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小白的头像

苏小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4
分享

沈阳故宫的游思

火车上睡了一夜,被叫醒时,已到达沈阳。

沈阳火车站附近的幢幢大楼就那么随便窜出来,高矮不同,形状各异,若一片驳杂的丛林。人行如蚁,在被楼群挤压得歪歪扭扭的街道上,分头而去。红绿灯似乎是只管机动的车辆,行人与单车横行无忌,浑不计较。没有注意到太阳,天光却是在灰云下透亮,而这亮便如懒妇厨屋里透出的灯光,被油渍蒙了一般,有些发暗。天气也热,没有风的,携仁之跳上一辆巴士,真想快一些逃离这一段地方。

不想到大东门这一带,沈阳已转变为另一种模样!

天陡然也晴蓝了许多,高高的抚远门巍峨上去,欲与天公看齐,一朵两朵的白云,宁静地停在天下,倏然便将人拉到了另一番时空去。这,便是前朝的沈阳,肃穆凛然;这,便是历史的沈阳,辽远空旷。一丝一丝的风,也吹拂着,掀动人的衣衫,轻俏中透出火辣辣的劲儿,若东北浪娘们儿倚门的招手。街道却是老旧的石条铺的,字画店、古玩铺,也有几家,于是便在那粗犷里就有了几份斯文,倒真似入关前的旗人,尚武但也怀揣着一卷诗书。然而,他们骨子里仍是野性的,粗线条的,充斥着扩张的意味。这种气质表现在建筑上,便是努尔哈赤的宫阙。

沈阳故宫共分东、中、西,三路建筑。这三部分建筑,依次的构建者为:努尔哈赤、皇太极与乾隆帝。当然,最具活力与野蛮扩张思维的,依我看来,便是“东路”。其时,满族的统治者内心里还是觉着自己是一个“人”的,还并没有盲目自信到是“天子”,一统江山还需要别人的帮助。于是,努尔哈赤在建筑自己大政殿的同时,也不忘给八旗首领与左右翼王筑建了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门里设宝座,座前方左右各立两只铜仙鹤,分示庄严高贵与益寿延年之喻。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公,起到笼络人心、精诚团结之功用。大政殿八面门扇,皆可敞开,意为“八面来风”,广纳人才之意。大政殿前边左右成外“八”字形依次对应排开的十王亭,其建筑格局与大政殿一样,皆是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展示满族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十王亭分列大政殿前边左右,延远排列,意为疆界无限扩展。这些建筑皆很素扑,透现出努尔哈赤励精图治,不贪享乐的精神风貌。

中路建筑,便有所不同了。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等,已具备北京故宫的前宅办公、后宅居住的格局了,并且宫里没有大臣办公之处,八旗诸王只能在崇政殿门前站立候旨,而崇政殿则建筑得更加富丽堂皇。崇政殿俗称金銮殿,前后出廊硬山式,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双龙攀跃,大显皇气。此时的宫殿构建形式,已透露出皇太极“家天下”的思想。即“家”在宫中;“宫”便是“家”。臣子只能由太监传令候旨,尽衬出皇家的威严。西路则是乾隆时期构建。这一片宫阙明显特点是增加了许多“娱乐场所”,比如花园、戏台与抄手游廊,还有读书的地方,文溯阁。这些建筑在故宫中出现,不难看出当时皇家的欣赏趣味与精神气质,已渐由尚武转变为崇文,并且开始“享乐”起来了。

匆匆转罢,出得宫门外,时间已是正午。

回身一望,一大片白花花的太阳光铺在旧时宫阙的黄色琉璃瓦之上,宛如镀上一层银光,沉静而又耀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