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岭南一叶的头像

岭南一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5
分享

生活的周边

佛山虽然是座地处岭南的小城,但比较温馨宜居;在我生活的周边,有三座图书馆。一座欧式建筑玲珑可爱,扬溢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距离500步。另一座和博物馆同为一体,千米之遥,甚是便利。还有一座,乘地铁有4站之地,鲜有光顾,在东平河对岸的新城区。

近的那座,是香港大富豪石景宜先生捐赠3000万元巨资,1998年建成;名曰:石景宜刘紫英伉俪艺术文化馆;它座落在公园一隅,有三层。首层架空设计;多为停车或市民休闲纳凉避雨之所。汛期已至,雨成了生活中不约而至的常客。所以,一层成了跳广场舞阿姨们的挚爱。看着阿姨们随曲而舞的惬意,着实令人羡慕。去二楼的台阶上,常有半岁多的童稚,牙牙学语,奋力练习横向攀爬;口中的涎水拉扯到脚下,也浑然不知,乐此不疲;有时,还赳赳有力地吼叫着,甚是憨态可掬,令人捧腹。图书馆的二楼,有国画和书法展厅及艺术长廊。精美的雕塑艺术品琳琅满目。还有古朴的扎红丝带的镇馆之宝《贝叶经》,常常让我驻足留恋。进门右手,往里走,便是阅览区,进入闸机,左手直入,一架架图书映入眼帘,藏书5万余册,及1万2千余幅名人名家字画;右手边放着几张长方形大桌,中间被书架隔开,报架和书橱摆放着新出刊的纸媒和全国各地出版的期刊杂志,上百种之多。《人民文学》《当代》《大家》,赫然在列。这里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闲暇之余,便在这里悠闲地看书读报,偶尔,也带自己的书进来读上半日。更多的时候,我在这里修改自己前几日写的文字。有时,读到心动的文字,迅速抄写下来,仿佛饕鬄之徒发现了隐藏在酱骨架中的骨髓,引舌吸食。有时,和作者心灵的碰撞,触发灵感,便扬扬洒洒写上千言。诚然,也常常坐在那里发呆冥想,深深被巨匠们营造的语境沉溺其中,无力自拔;有时,甚至忘记身在何处,突然被闭馆的提示音从遐想中拉回现实,才匆匆把书刊归位,然后,一脸幸福地离开。三楼,我是不常去的,因为多为名家画展,和书馆办公区域。洗手间,在去三楼的楼梯扶手旁。电梯在最左,我常走楼梯入馆,很少使用电梯。

我选在这里看书。皆因这里窗明几净,空气流通,且有空调可避酷热,一书在手,转眼间便忘了生活中的营营碎碎,芸芸众生皆被关在门外。在自己的陋室,为了消除烦杂的市声,我经常关上窗,拉上厚实的窗帘,打开台灯,才能心无旁骛地悦读。可是,近日。连番高温不退,也令楼下带孩子玩耍的宝妈们,前来阅览区探险,蹭一下空调。突然,一两声稚嫩而又嘹亮的尖叫,瞬间打破室内的宁静,于是,自己往往选择提早结束阅读活动,匆匆离去。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转眼我来到佛山29个年头;从年富力强的青年,眨眼变成了两鬓添霜的中年;一半是欣喜,另一半是收获。一个游子,在这里安家落户,落地生根。我带着那份对文字的执念,悄悄和这座饱含人情味的小城一起成长,一起静度日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