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柯子的头像

柯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2
分享

立秋晒秋

气有节,风有度,北方少数地方立秋后或许秋凉如水,但南方的暑气蒸腾,远未结束。立秋三候曰: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其实立秋只是立意,属气候领域的划分,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诸现象。 “立”,是开始,“秋”,意为禾谷成熟。不过立秋后天气虽炎热依旧,然而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已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内敛。

既然阳光正酣,秋收在望,那就好好晒一晒吧。立秋晒秋,是富含仪式感的民间色彩与构图艺术。以前的山区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用竹篾盘架晾晒多种农作物,原本是一种日常的传统农俗现象,哪曾想后来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航拍人士追逐的素材,于是乎,“晒秋”成为独一无二的“最美中国符号”: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的果实组合,晒的是丰收,是喜悦,更是艺术。红的辣椒、地瓜,黄的玉米、南瓜和菊花,橙的菜干、果脯,还有蓝碧紫各式色彩农作物纷纷从田间地头华丽现身于晴空下——院落里、门前空地、窗前屋后、农家屋顶,你方晒罢我登场,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且构图造型有惊人创造力的的艺术画,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风采。

作物可以晾晒,那么,乡愁呢?亦可。乡愁适宜月光下晾晒。

如果说晒秋是热烈的艺术,那么昙花望月则是安静的哲学。

昙花的仪式感静若处子,静态里蕴藏雷霆万钧。

昙花为什么夜晚开放?据说因其原产热带沙漠中,慧性的昙花于是选择了晚上开花,既可避开强烈的阳光曝晒,又缩短开花时间,大大减少水分的损失,使其在酷热环境下得以安身立命,并让生命得以最大限度延续。漫漫风沙吹过,悠悠岁月走过,昙花在夜间短时间开花的特性从此注入基因记忆中,代代相传。即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甚至远嫁西方,仍然坚守这一特性。草木也有乡愁,他们是用开花时间的选择方式来进行彼此确认吗?浩瀚夜空中,无论多远,遥知不是雪,为有淡香来,哦,原来你也在月色里啊。想想多么美。然而西方的星与东方的月甚至与原产地的夜是不同步的,穿越时空的辨认虽然很美,却没道理。于昙花而言,它有选择的睿智,就有感知的灵性,感知日夜的差异,暗合自身与环境的交集逻辑,于是,不管身处何方,我只开放于夜间,这就是内在秩序。夜间绽放的纷繁仪式里,本质就是自适的自然选择,非关风月。草木本心,从来不因外部世界而不芳,道法自然。

某百科说,昙花喜温暖半阴环境,不耐寒,忌强光。事实并不尽然,在有栽培经验者这里,越是向阳,越是通风,昙花长得越恣意。剪取几片叶子扦插,不过一二周时间便生根着陆,生命仅凭一小截叶片就完成代际的交接,短时间内接力棒如此神奇地完成对接,把庞大无垠的基因特质丝毫无差地完美传承了下来,你说生命该是何等奥妙?接下来,时间和阳光与水轮番造访,它们对草木的点化悄无声息。昙花枝叶长速极快,几天之间,一枚刚刚萌发的边缘波状鲜嫩小叶迅猛向盛年奔去,这是个直性子激情四射的家伙,仅需半年左右,貌不惊人的叶片见光就长,越长越酣畅,根本不在意你的眼里有没有他,他只在乎与阳光和月亮以及风声雨声的交流。最初的叶片基部日渐粗壮,成长为顶梁柱,现在他需要发挥无限可能,尽最大可能散枝开叶,枝干很快又有新的叶片探出了可爱小脑袋,另一叶侧也悄悄伸出小手,一而再再而三,错落有致的深绿色长柄状枝叶手牵手肩并肩、摩拳擦掌,繁茂得很。好了,经济基础已然牢固,就把上层建筑交给花儿吧,排列于叶侧齿间凹陷处的小窠举手发言,旋即把责任大包大揽,该是时候大显身手了,小窠就是昙花绽放的舞台啊。

别急,该放慢脚步了。如果说枝叶的激情热烈是为成长储备充足阳刚之气和能量基础,那么一进入冒蕾孕花时期则像交响曲高潮前的徐徐铺陈和缓缓推进,快慢有序、开合有度,辩证统一、阴阳相生,一棵昙花诠释得格外丰美繁盛。立秋前后,夏秋两季,花事不断,绵延咏叹,一茬又一茬花蕾萌发,一簇又一簇号角无声奏响。

花事吐蕾于叶侧的小窠,起初仅如露珠状,阳光下通体剔透如玉,这个成长过程显得漫长且充满神性,她不急,慢慢地考验人类的耐心,从小露滴状,到大水珠,进而露出小花苞貌,小花苞在日月精华的滋养下,悠悠走过半个多月后,某一夜,忽然把原本长如箭头指向大地的花茎调转方向反转成弓形向天擎起,似号角欲扬。这是怎样掷地有声的自然之力啊?再过两三夜,她仅悄悄将心事透露一小点儿给夜听,又等上二至三小时,怒放的帷幕徐徐开启。有人觉得昙花一现是刹那的事,但花事其实山一程水一程走了将近一个月,更别担此前的浩大准备工程。这场惊天动地的演出持续五六小时,淡淡绮芳成为泼墨黑夜最从容雅致的修辞,仙气氤氲。绿色花托披针形鳞片,花开之前所披外衣呈绿白色、淡琥珀色或带淡淡红晕,曾经紧握了近二十天的花瓣安静却惊心动魄地轰然打开,黄白色花柱伫立于花中央,袅袅娉娉,洁白出尘的花瓣柔软又坚韧地保持仰望星空的姿态,你以为她展露出来的是层层叠叠的心事吗?只需半夜,盛装之后随即深深俯首垂向大地,花开花谢的轨迹犹如以0.01倍速慢放向天地自然行盛大的叩首礼,先以昂扬的花开姿态仰望星空并久久对视,后以内敛含蓄的颔首依依谢幕,一条无形的弧线在夜空里写下千百年来对宇宙苍穹的敬畏和赞美,是遥远乡愁的诗意传递,是哲思的最高礼赞。

是谁说,昙花一现是遗憾的瞬间?

一朵花开的重量,你敢说很轻吗?

花开生光,照见天地。

这场仪式把超然洁白的淡香向浓夜轻轻渗透,夜的心软了,远走他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