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春燕的头像

刘春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14
分享

岁月悠悠学府路

有一种情怀,始终如一,恰似我对学府路的记忆。

学府路,原名龙泉路。2009年,我随单位整体迁至此处,彼时它已更名。此路寓意着从幼儿园到职业教育中心,多个学段的学校皆汇聚于此,分别坐落在道路的东西两侧。

照此说来,这条路理论上理应热闹非凡,能够在不同时间段将师生和家长汇聚在一起,让人领略“同心圆”的独特魅力。然而,人口逐年递减的趋势,在这条路上体现得极为真切。即便是在上下学的高峰时段,路上人声鼎沸的场景也仅仅持续十余分钟。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初来这条路上求学的情景。三十五年前,我还在老家的村子里读初中,于我而言,从家到学校往返仅需十五分钟,那着实是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初三,学校进行升级并迁至镇上。从那时起,我每天往返学校的路程一下子增加了近十倍。

这条路自南口起始,近乎笔直地向北延伸。道路两侧分布着铁路家属院的一些配套设施。继续往北前行,大约行至一半的位置,有一个大陡坡,其陡峭程度,仿佛是飞车侠表演惊险车技、飙车场景里最扣人心弦的地段。陡坡起点的左侧是一家木器加工厂,右侧则是一条宽约十米、深约四五米的臭水沟,沟里的污水费尽力气流淌,发出哗哗的声响。

我这个只能徒步前行的女生,每当目睹飞车侠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便会下意识地往右侧避让,却又担忧不慎跌入沟中,实在是有些进退维谷。倘若碰到一群骑车飞驰的人,我只能呆立原地,吓得脖颈紧缩,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直到骑车的大队人马大多都过去了,我才敢抬脚继续前行。

下过大坡,就是镇中。不多时,便到了早操时间。在煤渣跑道上,各班队伍有条不紊地行进着,三人一排,整齐有序,步伐整齐划一,口号响亮,引得附近的老者不时趴在学校大门上朝里张望。或许是牵挂自家孙辈,或许是被这朝气蓬勃的景象所吸引,又或许是看到镇上、龙泉路突然新增了一个新单位,亦或是满怀艳羡与回忆……

继而,朗朗书声回荡在校园之中。透过窗户望去,能看到学子们正全神贯注地埋头苦读。那泛着淡淡墨香的书页,偶尔也会俏皮地翘起来,或是自行翻过页去,倔强的孩子伸手将书页翻回到自己该读的地方。清风轻轻拂过脸颊,晨光映照在稚嫩的脸庞上,目光中满是坚定……那种恬然自适、书香四溢的美好景象,成了青春时代的珍贵印记。

学校西边有一处功能多样的旱冰场。白天,那铺设着大理石地面的场地,成为了滑冰爱好者的欢乐乐园。他们侧着身子轻快滑行,一圈接着一圈,每一圈都满溢着愉悦。

到了傍晚,彩色球灯开始转动,氛围感瞬间拉满,这里妥妥地变成了一个舞厅。男女老少,那些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的人都会聚集到这里,场面真可谓是人山人海。

那时候,凤州镇辖区内仅有一所初中,到镇上初中求学的学生数量颇多。人来人往之际,吆喝声、车铃声、说话声、嬉闹声……各种声音交织不绝,不足三百米的龙泉路热闹异常。

不过,大家都十分自觉自律,一律靠右行走,中间空出来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个别轿车通行,或是胆子较大、着急赶路的骑自行车同学超车的通道。看他们站在车子上,28单杠自行车的横梁都阻挡不住他们急切回家的心情。他们头部前伸,脖子上的脑袋随着左右扭动的身子晃动,左一下,右一下,反复不停。不论个子高低,每个人都独具特点。我走在后面,只能望尘莫及。忽然,我寻得了一种心理平衡,他们是流动的风景。他们在动,风景在动,我也在动,流动轨迹或直或曲,皆是不可复制的存在。

偶有几个孩童挣脱大人的手,穿梭在车流之中,吓得父母和飞车侠们屏住呼吸。反应敏捷的大人赶紧上前一把拽住孩子,结果吓得身后的飞车侠匆忙捏紧车闸,暂停骑行,一番操作下来,有些少年的额头早已渗出汗珠,眼含怒气,似乎要大声呵斥对方,下一秒又在家长的赔礼道歉声中收敛锋芒。然后一个华丽转身,飞驰而去。

还别说,上下学时间,尤其是放学之时,身着各色衣服的少男少女,骑着各式自行车,汇成一股车流,极为壮观!

木器厂的机器声成了龙泉路陡坡处最大的蜂鸣声,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觉得刺耳,可它从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这些声音此起彼伏,早已把路人的说话声淹没。旁边铁路大院里铁路中学的读书声一旦响彻四周,立刻又把机器声掩盖。这种竞相响起的声音,成了某个时段的大合唱,且是混音版。

时光翩跹,过滤掉了龙泉路上的各种声音,留下些许回忆。如今,龙泉路更名为学府路,陡坡已不复存在,曾经的那条路早已拓宽,臭水沟被填平,木器厂也没了踪影。各个学校的铃声按照设定响起,不同的语音提示引导着孩子出入教室、操场,将朝气蓬勃的身影留在学校的角角落落。一旦遇上“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学府路更为热闹,喇叭声、音响声、麦克风声、歌声……如潮水般涌入耳中。有人的地方,才有人气,正因有这些孩子出现在学府路,他们的家长才会从家里来到学校,给空旷的学府路增添许多人气,将已经显得空旷、冷寂的氛围短暂掩盖,有了些许繁华。

这条路上留下了我许多的记忆。如今,我成了老师,这也是我未曾料到的。每天经过学府路,从路北到路南,又从路南到路北,单程平均用时五分钟。路旁的白玉兰树在开花的季节更显清雅,朵朵雪白的花朵开在树上,隆起的花苞缀在枝头,或藏匿在枝桠间,即便如此,它依旧引人注目。

前些年,路旁的榆梅在春光中绽放,这条路顿时变得繁茂起来,引得蜂蝶翩翩起舞。“樱花已熟酴醾放,春去虽忙意尚夸”,后来,几树樱花相继展露笑颜,粉色的、白色的花朵簇拥在一起,令人目不暇接。路人不由自主地靠近,与花树一同入镜,定格这明媚的春日。

一日,我偶然遇见同学的父亲,便向他核实学府路路名的发展历程,得知龙泉路以前叫做团结路。看来,这条路早已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时光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悄然流逝,对于未来,我满怀憧憬。我祈愿学府路能始终如同一汪清泉,既保留那份纯粹的澄澈,又兼具龙的格局与精神。如此,它便能成就众多学子,助力学府路成为一条汇聚微光、照亮万里的康庄大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