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多少?”
“好一万倍。”
父亲小时候住的是土坯房,泥巴做的,也没有院子。土坯房的土砖是牛拉石滚轧的,然后再用利刀划成一块一块的。我小时候还见过石滚,还骑在上面玩,后来就没有见到了。
以前是两间房,爷爷和父亲闲了就加盖一间。当时地上有草,就用牛拉石磙把它轧瓷。父亲当时十五六岁。
以前房子也小。大了也盖不起。门儿上种了很多树,有大几十棵。大部分是刺槐,楝树也多,枣树有三四棵,还有桃树。树锯了可以当檩子。一共盖了四间房。房里土坯码的四个墩子当床腿。桃杆和麦秆当铺的使用。
土坯房墙厚,推不倒,用镢头扒的。
一九八二年,父亲初中毕业后,就没有上学了。一九八六年,家里请了十几个人,盖了红瓦房。红瓦房也叫青砖房。父亲说我们还先进一些,中等儿,先盖了红瓦房。红瓦房门朝南,一共三间,只有堂屋有门。我还记得门上贴着两位门神。还有两间偏房,门朝东。牛房在厨房北面。南边是炕烟炉。红瓦房盖起来很不容易。
父亲是自己决定要拉土的。当时有的岁数比父亲大的已经开始拉土板砖了。
父亲先是去离家一里远的地方拉土,那里的地里是好土。以前荒地多。父亲起早趁凉快去拉土,拉到晌午吃罢饭歇一会儿再去拉。父亲用板车一车车拉。一天拉个二三十车。估计拉了半个月。那时父亲十七岁。
父亲土快拉够了就开始板砖。木实做的砖模子,一次能做三块砖。这砖还是泥巴做的。下雨了要盖好土砖。
土砖阴干以后才能烧。烧火要烧三天三夜。开始是小火,然后是中火,最后是大火。不能断火。父亲把柴拉够放窑上。村里几个人在一起合伙烧,可以换班。窑是生产队箍的。跟水井长得差不多。把砖码好,留点缝隙。窑的直径有五米,高度将近也是五米。就像烧火做饭一样,窑有个窑门,专门送柴火。就跟做饭一样,要把砖做熟。不能停火。砖头是大事。烧三天三夜,然后从坝里一挑挑挑水往上倒,就成了青砖。青砖做的墙,这个我有印象。
砖头放了两三年,才盖起来。因为没有钱,盖房的事得慢慢准备。我至今记得夏天我们一家人在整齐堆放的红砖上睡觉的情景,很凉爽的夜晚。
父亲说我小时候家门口有槐树六棵、枣树两棵 、桃树一棵、梨子树一棵、桐树一棵、楝树四棵。我记得后来厨房外还有一棵栀子树,树上开了很多栀子花。
门儿上树不够,父亲又买了十根檩子。檩子是父亲去襄樊用板车拉回来的。父亲和村里另外两个人一起去拉的檩子。各拉各家的檩子。一根檩子一百多斤,三米多长。拉十根一千多斤。父亲买了十根。有一个岁数儿大的买了十五根。从襄樊木材公司到邓湖,是父亲拉的。从邓湖到家是土路,在土路上是牛拉的。父亲掌把。要上坎儿了,他们就互相帮忙上坎儿。等回来都快半夜了。
买了檩子还要买瓦等。盖房的事一点点完成。
红瓦房盖好了,一共花了一百多块。父亲在红瓦房里结的婚。大伯以前则是在土坯房里结的婚。
那红瓦房里有很多我的童年记忆。小麻雀飞进来过,小燕子在里面做过窝,小猫晚上和我一起睡。欢声笑语充满了我的童年。
红瓦房雨天漏水。我在漏水的地方都放了盆子,听水滴在盆里的声音。
红瓦房房檐冬天结冰柱。一根根长长的晶莹的冰柱可好看了。
红瓦房里有母亲在缝纫机前劳作的身影,有一家人饭后看电视的身影。
后来,父亲用几十年积攒的钱盖了三层小楼。
