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心力。它可以与任何力量抗衡,最终抵御各种外力,让生命彰显出伟大。生命的本质是生命力,而生命力则源于心灵的力量,也就是“心力”。心力是一个人心态的能量。心力源于精神,长于心态,是一个人认知和意念融合而产生的能量。它是人生命的动力,是人的一切力量的力量。其发自人的内心深处,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地影响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生活始终与一个无限的心灵相通,这个无限的心灵,就是我们的心力,一种更深层的本性,它指引着我们的行为,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左右着我们的人生。
根据心理学的定义,心态是指人对待其他人或事物的心理倾向,而心力则是心态发挥的能量。心态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认知是人的想法、假设、理解、信念等思维活动的总和。情感是人的情绪、感受和体验。意向则是人对外在事物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它由认知和情感因素决定。知、情、意这三部分共同形成了我们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能量,就是心力。心力的高度聚合,形成心流。
心力有着四层含义。第一,自信,认同自我价值。一个心力强大的人,非常认可自己的价值,有着很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选定的事情,并且会想方设法去实现目标。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内心很富足,能源源不断给自己提供能量。第二,抗挫,快速自我修复。自我修复,就是经历了打击和挫败后,能够从低落的状态中迅速修复的能力。心力缺乏的人,就像花瓶,受到打击,掉落下来,就会一地碎片。而心力强大的人,具有快速的自我修复力。他们像皮球,虽然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一时变形,但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压力和挫折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潜能,把压力当动力,把困难当挑战,把挑战当机遇。第三,正向,主动自我掌控。心力决定着一个人的自控能力。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又决定着人生的成败。世界充满着诱惑,当我们面对诱惑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意志力,坚持内心的选择。在这个关键之时,心力会帮助我们拒绝诱惑,心无旁骛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以达成自己的目标。第四,聚焦,专注自我实现。心力会提升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度。而注意力和专注度恰恰是人们成事的关键要素。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在其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提出过一个“精神熵”的概念,意指人的心灵因缺乏管理而陷入混沌无序的状态。精神熵的特点就是心灵无序,分散与混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容易被外界干扰,心理能量耗散。本质就是注意力和专注度缺乏。心力能帮助集中注意力,保持专注度,聚力自我实现。心力的最高境界就是心流。
宇宙有一个基本的法则:能力敌不过业力,业力大不过心力。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发挥的力量,包括本能、潜能、才能、技能。其直接决定我们为人处世的效率和效果。通俗地讲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套路、技巧等,是一个人实力的表现。业力是指个体通过行为、言语和思想所产生的力量。是一个宗教和哲学概念。佛教认为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也是我们曾经创造的价值,与人交往过程中积下的恩怨。心力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是人生的原动力、理想和信念、初心与使命。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智商再高,都抵不过做过的事带来的影响。同样的逻辑,一个人做事再厉害都抵不过他的正心正念带来的影响。守住初心,为人以善,向往光明,助人为乐,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世界是一个因果的世界。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于人于物的一切行为都会在某个时间里反弹其自身。世界就是一个人的信念在现实里的投射。人的外形表现为肉体,这只是一个表象,本质却是一个系统,更是一个敏感的能量场,主导这个肉体的是灵魂。我们的心灵,时刻都在与所处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你在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做了什么?这些心念和行为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将你环绕的世界。如果你乐观向上,发出的能量就是积极的,你接受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如果你怨天尤人,你发出的能量就是消极的,你接受的世界就是阴暗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正因如此,心力在其中的作用令我们难以想象。能力让人走起来,心力却决定人可以走多远。所以,稻盛和夫说:“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心力”。他还说:“人的力量存于内心,管控心力才是致胜之本。”
科学实验研究已表明,心力的效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脚步想要到达的地方,心力必须先到达,否则,脚步永远难到。所谓梦想,不过是心力的另一种包装的衍生物。心灵显然是以某种方式与物质不可分的连接一起,而且透过我们当下所不能理解的“力”的作用影响和改变着物质。美国著名的大卫·霍金斯博士提出的能量能级理论,也从侧面证明了心力的重要性。
