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下李说的头像

月下李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7
分享

山村笔记 (三章)

 

这山村不大,三十几户人家,村子在半塬上,借着一面阳坡,沟沟坎坎里就挖了几孔窑,便住上一家人。窑前起了堵墙,立了个门头,安上两扇木门板,一大一小的,挂上个门栓,再横一道门槛,就是一个完善的家院。又有人在坡头上修了窑洞,往东往西也修出了院子,这面坡地自然就成了一个村庄。祖祖辈辈传承着下来,村子就都是一个姓,都姓弥,村子便叫成了弥家河村。

弥家河村里没有河,河在塬下,塬下是一道河川,泾河水从这里流过,终年流水不断,哗哗啦啦的流水声,在村里听得清清楚楚,可村子人祖祖辈辈就是吃不上水,终年靠天吃饭,喝的窖水。一年雨水足了,有收成,一旦遇上旱情,便颗粒不收。村里就有人出门讨饭,去北边的煤矿做苦力。

村里人的梦想,是在塬上打一口井,几代人都试过,十几米深了,就是不见湿土,井没打成,结果出了塌井的事,死了人。从此,就再也没人提出打井的事。

泾河里有水,河湾里的岩层就渗出清亮亮的细泉来。有人在岩石上凿出个方坑,渗出的水聚满一池,清幽幽的喜人。人们想喝泉水,便下沟去担。沟坡陡险,一条细细的坡道,弯弯曲曲的盘在沟边上,像一条细细的长虫伏在那里,让人望着胆怯。春秋时节,人挑着水,慢悠悠的往上晃,左右肩膀不停的换,一个时辰便晃得浑身汗水往下流。水倒满了家里的缸,只准做饭和吃喝。因为太苦太累,人便惜水如命。村里人常说:有人讨馍,可以给一个,想讨一碗水,没有。

冬天来了,冰雪封山,人下不了沟,只能喝窖里的雨水。夏天烈日炎炎,晒得人膀子疼的退皮,大汗淋漓的无法下沟挑水。所以,这里除了天上的雨和窖里的雨水,就再没有水可供人们吃用,水便显得异常金贵。惜水如命,是这里人祖祖辈辈的生存法则。

这里缺水,自然就缺粮。麦吃不到二三月,就有断顿的。坡西头的弥兴子家早早就吃不上麦了,高粱剩下一斗,都没力气推磨,想借队里的牲口,几头驴全饿得卧在圈里不动,饲养员喊出话来:能把牲口拉走你就磨去!兴子找来椽子,让人帮着把驴抬起站住,拉着僵绳往外走,这驴儿哈哧哈哧喘着粗气,腿儿就是不想挪动,还没走到牲口圈门口,咕咚一声,又卧了下去,再也不起来。

兴子没法了,饿的头晕眼花,别说推磨,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东摇西晃地回到家,家里就两孔窑,一个放杂物,一个住人。窑里搭着灶台连着炕,炕上一张席,铺了一块破毡,三块土砖被头枕得黑油黑油的。大女儿九岁,小儿子五岁,全饿的扒在炕上昏睡。兴子的婆娘几年前就跑了,是受不了这里的饥饿。那婆娘还是多年前,他去甘省讨饭时遇上的。那婆娘个儿不高,细皮嫩肉的好看,尤其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兴子一眼就看上了,只是婆娘还带着一个女娃,多一张吃饭的嘴,也是忍不住饥饿从家里跑出来要饭呢。

兴子有意,便说他家乡怎么怎么好,能吃饱肚子,那婆娘便随着兴子回到家。那一年,真是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一家三口过了个饱汉不饥的年,婆娘又给兴子生了个儿子。好日子也就是那一年,后来就连年旱情不断,麦子吃不上,高粱也吃不上了,一家四口,天天张着嘴要吃,兴子真的养活不起了。

一天,那婆娘早早起了床,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又给缸里添满了窖水,说:她想去北头镇上赶集,给娃们弄些吃的。兴子也愁两娃整天喊饿,便从裤腰里找出点零钱,让婆娘快去快回。这婆娘整整走了一天,眼看着太阳落到了西沟里,天空一片昏黄,就是看不见婆娘的影子。

