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春文的头像

卢春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6
分享

七月七日,卢沟桥上的回声

七月七日的北平,暑气裹着永定河的潮气,往人骨头缝里钻。卢沟桥趴在河上,八百年的石头身子被晒得发烫,栏上的石狮子张着嘴,像要把这灼人的阳光吞下去。我伸手摸其中一尊的鬃毛,指腹蹭过被风雨磨圆的棱角 —— 那凹槽里,像还卡着 1937 年夏夜的硝烟味。

这些狮子原是见过好日子的。金章宗的马蹄踏过石板时,它们眼里映着銮驾的金光;纪晓岚在茶肆题诗,墨汁滴在桥面上,洇开的痕迹说不定就藏在某尊狮爪下。那会儿的永定河,水是清的,摇橹声能顺着风飘进宛平城,和酒肆的猜拳声缠在一块儿。可这些都在那个晚上碎了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找了个 “丢了个兵” 的蹩脚由头,枪栓的撞击声撕破了夜空。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29 军的兵吼出这话时,嗓子准是哑的。我站在当年的桥头堡位置,闭眼就能看见大刀片子在月光下闪,不是银亮,是带着血的冷光。有个战士被炮弹掀翻在狮身上,血顺着狮子的卷毛往下淌,把石缝都染红了。永定河那晚肯定是哭了,浪头比平时高半截,卷着牺牲士兵的绑腿,一路呜咽着往下游冲。枪炮声、嘶吼声、狮子被震得 “嗡嗡” 的颤音,搅成一锅滚烫的血粥。

如今再走宛平城,弹痕还趴在城砖上,像没长好的伤疤。邮局的木门褪了色,门轴 “吱呀” 响,倒比导游的扩音器更能说清往事。有个穿校服的姑娘摸着弹痕拍照,指尖划过的地方,砖屑簌簌往下掉 —— 那是历史在跟她说话呢。

从西门出来,又踩上卢沟桥的石板。风掠过时,栏上的狮子像是在喘气,有尊张嘴的,仿佛还含着当年的呐喊。永定河的水慢悠悠流,岸边的芦苇荡绿得晃眼,可我脚底下的石头,分明还带着那晚的烫。

这桥啊,早把历史嚼碎了,混在石缝里。七月七日的风一吹,就顺着耳朵往心里钻 —— 不是要你记住恨,是要记住:那些狮子看过的血与火,不是故事,是咱们骨头里的钙。

往前走时,听见几个孩子在数狮子,笑声脆生生的。阳光穿过它们的耳朵,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撒了把星星。我忽然懂了,这回声里最沉的一笔,不是枪炮,是这些孩子踩着的、太平的石板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