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奶奶喜欢梨花,她的名字也叫梨花。自从奶奶嫁给爷爷后,她一生的精彩都留在了爷爷生前的院子里。
院子里有三株爷爷种下的梨树,每年梨花盛开的时候,奶奶会从她的百宝箱里找出那件蓝布底上面开满了梨花的有襟布衫换上,等着我回来给她拍照。我曾问奶奶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件梨花布衫?奶奶对着镜子整理一番后说,你爷爷在世的时候也很喜欢这件梨花布衫,素净。
院子里的三株梨树陪伴奶奶都有六十多个年头了。奶奶也从满头青丝变成一头白发,这梨花依然开放的那么旺盛。奶奶说这梨树成精了,把俺的头发都染白了。我逗奶奶说是你的头发熬白了这梨花。奶奶会很开心地笑一笑说俺大孙子也成精了,都学会了哄奶奶。
奶奶喜欢梨花,是因为她未嫁给爷爷之前,一直守在娘家山上那十几亩梨园里。每到梨花盛开的季节,放眼望去那山坡上似落了雪,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引来无数的蜜蜂忙着采花酿蜜。这时候,奶奶就会跟着蜜蜂在梨园里一起飞舞。蜜蜂的嗡嗡声、奶奶的欢笑声也感染了那梨花。在微微清风的吹拂下,那梨花也兴奋地随风轻轻摇曳……
奶奶嫁进爷爷家后,等梨花盛开的时节,她就想着回娘家转转。爷爷问她是不是不喜欢我和这个家?奶奶说俺喜欢你和这个家。可俺也喜欢娘家那一坡雪一样白的梨花。
为了哄奶奶开心,爷爷就去太姥爷家里移回几株梨树苗栽在院子里。他对奶奶说,以后每年梨树开花的时候你在院子里也能看到梨花了,就不用惦记娘家那坡梨树。奶奶双手抚摸着梨树苗开心地笑了,还是你最懂俺。
爷爷在院子里栽下梨树,太奶奶却不高兴了,她要爷爷拔出梨树苗来扔了。
爷爷问太奶奶,这刚栽下的梨树苗为啥要拨掉。
为了咱这个家!太奶奶就搬出古话来说院子里种梨树不吉利,会给家里埋下妻离子散的祸根。
爷爷说你那话都是迷信。以前咱院子里也没栽过梨树,我爹和我大姐三姐还有我小弟不也都早早走了。你真要我拨了这梨树,我就和梨花搬出去另住。
太奶奶知道儿子的脾气比他爹都犟,心疼媳妇比疼娘还亲。小两口真要搬走了,就不容易回来。太奶奶可不想再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这么大的一个院子熬日子。
太奶奶虽然唬着个脸依了爷爷,她却把怨气撒在了奶奶身上。太奶奶三天两头找奶奶的毛病,不是说奶奶脚大个子高没个女人模样,就是嫌弃她个女人家喝酒会伤风败家。
奶奶从不跟太奶奶计较,心想只要你自个儿不嫌累爱咋闹腾就咋闹腾,反正俺有你儿子心疼就足够了。
第二年开春还没等梨树发芽,我爹就先出世了。太奶奶别提有多高兴,她抱着我爹左瞧瞧右看看都舍不得放下,还用自己那有点干瘪的嘴唇亲着我爹的小脸蛋说,你个乖孙子小脸脸圆嘟嘟肉乎乎的,和你爹小时候一个模样讨人待见。
我爹似乎不喜欢太奶奶,没等她亲几口就大声哇哇哭了起来。太奶奶瞅了我爹几眼突然眉头一皱,她把我爹还给了奶奶。然后太奶奶用手指头掐了半天问奶奶,梨花你说俺孙子怎么就早出世了两个多月?
奶奶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脖颈子,她低着头不敢吭声,只想把脸藏在自己怀里。
太奶奶就越法寻思着那里不对劲,她就喊正在院子里劈柴火的爷爷,栓孩你来给娘说说这是咋回事。
要我说啥?爷爷走进屋来问太奶奶。
你说说啥。你媳妇是怀着谁家的崽子进咱家门的?
爷爷瞧瞧低着头的奶奶和怀里吃奶的我爹,然后笑着对太奶奶说,这孩子当然是我的。
你小子蒙谁?你娘俺都生了你们兄妹五个,还不知道这娃在俺肚子里呆多久。
我又没生过孩子,怎么能知道这些。
见爷爷不肯老实回答自己,太奶奶的疑心就越大,她盯着奶奶说,梨花你老实告诉俺这孩子到底是谁家的种。
奶奶越发不敢看太奶奶了。她低着头轻声喃喃道,当初都怨栓孩喝多了俺家的梨花老烧才……
这事不能全怨俺儿子。太奶奶打断奶奶的话说,要怨就怨你娘家的梨花老烧劲大。太奶奶阴沉着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
爷爷说太奶奶,娘这下您该歇心了吧。
太奶奶捡起炕上的笤帚给了爷爷后背一笤帚把,俺孩这德性真随了你爹,做啥事也这么着急。
等院子里那三株梨树开花结果的时候,奶奶又给我生了大姑、二姑,还有二叔。这下,可有太奶奶的营生了。
别看太奶奶是裹过脚的女人,迈开她那三寸金莲小步,跟飘飞的蝴蝶一样敏捷。每当孙子孙女和外甥们围着太奶奶闹腾时,虽然有点烦人,可奶奶说从没见过太奶奶埋过怨喊过累。
人口多了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大。别说给孩子们买奶粉炼乳喝,有时候连那便宜的零食都没钱买。太奶奶就悄悄把太姥爷家送来的梨花老烧去小卖部和人家换些糖果和饼干之类的零食。奶奶知道了虽然有点不高兴,可她知道太奶奶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们。
奶奶说过太奶奶这人就是好面子,别看她平时在俺面前摆出那付凶巴巴的样子,心眼一点也不坏。为了给家里省钱,太奶奶甘愿放下做婆婆的身价跟着俺学会了做梨花糕给孩子们吃。奶奶说就凭这一点她都愿意顺着太奶奶的脾气来做事。
爷爷还没忘记太奶奶当初不允许他栽梨树的事,就逗她说,娘院子里栽梨树是不是不吉利,咱要不要把这梨树砍了?