那一夜,兴子没睡,坐在炕头上抽了一夜的旱烟,几袋子烟叶装完了,东边的天空都泛白了,婆娘仍然未归。一连几日,兴子天天望着北头那条小路,总想着突然间就有婆娘的身影,可他望眼欲穿也没有看到半个人影。他一下子软瘫了,像着了魔似的,不吃不喝,人变得呆傻起来。村人这才劝他:拾来的婆娘久不了,咱太穷把人饿跑了。

兴子这才如梦初醒,思前想后的琢磨了几日,相信拾来的婆娘真是靠不住。可眼下的他,一个大男人,咋把这两娃养大呀!他整天整夜的熬煎,日子慢慢地过了下去。

这不,又遇上了旱年,囤的那点麦早早就完了,剩下的一斗高粱米,他就一天熬两顿粥,稀汤寡水的让两娃喝饱,他却常常吃一顿饿一顿的在炕上睡觉。日子不长,人就瘦的皮包骨头,实在熬不住了,趁一个没月亮的夜晚,下到河川别家大队的苜蓿地里,挖了一袋子苜蓿根,回来煮着当饭吃。没钱买盐,那一锅野菜就下不了肚,一家三口没吃过几天,两娃就不吃了,而且不停的吐黑水,一个个软瘫在炕上,光剩下喘气了。

那一日,天气晴朗,红艳艳的太阳温暖着整个村子,兴子突然想晒太阳,想让这阳光给他点温暖,让人起点精神。他坐在门前的碌碡上,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时,有一群下乡青年从地里回来,老远看见一个人坐在那里,居然认不出人来。兴子的脸已经肿胀成面包了,又像透明的蚕茧一般,在日光下泛出青黄的光。青年们走近了才认出兴子,便说:你是咋了,害病了吗!兴子眼神都丢了,软软地说:饿的了,几天都没吃东西,家里又没盐吃,人就成这个样子。

青年们听着,就要去兴子家里看,窑里黑乎乎的,两个孩子平平的瘫睡在炕上,眼睛看着人进来,却说不出话,眼神死呆呆的。以往,这孩子见了他们,老是跟前跟后的,跳呀闹的,爱看他们身上的那些稀罕物,什么毛主席纪念章,印着字的黄军布挎包,有时就跑上前来用手捏捏,又憨憨地笑着跑了。如今,却成了这般样子,青年们看着,眼泪便在眼眶中打转转。

这便是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和孩子,他们忍受着饥饿,在生死线上坚强地活着。能感受到她们乞求生存的强烈目光,却看不到怨恨和不满,逆来顺受是他们坚持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青年们回到自己窑里,怎么都不能平静,便将自己仅存的半袋子高粱米和一罐盐送到了兴子家,想着能救活人命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几天后,天降大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了一夜。清晨开门,居然涌进了一堆雪花,院里墙头上雪厚的落不下雀儿,全聚在门口那棵老槐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青年们兴奋的不得了,都跑到院子里踩雪玩,还堆起了雪娃娃。突然间,有人敲门。谁!有人问,大家纳闷!谁这么早叫门呢?

门开了,大家全楞住了,雪地里站着兴子一家三口,看见青年们出来,两个孩子咕咚一下跪到了雪地上,四只小手冻得通红,兴子眼中含泪,说:救命恩人哪!到死都忘不了你们的好!说着,也要跪下,硬让青年们劝住,让孩子起来。兴子又讲:不是那袋粮,我们可能就饿死了啊!

雪花又飘了起来,落了人满头满身,脸上的雪花融化了,冰凉凉的。可几个人的心却暖暖的。在饥饿中建立的情感,真的,很难磨灭。望着兴子一家慢悠悠爬坡的样子,人心就有一种酸酸的痛。那种痛,是在这片饥饿的土地上产生的,而生活在饥饿时代的人,天天都是伴随着这种痛苦,艰难的活着。

原边上那三孔废弃多年的窑,让弥二狗给翻新了,又在窑前打了一堵墙,留出一个门洞,把院里的粪土踏实,一场小雨,便成了一个平整的小院。 弥二狗逢人便说:我家在西头的牲口圈呢,没事来耍!

