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将至,立秋伊始。早晨起床后,去室外散步。我来到西城区生 态 公园,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公园里已经有三三两两的男女们来散步,说笑声不断。
当我逛了一会儿,偶然听到几声蝉鸣。呵,这是立秋的信号,蝉鸣知秋啊。秋天是人们喜欢的季节,在这四季分明的陕北高原,炎热将逐渐退去,大家可以享受那清凉爽快的天气。之后,返回家中躺在沙发上,准备打开手机看看信息。此时此刻,竟然有蝉鸣之声就在房间响起。好生奇怪,左右观察,此物在哪里呢?瞧来瞧去,原来有一只蝉在被打开的楼房一扇窗户外面的丝网上趴着。哎呀,你这淘气鬼,不速之客,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不知你是受热了,飞到楼窗上来散热呢,还是受了什么惊吓,飞落到这儿寻找安全呢?你是来报秋了,还是有啥预兆呢?
紧接着,我从沙发上起来走到窗前。小心翼翼,不远不近地打量着这个小家伙,那两只翅膀舒展着,头部下端左右两条细腿排成一字形,中间有圆状形的白肚皮,也有类似的爪子盘旋成一圈儿,下部还有左右两条细腿排成八字形,一时看不清楚的小爪子,估计抓在网格里。考虑它不会久留,随时可能张开翅膀,转身远走高飞,心里想着赶快拍个照吧,留个纪念,机会难得。便信手拿起手机打开,抢先拍了一张整体窗户照片,可是蝉有点小。又放大手机镜头拍了一张,这样蝉的整体形状就大了起来,活灵活现,多么自然逼真。
同时,我赶紧喊着小孙子雨果,快来看啊,有一只小淘气,拜访咱们家来了。孙子随后跑来,问是什么东西?我指着窗子上那个活物,告诉他是蝉啊,已经鸣叫过一次,多么动听的歌唱哪。孙子说就让它再叫叫,我也想听听。我对他说,你不要到跟前去,小心把它吓跑了。没过多长时间,秋蝉竟然又鸣叫了一次,把个孙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夸赞。
蝉鸣秋,报上门。有人说是一种吉祥,有人说是有喜事的。等秋蝉飞走以后,我又打开手机,却看到省级天气预报,近期受冷槽影响,黄河中游沿岸有小雨或中雨,那岂不是本人家乡吗。如此看来,刚才秋蝉是不是早有预兆,是不是报信来了,还是巧遇,反正是好事。
回想今年进入伏天以来,气温上升。十年九旱的陕北高原,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农民种在地里的庄稼,被太阳晒得蔫不拉唧,几乎没了生气。对此,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么盼望天上飘来云彩,能够下上一场及时雨,让庄稼度过旱情。夏收过后,秋天的庄稼如那高粱、玉米、绿豆、黄豆、谷子、糜子、豇豆、红豆、洋芋、向日葵等,真还不少。而且在伏天与立秋之间,乡村里还可以播种一些短季蔬菜,如白萝卜、荞麦、白菜、芹菜、香菜、豆角、茴香、油菜、菠菜、茼蒿等。三伏天降雨,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俗话说,伏雨贵如油。把伏雨当作油来比喻,那是多么珍贵。
天年干旱,靠天吃饭的父老乡亲担心遭了年馑。在老家陕北清涧过去为了祈求天上下雨,乡村人举行领牲祭祀。大家商议选买一头猪宰杀。首先割上一块好肉由村人带上以及其他供品,去寺院烧香拜佛。然后,按家户多少割成条儿,搭成份子,分给每家每户。在那些年代里,肉虽然不多,可是为了祈雨,也算是尽情表达罢了。
还有一项民俗活动,就是抬龙王祈雨。一些村庄由青壮男子抬着安有龙王牌位的小轿子、香纸篮子,敲锣打鼓,在烈日下狂奔呼唤:“龙王救万民哟,清风细雨哟救万民。天旱了着火了,地下的青苗晒干了。龙王老爷呀,你可要显灵下雨了,下雨了……”那对人马跨沟上坬,直至爬上山原,祈盼着苍天下雨。还有的村庄唱三天三夜大戏,祈求龙王爷下雨。过去文化落后,科学不发达,老百姓唯有依靠神灵庇护,得到心灵慰藉。
秋蝉在人们的眼中,饮露水,清纯高洁。《史记·列传》记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它在脱壳之前,活在污泥浊水之中,化为蝉后,出淤泥而不染。世人推崇,意境美好。秋蝉鸣叫,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季节变化,自然规律,不可逆转。愿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战胜自然灾害。大力推广科学种田,使农作物增产丰收。祝愿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幸福指数更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