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日子早己成一本熟透了的佛经,腻而有味。烦恼已成奇闻,快乐和欣喜几乎天天都有。人生也仿佛成了一坛陈年老酒,没了苦涩和辛辣,能品味到的恐怕也仅剩这点绵柔醇厚的清香了。
自从有了微信,美好生活又开新篇,仿佛锦上添花。开拓了视野,广交了朋友,再一次找回了童年的记忆,也平添了小屋内开心的欢笑。
微信里好友很多,单聊的几乎没有,这或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感觉聊天没有电话来的直接,聊的痛快。但闲暇时也总会关注一下微信,关注一下我的白杨高中同学群。
白杨高中同学群里是清一色的老同学,女同学一个也不能少,男同学也几乎都在。虽然大家天各一方,分别数十载,但每次在群中相聚,大家总有开不完的玩笑,拉不完的家常,说不完的甜言蜜语。每次群聊,心中总有说不出的奇妙感受,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朝气蓬勃的少年时代,回到了白杨高中那间简陋的教室里。
那是1986年的夏天,我一个乡里娃,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了白杨高中的校门。校园并不算大,前后两排青砖大瓦房,外观上和我初中的校园没什么两样,要说能让我一见钟情的,恐怕也只有校门口那两排参天白杨了。白杨树高大粗壮,枝叶茂盛,相邻树的枝杆错落重叠,层层交织在一起,仿佛己成室外一个巨大的帐篷,又仿佛一把天堂大伞,阻挡着炎炎夏日,让第一次走进这个校门的我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无比舒服。
记的那年我被分到了一一班,我们的教室在后面那排大瓦房的最东头,教室很破旧,从教室的外观上就不难看出这所学校的历史沧桑,教室内更是简陋,没有电扇,更别说空调了。走进教室,仿佛走进了一个蒸笼,刹那间,燥热难耐,汗如泉涌。但此刻教室内的同学们,没有谁会抱怨这教室的寒酸和简陋,正相反,每个人都面含着微笑,洋溢着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胜利者的喜悦。由于都是初次见面,相互间聊天的很少,顶多只是三言两语的客套问候。偶尔也有两位亮眼的女生嬉戏说笑,但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她们瞬间小脸绯红,象熟透了的高粱似的,低头默默不语了。
我在一个靠近窗户的座位坐下,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平复着内心的激动,同时,享受着从残破玻璃窗的缝隙里吹进来的那一丝微风的凉爽。
窗外是宽阔平整的操场,操场的尽头是一排土丘般的围墙,后来才知道那是有年份的老寨墙,寨墙上荆棘满布,绿叶丛生,远远望去,别致有味,秀色可观,不失为这个贫瘠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的确,在日后三年里,这个寨墙风景线给我枯燥的校园生活平添了数不尽的欢笑和快乐。
紧挨教室的东南边是学校的伙房,伙房的烟囱整日煤烟袅袅,如遇到刮风的天气,炉灶外的煤灰和烟囱内的黑烟便随风四处飞扬,铺天盖地。每遇此景,同学们总会第一时间紧闭室门,严闭窗户。虽然伙房外糟糕的状况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但没有谁会去抱怨,因为这个伙房也给了我们说不完的快乐。伙房是我们一日三餐的地方,除了伙房外糟糕的环境,平日里,没有谁会注意伙房内的杂乱和墙壁上的不干净。每当放学的钟声响起,各班的同学们会像兔子一样飞奔着跑过来,然后拥挤在那片破旧发黑的牛毛毡棚子下面,高举着手中的饭票去换取伙房内可口的饭菜。在这方面,我们一一班的位置是得天独厚,有天时,更有地利,距离让我们自豪,只要老师没有落课的愿望,我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品尝到伙房里新做的美味。