梨树长得好好的砍啥,你小子是脑子里灌浆糊了还是那根筋抽风了。太奶奶真以为爷爷要砍院子里的梨树,就说这几年多亏这三株梨树接济咱这紧巴日子。你想想你家和栓柱、大兰、二兰家喝的梨花茶吃的梨花糕,那样能离开这三株梨树,你心里还没个数。
那你当初为啥不让我在院子里栽梨树,还非要我拨了。
你小子也学会揭娘的短了。太奶奶使劲瞅了一眼在旁边的奶奶说,原来这古人的话也有不灵验的时候。
二
梨花开得再好也总有凋谢的时候,奶奶却想把梨花留住。于是奶奶就专门回了趟娘家,让会织布的太姥姥用自己织的棉布染成了一件蓝布底上开满梨花的有襟布衫。
自从有了这件梨花布衫后,奶奶说一年四季都有梨花和自己作伴。奶奶还时不时地把那件梨花布衫穿在身上到村子里找那帮姐妹们显摆一下。顿时会惹得一些调皮后生们也来奶奶跟前凑热闹和她打情骂俏。此刻爷爷就会出现在奶奶身边。他仗着自己在后生们中的威望,几声呵斥就让他们闭口或是乖乖离去。然后爷爷对奶奶说,家里泡的梨花茶都凉了。奶奶瞟一眼爷爷猜懂了他的心思。
等奶奶跟在爷爷屁股后头走远时,奶奶的那帮姐妹们馋得直咂舌头,瞧瞧人家这两口子那才是恩爱。栓孩快把梨花捧上天了。羡慕中带着一丝嫉妒的花椒奶奶吧唧吧唧嘴说,这浪梨花真命好,人有模样衣裳也俏。不定那天会让喜欢她的情种拐跑了。哼,到时候恓惶下的人是栓孩……
走远的奶奶知道那帮姐妹们在嚼她的舌头,可她一点也不生气,她们没有啥恶意也就是过过嘴瘾罢了。没几天她们还会找上门来和奶奶坐在梨树下,一边喝着奶奶泡的梨花茶拉着话一边做着针线活。
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也把奶奶和她那帮姐妹们从小媳妇熬到了白发老太婆。
每年梨花凋谢的时候,也是奶奶最忙碌的日子。她不仅会把自家院子里落下的梨花收起来,还让爷爷和她去太姥爷家的梨树园子里收集梨花,用来制作成梨花茶和梨花糕。特别是那梨花茶给家里省了不少买药钱。平日有人感冒头疼、咽喉发炎的时候奶奶都不让吃药,多喝几杯梨花茶就好了。
奶奶每年做好梨花茶后还会把那梨花茶包一小包放在她娘家陪嫁来的百宝箱里存起来。打记事起我就很想知道奶奶的百宝箱里除了有她喜欢的那件梨花布衫和每年攒下来的梨花茶之外,到底还有什么宝贝。可奶奶一把铁锁锁的死死的,那钥匙也从不离身。所以我很期待有一天能亲自打开奶奶的百宝箱,看看里面还有什么宝贝。
我问奶奶每年留下那一小包梨花茶干啥。奶奶看看桌上摆放的照片说你爷爷也喜欢喝这梨花茶。奶奶还说等她去那头找爷爷的时候一起带上,兴许那边不会有梨树更不会开梨花。奶奶的这些言行常常令我和家人匪夷所思,但也没人阻拦,一切还是随她而行。
晾干的梨花虽然没有树上开的梨花那么水灵,却一样能闻到它的幽香。或许是受奶奶的影响,我也很喜欢喝梨花茶。特别是晚上熬夜爬格子的时候,实在是困了就给自己泡一杯梨花茶。随着杯子里的热气蒸腾,那梨花在水杯里上下翻飞,令人赏心悦目。呷一口梨花茶在嘴里回味一番,微苦中夹杂着一丝芬芳,给人一种恬静而又淡雅的感觉。于是我的创作灵感也随之而来。
奶奶都七十多岁了,她的皮肤还是那么温润,清瘦的脸颊上依然泛着红晕。惹得村里那些来串门的奶奶们老馋她的模样。她们喝着奶奶泡的梨花茶嚼着奶奶蒸的梨花糕还不忘酸她一把。瞧瞧梨花都多大把年纪了,这脸蛋还跟那小媳妇一样水灵。梨花你是不是悄悄抹了胭脂还是偷偷擦了你孙女的粉膏。
喝着俺的梨花茶吃着俺的梨花糕,还堵不住你们这一张张泼嘴。奶奶假装生气数落着那些奶奶们,有能耐你们去往自个儿那脸褶子上涂些胭脂看看,那人鬼不分的模样能有俺这脸俊不。
顺着奶奶的话,那些奶奶们就自觉不自觉地用手摸摸自己的脸,又大眼瞪小眼瞅瞅对方,觉得自己被奶奶戏耍了一把,便又齐口同声地用她们说了几十年的老话怼奶奶,你个该死的梨花,这么些年就没让俺们沾你点便宜。等将来到了那头不跟你作伴拉话了。
西院的三奶奶还不解气,她说梨花到了那头那还有功夫和咱们再相处。人家心里惦记的是那栓孩大哥。没见顿顿饭少不了栓孩哥的碗筷,是不是的还陪他喝上几盅梨花老烧。到了晚上还早早给栓孩哥暖好被窝。
人称泼嘴的花椒奶奶说的话就和她那名字一样又麻又辣。梨花你整天价守着个空被窝多难受。这么些年咱庄里外村的有多少老光棍想跟你搭伙,也没见你找一个真能给你暧被窝的人,你真能耐住那份寂寞……
别看这些奶奶们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她们和我梨花奶奶叽叽喳喳嚷起来还是那么随心所欲,一点也不输村里那些刚过门的小媳妇。
我好奇的是奶奶那张脸。我曾经也问过奶奶,您皮肤这么好是不是真的抹了胭脂还是擦了妹妹们的粉膏。
你那些奶奶们的耍笑话俺孙子也相信?奶奶说俺才不喜欢小妮子们往脸蛋上刮的那层石膏腻子。别说俺嫌弃那股怪味熏人,就那苍蝇过来也打跟前绕着飞。奶奶摸着自己的脸很自豪地说,俺这脸皮好是沾了那梨花的光。
我对奶奶的话有点半信半疑,就专门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得知梨花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润肺凉心,清热止咳的效果,还可以改善皮肤肤质美容养颜。我终于明白了奶奶皮肤好的秘诀是源自这梨花。
