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康怀军的头像

康怀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3
分享

仙台荷开

康怀军

六月,荷花当令。仙台的荷花也恰在此时开满了荷塘。

一片田野,三条河溪清清地流过,四面是一叠一叠的峦山连着,围成了一个天造地设的百亩莲池。碧绿的莲叶,翻卷着、铺展着、重叠着,满了荷塘,满了阡陌,满了田野。仙台的荷花就在这无边无际的碧绿里,千朵万朵地开放,白天黑夜地开放,争先恐后地开放。

我来的时候,已是日影渐圆的中午,天气虽说炎热得紧,荷风还是微凉的,荷露还没有全干。放眼望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句子自然是脱口而来,便不得不再一次为经典折服,为宋人的高妙发出会心的一笑。走在无边的莲叶、莲花丛中,觉得自己就是九百年前的那个诚斋野客。手里有一本书,是汉荣老师的《在更热烈的风里相遇》。可不是么?我和荷花,和宋朝、宋诗,不就在这一刻,在这带着莲香的热烈的夏风里相遇了吗?还有汉荣老师,以及汉荣老师书里的,那些如莲花盛开、似莲叶碧青的文字,全都在这一刻,在这热烈的风里相遇了。

脱了草帽,坐在茅亭的长凳上,四围里,莲花热烈地开放着。红莲、白莲、青莲、黄莲……莲花、莲叶、莲蓬以及莲色、莲香混合着,你会觉得满世界都是莲花的了。川流不息的游人,沿着曲折的木道,来来去去,恍惚间,你会觉得,那个最顽皮的孩子,大概就是莲花化生的哪吒吧?那个中年的儒生,会不会是荷花神——周敦颐呢?于是又想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句子来。再一次和古人的心境重合。

不是么?试看一灯传万点,今人即是古人心嘛。比如那首《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刻,游人如鱼,我又何曾不是一尾鱼呢?我从池边过,鱼在水中游。彼此平行的世界里,互不打扰,两不相交,悠游自得。我和古人,也是多一些暗合,少一些打扰,才是最妙的相遇吧。和这满池满野的荷花呢?也是如此奇妙的相遇,便是最好。

花开见佛,花开见性。每一个和仙台莲花相遇的人,看到的都是最好的自己。高洁、清静、鲜活、本真……“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仙台的莲花四色齐备,如碗如轮。在这些花边坐得久了,内心就有了禅定,整个仙台,便如禅境了。

天造地设的莲池中间,仙台寺所在的孤山青树拥翠,一台独矗。此山若是莲心,整个仙台便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了。如此看来,百亩莲花开在仙台便显得再自然、再安详、再恰切不过了。

仙台荷开,客如云来。车来了、人来了、鱼来了、蛙来了、蝶来了、鸟来了、风来了、雨来了、太阳来了、月亮来了、星星来了、白云也来了……地上莲花朵朵,天上白云朵朵。天上有多少云朵,地上就有多少花朵。天上的云从荷池里流过,云朵和花朵便悠悠地相拥了。是云朵开在水中,还是花朵开在云端,一时间竟有些分不清楚了。仙台幼儿园、仙台人家,白墙青瓦,红顶翘檐,疏密相间地散落在山水之间,像极了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盛开的莲花。早、中、晚,雾色苍茫、炊烟缭绕、仙气飘飘。此情此景,想想,神仙也会来的。女娲娘娘、观音菩萨、元始天尊、白子画、荷花仙子、青丘白浅……

对了,在仙台人家整几个小菜,以素为主,小酌,醉了,在竹榻上暂眠,醒来,会不会是八百年之后又一个荷花盛开的六月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