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夜彭城的头像

雪夜彭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8
分享

我的家乡有一种打猎行为叫秌獾狗(狗獾),这个“秌”和“秋”的写法异同在于“火”和“禾”的左右颠倒。读音相同,意义也相通,其实有不同:先火后禾,意思是用火点燃柴禾;秋是柴禾干燥欲火,季节使然。秌本是前朝农人点燃干粪熏死土里害虫的行为。秌獾狗当然也是熏,燃不干不湿的柴草,烟雾特别多,让烟不断钻獾狗洞里去。烟雾伤害獾狗的肺,直接使其失去呼吸功能至死。

雷雨来临之前因气压变化,农家灶屋里炊事产生的烟雾不出屋,人会被呛得死咳,那感觉我至今记得,气管如刀割般疼,欲呼吸却不能,濒死的感觉。被呛的人会跑出屋子抱怨:秌獾狗啊。

我亲见故乡人在水坝的涵管里秌死一只豹子。

有一种植物叫大巴哥,燃烧时产生一种古怪的物质,让吸入着神经得到刺激,会更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神经递质,是“感觉良好”的激素,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奖励。

这种功能被人发现后,就产生了烟草制品。

人体多巴胺的分泌本来是正常的,该分泌的时候分泌,不该分泌的时候就抑制。吸烟、吸毒产生多巴胺,那是一种不讲道理的精神奖励,如是人脑整日大量分泌多巴胺,那就会变成狂人。吃了摇头丸的人可以整夜摇头到天亮。

很明显,吸烟和吸毒原本是同一种性质的行为,都是通过吸入的方式,使人进入一种异常的生理状态,迫使大脑不停地分泌多巴铵。同时,人体在不断接受着毒害。

吸烟,不一定会得肺癌,但每年得肺癌的,多数都是重度吸烟者。

此外,很多肥疾病都跟吸烟有关。吸烟者的老年,几乎都有慢阻肺疾病。

吸烟对人体之害是不言而喻的。

一如吸毒,吸烟是一种可以上瘾的行为。一旦上瘾,人体产生依赖性。

不分贫富贵贱老幼,人一旦有了吸烟行为,那就欲罢不能。

我这样说,一下就落入说教的窠臼,没有什么人愿意听人说教,听到说教的人立马就会逆反,对“说教者”吐白沫:俺姥爷活了九十三,一日三餐酒,喝醉就找烟,找不着就骂人多管闲事。

瞧这话怼的。那俺说教的话还得补上一句:你姥爷要是不吸烟,指定活到一百零三呢,而且,还不见得会得老年痴呆。

在贫穷的乡村,几乎所有的乡民都吸烟。让人觉得吸烟是贫穷落后的衍生物。

换一个地方,发现很多“居庙堂之高”的脑力劳动者也吸烟,很多人类精神领袖有吸烟的习惯,这些人当中有些还很长寿。吸烟是可以成就更高端的人生?

我的岳父,大半生有吸烟的习惯,有斯大林式的烟斗。烟斗比长烟杆危害更大很多,一是烟量大,再是几无过滤。岳父晚年受慢阻肺折磨,痛苦不堪。

我身边好多写作的朋友都吸烟。一个胖些的朋友常不自觉模仿领袖夹着烟指点江山,另一个却明显喜欢造型鲁迅先生“烟雾里的冷峻”。

最近绍兴那事儿,很多人炒起流量。

怎么炒?

先是有人提出鲁迅先生吸烟的版画像有宣传吸烟之虞,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要求撤换成不吸烟的画像。

马上有人发现炒作的契机,发帖批评“发难”者思想有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烟雾里弥漫的不是毒害,是革命精神。

宣传鲁迅,当然是张扬其革命精神和文学上的贡献,鲁迅之光辉,绝不会因为吸烟而有所暗淡。但吸烟绝对不是鲁迅先生的光辉,鲁迅先生受烟毒的危害是严重的,他的英年早逝,绝对和吸烟有关。可以说,社会的黑暗没有淹没鲁迅,倒是不良生活习惯衔走了先生的青春。

后人宣传、歌颂、纪念鲁迅没必要拿吸烟说事。鲁迅用大巴哥燃烧的烟雾来秌自己,只是一种习惯行为,烟毒造成的多巴胺增加,或许一时使鲁迅的思维更积极。但绝对不是鲁迅思想价值的源泉。假如鲁迅不吸烟,他创造的价值会更大,他自己也会生活得更好许多。

那副版画像,不是照片。是画作者对鲁迅思考人生的形象设计。

客观讲,那幅版画的创作水平很一般,最明显的表现,是人的精神面貌没有得到很好的刻画,程式化,刻板。倒是很夸张地表现了那只燃烧的烟,烟雾如洪水一样泛滥,占据过多的画面。莫非以烟雾之弥漫来表达鲁迅精神力量?

有人看出那画作有不宜之处是正常的,看不出倒不正常。

如一定要以吸烟作为鲁迅思考社会、人生的风貌,那也只要点到为止,“烟而不冒”都行。

影像、绘画作品里的领袖人物夸张地吸烟的形象确实对控烟不利。

有吸烟恶习人的第一次吸烟是因为什么?此前没有吸烟经验,也就不会是以吸烟来控制什么,应当是其以往的人生经历中有吸烟产生美好的假象。

第一次以后,就是多巴铵点赞和依懒性形成的瘾症把人往吸烟的恶习上逼。

吸烟,决对是自伤。以吸烟塑造“伟大形象”,那简直蠢得死。

我曾被吸烟的恶习蹂躏了十多年,好在那年断然戒烟,此后不曾回头。

几度贪婪地深吸,旋即想到秌獾狗、豹子的往事,哎呀,“秋”是自然,“秌”是自虐,如此颠倒,何苦来?深悔而汗醒。哈,梦而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