梨花对全家的最大恩惠是奶奶做的梨花糕。到了梨树开花的季节,奶奶每天都把凋谢的梨花瓣从地上收集起来,再用清水淘洗几遍后放在院子里让风自然吹干。然后奶奶把糯米面用温开水搅拌均匀,在笼屉上铺一层煮熟的芦苇叶,均匀地摊一层糯米面撒上一层去核的红枣,接着再撒一层薄薄的梨花瓣。这样重复几遍后上锅蒸上多半个时辰,那梨花糕就熟透了。这时候奶奶就把梨花糕摊晾在一个木匣子里,用铲子轻轻压平,稍微晾凉后用刀切成小方块,梨花糕就做好了。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吃这梨花糕。塞在嘴里刚嚼一嚼,会感到有那么一点点微微发苦的味道,等你慢慢咀嚼后,满嘴里都是芦苇和小米的清香红枣的浓香与梨花的幽香。对这种复合的香味,孩子们还嫌不过瘾,希望奶奶蒸梨花糕的时候放点糖才更香甜。奶奶却说放了糖就吃不出梨花的那股香味来了。
奶奶做的梨花糕不仅我们全家人喜欢吃,左邻右舍也都喜欢。只要闻到梨花糕的那股特有香味,村里的孩子们就会来奶奶家讨一块梨花糕。以后再蒸梨花糕不等孩子们上门来讨,奶奶就会派家人送他们一些。有时候听说村子里谁家有感冒咳嗽喉咙哑的,奶奶也会送一些梨花茶给他们喝。因此奶奶在村子里也落下个好人缘。奶奶去世的时候,全村人念着她的好差不多都来给她送行。
三
有一年倒春寒,一夜风霜把那刚刚含苞绽放的梨花全都冻蔫了。奶奶好伤心,她站在梨树下用手轻轻抚摸着冻蔫的梨花久久不肯离去,那表情比黛玉葬花更叫人怜惜。
娘你穿的这么单薄小心着凉感冒。我娘拿件外套过来给奶奶披上劝她回屋里。奶奶却说我再怎么着凉还穿两件衣裳,这梨花骨朵就像满月里的光屁股娃娃啥也没穿,就活生生给冻死了,谁可怜它们。奶奶又对娘说,老大家的你去给俺搬个凳子顺手把那笸箩也捎来,咱娘俩把这梨花收了做梨花茶吧。
我娘正和奶奶踩着凳子把树上冻蔫的梨花骨朵摘下来放在笸箩里。这时候院子里飞来一群蜜蜂嗡嗡地在奶奶和我娘的头上盘旋着不肯离去。
俺知道你们也遭罪了。奶奶朝蜜蜂挥挥手说你们走吧,今年这院子里是没有你们的吃食了。去换个别的地方找,总不能让肚子挨饿。奶奶又长长叹口气说,自己都吃不饱那还能给别人造蜜。
那群蜜蜂似乎听懂了奶奶的话,它们在奶奶头上嗡嗡转了几圈后就飞走了。
望着远去的蜜蜂,奶奶也可怜起自已来,她念叨着没能赶上梨花开的时候照相,老东西今年你就看不到俺了,只能等到来年梨树花开。
奶奶喜欢在梨花盛开的时候拍照不光是为了自己,她说也是为了爷爷。爷爷在世的时候,奶奶就拉爷爷一起在梨树下拍照。爷爷走了,奶奶一个人还照,但她仍然会在身边放个凳子说是给爷爷留的。
每次拍完照后奶奶总是叮嘱我要多洗一张,说是送给爷爷的。记得妻子第一次看到我给奶奶拍的照片时说,你这拍照技术真不行,景都取不好,把奶奶人照偏了。还有奶奶身旁那个凳子摆在那里也不协调应该拿掉。我却对妻子说你不懂,你只看到了奶奶没有看到爷爷。妻子瞪大眼睛看看我,流出一副很露茫然的神情。
乡间有个习俗,焚烧活人的照片是忌讳的。为这事我爹和姑姑们曾多次劝奶奶不要在家里焚烧自己的照片,这样不吉利会折自己的阳寿。奶奶从来不听,她说俺都烧了多少年了,这身子骨不是还好好的。
奶奶想爷爷的时候,她会在屋里摆放好爷爷的遗像,再准备爷爷生前喜欢吃的梨花糕和几样小菜,泡上两杯梨花茶倒上两盅梨花老烧,便坐下和爷爷对饮起来——
老东西,这几天没喝酒是不是又馋俺娘家的梨花老烧了?奶奶把自己手里的酒盅和桌子上爷爷的酒盅轻轻碰一下,然后送到嘴边,咕噜一口就把一盅酒送到了肚子里,然后再把爷爷那盅也咕噜一口送到自己嘴里。
这是俺娘家侄子昨天刚送来的新酒,劲正冲着呢,你可要少喝几杯。别像过去咱们在俺家梨园子里喝的不知天高地厚,到头来还挨俺爹一顿好揍。你脊背上那横七竖八的血印子让俺看着都瘆人。你却装没事是的,还咧着嘴冲俺笑。可俺知道你那笑是装出来的,你心里疼俺那才是真。
奶奶放下酒盅捧起爷爷的遗像,把自己的脸紧紧贴在了爷爷的脸上。老东西咱俩阴阳两界都这些年了,你知道不知道俺这些年有多想你,你是不是也怪想俺的。奶奶用袄袖子轻轻擦拭一下爷爷的脸,甭管你不吭声可俺心里清楚。
奶奶一边喝酒一边和爷爷拉话。这个时候,奶奶是不许任何人来打扰她的,就连她最疼爱的大孙子也不行。记得有一次我凑过来对奶奶说,我也想和奶奶陪爷爷喝梨花老烧。你别来烦俺和你爷爷拉话,自个儿一边喝去。奶奶说着把酒坛子推给了我。我顿时觉得自己在奶奶面前失宠了。可我也知道奶奶的脾气,再缠她屁股上准会换来几笤帚把,只好呆在一旁看奶奶和爷爷边拉话边喝那梨花老烧。看着奶奶的那份惬意,我想这也许就是爷爷走后奶奶后半辈子最会享受的时光。
等和爷爷的酒喝个差不多了,晕晕乎乎的奶奶就一边点燃自己在梨树下拍的那张照片一边数落起爷爷来,老东西当初你对俺许愿,这辈子会一直陪着俺。可还没半辈子你就丢下俺和四个未成家的孩子,一个人先悄悄去那边享清福了,你就不惦记俺和孩子们的日子是咋过的?