原本,那三孔窑是队上的牲口圈,后来挪进了村子,旧窑就坍塌的不成样子,竟然住进了几窝野鸽,鸽子繁殖的快,没有几年,就见成群的鸽儿在原边上飞来飞去。鸽粪在窑底垒成几堆,常常有狼和野狗光顾。特别是鸽子抱窝时节,时常就能吃上几只幼鸽。

弥二狗是个光棍,二十郎当去了部队,没几年便复员了。回村那阵子,一天到晚就穿着那身军装,十天半月不洗,汗水浸出了印迹,就用湿布一擦,走到人前,一股子汗腥气。见了人就叫就掏出香烟,每人一根。人说:事弄大咧!都抽上纸烟了。二狗只是个笑,说:在外面混,都抽得这,讲究个文明。咋的!抽旱烟就不文明了。有人说着,就是瞧不起二狗。

二狗身子懒,好吃懒做,个头不小,长得蛮壮实,就是怕出力。能一天到晚的东游西逛,就不愿意上地干活,几年了还是个穷光蛋,连个娶媳妇的钱都没有。那一日,有人给他说媒,到县上去相亲。他起个大早,穿上干干净净的军装,还着意扎了一条黄军带,背上挎包,装上那个从不离身的小半导体,头发梳了又梳,抹了一口唾沫,光溜溜的,这才哼着曲儿走了。

六十里路,沟沟畔畔的,他却大步流星,四个多小时就到了县城。那日,天气晴朗,阳光照在县食堂红色的木门上,那里刚刷过红漆,光照下的红气,艳的耀眼。弥二狗望着这红门,心中就是一喜,就像蹬进了婚事的殿堂,热烈的心花怒放。想,今个这事能成。

桌子上就坐了四个人,媒人和他和女方家的两个亲戚,话没说多少,一桌子的饭菜和肉都吃得干干净净。酒喝过半斤,女方人说话了,除了娶媳妇的钱外,得拿出三十块银元,否则免谈。这场谈婚论嫁让弥二狗如五雷轰顶,出了一头一身的冷汗。他知道这种暗钱,也东借西凑了十五块银元,没想到,人都没见,对方的门槛高出一半,打死他也弄不到,再说他拿啥还人家呢。

弥二狗回到了家,天都抹黑了。他独独的坐在原畔上那棵柿子树下,望着天空中几颗忽明忽暗的星星,眼泪刷刷地往下流。想起早死的父母,想起大队当支书的兄长,心里更不是个滋味。

他自小几岁亡了父母,是兄长将他带大,他的好吃懒做和不务正业,让兄嫂很反感。一天,他跑去赶集,半路上折了回来,刚要进窑门,听到里面有洗水的声音,便在门缝中往里瞧。看见兄嫂光着身子擦洗,他的心突突慌跳,眼睛变得不够用了,居然想着推门进去...... 突的,一个锨把重重地砸到肩上,他嗷的一声叫了起来,回头一看,是他的兄长,脸色铁青,直直地瞪着他。他撒腿就跑,跑到了原边,跑下一条沟,坐在了泾河岸上,一天一夜不敢回家。

一连几天,他在外面游荡,胡吃混喝,实在饿的受不了了,便跑回家,跪在兄长面前认错。兄长咽不下这口气,说:我就没有这号丢人现眼的兄弟,活在世上亏先人呢!说着便找出一条绳来,五花大绑了这个兄弟,连拉带扯的到了北边沟里,挖下了一个坑,准备活埋了他。

他被推到坑里,他兄便扬起锨往里填土,土到了膝盖了,弥二狗突然间就嚎啕大哭起来,先是哭爹娘生他没用,又骂起兄长狠心,再后来就骂起了自己,亏先人一辈子没看过女人…... 兄长好像没听见,照常填土不停。

突然的,打原边下来了几个人,听到村长在喊:补怀,给我住手,那是你兄弟,是一条人命,你得是活够了,想坐大牢呢!这桩事被村长栏住了,是兄嫂叫的人,弥二狗保下一条命。又后来,遇上了征兵,村长把二狗送进了部队。