尼古拉·特斯拉说,“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奥秘,请用能量、振动和频率来思考。”能量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这个生命体会随着精神状态(意识)的不同而有能量强弱的起伏。霍斯金博士用1—600频率标度,将人类的正负能量划分为17能级。当某人的意识能级由于内在情绪和外部条件而降至200以下时,他就开始丧失生命的能量,变得更加脆弱,更加不健康,更加为环境所左右,生命缺乏活力和动力而变得萎靡。200是一个关键的指标,是正负能量状态的分界点。当意识能级高于200时,人就是正能量的人,反之,低于200便是负能量的人。这个理论表明了意识于人的重要性。意识是藏在水下面的冰山,是人的本质。它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一切,生命、品格、爱情、事业、成就、幸福尽在其中。这里的意识,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心力”。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在于“心力”。动物是没有心力的。
人有三种力量,体力、脑力和心力。体力是一个人的最原始的力量,是身体的强壮。处于人的能力的底层。在文明未完全开化的原始的社会,因弱肉强食而占主导地位的现象。进入文明社会后,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当下的社会形态下,用体力去谋生属于最笨拙地也是没有前途的方式。脑力是一个人较为高级的力量,表现为人脑袋灵活,处于人的能力的中层。是运用知识去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力量。现代社会,因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AI技术的引入,大多数人都要适应用脑力去生活和工作。心力是人的能力中最强大的力量,所处的层次最高,发挥的作用也最大。当下的社会,普通人在使用体力,聪明人在使用脑力,而智慧的人都在使用心力。
心力是一种发自人内心和精神的无形的能量,决定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一个会使用心力的人,就一定能打开“心门”。“心门”既是接受能量的“入口”也是释放能量的“出口”。所以,心力即是能量,心力即是智慧。
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你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从懂得到做到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其实,我们的身体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血液从人的头脑流到肢体的距离,就是“懂得”与“做到”的距离。而在头脑和肢体之间,隔着一个重要的枢纽,就是“心脏”,这是一个动能的泵站,血液的流动完全靠它来推动。它工作,血液就开始循环,生命才显活力。它若罢工,生命就会停止。正因为心动,头脑和肢体才开始产生连接。心若不动,思想与行动,“懂得”和“做到”之间就将成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要不,为什么心学大师乐山居士要说:“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呢?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过于强调“脑力”而忽略了“心力”。“心力”和“脑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通常把信念、远景以及精神层面的力量称为“心力”,把认知、分析、经验层面的力量称为“脑力”。其实,决定你能不能把“懂得”变成“做到”的不是“脑力”而恰恰是“心力”。当下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过剩比比皆是,信息过载人人皆为。很难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只要手指轻轻一触,可以在网上找到千百种方法论,可为什么我们依然做不到呢?因为方法也许很简单,但要把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却很难。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内心的驱动力不够。大家都知道,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学生甩手的故事,这样一个简单的甩手的动作,真正能一年都坚持做下来的只有柏拉图一个弟子。可见坚持做一件事是多么难的事,没有心力的驱动是不可能的。再则,只有当“知”赋予了觉醒的力量,才能引领行动,让那潜藏在心底的智慧绽放出实践的果实。知识、觉知、行动三者的精妙融合,便构成了知行合一的至高奥义,是生命由内向外自我革新的真谛。这其中将知识、觉知、行动三者串联融合的就是心力。
《天道》有曰:“有道无术,求尚可求。有求无道,止于术”。在这里,“心”和“脑”的关系就相当于“道”与“术”的关系。你的大脑知道再多的“术”,心中没有内在的驱动,你就止于“知道”,反过来,如果你有强烈的内心驱动,即使现在还没有方法,你会想方设法去谋那个“术”。这就像配置再高的电脑,若没有软件驱动,无异于一堆废物一样。电脑的运行靠软件,人要超水平的运转靠心力。所以,对于大脑已超载的现代人来说,“心法”比“方法”更重要。但现实是,讲方法的人多,讲心法的人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法只需要投喂,而心法却需要唤醒,人天生更享受被投喂。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都是别人嚼碎了喂过来的,老师生怕你不懂。而被投喂的人已经不需要调动心理向内求,只需敞开大脑接受就行了。久而久之,心力弱了,人就迷茫,脑袋满了,人就疲惫。一个人若心里空空,脑袋满满,身忙心闲,他很难不焦虑、不烦躁、不迷惑、不内耗的。心力不足的人,就像驴拉磨一样,日复一日,过着僵化的、机械性的生活。
心力之所以比能力重要,是因为,首先,心力是人生的“北斗星”。人生不能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方向的人生一定是悲催的人生。蒙田说:“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如果说能力能帮你实现目标,但心力却能为你找到真正的方向。心力强大的人,不会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而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坚定地朝目标前进。其次,心力是生命的“发动机”。生命之力的源泉在于心力,心力是生命的动力。没有心力,能力无法启动,即或偶被刺激而发动,也只能像昙花一样,不可能持续。最后,心力是生活的“定神针”。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负面的情绪无时不向我们侵袭。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任务,但心力能让我们在高压状态下依然保持清醒和坚定。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心力能帮助我们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带来正向的情绪价值。心力强大的人,不会被一时的挫折打倒,而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越挫越勇。同时,也不会被情绪左右,保持定力,用平静的心态面对一切。所以,冯唐在《稳赢》一书中强调,“心力越强,赢得越稳。”
心力于我们如此重要,那如何提升我们的心力呢?
