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建民的头像

刘建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9
分享

长城与大海的握手

在我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姑娘的时候,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那是一个美好的金秋,那年的北京之行,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回忆。 在京城逗留时,刚好有一个机会,便去了山海关和承德塞罕坝草原。

十月的北方,风光壮美,气候宜人。那天车子在行进中,忽然听到车上有人喊:“山海关,山海关到了。”然后见车上的人纷纷站起来,向窗外观看指点着,听他们议论,长城的起源点就是在这里,于是我也把视线投向了车窗外的远方。

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不知从何时起,每当有人提到长城的起源点山海关时,我脑子里总会有一个长城屹立在海水中的画面出现,只是不清楚这是我当年经过山海关时看到的真实场景呢,还是后来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镜头,并一直为此困惑。

今年五月,姐夫随乐队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我和姐姐也是多年未去北京了,而父亲还是五十年代在部队时,到过的北京,距今已相隔多年,于是这次我们决定陪同父亲一同前行。

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北京的行程后,我和父亲、姐姐又从北京坐动车去了秦皇岛。

来以前特意上网查看了一些秦皇岛景点的介绍。位于山海关城南渤海之滨的老龙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也是我国历代所筑长城唯一的入海之处。建于明洪武至万历年间,由徐达、戚继光等名将修筑。明朝时的长城横跨崇山峻岭,蜿蜒如一条巨龙,而“入海古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老龙头”由此而得名。

但是当看到一些人头攒拥的景区照片时,一开始并没抱太大的期望。那天到达秦皇岛在酒店安顿休息后,在下午很晚时才去的老龙头,路上又被司机耽搁了一些时间,到达景区门口时,已近傍晚。

抱着到此一游完成任务的想法,我们一行人匆匆购票进入景区。

不是旅游旺季,傍晚时分已少有游人。那天的天气很好,天空蓝得纯净,当登上地势高峻的老龙头时,带着初夏味道的清爽海风迎面一阵阵地拂来,望着晚霞中的浩瀚大海,顿觉胸怀开阔,心旷神怡。

不由得庆幸我们来对了时间。有一种感受,当游人拥挤不堪,旅游的商业气味变得浓厚时,再好的景色也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了。

看景区介绍,老龙头由宁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楼、靖卤台、海神庙等七部分组成,景区总占地面积700亩。其中,宁海城是老龙头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军营。而澄海楼是老龙头的制高点,也是观海的胜地。

登上有着“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只见天楼阁如龙首高昂,雄伟壮观。极目远眺,见天空湛蓝,海水清澈,站在这海天一色的澄海楼,感受到气势磅礴,海阔天高。

俯身向下观赏“入海石城”,只见这部分伸入海水中的长城尽端飞涛如雪,巨浪奔涌,这波涛汹涌的恢宏气势,让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了当年的战鼓阵阵,万马奔腾,不禁遥想那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一时间感慨万千。

据记载,当年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为防止外来入侵者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动员士兵修建了这座海上古城。据说初建立时,在海底反扣了许多铁锅,用以减少海水对古城的冲击。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明末的200多年中,老龙头经过不断修建,逐步完善。至清朝,长城内外统一,老龙头从此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而成为观海揽胜的绝佳之处。

然而,老龙头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沧桑史。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老龙头首当其冲,城池被毁,澄海楼被付之一炬,仅存下一块“天开海岳”碑。直至上世纪80年代,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山海关人民重修了入海石城、澄海楼、靖卤一号敌台、南海口关、宁海城等建筑,使老龙头以崭新的面貌重现当年的雄姿。

这座古代海陆军事要塞,是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这座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建筑,以选址科学,建筑独特,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也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份珍贵遗产。

漫步在海边沙滩,我确认了当年去承德和山海关时,当时的我并没有亲眼目睹过老龙头,一直在脑海中的那幅长城屹立在海水中的画面,一定是我在以往的电视或图片上所看到的。想那年第一次来北方时,我还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临行前,妈妈边给我收拾行装,边千叮咛万嘱咐,而今念起,更觉伤感。母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眼前,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身在何处,妈妈永远在我们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

晚霞在天边即将消失。晚风中,海浪一阵阵地拍打着海滩和礁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长城起源点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夕阳下,碧水蓝天中的老龙头,这一刻,长城与大海握手的壮美景观,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首发《燕都》杂志2017年第4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