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经荣的头像

彭经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8
分享

驶向春天的列车(散文)

在湘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我度过了无数个春秋。这里,有我最深沉的依恋,有我最真挚的情感。四年前的那个春天,当第一列高铁缓缓驶入湘西土家苗寨时,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曙光。如今,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湘西的高铁线路已经四通八达,它们不仅连接了湘西与外界,更连接了每一个湘西人的心。

湘西地处湖南西北边陲,历来十分偏僻落后。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曾描述过,他1937年1月7日从北京返回湘西凤凰老家的经历:先乘火车到长沙,再转乘汽车到湘西的’咽喉’常德。好友专门送他到桃源、帮他雇船。然后从桃源开始乘船走水路,沿沅水逆流而上。经沅陵县,1月19日傍晚进入湘西泸溪。从泸溪继续溯流,在浦市登岸,改行旱路。1月22日终于到了老家凤凰,历时整整16天。可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着实不虚。

我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湘西去一趟省城长沙,中途要在常德住一晚,第二天才能到长沙。后来有了火车,公路状况也改善了,但到长沙还是要十几个小时。

四年前,当高铁的消息传来时,许多湘西人还沉浸在过去的记忆里,他们习惯了山路的崎岖,习惯了与外界的隔绝。然而,在那个春天,当第一列高铁缓缓驶入湘西土家苗寨时,站台上挤满了欢呼的人群。老人们拄着拐杖,孩子们挥舞着彩旗,仿佛迎接一场盛大的节日。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真正来临的曙光。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了湘西与外界的距离,更让湘西的文化、风景和故事,通过飞驰的列车,传递到全国各地。每一列高铁,都像一条纽带,将湘西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

记得那是一个春日午后,我乘坐着高铁,从湘西的深处驶向远方。窗外,是熟悉的青山绿水,是曾经无数次走过的乡间小路。然而,当高铁加速飞驰,窗外的风景逐渐模糊时,我突然意识到,我正在告别过去,迎接新的开始。

高铁的开通,不仅改变了湘西的交通状况,更改变了湘西人的生活方式。曾经,湘西人只能通过漫长的山路,走出这片大山,去见识外面的世界。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繁华的都市,去感受现代文明的魅力。这种变化,不仅让湘西人的生活更加便捷,也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在高铁的带动下,湘西的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些隐藏在深山皱褶里的土家苗寨,如今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游客们纷纷来到这里,感受湘西的独特魅力。他们品尝着湘西的美食,欣赏着湘西的美景,更被湘西人民的热情和淳朴所打动。

在凤凰古城,我遇见了一位老银匠。他的店铺开在沱江边,门前的青石板上印着几代人的足迹。老银匠说,高铁开通后,来买银饰的客人多了,但他依然坚持用祖传的手艺打造每一件饰品。

"机器做的再精致,也没有手心的温度。"他一边说,一边用錾子在银片上敲出细密的花纹。叮叮当当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的故事。

店铺的墙上挂着老银匠与各路名人的合影,但他最珍视的,还是那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年轻的他和妻子站在吊脚楼前,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儿子现在在深圳开公司,经常坐高铁回来。"老银匠说着,眼里闪过一丝自豪。

夜幕降临时,我漫步在芙蓉镇的瀑布旁,霓虹灯将土家吊脚楼装点得流光溢彩,酒吧里传来阵阵年轻人的欢笑声。一位卖米豆腐的阿婆告诉我,她的摊位从祖辈传下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以前一天卖不了几碗,现在高铁带来了天南海北的客人,我这点手艺都快忙不过来了。"阿婆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满足。

我注意到,她的摊位旁边新开了一家网红奶茶店。穿着汉服的少女们排着长队,等待拍照打卡。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却并不显得突兀。相反,这种交融让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高铁的开通,也给湘西带来了一些挑战。随着游客的增多,一些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开始受到冲击。一些年轻人开始向往城市的生活,离开家乡,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种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湘西的现代化进程,但也让一些传统的文化和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湘西人民并没有退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应对这些变化。保护着传统的文化和技艺,传承着古老的智慧和信仰。同时,他们也积极地学习和借鉴现代的知识和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高铁的带动下,湘西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一些特色产业开始兴起,如茶叶、猕猴桃等农产品开始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湘西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在高铁的陪伴下,我见证了湘西的许多变化。我看到那些曾经贫穷落后的山村,如今变得更加富饶美丽。我看到了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湘西人,如今已经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中国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这个曾经贫困的苗族小山寨,如今已成了网红打卡地。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还有人做起了直播带货。

村支书告诉我,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两万元。"高铁通了,我们的好日子也通了。"他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烁着精光。

我走进一户农家,女主人正在厨房里忙碌。灶台上炖着腊肉,香气四溢。"以前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吃,现在都卖给游客了。"她笑着说,"去年光卖腊肉就赚了三万多。"

然而,高铁的开通,并没有改变湘西土家族和苗族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和善良。他们依然用最真诚的笑容和最朴实的方式,去迎接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客人。他们依然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沉的依恋,去守护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有一次,我乘坐高铁回到湘西,一下车就感受到了那种熟悉而又亲切的气息。那是土家苗寨的袅袅炊烟,那是山间小溪的潺潺流水,那是湘西人民热情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在高铁的带动下,湘西的文化也开始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那些曾经只属于湘西人的故事和传说,如今已经通过高铁的传递,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识。湘西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自然景观,如土家摆手舞、毛古斯、苗鼓、矮寨、芙蓉镇、土司王城老司城、不二门、里耶古城遗址等物质和非遗传承,已经成为湘西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和发现湘西的独特魅力。

然而,高铁的开通,并没有让湘西人忘记自己的根和魂。他们依然坚守着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他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和发扬着那份古老而又神秘的风采。在高铁的陪伴下,湘西的文化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和力量。

四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湘西的高铁线路已经四通八达。它们不仅连接了湘西与外界,更连接了每一个湘西人的心。在高铁的带动下,湘西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新时代的到来。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湘西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湘西人民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面对这些喜人的变化,我时常想起一位铁路部门的朋友,工程师小李,他来自北方,却深深地爱上了湘西这片土地。他说:“修建这条高铁时,我们遇到了无数困难,但每当看到湘西人民期待的眼神,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当夜幕降临,我站在吉首东高铁站前,望着一列列缓缓经过的列车,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这不仅是一列列火车,它更是湘西人民走向新时代的希望和梦想。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列列驶向春天的列车,一定会带着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