弥二狗想起这些往事,又涌起心酸的泪,觉得自己的命咋就这么苦!都是穷让他变成这个样子。这件事让弥二狗滋生出挣钱的念头,没有几日,他便跑到北沟的煤矿上做苦力去了。

几月后的一天,人们正在地里担粪,看到一个穿军装的人老远过来,近了才认出是弥二狗。人又黑又瘦,眉骨都鼓了起来,见人还是嘿嘿地笑,又拿出一包香烟,挨个的给。哟!又发了,挣上纸烟钱了。有人说。挣球钱呢!煤窑塌方了一回,差点儿把命要了!不去了。弥二狗说着,朝他家的方向走了。有人望着他说:这娃的命不好,老是混不出个人样来!啥命不好,懒怂一个,给他个金山,都能给你日蹋完。

弥二狗走进院子,院里的草都长满了,而且长得特别旺盛。那是用粪土养起来的,那里面有细草也有瓜蔓,还有一棵树苗从墙角里生出,像是一棵桐树苗子。这里人家有没有钱,要看院子里栽了多少桐。弥二狗的院里居然长出一棵桐树,这是老天爷给他的恩赐。二狗心里一阵安慰,开了门,就一轱辘倒下去,睡到了草窝里,那便是他的床。半截子土炕,是饲养员睡过的,人走了,炕也塌了,二狗找来些土坯垫了起来,铺些麦草,再放一床军被,半铺半盖的,就那么混着睡。

他从来不做饭,也就不烧炕,一年三季能过,冬里冻的实在受不了,才去找些麦草和柿树叶烘一下炕窑,温热了立马就睡,后半夜全靠身子暖被窝了。多少年,他就这么活下来。窑里一贫如洗,放着一把锨和一把镢,还有一把扫帚菜捆成的扫把。门边一个水缸,两个木桶,扁担总是放在炕边上,夜里防身打狼用。窑壁上钉着两个木橛,挂着一个军用水壶,一个馍担笼。外面混上一些吃物,放在担笼里,烧开了水,灌满水壶,渴了喝上一两口。尽管日子贫瘠,人却自由自在,在窑里躺上几天,没人管。就是那个半导体,时时刻刻不离身,迟早都能听见窑中传出来唱秦腔的声。有人路过他窑头,蹲了半天细听,就是听不出来他唱的啥。他却天天唱上一阵子,逢人便讲,他会唱戏,知道《三滴血》和《铡美案》,故事能讲一大堆,戏词一句听不懂。

他有混饭的本事,谁家过事不管请不请他,他都是早早就到,帮人家张罗招呼人,担水端饭抬桌子挪板凳,平时不愿出力,这阵子却异常的舍得力气,就是为了吃一顿饱饭,混个肚儿圆。时常会踏着点儿,进一家门,说:六爸到没!话毕,人就进了窑,上了炕,盘腿坐定。六娘这才从厨房丢出话:没到!他说:我等他,有事说呢!其实,他心如明镜似的,看见六爸在地里起粪,他就悄儿没声的先进了家。坐在炕上,听着半导体,哼着秦腔。

六爸回来了,二狗忙前忙后地跟着转,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人就跟着上了炕,让六爸听秦腔,他唱。饭好了,他也是忙前忙后地端。最终又是混了个肚儿圆,把嘴一抹,哼着曲儿就走了。村里人,知道他这毛病,可就是没人撵他走。那是因为他兄长如今当了大队支书,有生杀大权,特别是文革时期,书记一句话,就能让人失去政治生命,永远抬不起头。二狗不关心政治,却可以仰仗权势混饱自己的肚子,他已经很满足了。

有一年,村里闹狼,一天夜里连咬了几家的猪,还伤了一头驴,村长急得团团转。有人说:二狗不是当过兵,肯定会打枪,让他找个猎枪把狼打了。村长即刻找到二狗,说明来意,二狗绊子都不打,一口应了下来。

狼窝在西沟,西沟是阴沟,太阳几乎照不到那儿,沟坡里土多草少,草都伏地而生,不往高长,羊都不到那里吃草。有人传:那沟中原先有条大蛇,壮的像桶,一口能吞一头羊,没人敢下那条沟去。后来,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个壮汉,将一把铡刀磨得能割纸,就埋在那大虫的窝口,他吆了几只羊,远远的站着,果不然,大虫一滑溜就出来了,结果破了肚肠。大虫死了。因了这个传说,人是轻易不敢到沟里去。