同学们的饭碗里都是同样的饭菜,伙房内没有特殊的小灶,想独自一人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简直就是一个滑稽的梦。但同学们从不抱怨,一日三餐都吃的津津有味,其乐无融融。白杨高中饭菜的味道的确是特别的,以至于多少年后还总能记起当年笼面条的美味,怀念当年糊涂面条的清香可口。于是备足佐料仿造一碗,但每次总感觉完美有缺,无法品尝到当年白杨高中伙房内饭菜的独有香味。
教室内的气氛终日是祥和安静的,除了读书声,很少会有人在众目睽睽下嬉戏喧闹。休闲只能在教室外,在操场里,教室里就是单一的学习场所,除了学习,玩笑取乐会让同学们反感的。这或许就是白杨高中的优良传统,以至于在连年的高考中白杨高中总能荣登榜首。
除了礼拜天和体育课,白天的教室内座无虚席,即使老师不在,同学们也会自觉的学习一整个白天,无论教室内酷热还是寒冷。晚上,即使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大家依然孜孜不倦,直到夜深人静时,大家才会带着满脸的疲倦向寝室走去。
我们的寝室在校园的最西头,寝室是诸如教室的三间大瓦房,房内两边随墙垒起两排约有两米宽的平台,这便是我们的床铺,除了镇上走读的男生外,我们一个班的男同学都挤住在这儿休息。寝室里没有灯光,但每个同学都会准确的找到自己的被窝,然后悄无声息的进入自己的梦。
早上起来,每个人都会快速走出这五味杂陈的寝室,然后爬过北边寨墙陡峭的小路,来到寨墙外面的壕沟内,就着地上那几眼天然的泉水把自己还倦怠的脸洗个干净。至于刷牙,那是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事儿,如果你有幸第一个来到这泉水边,且泉水还算干净,随手捧一把凉水放进口里,把口漱个干净,那已经是个相当奢侈的事了。但这也好景不长,随着化工厂污水对壕沟内的排放,那点可怜的洗脸水也不复存在了。无奈,我们只能就着依稀的晨光,跑步到郊外的西小河,用河水去完成我们每天早读前必须的洗漱。
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眨眼而过,同学们洒泪惜别,各奔东西,或入高校继续深造,或人归故里,走向社会,总之,每个人都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慢慢的,高中的影子在脑海中开始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大舞台上的探索和生活中的演绎,工作劳累后回到家中与老婆孩子相聚一起的开心与快乐。
偶然有一天,我路过白杨高中的校门前,我看见大门紧闭着,忙走上前去,透过大门的缝隙眺望着我曾经熟悉的校园,只见院内落叶满地,满眼的萧条。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或者自己的眼睛产生了幻觉,我仔细再看,我看到那两排白杨树依然还在,没错,这就是白杨高中,当年我生活过的地方。我忙问身边过路的一少年:白杨高中搬迁了吗?那少年疑惑的摇了摇头:不知道,没听说过。我好生奇怪,这少年怎能不知白杨高中的存在?我又去询问不远处商店内的老者,老人伤感的回答我:关门了,白杨高中早就没有了。我瞬间诧异,还想问个究竟,但老者转身进里屋去了。无奈,我走出小商店,带着我的疑惑和伤感驱车离开了。
此后,我再没到过白杨高中那个我曾经熟悉的院子,白杨高中也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直到有一天,我微信的提示音突然响起,打开微信,我又一次见到了白杨高中这几个熟悉的名字。我进入了白杨高中同学群,我又一次和别离多年的老同学相遇了,虽然同学们几十几年未曾见面,虽然大家的面容己开始变的苍老,但大伙都没有半点陌生的感觉,相互间依然是那么亲近,那么熟悉。不论是男生还是女同学,好像都忘记了当年男女授受不亲的旧俗,相互间亲切的问候,相互间畅所欲言,述说着过往的陈年旧事,说着自己的人生坎坷和事业上成功和喜悦。虽说是在微信里,但这一切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真实,仿佛在当年白杨高中的教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