爷爷不吭声,奶奶就继续一个人唠叨,老东西俺可没你心狠,这些年一日三餐饭菜侍候着,还有你喜欢的梨花老烧。到了晚上俺给你摆好枕头铺好被褥,就等着你早点歇下。可半夜醒来摸摸枕头和被窝还是空的。你知道俺心里是啥滋味,你就没觉得自己这样走了是在伤俺的心呢。
奶奶要说的话该做的事都办妥了,她就用手轻轻弹去落在袄襟上的灰烬,对着爷爷的遗像问,老东西你说是这梨花布衫好看还是俺好看?你要是喜欢俺就再多看几眼。不定那天俺就穿着这梨花布衫去找你了,让你看个够。此后奶奶便趴在桌子上呼呼睡觉。
娘您咋又喝多了。看见奶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爹有点埋怨奶奶,可他还是把奶奶抱到炕上盖好被子让她睡个安稳觉。
奶奶所做的这一切,别说外人不能理解,就连她的子女们也未必能懂奶奶的心思。为这事两个姑姑都劝过多次了。大姑对奶奶说,娘您年纪大了,酒喝多了会伤身子。再说您在屋里烧东西要是不小心失火了怎么办。奶奶就数落大姑,死妮子自己都是当娘当奶奶的人,还不知道心疼你爹。他一个人在那边不会做饭不会洗衣裳就够可怜的,平时连个拉话的人都没有多遭罪。俺想好好陪陪他不行。亏你爹在世的时候白疼你们一场。
奶奶絮絮叨叨的话没个完,姑姑们也听着不耐烦。大姑说,娘我们知道您疼爹怕他在那边遭罪,所以每年过年清明十月一还有爹的生日祭日,只要人间有的东西我们都给他置办了,您还担心啥。二姑接着说人家都忌讳烧活人的相片,您可好自己专门烧自己折自己的阳寿。再说您在屋里点火万一把房子烧着了,让你儿子孙子往后住哪里?
你们给你爹置办的东西娘都知道够他享用的。可你们能给你爹在那边再找个可心的人说话吗。奶奶瞅瞅两个姑姑气还没消,就又说真失火了把俺烧死倒好,俺就能去那头找你爹了。等俺走了也省得你们心烦。
姑姑们是真拿奶奶没办法,她们只好向我爹诉苦,大哥你说咱娘这样做到底是为了啥。
咱娘还不是心里放不下咱爹。当初爹早早走后,是娘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咱们兄妹四个拉扯大成家多不容易。到了这把年纪,只要是娘喜欢做的事咱们就由着她的性子来吧。也算是做儿女的为娘尽份孝心。
对于奶奶这些有点古怪的行为,我却和家里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很欣赞赏奶奶这样做。因为我从小就和奶奶在一起,从她的一言一行中略知一二——那就是奶奶对爷爷既恨又爱。
四
奶奶说她和爷爷的初次见面,就是缘于她家的梨花老烧。
那年爷爷去奶奶家梨园贩梨,刚进梨园子就闻到了一种独特的气味。爷爷耸耸鼻子,一股浓郁的酒香味就钻入他鼻孔,爷爷不由得喊了一声,好酒!
你是属狗的?鼻子这么灵。话音未落,就从梨园棚子里走出一个姑娘来。
好俊的闺女!爷爷就瞅了这么一眼,眼珠子就定格在了那姑娘脸上。
那姑娘对爷爷一点也不怯生,她也两眼珠子滴溜溜地在爷爷身上转了几圈后冲他笑了笑,便转身钻进了梨园棚子里。
爷爷就跟着那姑娘来到棚子前。
后生,你来俺家梨园做啥?这时一个长者端着酒杯问爷爷。
都说你家的梨核小汁水甜,我是专门从川里来贩梨的。
长者端详爷爷半天后说,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是第一次来吧?
嗯。爷爷应声着,两眼却盯住了长者手中的酒杯。
后生进来坐来下喝一杯吧。长者已猜透爷爷的心思,就吩咐那姑娘说,梨花你给他也倒一杯酒。
爷爷也不客气,他端起酒杯嘬了一口,在嘴里回味了半天说,这酒劲挺大落口却很好。咽在肚子里还有那么一股说不出的清香味。
没想到你一个后生家还怪会识酒的。叫梨花的姑娘再次冲爷爷笑笑说,这是俺爹酿的梨花老烧。
就这么第一次相遇,爷爷不仅喜欢上那梨花老烧,也喜欢上那个叫梨花的姑娘了。
半年后那梨花姑娘就成为了我的奶奶。
我爷爷在你心目中真有那么好吗?我曾经调侃奶奶说,您和我爷爷这是一见钟情。
第一次见到你爷爷,俺俩就对上眊眼了。你爷爷不仅长相好人还实诚,不像一般做买卖的人那样滑头。奶奶还告诉我,起初太姥爷不太喜欢做生意的人做女婿,说生意人心眼多怕自己闺女斗不过生意人会吃亏。但爷爷来贩过几次梨跟太姥爷喝过几次酒后,他们打交道接触的多了,太姥爷觉得爷爷还不赖是个靠得住的人。奶奶还说太姥爷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嫌爷爷酒瘾大,将来会误事的。
奶奶说太姥爷的话是咒语。
爷爷和奶奶结婚后安安稳稳地过了十二年日子。第十三个年头春上,有一天爷爷赶完集顺便去了一个朋友家。朋友知道爷爷喜好口酒,就让他老婆炖了个大烩菜,把自己平时舍不得喝的半塑料壶白酒拿出来给爷爷喝。俩人边拉话边喝酒,从日头正午喝到太阳偏西。后来爷爷觉得自己有点心慌,便倒在了炕上。朋友以为爷爷喝多了想让他多躺会。可爷爷躺在炕上不仅没睡着,感觉心里越发难受。朋友的老婆看到爷爷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出气也困难。这可吓坏了朋友的老婆,她推推也躺在炕上的自家男人,却怎么也叫不醒。朋友的老婆只好打电话告诉了在乡里卫生院工作的儿子。儿子回来看到爷爷这状况说这是严重酒精中毒,便急忙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拉着爷爷和他爹去县城的医院。可还没等把爷爷送到县城的医院,爷爷的命就在半路上没了。
奶奶听说爷爷是喝酒喝死的,她怎么也不会相信。一斤来白酒怎么会要了俺家栓孩的命,他平日里能喝半坛子梨花老烧,还不耽误下地动弹。
我大爷是酒精中毒死的。朋友的儿子说着把医院的化验单位拿给奶奶看。
俺看不懂也不会信。奶奶把那化验单又递给了朋友的儿子。
朋友的儿子对奶奶说,大娘我大爷喝的是假酒,酒精超标38毫升,这足以要了他的命。
对于这样的结果,不仅奶奶不信,所有的亲戚们也不信,他们怀疑是朋友害死爷爷的,不然俩人都喝酒了他怎么没死。
朋友的老婆对奶奶说,嫂子俺男人没死是他喝的少。他知道大哥酒量大怕那酒不够大哥喝,自己舍不得多喝。
奶奶把朋友的老婆拉一边说,大妹子咱两家是啥关系你心里也明白,是不是俺家栓孩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惹怒了你们?