那些年,这沟里又发现了龙骨化石,有人真挖到了,还拿到县城买了大价钱。消息传开,方圆数里就有人背着麻袋,扛着镢头,前来挖龙骨。一条沟,挖了无数个龙骨洞,钱赚上了,消息传远了,把政府的考古专家引来了,经过考证确属远古时期恐龙化石,政府便下了禁令。龙骨挖不成了,那些洞子却留了下来,就住进了一窝狼。

先是一头母狼带着一只狼崽,跑到泾河对岸的村子里,咬了人家的猪和羊,又咬了村里一户人家刚刚两岁的娃,村民整整撵了半里路,狼才松口,结果娃的一条胳膊没有了。村人大怒,花钱请来一个猎人,守了十多天,两只狼就死在了河对岸。

剩下这头公狼和一只狼崽,似乎咽不下这口气,就在周边的村子里发威,弄得村子人心惶惶。弥二狗接了军令,人像打了鸡血,亢奋的不得了。两天就借到了一把散弹猎枪,擦得黑明锃亮,子弹装了几盒子,顺着西沟就走下去。

那天阴着,沟里就显得很暗,沟里的路断断续续,上去了,路就断了,得顺着崖边往下跳,走过去一段路,路又断了。折腾的二狗上上下下又跳又爬,浑身上下全是土。终于找到了那几个龙骨洞,洞也坍塌的不成样子。二狗仔仔细细地在几个洞口观察,终于看到一个洞口有狼走过的痕迹,他便回到对面的斜坡里,躺在半坡上,装好散弹的枪就靠在肩上。那一天,他等到天黑,也没见狼的影子。

一连几天,他就这么守着,居然就看不到狼。实在守困了,他便开始游走,从这条沟走进另一条沟,从沟底爬到沟顶,一天能走十几里,十天半月过去了,连个狼毛都没看见。村长问过几次,问得他想躲人。

一天后晌,有人赶集回来,匆匆忙忙的找到二狗,说:我在后沟看到了那只狼。真的假的!二狗有些不信。真的。不会是条狗吧!二狗又问。我连狼和狗都分不清了!那狼的尾巴又大又长,拖在地上跑呢。听罢这话,二狗抓起枪就跑。

二狗的判断没错,狼要回窝,正好走入他伏击的范围。那头狼不小,走走停停,环顾一下四周,好像发现了他似的,站在那里一直往他的方向看,好在风是朝着他的脸上吹,狼又开始往前走。到了他的射击范围,二狗眼不敢眨,砰!的一声响,子弹散出去了。

狼猛的跳起,又落下,却没有倒地,撒腿就往沟里跑。二狗追上去,看到半截子狼尾巴,血糊拉拉的在地上扭动。他也撒腿就撵,可就是撵不上,这沟里的坎坎太多,狼能跳上跳下,他只能绕着走。眼看着那只断了尾巴的狼,越跑越远,他却越跑越慢,末了,一屁股坐在沟边上,只顾大口大口地喘气了。

这狼就该死在二狗的枪下呢!它跑出不远,转过一道梁子,迎面碰上几个过路人,远远瞧见它,有人说是狗,有人说是狼,说狗的看它尾巴短,说狼的看它头大,不像狗的样子。但,还是有人喊了:打狼!打狼!有人抓起土疙瘩甩了过去。狼卧了下来,撑着前腿在看,又一波喊声过来了,狼感觉到了威胁,慢慢地立了起来,转过身去,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弥二狗听见了人的喊声,估摸着狼要回头,选定了地方在等。这一回,狼就没有那样的好运气。枪声落地,狼便倒了下去,呼哧呼哧的残喘着,满头都是枪子,血糊糊一团,那只眼睛半闭着,渐渐地就不见动静了。

狼死了,被挂在村头的老皂角树上。村长打了钟,吆喝人来看狼,人都来了,围着那狼便说:这狼坐到地上比人还高,怪不得伤了那么多的生畜还咬了娃,该死!人们说着狼,就又说到二狗:这兵没白当,给村里除了害。村长说了:这狼祸害的大了,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都遭过殃,公社书记都在会上讲了,除了此害,要给奖励呢!村人听罢,都说:二狗又挣上烟钱了!说得众人皆笑,笑声中有着赞许的味道。这也是人们第一次这么看他。

