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州老马的头像

郑州老马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31
分享

煲 仔

走进北门,走过青石街,就能看到万家煲仔饭的招牌。

万家煲仔饭,砂锅刷油,上米上水,煮八成熟,添上切了片的腊肠、姜丝、鸡蛋、蚝油、生抽、白糖、麻油,米熟加焯过开水的青菜,搅拌即可食用。

万家煲仔饭,四个火头,同时上16个砂锅,爷爷备料,阿爸掌勺,从中午到夜晚忙个不停,一份卖二十个铜板,运气好的话,一天能卖近百份。

万家煲仔饭,到了第三代,阿爸让哥俩一个去当兵,一个去上学,爷爷气得不轻:“上学是好事,当兵是要打仗的。”

阿爸回到:“咱家这伺候人的小买卖,遇到天灾人祸就倒霉,还是谋个官差才有体面。”

万家长子大宝,瘦小精明,调皮捣蛋,最恶上学。次子二宝,微胖温和,少有陋习,喜欢读书。如果家人不说,外人是看不出这哥俩是双胞胎的。

大宝才上到初中一年级就读不下去了,被送进了陆军小学堂,因个头矮小被分配到辎重科。二宝稳稳当当,念完初中高中,考上了省立文理学院,这一年,大宝已经从陆军中学堂毕业当了少尉军需官。

当大宝每月领到40个银元月薪的时候,一个人的军饷能抵过全家的收入,爷爷才觉得阿爸有眼光。

兵荒马乱,大小军头混战不断。

爷爷担心:“还是回家吧,好多当兵的都被打死了。”

大宝:“打仗好,长官都是在打来打去中升了官发了财的。再怎么打,也轮不着军需官上一线去火拼。”

大宝所在队伍的士兵每月六块大洋的薪水,实际发到手有四块,军官的薪水也要按月扣除一部分。

营长安排大宝虚报兵员,多领几十人的饷银,打发长官用了大头,剩下的就被营长装腰包了,算下来每月都有上百个银元。

大宝帮着营长把下级送来的物品、打仗捞来的物资都换了成现金,营长太太夸大宝勤快懂事,家里的大事小事私事都交给大宝张罗,私下常给大宝塞上几个银元。

营长升了团长。

大宝升了中尉,私下攒了几百个大洋。

二宝大学毕业,四处找到工作。

团长相中一个戏子,花了不少钱,不想这个戏子是黑帮老大的相好。

团长被打了黑枪,大宝害怕起来,赶紧躲了。

万家担心遭到报复,煲仔饭的铺子关门歇业,爷爷埋怨阿爸:“当兵有什么好呢?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阿爸愁眉不展。

队伍来了新团长,带着士兵四处耀武扬威,黑帮慑于军方压力,收敛了许多,一时平定。

大宝才敢回到家里。

老父亲想让大宝帮着打理生意,大宝死活看不上这点小买卖。

二宝在县城中学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每月也能挣10个大洋,爷爷阿爸还是满意的。

二宝追求大学女同学南宫仪,南宫爹娘一心要让女儿嫁个富贵人家,二宝吃了闭门羹。

大宝无所事事,天天烟酒无度。

二宝劝解:“大酒伤身。”

大宝:“我抽烟喝酒挣40个大洋,你烟酒不沾挣10个大洋,哪个好?”

二宝不服气:“教书匠再穷,总比兵油子好。”

大宝撇着嘴:“等你当上校长,再来教训我不迟。”

二宝被噎的说不出话。

大宝在看守所里谋了个警士的差事,每月发20个大洋,自然又神气起来。

二宝在学校的宿舍住下,一间小屋,一张小床,走廊里支一把小火炉,最多的,还是煲仔饭,很少吃肉了。

傍晚时分,倚栏眺望,天色余晖,乡野无声。

二宝心里空落落的。

大宝搬出去住了。二宝过去串门,屋里摆置齐全,一位如花妇人招呼佣人端上茶水。大宝不在家,二宝支应了几声便退了出来。

阿爸说:“大宝在团长家看门护院。”

二宝:“莫不是贪图团长遗孀的家财吧。”

阿爸:“有女人倒贴他,上哪找这样的好事?”

团长太太卖了房子,搬走了。

大宝回来说:“总有那么几个人天天砸玻璃扔石头,大概是些地痞流氓。”

二宝:“你要小心些了。”

大宝:“那些人还不敢公开杀人防火。”

大宝其实是想跟着太太一起走的,没敢说出口。

牢犯中的有钱人家免不了请看守们吃饭喝酒送礼送钱,以求网开一面。大宝掐指一算,油水比薪水还要多些,免不了的花天酒地。

南宫仪出嫁了,婆家的国医馆远近闻名,家资颇为殷实。

二宝泄气,苦闷,积郁成疾,竟咳了血,一天重似一天,不得已请了长假,回到家里调理。

大宝责怪弟弟没有出息,爷爷阿爸只能无奈摇头。

大宝安排去国医馆诊治,二宝不肯,另找医生开方子抓药。大宝知道二宝的心病,不再多言。

二宝的病,总不见好。

爷爷对阿爸讲:“给二宝说门亲吧,冲一冲,家里的运气兴许就会好。”

阿爸找来大宝,让他想办法。

大宝为难:“倒是有几个年龄相仿的女看守,就是不知道二宝是否乐意?”

二宝不乐意:“教职都丢了,哪有这个心思。”

大宝交友八方,很少回来。

半个学期过去,学校没有再续约。

爷爷心神恍惚,躺到了。

二宝只好到铺子里帮把手。

兵荒马乱,铺子日渐萧条,一天也来不了几位主顾。

阿爸让二宝上新萝卜牛杂,下午进货,晚上熬煮,天亮出摊,十个铜板一碗,生意稍有改观。

每天都要收拾油腻腥臭的牛肚、牛肺、牛肠,二宝不胜其烦。为了生活,无可奈何。

终究还是不甘心,二宝应聘到一所小学做教务,薪水只有六个大洋。校长提出,如果教师出现空缺,可以替补,初小能涨一块,高小涨六块。

小学很小,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二十多个学生。二十多个教师,大家都年轻,看不出有什么机会。

从十个大洋降到六个大洋,远不比卖牛杂赚得多。只要能穿着大褂进进出出,总比守着卤煮一身油渍招呼食客来得体面,二宝也认。

爷爷在失落中过世,煲仔铺没了帮手,阿爸一个人忙里忙外力不能及。

大宝雇来个学徒,包吃包住,三年不发薪水,铺子算是维持住了。

阿爸低声叹气:“干一天算一天。”

文科生读得再好,似乎没什么用。

升了看守长,大宝的月薪涨到了五十个大洋。

大宝娶亲了,婚礼上,不少三教九流前来捧场。

新媳妇进门,让阿爸说话都带着小心。

二宝被深深刺痛,读书人的长袍马褂再体面,也比不上衙门里一个小官吏的乌纱帽神气。

二宝辞了差事,远走他乡。

有人看到二宝在省城一家小报馆里做事。

大宝要给万家煲仔换个新门面,阿爸不同意,还是把钱省下留着给二宝娶媳妇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