朋友的老婆被奶奶的话一下子怔住了,她半天没反应过来。
奶奶却急了,她一把抓住朋友的老婆说俺家栓孩千错万错,你们也不能要他的命。
待朋友的老婆回过神来,觉得自己被奶奶羞辱了。她甩开奶奶的手说,嫂子你咋还血口冤枉俺们。本来俺男人把早前从厂子里拿回来的那半瓶酒精兑了一塑料壶酒,自己平时舍不得多喝,今儿全拿出来招待大哥,末了还落下个害人的名声,你说俺冤不冤。
听了这话,奶奶一屁股摊在地上没气了。
等我家和奶奶娘家十几号人拿着家什赶来时,奶奶已经醒过来了。她朝大家说你们拿着家什想干啥。
那时只有十二岁的我爹大声吼道,要他们家给我爹偿命。
要了人家的命就能换回你爹的命来吗?人家好心好意招待咱不领情就罢了,咋地还来十几号人闹腾个啥?都给俺麻利回去办后事。奶奶训完家人后又对朋友的老婆说,大妹子俺男人喝酒送了命俺不怨你们。你回头告诉俺大兄弟,过几天办完后事俺去医院看他。你也捎话告诉他以后想喝酒了别喝那要命的假酒,俺让孩子们去俺娘家拿几坛子梨花老烧给他喝。
奶奶的话令在场的人哑口无言,但心里却都佩服奶奶是个不简单的女人。
爷爷入殓的时候,奶奶哭得死去活来,她趴在棺材上怎么也不让盖棺板。奶奶一边哭一边数落着爷爷,老东西你真心狠,平时俺跟你说过多少回出门别喝酒,回到家里那梨花老烧管你够,你却偏不听偏要在外头喝,喝来喝去喝没了命。你倒清静了,俺和四个孩子却跟着遭罪。这往后的日子你说还咋地过。
看着奶奶哭得这么恓惶,平日里相处的那些奶奶们实在心疼奶奶怕她哭坏了身子。可大家不仅没能劝住奶奶,末了劝着劝着她们比奶奶哭的还伤心。
爷爷虽然走了,奶奶却一日三餐伺候着他。
每到吃饭的时候,奶奶依旧在饭桌上摆一套碗筷。遇到逢年过节和爷爷的生日祭日时,奶奶还会多放一个酒杯,倒满梨花老烧后放在属于爷爷的位置上。
奶奶一年四季这周而复始的规矩,让家里人有点不解。爹就劝奶奶说,娘我爹都走了这么些年,您老该消停消停了。奶奶说傻儿子,你爹不是天天和俺们在一起吗,他不光要吃饭还跟俺要梨花老烧喝。你让俺消停个啥。爹只好摇摇头再也不敢劝奶奶了。
那年二姑接奶奶去城里住。到了吃饭的时候奶奶看到二姑和二姑夫都坐下了,就是没有爷爷的位置。奶奶就冲着二姑发火,二兰你这么大个人了,不晓得先给你爹留座盛饭?
二姑夫被奶奶的话闹整懵了,他对奶奶说,娘我爹不是去世十几年了,他还怎么吃饭。
反正你爹吃不上饭俺也不吃了,要饿俺们一起饿。说完奶奶起身就要走。
这可吓坏了二姑和二姑父,他们像哄小孩一样哄了半天,重新给爷爷留出一个位置摆好碗筷。二姑父还从酒柜里拿出一瓶保存多年的好酒给爷爷倒了一杯,然后对奶奶说,妈我也给您倒一杯。
奶奶总算肯坐下来吃饭了。她端起酒杯嘬了一口,眉头一皱冲二姑父说,你这是啥酒一股子猫骚味,那有俺家的梨花老烧好喝。你可别给俺喝假酒像你爹那样送了俺的命。
娘看您说的是啥话,你女婿他敢给你喝假酒吗。二姑说您这一杯酒的价钱能顶咱家那梨花老烧半坛子呢。
这么精贵的酒俺可不敢多喝。奶奶话是这么说的,可那酒还是喝了好几杯,没等吃完饭她就打盹了。
二姑一边给奶奶铺床一边嘟囔二姑父,那瓶酒咱都保存多少年了,你知道如今值多少钱?
