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康志煌的头像

康志煌

网站用户

诗歌
202508/30
分享

莺啼序·九日山怀古咏今(1)(词林正韵)


 

三峰武荣鼎立,面金溪晋水2。千年秀、九日名山,石刻满壁青史3。中原路、登高极眼,重阳倍涌怀乡泪4。感印僧经译,归帆天涯望寺5

斯处钟灵,良栖贤隐,看亭联碑记。钓崖涧、鸣鹤孤行,五千言陪秦系6。住麒麟、姜公谪相,余生卜、骨埋兹里7。韩偓来,诗酒更添,欧阳投契8

朱熹题笔,安道共传,知柔书院会9。石佛乐、贤者辐辏,吟唱书画,卅六奇观,那堪佳制10?唐臻两宋,儒和释道,书声香火长庚续,想当年、化雨祥云济11。祈风海舶,冬夏时栋庄严,亚非商贸如意12

立秋登顶,碧树稠林,叹廓然心地13。觅先哲、屐痕不老,且引新程,岸北遗风,泉南间气14。江边厂密,波中船稳,海丝源点从头越,远筹谋、再入峥嵘岁。爱拼延福神州,有益黎民,梦圆无愧15

 

注释:

1)本词依南宋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正体而填。【九日山】位于福建泉州市南安市丰州镇,地处泉州西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三峰】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武荣】闽南安市的别名和雅称。【面金溪晋水】九日山位于泉州晋江金溪北岸。

3)【石刻满壁青史】九日山素以“山中无石不刻字”著称,现尚存摩崖石刻75方(景迹题名15方,登临题诗11方,游览题名29方,修建记事7方,海交祈风及市舶司事13方),真草隶篆行诸体俱备,以宋刻居多。

4)【极眼】用尽目力远望。唐郑畋《金銮坡上南望》诗:“极眼向南无限地,绿烟深处认中书。”【怀乡泪】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板荡,部分衣冠士族南渡入闽,沿南安江聚居,每于重阳佳节到此登高远眺,寄托乡思,久而成习,故称此山为“九日山”。

5)【印僧经译】山麓原有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的延福寺,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翻译经文时常常坐的石头,也就是现在西峰的“一佛眺石”处)。【归帆】指拘那罗陀乘船回国。

6)【钓崖涧】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724810年,字公绪,今浙江绍兴市人,唐时处士)在此隐居,故称高士峰或西台。他经常在石崖水畔垂钓,自号“东海钓客”。【鸣鹤】化用“鹤鸣之士”,指秦系。“鸣鹤”出自《周易·中孚》卦九二爻辞,是一首采用比兴手法的古代歌谣,通过鹤鸣相和与共享美酒的意象,抒发对友情的珍视与内在修养的重视。由此衍生的“鹤鸣之士”典故,代指注重实际修养的贤者。【孤行】秦系在九日山,过着“不逐时人后,终年独闭关”的生活,读注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道德经》别名之一。

7)【住麒麟、姜公谪相,余生卜、骨埋这里】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今越南清化人,祖籍甘肃天水)被贬至泉州,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卜】〈书〉选择(处所)。

8)【韩偓】韩偓(844923年,字致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官员、诗人,“南安四贤”(唐代至五代寓居闽南安市的四位名文人贤士,即秦系、姜公辅、韩偓及欧阳詹。九日山上有祭祀他们的四贤祠)之一。【欧阳】欧阳詹,字行周,唐代泉州第一位进士,今福建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人,后随母迁南安诗山。九日山原有“九日山书室”,相传是欧阳詹读书处。【投契】谓意气或见解相合。明唐寅《金阊送别王尚宝》诗:“投契于君二十年,寻常花月酒杯前。”

9)【朱熹题笔】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起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期间,曾与好友两次游九日山。第一次(1156年),他与傅自得(泉州人,吏部员外郎)同游,留下《题廓然亭》《寄题廓然亭》《题九日山》《赠岩僧》四首诗。第二次(1184年),他与理学家陈知柔同游,留下《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山中有朱熹所题、清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1768,汉军镶黄旗人)重刊“九日山”三字。【安道共传,知柔书院会】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与傅自得(字安道)亲自讲学授徒,在“九日山书室”的基础上,创办“九日山书院”。一起讲学的,还有朱熹的另一位挚友陈知柔(?-1184年,字体仁,号休斋居士,闽永春县人)。南宋末,书院废。

10)【石佛乐】用拟人手法表达看到贤人聚集于九日山的欢喜。九日山西峰绝顶有石佛一尊,高4.5米、宽1.5米,袒胸趺坐于莲花座上,气势雄健,衣纹飘逸流畅,为五代陈洪进(915986年,字济川,今福建仙游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将领,北宋初年闽南割据军阀,清源军即平海军政权最后一任统治者)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所倡导雕刻,是泉州最早的石刻造像艺术珍品之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卅六奇观】九日山风景迷人,旧有“三十六奇”之称,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姜相台、无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等等。【那堪佳制】美景虽多,哪里够供这么多的文人墨客等贤才创作出大量的诗词、对联、书画等佳作?用“美景再多,也不够人才写”来衬托贤才和佳作多。【那堪】强调对承受力的否定。

11)【儒和释道】九日山容纳儒释道等多元文化。【济】帮助;发挥作用;成就。

12)【祈风海舶】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该机构的职责之一。九日山的海交祈风石刻(共13方),记载从北宋至南宋160多年间,泉州地方官吏为番舶祈风的史实,是宋代泉州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物证的珍品,也是宋朝时我国人民和亚、非洲人民之间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泉州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各国专家学者对此胜迹赞叹不绝,并留下了考察记事石刻,又为九日山的石刻碑文增添了光彩。【冬夏】来泉的蕃舶要在春夏间趁东南风而来,秋冬间顺西北风而去。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与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南外宗正司、提举市舶司等官员及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举行“冬谴舶、夏回舶”两次祈风盛典,敬祭海神,并刻石留记。【时栋】当时的栋梁,词中指主持祈风盛典的官吏和名人。南朝宋文学家袁宏《三国名臣序赞》:“释褐中林,鬱[yù,同“郁”]为时栋”,唐李善注《文选》时引吕向释义:“鬱然而起为栋梁之臣……如屋之有栋。”

13)【立秋】笔者于202587日立秋日游九日山。【廓然】形容空旷寂静的样子,亦指静静地。暗指山中有廓然亭。【心地】心情、心境;心胸、气量。

14)【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宋留元崇《游罗浮》:“惟有东坡旧游迹,屐痕犹自遍苍苔。”【泉南】泉州古称“泉南佛国”,九日山中有唐代高僧无等禅师“泉南佛国”题刻(现存题刻为元至正十年奉政大夫监郡契玉立重刊)。【间jiàn气】汉语传统术语,指代英雄豪杰因天人感应而禀受天地特殊之气,应星象征兆出现于世的现象。该概念源自纬书典籍《春秋演孔图》记载的“正气为帝,间气为臣”,三国魏学者宋均注疏阐释其“各受一星以生”的星象理论。词中指改革开放中涌现出许多时代弄潮儿和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15)【延福】词中取字面意思“延伸福气”。暗指山中有延福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