第一、探寻心力之源,明确定位,找到内在的动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要想清楚终其一生,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如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董事长和CEO所说:“我特别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因梦想而伟大’。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有了梦想,你就变得与众不同。关键是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人只有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什么才能让自己快乐和满足?才能找到内在的动力。有了目标,并且精准定位了自己,又有了动力,心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有了梦想,就有目标,有了目标,就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产生心力。人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时候,心力会持续喷发。
第二、筑牢心力之路,正向思维,养成黄金的心态。心力是心态的能量,只有具有良好的心态,心力才会大放光彩。我以为,八种黄金心态最能激发心力。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 向上;树立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培植进取的心态,永不停步;养成谦虚的心态,不骄不躁;打造坚持的心态,持之以恒;建立负责的心态,敢于担当;把持务实的心态,脚踏实地;拥有感恩的心态,知足常乐。心态是心力的沃土,八种黄金心态生长出强大的心力。
第三、掌握心力之法,管控情绪,聚焦正向的价值。人,很多时候是情绪的产物,情绪不仅深深地左右着自己,还广泛地影响着别人。心力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管控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提供正向情绪价值的人。所谓情绪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左右自己和影响他人的能力。情绪价值有正负之分。人与人的交往,本质上是能量流动的互换。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无法给自己或他人提供正向情绪价值,难以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着自身的发展。可以说正向情绪价值是当代人最稀缺的价值。能提供正向情绪价值是一种顶级能力。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曾说:“一个正能量的人,他的磁场会带动万事万物变得有序和美好。”当一个人内心美好,心力涌现时,靠近他的人也会变得温暖上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聚焦正向的价值,是我们提升心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获得心力之果,精神升华,成为人生的赢家。人最终活得是精神的。生命的一切始于心,也终于心。你有什么样的内心才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当一个人掌握了心的动力,也许就会懂得,真正内心的成长是始于向内塑造一颗纯洁的心,用自己的生命持续利他,我们才会拥有事业的基础和生命成长的根本。有人总结出了人生最珍贵的七种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是心力滋养的结果。这七种状态包括,扬在脸上的自信、深植心底的善良、充盈大脑的知识、融入血脉的骨气、镌刻在生命中的坚强、时刻挂在嘴角的微笑以及珍藏在内心的梦想。从心上获得力量,才能激活人生的全部潜能,进入最佳状态,成为人生的赢家。人生真正的成功并不在于外在的华丽风光或外界的赞许,亦非追求过度富贵的享受,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与充实,心力的强大与坚毅以及对自我真实的完美展示。人生真正的赢家,不过是精神得到升华,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安德鲁·卡内基说:“一个对自己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拥有了心力,就有了对自己内心完全支配的能力。掌握了心力,就掌握了人生的遥控器。心力的本质是人生的“底层操作系统”。它促成我们的人生有效地运转。心力的能量就是人生的动力,它推动我们更好地完成各项生命的任务,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2025年4月5日
写于南湖之畔水域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