二狗没有领功,带着猎枪走了,一走就是半年。有人传来消息,说二狗去了甘省,还在打狼。名声越来越大,越传越远,到处有人请他灭害。二狗呢!就是为了吃口饱饭,有个窝睡。村子里的人,这会儿,倒是常常念叨起弥二狗了。

这里的村落多半在原坡上,特别是阳面的半坡里,沟沟坎坎中就能掏出一个又一个的窑洞。人住在这里,地却在原上,有面积大的,也有沟坡的。那些年,农业学大寨,沟坡地都整出个梯田样,费人力劳力不说,就是解决不了水的问题,还得靠天吃饭,种下的麦子长到一尺多,喝不上水,麦粒便干瘪的磨不出面,饥饿就永远摆脱不了。

这里,饥饿的是人,也饥饿着牲口。二三月里,人缺了粮,就饥一顿饱一顿地往下熬,有时就去挖野菜根充饥。牲口没了草料,饿得站不起来,整天卧在那里反刍,流了一地的口水。那些野狗,瘦的脊梁骨上搭着一张皮,肋条看的清清楚楚,从这个村子窜到那个村子,总是寻不到吃物,饿的跑不动了,便卧在涝池边舔那脏水。

狼,也是生存在这片饥饿土地上的野物,它的野性,在没有野食可吃的时候,就开始攻击人养的猪、羊和鸡,甚至去攻击人。那阵子,经常听到河对面的村子闹狼,咬了村里的猪和羊,吃鸡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没几天,河这边的村子也发现狼的踪迹。一天晌午,人们正在坡头上担粪,忽然听到河滩地里有人吆喝打狼。急忙望去,看到一头狼叼着一个东西在跑,有人在撵,一会儿土坎,一会儿沟畔,狼是上蹿下跳,速度不减。人却沟沟坎坎地绕,越拉距离越远,那狼便卧在一棵枣树下,吃起东西。人又撵上来了,狼叼起东西又跑。上上下下折腾了一个时辰,狼跑了,东西没有了,只是听到几个婆娘的哭喊声。

后来人说:那只狼吃了村里的娃,娃才两岁,在院子里爬着耍呢,狼从门槛下钻了进来,咬住娃的胳膊拖起就跑,边跑边咬,娃的哭声引来了人,人就撵,狼快人慢,跑一阵子,狼便吃起娃,人来了,狼又跑。这么边跑边吃,撵到最后,在沟边上只捡到娃的一只小鞋。村人愤怒了,找来一个猎人,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打死了那只狼,给村人出了口恶气。听猎人讲:那窝狼有三四只,不好打。

人在饥饿中活着,狼也在饥饿中生存。饥饿中的狼,都比较凶恶。这种凶恶就让村人弥天柱碰上了。

当年的天柱,二十六七,寸头,圆脸,浓眉大眼的,肤色黑里透红,一身的筋骨肉,走起路来很轻,一脚跺下去却通的一声有震动。一眼看去,就知道这小子练过武,有一股英气在身。

他自己讲:祖父曾在武当山修练,学了一身的武当拳法,到他父亲手里,便成了一个普通的农人,他小小的就很羡慕练武人,翻过祖父留下的武当拳法书,跟过甘省一位拳师学了几年,棍棒杈都玩的混熟,平日夜里出门,腰间常系着一个流星球,或带着一副双截棍,作为防身之用。听到狼事,天柱总是嘿嘿一笑,说:那就是一条野性的狗,招不住打,让我碰上,非砸烂它的头不可。武人说事,就是有一种气概,非常人所想。

有这么一日,天柱去县上办事,天抹黑,到了大队部,离他家还有八里路。有人说他:最近这一带闹狼呢,带把铁锨防身。他笑了,讲:我还怕那畜生么!一个流星球准叫它的脑袋开花。又有人劝了:狼不好对付,还是带上好。天柱听了劝,毕竟他没有和狼交过手,心气很足,却无底数。