二姑父说这酒再贵能有咱娘值钱。
打那以后,奶奶就不愿意出门到别人家住了,她一直守在爷爷住过的这个院子。
即便是奶奶不愿出门住,在家里也有惹她不高兴的事。
中秋节,奶奶的远房侄子来看她。吃午饭的时候还没等奶奶让座,表哥就一屁股蹲在了爷爷的位置上,还顺手端起那杯酒先喝了。
奶奶的脸色刷的一下就变了,她大声吼表哥,谁让你坐那里的,还把你老姑父的酒喝了。
表哥被奶奶的话整懵了,他左右瞅瞅然后说,老姑这里没有我老姑父呀,他不是走了好多年了。
是你眼神不好使。你老姑父在那里都坐了几十年了。
明明没……表哥还想和奶奶争辩。我拽了他一把示意别再吭声。
奶奶重新搬了个凳子摆了碗筷,还专门拿了个茶杯给表哥倒满梨花老烧。然后又给爷爷的酒杯里添满,她才端起自己的酒杯说,侄子老姑没嫌弃你的意思。是你不知道这么些年,就是你表弟他也不敢坐那里,这是俺专门给你老姑夫留着的位置。
表哥看看奶奶,再看看那个位置,有点似懂非懂。
来咱和你老姑父一起干了这杯酒就算完事了。奶奶说着就把一杯梨花老烧干了。她还劝表哥说,侄子你干了俺再给你倒上。这梨花老烧虽然劲大却一点也不上头。
看着奶奶很麻利地把一杯酒干了,表哥却端着酒杯没敢喝。
我说哥别担心,你老姑的酒量不比你差,她年轻的时候喝酒能把你老姑父灌醉。
五
奶奶把爷爷灌醉酒的事,还是她自己后来告诉我的。
那是爷爷和奶奶定亲后,爷爷来到奶奶家的梨园子里看她。
连着几天的秋雨,棚子里格外潮湿。吃晚饭的时候,奶奶就给爷爷开了坛子梨花老烧。
爷爷是个嗜酒如命的人。一看见奶奶手里的酒坛子,他就迫不及待地掀开坛盖子抱着酒坛子先给自己灌了一大口。爷爷在嘴里嘬了几下说今天的烧酒劲真大,那股香甜味也更浓。
这是俺专门给你拿的。这坛梨花老烧是俺爹在酒窖里保存了好十多年的老酒。奶奶说着就给爷爷倒了大半碗。
爷爷端着酒碗瞅瞅奶奶,就使起了坏心眼。他笑眯眯对奶奶说这么好的酒我一个人喝了可惜,要不你陪我咱俩一起喝。
奶奶晓得爷爷的那点小心思,可爷爷不一定知道奶奶的底细。奶奶二话没说就给自己也倒了半碗梨花老烧,她举到爷爷跟前说俺陪你喝。
奶奶这架势爷爷心里多少有点胆怯了,可又经不住这梨花老烧的诱惑。只是心里为奶奶捏了一把汗,真是个傻女子。这酒灌到肚子里看你今晚怎么打发我。
半个时辰的功夫,爷爷和奶奶就着咸菜疙瘩把半坛子梨花老烧喝了。奶奶估计爷爷也喝得差不多了,准备给他盛饭。
爷爷却一把攥住奶奶的手说梨花你今天真漂亮,平时像梨花一样白白净净的脸蛋这会变得比那桃花还粉嫩,真让人待见。爷爷端起酒碗送到奶奶嘴边,我还想和你喝。
你不怕俺把你灌醉?奶奶心疼爷爷怕他喝多了伤身子,便说俺家的梨花老烧后劲大。
我喝酒从来就没让人灌醉过。爷爷舌头虽然有点不利索,说的话却很有底气。
奶奶就喜欢这样霸气的男人。于是她又给爷爷和自己的碗里倒满了梨花老烧。
那天晚上,爷爷和奶奶把一坛子梨花老烧喝光了。
第二天晌午太姥爷来到了梨园子,喊了半天梨花也没见奶奶回音。太姥爷揭起梨园棚子的草帘子时却傻眼了。狭窄的地铺上爷爷搂着奶奶还在呼呼大睡。看到这般情景,太姥爷的胡子都飞了起来,他在园子里捡起一根梨木棍子就朝着爷爷和奶奶使劲抽了起来。
太姥爷下手真狠,抽得爷爷龇牙咧嘴都不敢吭声。爷爷还撑开两手把奶奶紧紧护在身下。
奶奶却一把推开了爷爷,她爬起来冲太姥爷说爹你别抽他了,都怨咱家的梨花老烧劲大,由不得俺们。再说拴孩都是你姑爷了,你还下得起狠手。真把他打残废了看你闺女下半辈子怎么活。
真是俩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还没过门就做下这丢人败兴的事。太姥爷扔下了手中的梨木棍子,一脚把地上的空酒坛子踢到了棚子外面,便扭头走了。
看着都瘆人,是不是很疼?奶奶用手抚摸着爷爷脊背上泛起的一道道血印子说,俺爹下手真狠。
你不是也挨打了。爷爷憨憨地朝奶奶一笑,梨花只要你不疼我就不觉得疼。然后爷爷又把奶奶抱紧了。
不久后,奶奶带着肚子里的我爹嫁给到了爷爷家。
奶奶在娘家时候就一直帮太姥爷酿酒,太姥爷常常对两个舅舅说,咱这梨花老烧能有今天这光景,多半有你姐姐的一份功劳。你们可要惦记着你姐姐的好。将来她有啥难处了,兄弟俩要伸手帮一把。两个舅舅点点头向太姥爷保证,只要俺们有的,就少不了姐姐的份。
奶奶说太姥爷酿的老烧酒确实受人待见。但酒劲太冲,一般人服不了。奶奶就想起了自家制的梨花茶,她对太姥爷说为啥不能在酿酒的时候也掺入些梨花,让梨花的香味冲淡一下酒的烈性。太姥爷说奶奶是瞎寻思啥是啥的味道,怎么能往酒里掺和别的东西。奶奶就求太姥爷说那让俺少弄点试试看。太姥爷只好答应了奶奶的请求。
经过多次配方调试,奶奶说她终于酿出了梨花老烧。她把新出的梨花老烧让太姥爷先尝尝。看着太姥爷嘴里含着梨花老烧皱起眉头半天没吱声,可把奶奶担心死了,她以为是不合太姥爷的口味。谁知道太姥爷突然把那半碗梨花老烧一口干了,直夸奶奶说我闺女酿出了好酒,好酒。
太姥爷家新酿的这种老烧在不降低酒精度数的前提下,利用梨花那特有的幽香,一下子就改变了原来那老烧酒的冲劲。正式出酒那天,太姥爷专门请了村里的乡邻来品尝新酿的梨花老烧。大伙喝过梨花老烧后都夸是好酒,待见和不待见喝酒的人也都喜欢上了这梨花老烧。从此,太姥爷家酿的梨花老烧成了方圆百十里人家婚丧嫁娶孩子满月百岁时喝得最多的酒。
奶奶成了太姥爷家里的好帮手。不管是酿梨花老烧还是做梨花茶梨花糕都少不了奶奶的份。奶奶出嫁的时候,太姥姥有点舍不得,她对太姥爷说别看咱梨花是个闺女,在家出的力不比咱那俩儿子少。咱可得好好给她置办嫁妆。太姥爷说只要咱梨花想要的我都满足她。
奶奶出嫁的日子订了后,太姥姥对奶奶说,闺女你想要啥嫁妆就直说,俺和你爹都答应你,让你风风光光地嫁到栓孩家。
奶奶对太姥爷和太姥姥说俺俩弟还没成家,将来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爹娘陪啥俺要啥,俺没想再多要别的。
闺女你娘说的对。咱这梨花老烧能有今天的红火,少不了你的一份功。俺孩想要啥尽管说给爹,我都满足你。
奶奶看看太姥爷和太姥姥,张了几下嘴才试探说爹、娘,等俺嫁到了栓孩家也想开个小酒坊酿酒。栓孩说他们那里的人也都喜欢喝咱家的梨花老烧。
这个不行,祖传的手艺向来是传男不传女。太姥爷有点为难了,闺女这个规矩爹不能破了。再说你俩弟弟还指望咱这梨花老烧成家过日子。
太姥姥劝太姥爷说梨花在家里就一直跟着你酿老烧,那方子她也懂。到了婆家和栓孩开个酒坊,也好让他们的日子过得红火些。
