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斗山安然栖息在川南丘陵的褶皱里,如一位闭目养神的老者,将整个秋天的意蕴都敛入青黛色的山褶中。这座海拔不高的山丘,在千百年的时光里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缄默——不争云雾,不慕烟霞,只在深秋时节,将自己沉淀了一年的光华,馈赠给懂得驻足之人。
晨光初透时,我从牛滩镇出发,爬上猪市坡,沿海牛路缓行,在金山顶上一农家院落处右拐,往瓦子方向,穿过几处乡村别墅,就进入了去观斗山农业园区的路。路旁桃林褪尽铅华,枝桠在清冽空气中勾勒出疏朗的线条。拐过几个弯,整片冬豆蓦然闯入眼帘——那是秋神最慷慨的馈赠,金灿灿的豆荚沿着田埂流淌,与刚收割的再生稻茬交织成巨幅织锦。露珠还挂在豆荚上,每一滴都裹着朝阳的金粉。
循着公路绕行,脚步不自觉放慢。最动人的是那层层叠叠的冬豆,在秋风中泛起细碎波纹。近处的豆荚是透亮的鹅黄,稍远些渐成蜜色,到山边已沉淀为厚重的琥珀黄。偶尔有白鹭掠过,翅尖划破这片金色的宁静。有农人在土里挖红苕,他佝偻的身影在土里起落,镢头每一次落下,都带起一股湿润的泥土气息。新翻的红薯叠成小山,紫红表皮还沾着晨露的痕迹,与漫山遍野的豆黄交织成秋野最朴素的锦缎。远处传来断续的犬吠,夹杂着泥土翻滚的声响,仿佛大地的鼻息。
山坳里,农舍升起炊烟,与晨雾交融成薄纱。名叫“桃花源”的一片桃林静静伫立,让人恍惚觉得,武陵人撞见的秘境,大抵就是这般模样。此刻尘嚣远去了,只剩山风拂过耳畔,像远古传来的箴言。
收割后的稻田袒露着胸膛,冬豆的清香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阳光斜照过豆丛,每片叶子都成了半透明的玉片,叶脉里流淌着光的韵律。某处突然传来秋虫鸣唱,清越如碎玉,反倒衬得山谷愈发幽静。
沿着荔枝园旁的青石小径向上,山势渐显。回身俯瞰,整座山丘果然像倒扣的方斗,默默承接着天光云影。登临山顶太极图时,天地豁然开朗。田畴、屋舍、蜿蜒的公路尽收眼底,远方的县城在霭气中若隐若现。秋光在这里施展魔法——给山峦描金,为云朵镶边,把整个视野浸在暖金色的溶液里。偶有野蜂掠过耳际,振翅声里都带着阳光的温度。
下山回望,观斗山已融入蓝黑色天幕,只剩比夜色更浓的剪影。而山顶天空上,几颗星子冷冷亮亮地缀着,像仙人遗落的棋子。来时的喧嚣心绪早被山风吹散,一颗心被秋山、秋色、秋韵,以及这里的人间烟火,洗涤得空明澄澈,装下了一整个宁静丰饶的秋天。
观斗山的秋,没有北方的肃杀凛冽,也没有江南的婉约缠绵。它是冬豆田里细密的金黄,是稻茬间蛰伏的生机,是炊烟与晨雾的缠绵,更是群山怀抱里不言不语的丰盈。它静默如初,却将岁月的诗意、生命的轮回,都沉淀在一片树叶、一缕夕晖、一盏灯火之中。
当我带着满身秋凉离开时,整座观斗山都装进了心里——连同一整个被秋光熨帖得妥妥当当的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