那夜,月光明晃晃的,地上一片霜白,天上有星星闪烁,还有一团一团的亮云儿,月亮进了云里,地上就一片黑蒙,路能看到,坑坑洼洼便模糊起来。他一脚深一脚浅地跨步向前,肩上的铁锨便在空中跳跃。一时,月亮又出来了,又是一片白气。

往前走,是一条土沟,沟深两米,宽能走过一辆架子车,沟两边荒草萋萋,早先村人在这埋过人,挖过几个墓窑。如今那窑里空荡荡的,叫狼和野狗掏得干干净净。但是,一般人走夜路到这儿,还是提心吊胆的,就怕听到什么声音。天柱胆正,跨着大步进到沟里,月光斜照,沟里的路一半是黑的,他的身影映在一边土崖上,周边极静,只有他通通通地脚步声。

忽的,他察觉一个黑影从他身影上晃了过去,他以为是个幻觉,但是,他却感觉到一股土灰扬了下来,他拍拍身上,果然有土,他惊觉了起来。很快,那个影子又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正走着,呼的一个声音从头顶掠过,一团黑影消失,带下一片灰土。接着又是一回,天柱看清了,那是一只狼,挺大。他心里有了数,就走他的路,因为狼在上面跳跃,不好下手,便放快脚步,走出了两里路的沟。

奇怪的,到了平坦处,却不见了狼。他留心听着四周的动静,很静,他大步走着,呼的一个声音从后面来,他一回头,狼已腾空而起,扑着过来。狗日的!不想活了...... 天柱骂着,反转了身子,那把铁锨直向狼头砸去。想着,这一锨准要了狼命。啪的一声,锨头砸地,天柱的胳膊震疼了。狼呢!没见影儿?狗日的灵很,居然跑掉了。天柱心想着,又往前走。

狼又来了,不在后面,却在前边,三四米远,边走边回头看着,陡的用后蹄儿刨起了土,扬起一团一团的土雾。天柱撵了上去,抡起铁锨,狼又溜了,跑得很快。这段平路,狼一直这么跟天柱在玩。眼看快到村口,狼又一次从后面扑来,腾空过来,天柱来不及用锨,忽的下蹲急转,一个扫荡腿,锨头又砸了过去。狼是从他头顶扑过去,转身又扑过来,正好和锨头相遇,啪嚓一声,锨头落地,断成两截。狼呢!又不见了。

天柱心里吃了劲,有点慌。怪不得人说狼难对付,狗日的狡猾的很!天柱终于拿下腰间的流星球,握在手中,随时备用。后面这段路不长,沟沟坎坎多,那狼就不停的攻击他,任他用何种拳法去打去砸,流星球飞来飞去,就是打不上狼。狼就是死缠硬扑,不吃了他誓不罢休似的。

进了村口,是队上的牲口圈,天柱看见窑里有亮光,立刻便跑了进去,顶上窑门,气喘吁吁,一头冷汗,浑身软瘫的,一个翻身就上了炕。抓着流星球的手一直在抖,心里发颤。

饲养员中怀被天柱的样子吓了一跳,问:这娃是咋了,遇见鬼了,吓成这个样子!遇见鬼倒好,我遇上狼了!天柱说着仍在喘气。跟了我一路,闹腾了一路,狗日的!就是打不上。中怀听着说:那是一头饿狼,跟人一样,饿急了非吃你不行,亏你还有些武艺,对付得了,放个一般人,今夜就喂狼了。

中怀说着,装好一锅烟,递过来:抽一锅压压惊。天柱浑身软酥酥的,一口一口地吐着烟雾,细细的想着刚刚那一幕,心里隐隐的害怕起来。很快,天柱就眯糊着了,那一阵的高度紧张,这会儿就全坦然了。那一夜,天柱没有回家,在牲口圈里睡到大天明。

后来,听饲养员中怀说:后半夜,那只狼还来过牲口圈两次,狼嘴在门下嗅得不停,把门顶的咯吱咯吱响,他把杈把都准备好了,也紧张了一宿。

从那以后,天柱不再说狼,更不讲狼是野性的狗。

那个饥饿的年代,人与狼总是为了生存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结下了一桩又一桩的怨恨,人们想消灭狼,狼却一窝又一窝的在繁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