父亲在古驿街上买钢筋,只给了老板定钱八百块钱,四五年才还清其它的欠款。砖头是在赵湾双庙砖厂买的,买了有五六万块砖头。赵湾离金王村六公里远。砖头是机器压出来的。父亲头一年买了一部分砖头,先存那儿,第二年再买了另一部分砖头。沙是在唐白河买的。一共拉了六车沙。一车沙八吨。那时沙便宜,一车沙带运费是三百五。水泥是在襄樊市水泥厂买的。襄阳以前叫襄樊。襄樊有华新水泥。现在还是华新水泥,不过转到南漳了。水泥用了大概六吨。石子在襄樊买的。店名叫襄江河。檩子是在古驿街上买的。买了四十五根檩子。一间房是十五根檩子。一间房是四十四根椽子,三间就可想而知了,要乘以三。椽子大概三公分厚。楼板是在双庙村楼板厂买的,跟窑厂隔条公路。楼板是长三米八,宽五十公分,厚十二公分。一层是六十六块楼板。一层二层是楼板,三楼是檩子加瓦。盖房时先铺的水泥瓦,再铺的红瓦。
父亲请了一个私人老板。老板是本地人,是金王村一组的人。老板请了十七八个人来盖房子。这些人是本地人,是一个大队的,基本上每个队的都有,属于江湖班子。老板自己置的家具有搅罐等。
房子先盖一层,一层盖得差不多了,再去拉砖。不然拉多了家里也放不下。
盘浆也辛苦,是人工盘浆。当时缺水。父亲就开手扶车去坝里弄水。也借了别人家的车去弄水。两个手扶车拉水,不然供不上。水弄回来以后,和水泥、沙子等,然后朝搅罐里甩。
每天要给副工就是小工八十元,大工一百元。还请了吊车吊楼板。一层给了四百六,两层给了九百块。二楼所需的沙、水泥、地板砖都是吊上去的。
中午的饭都是母亲做的,大锅焖,粉条、萝卜、白菜、猪肉都有。我也吃过,非常好吃。中午吃饭论天,老板给工人出一部分钱,我们也出一部分。加一回楼板晚上就要请人吃饭。中午不能喝酒,因为下午还要干活。晚上就可以好好庆祝一下了。父亲说包括竣工在内一共请了四回。每回两大桌子菜。大伙儿都夸:“哟,真丰盛呀!”有的人家就舍不得,架楼板时也是大锅焖。
房子终于盖好了。算下来,总共盖的有二十八天,一共花了上十万。好不容易盖的房子,盖起了就开始慢慢还账。
房子是过了几年才装修的,很温馨,很漂亮。
有一个认得的人是搞装修的。他一共带着五六个人,刮仿瓷,还做了个边,卧室里打了几个柜子,花了一万多块钱。
母亲选的方形吊灯很漂亮。我有一次回到家,母亲特地打开灯,让我看到了那如梦似幻的灯光。
母亲选的紫色窗帘也很好看,有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我喜欢站在窗前往外看,对面屋顶上有好几只鸽子,让时光都慢下来了。
我每次回家,仰望三层小楼,都感觉像别墅一般。院子里是水泥地,边儿上种有葡萄树、两棵柿子树、一棵梨树,还有太阳花、月季花等,很温馨。村子里的人拿着大袋子来装柿子都装不完。柿子树太高了,上面的都够不着。有的人就上了东边邻居的瓦房上,站在房顶上摘柿子。
现在,整个村子基本上都是三四层小楼了。靠近水泥路的墙上还画有一些装饰画。很多家的家门口已经种了风景树。整个村子看上去像个干净的充满朝气的旅游村。有好多家已经买了汽车,给村子增添了活力。生活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父亲说现在的生活要比以前好一万倍。父亲说人要朝前走,一步一步来,我想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