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春文的头像

卢春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4
分享

落叶秋分至,一年最美时

清晨,我轻推轩窗,微风拂面,那丝丝凉意,恰似奶奶新晾的粗布衫,轻贴脸颊,满是惬意,却并不觉刺骨。俯首望去,院心已然铺满了杨树叶,金黄灿烂,宛如碎金洒落在青石板上,熠熠生辉。此刻,我才恍然惊觉,今日已是秋分。犹记爷爷在世时,常言:“秋分一夜凉,树叶满院黄。” 如今看来,此言果然不虚。

我拨通老家的电话,母亲在那头笑意盈盈地说道:“你爷爷种下的那棵老枫树,叶子红得正艳呢。我刚捡了些,给你夹在书里留着。” 母亲的话,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童年时光。每至秋分,我总会满心欢喜地跟在爷爷身后,于树下寻觅枫叶。爷爷的双手虽粗糙,动作却轻柔无比。他轻轻捡起一片红透的枫叶,细心地拂去上面的尘土,而后递到我手中,温和地说道:“把它夹在课本里吧,待到冬日翻书时,或许还能嗅到秋的气息呢。” 我依言将枫叶夹进语文书,后来每每翻到那一页,书页间总会逸出淡淡的枫香,仿佛连课文里 “秋天来了” 那几行字,都带着别样的温暖。

母亲接着说,院子里的玉米棒子都整齐地晾晒在墙根,金晃晃的一片,与那落叶相互映衬,煞是好看。秋分前后的阳光,恰到好处,既不炽热,也不微弱。那阳光倾洒在玉米上,仿佛为玉米粒注入了饱满的活力,颗颗圆润鼓胀,轻轻一掐,似能溢出油来。小时候,我总爱坐在玉米堆旁,帮母亲剥玉米皮。母亲的手指灵动敏捷,不多时,便剥出一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她会掰下几粒熟透的玉米,塞进我嘴里,那清甜的滋味瞬间在齿间绽放,汁水四溢。母亲常说:“秋分晒粮,囤里满仓。” 这一时节的阳光,最适宜滋养庄稼,经此晾晒的粮食,能让人一整年都吃得踏实安心。

忆起去年秋分回娘家的情景,我正巧赶上母亲煮南瓜粥。灶膛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锅里的南瓜在沸水中翻滚咕嘟,甜香的气息与柴火的温暖交织在一起,弥漫了整个老院子。母亲盛了一碗南瓜粥递给我,粥面上漂浮着几粒红枸杞,宛如红宝石点缀其中。我轻抿一口,那温暖的感觉从喉咙缓缓滑至腹中,浑身的疲惫瞬间消散,身心都舒畅无比。院心的落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有些飘落在灶台边,母亲随手捡起,投入灶膛,“滋” 的一声,落叶化作一缕青烟,仿佛为这南瓜粥增添了几分秋意的温暖。

那时,爷爷尚在人世。他静静地坐在院角的老槐树下,手中握着竹扫帚,一下又一下,轻柔地扫着落叶。扫帚尖触碰青石板,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与老院子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爷爷扫一会儿,便会停下手中的动作,掏出旱烟袋,点燃后,在袅袅烟雾中,静静地看着落叶纷飞,眼神中满是柔和与眷恋。“秋分可是个好节气啊,” 爷爷缓缓说道,“不冷不热,庄稼收成了,人也能稍稍歇息。这日子,就如同这南瓜粥一般,浓稠踏实,满是滋味。”

如今,爷爷已然离去。然而,每到秋分,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扫落叶的身影,想起母亲煮的南瓜粥,想起那夹在书里的枫叶。身处城市,秋分时节虽也可见落叶飘零,却总觉少了老家的那份热闹与温情 —— 没有玉米堆的金黄灿烂,没有灶膛柴火的浓郁香气,亦没有家人围坐院中唠嗑的温馨场景。昨日,我路过街角的一棵树,捡起一片黄得透亮的落叶。我如同小时候一般,轻轻擦去上面的尘土,将它夹进笔记本。当我翻开笔记本,看到那片落叶时,老家的秋日景象瞬间浮现在眼前,爷爷的话语也仿佛在耳畔回响。

其实,秋分的美,并非源于那些令人惊艳的景致,而是体现在晒于墙根的玉米、锅中翻滚的南瓜粥、爷爷扫落叶的扫帚,以及母亲夹在书里的枫叶之中 ——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平凡日常,将秋的温暖,一点点融入生活的点滴。秋分,不冷不热,不慌不忙,恰似家人温暖的手,轻轻搭在肩头,温柔地告诉你:这一年的辛勤付出,都在这个秋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往后的日子,也将充满踏实的温暖。

今日下班,我特意买了个南瓜,效仿母亲的模样煮起粥来。当锅里开始咕嘟作响时,窗外又有几片落叶悠悠飘落,落在窗台上。那一刻,我忽然领悟到,无论身处何方,无论爷爷是否还在,这秋分的温暖,始终都在 —— 在纷飞的落叶里,在弥漫的粥香中,更在心底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记忆里。这秋分,的确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并非因其景色之美,而是因为它所承载的生活温暖,足以让人铭记一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