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一个星期天,雨过天晴,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我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的心情,再次参观了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和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许多重大事件曾在这里发生,许多历史重要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身影。
这次是我第四次参观南京总统府。第一次参观总统府,是2003年的五月份总统府正式对外开放的第二月,随着考察“华东五市”的团队参观的;第二次、带三次参观是2016年春在南京建立新家后,与家人一起参观的。前三次参观总统府,都因游客过多且时间紧而走马观花。今天是我一个人来总统府的,虽然这次参观的游客依然是摩肩接踵,但这次我参观的时间没有限制。我认真仔细的参观浏览了总统府的每一个场景,记录下了总统府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价值,我要将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文字载入史册。
南京总统府庄严肃穆,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玄武区长江路上,大门楼高端大气,是 1929 年建成的,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是总统府的标志性建筑,红色大门上的铜钉排列整齐,迎接着前来参观的八方游客,目送着千千万万观后沉思的人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如今大门红漆皮虽有些斑驳陆离,但其威严庄重的气质犹存。大门上方“总统府”三个大字,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好像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荣耀。大门两侧的石狮威风凛凛,它们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和风云变幻,是历史的守护者。我抚摸着冰冷的石狮子,似乎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
我走进总统府的大门,眼前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中轴线),甬道两边的树木郁郁苍苍,像是这座古老府邸的忠诚守护者,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片片斑驳的光影,犹如历史碎片拼凑出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沿着甬道慢慢前行,唯恐惊扰了在这里沉睡的历史。
我穿过甬道,来到了宽敞明亮、庄严肃穆的大堂,高大的立柱撑起了历史的天空,正中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 “天下为公” 四个大字,笔力雄浑,气势磅礴,熠熠生辉,这是中山先生的遗训,也是孙先生一生的追求,更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信念。大堂两侧墙壁上的天国风云、厘治两江、共和肇始、煦园曙光、国共和谈、国府西迁等六幅油画,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现了总统府的历史脉络和变迁。我一幅幅浏览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大事,一件件在我脑海里展现。192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后,这里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名称为国民政府;1948年5月20日行宪国大后,国民政府改称为总统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了总统府。这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一个旧时代结束、一个新时代开启的伟大胜利!大堂墙壁上的“煦园曙光”油画,再现了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和三野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等渡江战役总前委领导先后步入总统府的将帅风范。接着我浏览了古色古香、历史气息浓厚的二堂和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与典雅的八字厅。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依中、东、西三条轴线分布。中轴线是蒋介石时期的总统府;东线是国民政府行政院办公楼、国民政府五院文物史料陈列,以及清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史料遗迹等;西线是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室、秘书处和参谋本部以及西花园。我边走边看,来到了中轴线终点一座五层高的楼房下,这里是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官员们的办公楼。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遭车祸去世后,该楼以林森的号“子超”命名为“子超楼”,1948年5月改称为总统府办公楼。内设林森的主席办公室、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李宗仁的副总统办公室,以及秘书长办公室和国务会议厅等。蒋介石、李宗仁的办公室里布置均简单朴素,桌椅、书架、文件摆放得井然有序,墙壁上悬挂的照片彰显着他们曾经的辉煌。此时此刻,我好像听到他们因意见分歧而激烈的争吵声和无奈的叹息!我不由得想象到他们曾在这里为了国家命运而操劳,也为了争夺个人权力而勾心斗角。
接着,我参观了太平天国天王府金龙殿的旧址,这里曾是洪秀全接受朝拜的地方,大殿梁栋涂金,四壁彩绘,富丽堂皇。太平天国的 “天” 字第一横长,第二横短,据说这是因为洪秀全信奉上帝教,所以才会有这样独特的写法。太平天国陈列馆展现了太平天国的兴衰,让我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随即我参观了清代地方最高官员的办公场所——两江总督署。
我边走边看,不觉间来到了煦园,又称西花园。煦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景优美,亭台楼阁、假山池沼鳞次栉比,如诗如画;湖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周围的建筑物和绿树,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仿佛诉说着它们的快乐与幸福。湖中的石舫造型独特,仿佛是一艘即将起航的战舰,却又被时光永远地定格在了这里。湖边杨柳依依随风摇曳,像是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湖面碧波荡漾,湖中央有一座名为 “漪澜阁” 的楼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湖水之中。煦园周围还分布着一些历史建筑,如子超楼、行政院等。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庄严肃穆,它们见证了民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历史变迁。在这里我看到了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既有宫廷的典雅,又有江南园林的婉约。漫步在煦园的小径上,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聆听着鸟儿的歌声,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然而,在这宁静与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风云变幻。煦园一角的“夕佳楼” 楼阁,据说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当年的住所。夕佳楼建筑风格独特,造型优雅别致,站在楼上可以俯瞰煦园的全景。我登上夕佳楼凭栏远眺,心中不禁感慨:这里曾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住的地方,他们在此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已成过去,仅留下这座空荡荡的楼阁,默默地诉说那段曾经的辉煌和故事。此时,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蒋氏夫妇在这里吟诗作赋、观花赏月的情景。
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总统府中山广场。中山广场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象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最初是两江总督官方所建的 “宝华盫”,后更名为 “西花厅”。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雕像(青铜坐像),参观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大总统办公室里的桌椅摆放整齐,好像主人随时回来商议国家大事。看着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我仿佛看到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近代风云人物在这里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场景;我耳边像是回荡着中山先生慷慨激昂地“三民主义”演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历史的敬意。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做出了贡献,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历史地位受到海峡两岸的共同尊崇。
转眼间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在总统府的每个角落,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依依不舍的从总统府西苑门走出。回首望去,总统府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深沉而神秘。此刻,我陷入了沉思: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太平天国的失败到民国的兴衰,再到新中国的成立、繁荣昌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解放、富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历史告诉我们:历史是无情的,那些违背历史潮流的人,最终都会被历史所淘汰;总统府的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块砖瓦,都见证了时代的更迭,它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而立于不败之地!”
我这次参观南京总统府,不是简单的游览,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让我领略了江南山水园林的秀丽风光,感受到了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底蕴,认识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珍贵,其意义深远,必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