能工巧匠们怀揣着何等宏愿与虔诚?他们俯身坚石之间,以斧凿为笔,将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神灵,自九霄引落凡尘。那云雾里翻腾、雷电中穿行的灵物,竟被赋予磐石之躯,安卧于人间桥柱。从此,桥即是龙,龙即是桥,神性与基石浑然一体,化为永恒的图腾。
每每凝神细看桥上盘踞的四条龙,指尖抚过石桥冰凉的肌理,仿佛能触到龙鳞间沉淀的岁月温度,听见石缝里封存的六百岁风雨私语。
居中的龙王从桥栏探出,昂首朝天,龙目圆睁,身躯挺拔傲然。龙口大开,巨齿锋利,龙须浓重,似在无声地咆哮,声音虽被石头封存,但龙口里那颗圆润宝珠,却如一颗凝固的时光水滴,永远悬于唇齿之间。
龙后,目光从容,低首凝望水面,龙颈弯曲柔和,目光专注而沉静,尽显雌龙的温婉,似在审视水波中浮动的倒影。流水淙淙,昼夜不息,石龙六百多年如一日,默默注视着自己水中的映像。它这般执着地俯视清流,究竟是在关切着自身容颜?还是洞察着人世变迁?我猜度,此龙应是这片大地的守护者,在水的倒影里,它默默看见了过去,看见了现在,也看见了未来。
龙王左侧的守护大龙,龙身刻有七排鳞甲,甲片呈半圆形重叠,背脊有火焰纹状脊翅。它脚踏带尾祥云,两前足在侧面,腿上部刻鳞甲,四趾龙爪紧扣云端,两后足隐入云层,首尾以数朵云彩相连,鳞爪飞扬,似在护卫左右。
龙王右侧的另一守护大龙,同样背脊带翅,龙身鳞甲排列规整。两前足踏在带尾云朵上,龙爪分四趾,稳稳抓牢祥云;两后足隐刻于云层中,龙首高昂,目光如炬,与左侧守护大龙一同形成拱卫之势。
正午时分,四道龙影在水中交织,构成一幅流动的画卷。河面波光粼粼,倒映着龙首的轮廓忽明忽暗。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打散了倒影,转瞬又恢复如初。
龙首之形,栩栩如生,龙眼尤是精魂所系,半睁半阖间,似在凝望六百年前的凿痕,又似在眺望未竟的岁月。炯炯神光穿透时空,每每与之对视,仿佛能感到那目光跨越了悠长岁月,直抵心灵深处。此处之龙,不仅 “神龙见首”,更是首首分明,傲然永固。它们阅尽千载流水,守护着世代生息于此的人民。
这桥上的龙群雕,是匠心流淌至今的不朽华章,是凝固在石头上的古老神话精魂。这桥原是巨龙俯身,以脊背为梁,以鳞甲为栏,驮着六百年风雨,仍在时光里缓缓前行,连接着悠远的过去与无尽的未来。
我常常在桥上驻足,看四季更迭中龙首的变化。春雨滋润时,它们的轮廓格外清晰;夏日炎炎,龙鳞上跳跃着细碎的光斑;秋风送爽,落叶在龙须间打着旋儿;冬晨凛冽,霜露凝于龙首,更添几分冷峻与威严。
这些石龙不会言语,却用最动人的方式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它们静默地守望在这里,看河水奔流,看云卷云舒,看人来人往。每一次抚摸那些被岁月打磨光滑的鳞片,都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