将来他们家的日子真要到了过不下去的那一天,我不会不管他们的。太姥爷一再叮嘱奶奶,梨花你跟爹做了这些年老烧,我知道你也懂这方子。可你是嫁出去的闺女,以后就不要再提这酿酒的事了。不过你放心,将来不管你们想喝多少梨花老烧,爹都会供你们个够。
自从奶奶生下我爹和大姑二姑二叔后,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紧巴。爷爷就对奶奶说,梨花要不咱也在家里自己酿梨花老烧,没准酿好了还能买钱垫补家里。
奶奶也想过自己酿梨花老烧来养活一大家子,可她寻思了半天还是遵守了出嫁时太姥爷叮嘱的话。她对爷爷说,拴孩那梨花老烧是俺爹的命根子,咱就不打那主意了。
奶奶虽然没能给爷爷亲自酿梨花老烧喝,多少有点遗憾。可太姥爷每次新酿了梨花老烧后都会打发舅舅送几坛子来。这么些年来,怪不得我们家里有那么多盛米面和淹咸菜的酒坛子,原来这都是太姥爷家的。
奶奶和爷爷也不能白喝太姥爷家的梨花老烧,每年秋收后,爷爷会把自己家里新收的高粱或是玉米给太姥爷家送去一些,空闲时还帮着太姥爷在附近收购酿酒的原料。
六
今天是奶奶的八十一岁寿辰。不仅两个姑姑家的大人小孩都来给奶奶过寿。远在新疆的二叔二婶和孩子们也都回来了。平时有点冷清的院子里一下子增加了二十多口人,显得格外热闹。看到一大家子人的团聚,奶奶比谁都高兴,她说家里好多年没有这样红火过了。
一大早全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我爹到乡里请了流动餐厅在院子里支锅开灶摆宴席。大姑和二姑还专门从城里请了盲人艺人来说三弦书助兴。
其实家里最忙的人还是奶奶。她早早起来就让表姐帮她梳妆打扮。在电视台当化妆师的表姐一边给奶奶梳头一边说,姥姥我给你脸上抹点粉霜,再用眉笔把眉毛描一描。这样会显得您年轻很多还有气质。奶奶拒绝了。她说俺都多大把年纪了,还描眉画眼往脸上抹那玩意就真成老妖精了。你姥爷在世的时候就不喜欢俺涂脂抹粉嫌俗气。你给姥姥拾掇的素净点就行。表姐只好把奶奶的头发高高盘起来,用姑姑买的玉簪子綰起。
我举着相机准备给奶奶拍照。奶奶说咱还是去院子里的梨树底下照吧。我说梨树还不到开花的时候,光秃秃的树枝作背景不好看。奶奶说俺喜欢在梨树下照。我依了奶奶,在梨树下摆好了凳子。奶奶说你忘记给你爷爷拿个凳子了。我只好到屋里又搬了个凳子放在奶奶身边。
当相机镜头对准奶奶的那一瞬间我惊呆,奶奶那清瘦的脸颊上泛着红晕,高高盘起的满头银发就像一朵盛开的梨花,头上那绾着碧玉簪子的吊坠如一片嫩绿的梨树叶子衬托得这朵梨花越法雪白雪白,再配上那件蓝布底的梨花布衫,奶奶若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中午开席的时候,院子里的人坐了十多桌。别提奶奶有多高兴了,她说这院子里多少年没有这样红火过了。为了感谢亲戚和街坊邻里们来给自己贺寿,奶奶亲自端着一大杯梨花老烧挨桌和大家碰酒。
奶奶来到村里那些奶奶们跟前时,她最要好的闺蜜花椒奶奶那又麻又辣的话就赶过来了。老姐妹们都瞧瞧梨花今天打扮的多俊,盘头绾簪子粉粉脸花花袄,这那是在过八十一岁大寿,分明是二十岁那年出嫁的模样。
花椒奶奶起了个头,其她奶奶们也借着酒兴酸起奶奶来。奶奶不但不生气还特别高兴,她说这么好的梨花老烧都没堵住你们这张泼嘴,待会儿看俺怎么拾掇你们。奶奶索性坐下来和她们一起酣饮。大姑怕奶奶高兴起来喝多了劝她少喝点。奶奶推开大姑说难得今天俺老姊妹们凑一块喝个酒红火红火,你就别管了。
奶奶过完八十一岁寿辰后的第二天,她就躺在炕上再也没能起来。我爹问她那里不舒服。奶奶说身上没啥不得劲的,就是觉得自己累了。
我爹就去乡卫生院请来医生。检查了半天也没查出是啥病来,医生说奶奶可能是昨天过寿累着了,等休息几天就好了。
可奶奶躺在炕上已经三天不起来了,吃的也很少。我爹要给城里的两个姑姑打电话,让她们来接奶奶去城里的医院看看。奶奶却死活不愿意去,她说大兰二兰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为俺过生日忙活了好几天也都受累了,让她们也消停消停。
二叔一家本来今天要回新疆的,可看着奶奶躺在炕上,只好推迟了行程。二叔对奶奶说,娘要不让孩子们开车送你去医院检查检查。
栓柱这次你们全家都回来,娘特别高兴。医院咱就不去了,你陪娘再说会话就上路吧,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忙不能老耽误他们的时间。奶奶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一副很伤感的样子,栓柱你下次回来没准就见不着娘了。二叔扭头用手擦擦眼睛,然后握着奶奶的手说,娘您别瞎寻思,我还和孩子们回来看您的,到时候吃您亲手做的梨花糕喝您制的梨花茶。
二叔一家和奶奶又住了两天后就回新疆了。只是二叔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母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奶奶已经在炕上躺了五六天了,吃的也越来越少。到后来奶奶不再进食,就靠那梨花茶维持人体所需水份。此时的奶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她还是发出细微的声音对我爹和两个姑姑嘟囔着,老东西在世时说俺是个爱干净的女人,如今俺要去找他了你们可要让俺干干净净地去。
为了满足奶奶的最后心愿,家人们便不再强求奶奶进食。只好在那梨花茶里掺了点葡萄糖液体来维持人体所需的营养。
或许知道自己在阳间的日子不多了。奶奶让爹把全家人招集到跟前,她从贴身的袄兜里摸索出百宝箱的钥匙递给我爹说,老大你把箱子打开,娘的家底都在里面。
我爹开开锁把箱子盖揭起后,大家最先看到的是箱子里的那几十包梨花茶和陪伴了奶奶六十多年的那件梨花布衫。
等俺走得时候要记得给俺穿上这梨花布衫。这梨花布衫不光俺最喜欢,那老东西也喜欢俺穿。奶奶还说到时候别忘了把那梨花茶给俺捎上,让俺和老东西在那边喝。奶奶特别叮嘱我爹说,老大你告诉俺娘家侄子,下葬的时候一定要给俺和你爹放两坛子地窖里保存的梨花老烧。
我爹握着奶奶的手说娘您放心,该您有的东西,我们一件也不会少。
大姑把梨花布衫拿出来放在奶奶枕头边,说娘您要是不放心我搁在您身边行了吧。
奶奶很满足地点点头。然后环视一下问我爹,老大怎么没看见俺大孙子?
