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这样一些地方,看似离母亲的心脏较远,实际上却是母亲的掌上明珠;看似一片荒蛮之地,却是集所有自然风光、丰富资源和人文历史为一体的世外桃源。这样的地方,怎能不让人神往,怎能不让人心中百般牵挂。
腾冲,这片《三国志》中盘越国的故地,自古便是“腾越”大地的核心。其名始于唐书,意为“藤条充盈之地”。然而,这个名字早已超越字面意义——脚下滚烫的地热,恰似腾冲人血液里的温度。它虽处西南极边,却如诗人白居易笔下红藤杖般,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扁担中点”,挑起了中原与东南亚的往来,由此成为商贾云集、兵家必重的“极边第一城”。
腾冲虽地处边陲,却一直与所谓的“蛮夷之地”不同,这或许与我们所说的“扁担”功能有关吧!正因为这里人员流动频繁,腾冲人到全世界闯荡的人很多,早在明代便有“走夷方”的说法,使腾冲成为著名的侨乡。
也许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重视教育和文化也就成为腾冲的一个标志。腾冲人素以知书达理为荣,是书香氤氲,人才辈出之地。远的有明朝胡氏兄弟“双进士”的佳话,近有张文光、李根源、李曰垓、张天放、张问德、艾思奇、寸树声等接受新文化,推崇新知识,改革新社会的前辈。这一串闪亮名字背后,是腾冲人敢为天下先,敢闯天下路的英雄豪情和文化沉淀。
和顺古镇居腾冲一隅,集质朴建筑、深厚人文和灵动山水为一体,走在其间有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这里有一座二十世纪初由当地有识之士筹办的闻名遐迩的和顺图书馆,它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婉如江南园林,藏书颇丰,而且据说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图书馆百年来始终恪守“启智化愚”的理念,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难怪腾冲还被称为云南的又一个“文献之邦”呢。
说腾冲是母亲的掌上明珠,也许你还会有疑问。呵呵,我告诉你为什么吧!早在唐宋时期腾冲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物资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仅从唐朝的寺庙、宋朝的道观至今仍香火不绝可见一斑。腾冲的风景更是美如画,宛如一首首或激越或婉约,或深沉或娇羞的协奏曲。腾冲以奇异壮观的火山地貌和遍地热泉著称于世,这里的温泉或气势磅礴如“一泓热海”的大滚锅,或宁静温柔的黄瓜菁,或原始天然的阴阳谷等等,数不胜数,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美好。
早在400多年前,这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加工地和集散地。如今游人如织的翡翠博物馆里诉说着腾冲与翡翠纠缠不清的万般柔情,以及商贾们觥筹交错中酿就赌石成败,或者“琥珀牌坊玉石桥”这类色彩斑澜的千般故事。更不用说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而又神秘莫测的高黎贡山是多么让人神往......
腾冲哦,处处是风景,处处是宝藏,处处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难怪当地的宣传词都那么与众不同:“我很羡慕你,有机会来腾冲;不像我,一直生活在腾冲!”腾冲人对家乡那种热爱与自豪的情感溢于言表。
穿过腾冲的街道,听过腾冲人的乡音,看过腾冲的美景,尝过腾冲的美食,你不得不承认腾冲人的骄傲和自豪是有着非常充足的理由的。走进腾冲,你会不小心沉迷其中,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忘记自己身在何处,一定会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然而,穿行在这座被地热温暖的城市,我心灵深处却悄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灼痛。走进国殇墓园,你就知道腾冲不仅是一个美景之城、翡翠之城,更是一个世人瞩目的英雄之城,是一个饱受侵略者蹂躏并成为抗战时期第一座光复的县城,更是无数英灵之魂的安居之所。
我们知道,腾冲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屏障,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的1942年5月后腾冲成为滇西抗战主战场,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经过127天浴血奋战后,腾冲胜利光复。为了纪念这段悲壮历史而建立的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就座落于腾冲市区的来凤山北麓。
步入滇西抗战纪念馆,看见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等七个部分的布展栩栩如生,动人心魄。看着一幅幅图片,了解一个个故事,心里不由得深深愤怒于侵略者的残暴罪行,也深深感佩于滇西人民英勇抗击的凛然壮举。曾经灾难深重的祖国啊,如今终于扬眉吐气,屹立于世界东方。然而,我们却永远不能忘记先辈所付出的一切!
滇西抗战纪念馆旁就是国殇墓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这里拜谒,不仅心怀悲凉,更是一种深深的崇敬之情。
在松杉竹柏的映衬和陪伴下,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依次而立,树木葱茏中矗立在忠烈祠后小团坡顶十余米高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斗士纪念塔”显得庄严肃穆,熠熠生辉,脚下的墓碑群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腊戌、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
这些为祖国牺牲的无数将士们,都是如李根源题书“民族英雄”的优秀代表。他们安息的地方,也是我们心灵寄托之所在。云南本土女作家海男著的《国有殇》就是描写滇西抗战的一部力作,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余味萦绕,更加让我激动于这一段充满悲歌而又激昂慷慨的历史。
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总是与这个地方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滇西抗战那可歌可泣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是须臾不可忘怀的。
同样的,腾冲的文化艺术也是如此引人入胜。如果你看过腾冲的根雕作品,就会有这样的感受。这天,应当地朋友邀请去艺缘根雕博物馆,我们不仅看到各种木材的根雕材料,更欣赏到很多大师和能工巧匠们创作的根雕作品,自己也仿佛经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
可能与其他游客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所吸引不同,我更是被这些根雕原木的宏大、奇特及其天然性和可塑性所震撼,它们真可谓是造物主巧夺天工的点石成金之物。再加上大师数十年练就的艺术功底,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这些根雕才变成了“十八罗汉”,“梁山108好汉”等活灵活现的作品。我好几次都被惊呆,忘记言语,有一种宛如飘在天上的恍惚感觉。
走走停停,再听非常年轻但已经是国家级大师的陈总介绍,我才真正体会到,根雕艺术的核心就是利用树根的“奇、特、怪、妙”的特点,保留树根的自然纹路,天然色彩,再把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意图渗入到每一次雕刀的运行之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七分天成,三分人工,最终形成一种自然质朴和独一无二的和谐美!
根雕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在腾冲看到、听到和悟到的一切,更是让我感觉这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以及人类智慧的绝妙融合,让人心生敬畏,留连忘返。
腾冲,与其他地方是如此不同。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自然风光仿佛是母亲独宠孩子所拥有的,一切近乎完美。无论你是去和顺古镇感受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还是到北海湿地留痕高原火山堰塞湖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去热海鉴赏热流涌动的地热大滚锅和天然温泉,还是到司莫拉佤族村感悟幸福的真谛,等等,都映照着腾冲两个字的深刻意涵。也正是这所有的一切,交织成那份令人百般依恋、无法割舍的独特依恋。
这里的历史积淀,这里的人文地理,还有这里的烟火气息,都如此丰富独特而又充满浓浓的厚重感,没有一丝一毫的牵强。然面,这有限的文字,不过是勾勒腾冲这幅无尽画卷的几笔浅墨。它最动人的神韵与细节,依旧深藏于时光的笔锋里,等待着你我用一生的脚步去细细描摹。
腾冲哦,你伴火山而生,拥热海而居,高黎贡山的溪水顺流而下,滋润着我的心田。你的热情或奔放或含蓄,但都如此持续而绵长,使我心中也升腾起一团火。这,就是腾冲——一枚镶嵌在极边之地的温润翡翠,一座用火山的热血和英雄的忠魂铸就的永恒之城。
腾冲,你的一切都让我如此依恋不舍,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