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浓处,日子正暖
东方天空渐渐泛白,街区的市井声便如煮沸的水,由低沉到喧腾地漫进窗来。退休后的日子,便在这真切的声响里,一寸寸苏醒。不赶时间,便有了闲心细品这人间百味。
水灵灵的青菜,叶尖还坠着露珠,讨价还价声里夹杂着老相识的寒暄;早餐铺子掀开笼屉,蒸汽裹着面香肉香轰然升腾;豆腐摊前,雪白的方块颤巍巍地排列,主顾递过碗,老板稳稳一刀下去,乳白的浆便温和地溢进碗沿……手指捻过带着泥土气的鲜蔬,耳中灌进这嘈杂而旺盛的交响乐,心里那点对日子的热乎劲儿,便和灶台上的炊烟一起,袅袅升了起来。
拎着沾露的新鲜回家,窗台上的花草早已沐浴在晨光里。伺候这些不言不语的生命,是另一份静默的喜悦。修剪掉泛黄的叶子,看新芽努着劲儿想要钻出来,清水浇灌下泥土发出轻微的吮吸声,生命的萌动就在这寻常的照料间蓬勃。侍弄完毕,泡一杯浓淡相宜的茶。阳光铺展在翻开的书页上,墨香与茶香缠绕,文字便有了温度和光泽。有时是报刊上关乎天下的纵横,有时是古人的清词丽句,视线在字里行间,思绪却可以飞得很远。
午后的时光,被暖阳拉扯得悠长而慵懒。或许是一场小憩,枕着窗外隐约的车马喧嚣声。醒来后,炉灶上的雪梨正和冰糖,在砂锅里咕噜咕噜地亲密对话,香气四溢。电话那头,老友约着傍晚去公园散步。应一声“好”,手脚就轻快起来。换上舒适的布鞋,走在夕阳的光影里,看广场上相携的老人步履蹒跚却笑意盈盈,看孩童追逐嬉闹溅起阵阵清亮的童音。晚风拂面,带走了最后一丝暑气,只剩草地上树枝间隙映着霞光的斑斓。与老友聊些家常,也说说孙辈的趣事笑话,那些不必解释的笑点,是岁月酿成的默契。
晚饭或许是简单清爽的小菜:一碟新拌的豆腐,一撮嫩绿的香葱点缀,配一碗家乡的稻米饭。饭后的时光,就着案头柔和的灯光,摊开纸笔。窗外的市井声渐歇,楼下的灯火次第亮起,织成一片凡间的点点星光。心思沉静下来,白日的鲜蔬、市声鼎沸、晚霞烂漫、老友情长……点滴见闻、细微感触,便像溪流般在笔端自然淌出。字句不必刻意雕琢,只想留住眼前这带着厨房烟火气的、被黄昏浸润又被灯光烘暖的、实实在在的安闲。
喧嚣也好,静谧也罢,市井的一角一隅,都成了滋养余生的沃土。人间烟火浓处,正是心之所安、情之所系,每一寸光阴,都饱蘸了生活甘醇的汁液。细细咀嚼这份由内而外漾开的平和,体味这烟火人间,最朴拙也最隽永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