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陈佩斯执导的电影《戏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戏院里那片乱糟糟的景象。陈佩斯这老头儿真有能耐,硬是把民国那兵荒马乱的年月,装进德祥大戏院那方小天地里,看得人又笑又心疼。
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演得那叫一个地道。带着戏班进京想挣口安稳饭,哪成想撞上洪大帅这尊“瘟神”。姜武演的洪大帅一出场,我就知道没好事,满脸横肉不说,说话跟打雷似的,整个儿一没规矩的草莽。他那六姨太也是个惹事的主,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惦记名角金啸天,这下可好,直接把送包子的大嗓儿给卷进来了。
黄渤演的大嗓儿,简直是从街坊里拎出来的人物。就因为跟洪大帅是唐山老乡,稀里糊涂被当成金啸天,硬逼着要演《霸王别姬》里的霸王。他站在戏台子上手足无措的样子,活像咱村头被推上台唱歌的二傻子,看得人直乐,可笑着笑着就鼻子发酸。一个老实巴交的伙计,平白无故被卷进这浑水里,这不就是那会儿老百姓的命吗?
戏里那些误会闹得可真够瞧的。大嗓儿明明啥都不会,偏偏洪大帅就认他;侯喜亭想安安分分唱戏,可军阀一句话就得改戏词。最逗的是城墙上打仗的,火车一过居然停火了,这荒唐劲儿,跟戏班里的混乱正好对上了。那会儿的世道就是这样,没个准谱,老百姓就像风里的草,谁都能踩一脚。
侯喜亭这角色最让人揪心。在戏班里说一不二,对着徒弟们眼睛一瞪,谁都得服帖;可在洪大帅面前,腰弯得像张弓,递烟的手都在抖。有场戏他偷偷抹眼泪,转脸又得强装笑脸应付,这不就是咱身边那些撑家的男人吗?再难也得扛着,为了手下一群人能活下去,啥委屈都得咽。
余少群演的凤小桐也挺出彩,捏着兰花指,说话尖溜溜的,看着傲气,其实心里比谁都在乎唱戏的规矩。洪大帅要改《霸王别姬》的结局,他那难受劲儿,跟咱村老木匠看着别人糟蹋好木料一个样。这就是手艺人的骨气,哪怕日子再难,也想守住心里那点念想。
说实在的,这戏没那么多花哨玩意儿,就靠一群人在后台转来转去,可看着看着就入了迷。侯喜亭掀开帘子的那一刻,前台是帝王将相的风光,后台是鸡飞狗跳的狼狈,这反差看得人心里堵得慌。艺术这东西,在那会儿哪有尊严可言,强权说改就改,艺人想守点规矩比登天还难。
散场的时候,听见有人念叨“这戏太闹腾”。可我觉得,这闹腾里全是真滋味。就像咱街坊邻居过日子,吵吵闹闹里藏着酸甜苦辣。侯喜亭他们这群人,不管多乱都想着把戏唱下去,这不就是咱老百姓的韧性吗?不管世道多糟,日子总得往前过,这点念想,比啥都金贵。
回家路上,晚风一吹脑子清醒多了。这《戏台》哪是在演别人的故事,分明就是在说咱祖辈的日子。闹哄哄一场戏,演的是民国的乱,道的是百姓的难,藏的是心里那点不服输的劲儿,值当咱掏心窝子夸一句:这戏,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