我爹说我去打电话把他叫回来。
不用了。俺大孙子端着公家的饭碗就得替人家办事,不象咱庄稼人来去自由。
那段时间我正在外地出差。接到我爹打来的电话后还是请假回来了。
这天晚上,奶奶醒来对守在身边的家人说,刚才那老东西来找俺了,他说自己一个人在那边住太久了,心里老惦记着俺。
奶奶的话把守在身边的家人吓了一跳。大姑低声跟我爹说,大哥看来咱娘的阳数到头了,咱还是赶紧给她换上寿衣吧。
你们嘀咕啥,嫌伺候烦了要撵俺走。别看奶奶的身子虚耳朵特别好使,她听到了大姑和我爹说的话。奶奶用她微弱的眼光瞅瞅大家,拒绝给她换寿衣,只是让姑姑们把她那件梨花布衫穿上了。
穿上梨花布衫的奶奶精神显得特别好,没睡多会就醒了。她说俺和那老东西拉话拉的嘴渴了。二姑赶紧用勺子给奶奶喂了几口梨花茶。
那老东西又来烦俺了。俺却把他数落了一顿,问他当初咋不一块领上俺,还不是自个儿想图个清静。奶奶说着说着自已笑了,俺还骂他就是个没良心的东西,能狠心丢下俺和四个没成年的孩子,俺不愿意跟他走。再说俺走了谁给他喝梨花老烧谁给他泡梨花茶。
听奶奶说她不愿意去找爷爷。大姑姑松了口气说这或许是个好兆头。
我知道这些日子家人们守着奶奶也都累了。就对我爹和姑姑们说你们去躺会,今晚我来陪奶奶。
为了不打扰奶奶休息,我搬把椅子坐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坐下。
奶奶却向我招招手,大孙子你靠近俺点。
我只好把椅子挪到炕沿跟前,然后趴在奶奶身边说,奶奶您好好休息吧。
俺现在不困。奶奶用手指指炕头的百宝箱说,那箱底有个花布小包,你给俺拿出来。
我在箱子的最底层找到了一个花布小包,发现里面包着个银镯子。我递给奶奶说怎么从来没见您戴过?
这是你爷爷送给俺的定亲信物,俺都没舍得戴,一直放在箱子里。现在奶奶送给你留个念想。
奶奶我知道您最疼我,可这镯子我不能要。我把镯子戴在了奶奶的手腕上。奶奶您戴着这镯子,将来去见爷爷他会很高兴的。
还是俺大孙子懂奶奶。奶奶说俺想现在让你给照张相。
看着奶奶用手抚摸着戴在手腕上的镯子很是享受。我想把这瞬间留住,便拿过相机给奶奶拍照。等镜头对准奶奶那憔悴的面容时,我忽然把相机关了,不忍心把奶奶这副模样留在我和家人的记忆里。
奶奶现在是冬天还不到梨树开花的季节,等明年春天梨花开了我再好好给您照。
俺怕是等不到那天了。奶奶拉住我的手叮嘱,大孙子往后不管俺在不在了,你可记得每年梨树开花的时候给俺和你爷爷照张相到坟头送给俺们。
奶奶只要梨树活着梨花开了,我每年都会给您和爷爷照相,并亲手把照片送给你们。
奶奶看着我很满足地笑了。
半夜里大姑不放心过来看奶奶,却发现我趴在炕沿边睡着了。大姑没惊动我,把毛毯披在了我身上。
大姑轻轻喊了几声娘,奶奶都没答应,我却醒了。看到奶奶双眼紧闭,面色红润,我对大姑说你看奶奶睡得多香甜。大姑把奶奶伸出来的手掖到被子里,可一触摸到奶奶的手感觉是冰凉的。大姑再伸进被窝摸摸奶奶的身子也是一样的冰凉。
就这样,奶奶没有惊动任何人,穿着她那件开满梨花的布衫戴着她那未曾戴的银镯子很安祥地去找爷爷了……
今年又到梨树开花的季节。我遵循着和奶奶的约定,拿着相机回老家给奶奶和爷爷拍照。
院子里的三株梨树虽已高龄,满树梨花却开得依然是那么旺盛。在阳光的照射下,那雪白雪白的梨花有点耀眼,晃得我眼睛有点睁不开。此时一群蜜蜂在我头顶上飞个不停,那嗡嗡声钻进我耳朵里却变成了奶奶的声音,大孙子俺和你爷爷早就等着你回来照相了。
我使劲揉揉双眼,分明看到了梨树底下的奶奶和爷爷坐在凳子上。奶奶还是她八十一岁寿辰时的模样,清瘦的脸颊上泛着红晕,高高盘起的满头银发就像一朵盛开的梨花,绾在头上的碧玉簪子吊坠如一片嫩绿的梨树叶子,衬托的那朵梨花雪白雪白,再配上那件蓝布底开满梨花的布衫,奶奶若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倒是爷爷在奶奶面前显得年轻很多,满头的乌发,脸上也很少有奶奶那样多的褶子,身板也依旧是那么魁伟。我觉得奶奶和爷爷在一起成了隔辈人。
我举起相机对好焦距准备喊奶奶和爷爷拍照,这才发现他们不见了,镜头里只剩下那三株梨树和两个凳子。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举起相机对准那盛开的梨花摁下了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