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每当提起新疆,就不得不让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新疆好》,在大江南北传唱的这首歌成了很多人心中对新疆的第一印象。
去了西北,就知道中国之大,去了新疆,就知道中国之美。大美新疆,常能听到“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的说法,所谓的“风景”,在哈纳斯湖边的禾木展示的淋漓尽致,而“风情”,喀什古城无疑是新疆最为集中呈现地之一。南疆北疆有幸都去过,既看到了风景,也看到了风情,更看到了风范。
喀什古城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位于新疆西南部,地处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将华夏文明、印度文明、罗马文明与埃及文明这四大人类文明汇聚一点,这个点,不在别处,就在新疆南疆”,而喀什,就是南疆最典型的代表。
据援疆干部介绍,2010年喀什老城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无论是突出功能区块、强调不同特色的“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顶层原则,还是“一户一设计”“修旧如旧”的具体方案,喀什古城的改造提升最大程度尊重了居民意愿,保留了古城原有风貌,更通过内里的加固提升为老城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奠定了基础。喀什古城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文化风貌,它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在这座古城里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积淀,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建筑和街道,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的辉煌岁月。
从老城门(东门)进入古城。这里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开城仪式表演,如果恰好碰上表演结束后巡游的队伍,高鼻深目、美艳动人、眼神顾盼的维族古丽,用载歌载舞展示着这片土地特有的异族风情。漫步在喀什古城的石板小巷中,你可以欣赏到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这里有各种风格的古老民居和传统商铺,它们的外观和结构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样貌,给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感觉。游览喀什古城,光是各类巴扎便要逛个半天,喜欢羊肉串、缸子肉、手抓饭、鸽子汤等疆味美食的游客能在汗巴扎大快朵颐,想要体验当地传统生活的游人,花帽巴扎、坎土曼巴扎、木器巴扎、花盆巴扎等不可不去,古城内还有各类咖啡馆、小酒馆、书店、文创店等丰富的现代文旅业态场景,可谓传统与现代交融,历史和当下交汇。
禾木炊烟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追八集电视短剧《阿勒泰》,我也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其实我还是喜欢李娟文字版《阿勒泰的角落》。这部改编自新生代作家李娟成名作《阿勒泰的角落》的电视剧,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它“治愈”了城里人的奔波劳碌,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随家庭不断迁徙的动荡生涯、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风沙肆掠的荒漠里喂养的金鱼……本应厚重、贫瘠、苍凉的生活,在李娟独树一帜、灵光闪闪的笔触下,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正是凭借这部作品,李娟得到刘亮程、王安忆、朱天文、李敬泽、陈村等诸多文学大家的推崇,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获得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及第四届天山文艺奖。一部剧带红了阿勒泰,去新疆、去阿勒泰成了许多人的行程。
塞北江南,诗词里常有这样的场景,令人神往。新疆就有,就在禾木,新疆美丽的哈纳斯湖旁的一个小巧的山村。禾木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誉,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山村景致,像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禾木村最出名的应该是万山红遍的醉人秋色,炊烟在秋色中冉冉升起,形成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在作家的笔下,是这样一幅令人痴迷的景致:当清晨的阳光越过山顶,金色的光线铺酒,茂密的白桦林被染成金黄色。穿过蒙蒙的水气,温煦的阳光斜照下来,静谧的山村开始苏醒,变得灵动起来。随着太阳的升起,围栏上的枝条的影子也逐渐被拉长,炊烟袅袅升起,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简陋棚里的牛马也开始躁动起来,相互戏玩耍,等待着主人的到来。当夕阳西下,山坡上的白桦树经过夕阳余晖的映照,安详、静美,村子里的人们围着温暖的火炕,吃着精心准备的晚餐,偶有孩子围着嬉戏,带来欢声笑语。
禾木村的标志性建筑是禾木桥,经历了百多年喀纳斯冰川溶水的冲击,古旧而敦实。在禾木村子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以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空谷幽灵,牧马人在丛林间扬尘而过……那场景,像电影,却现实。在团友们的“挤兑”下,我骑马了,虽然腿有些抖,但马儿的温顺,让我胆子大了起来,挺直了腰,瞬间感受到了那种纵马草原的快意,有些郭靖般的傻乐。
行道左公柳
禾木的风景、喀什的风情,是值得驻足体味的,最好是住下来,在不紧不慢的日子里任时光流逝,和这独特的风景风情融合。而在哈密,我感受到了风范,一种伟人风范,它镌刻在那一棵棵行道树的树干上、飘扬在那一棵棵行道树的树枝上,它就是新疆所特有的行道树——左公柳,以纪念当年收复新疆并带领湖湘子弟广种榆柳的左宗棠。
“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左宗棠的同乡杨昌竣途径甘新大道看到一路湘军所植道柳且连绵不断,触景生情而写下的诗句,称赞了左公在西征期间动员湘江子弟在沿途广种榆柳、绿化边陲的壮举。
曾经看过《曾国藩传》,书里讲述了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晚清重臣之间的官场纠葛以及海防派、边塞派之争。历史当铭记,当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是当时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不顾个人安危面对外寇入侵挺身而出,同投降派抗争,终于赢得了朝野广泛支持,继而又接受重任,挂帅西征,亲赴一线,指挥清军一举剿灭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使大片沦陷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还当铭记,左宗棠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意既巩固路基又防风固沙,更利行人遮凉。据左公记载,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
一树左公柳,就是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左公收复新疆最好的纪念。那天,我朝着哈密河两岸一排排古老而苍劲的柳树,鞠躬致敬。
无论多久,心中依旧存念新疆那种大美,想起我记忆里冰山上的来客,小诗以记:
新疆,冰山上的来客
你是冰山上的来客
你从雪山走来
驼铃声声
梦里带着白雪皑皑
千里南疆,冰峰林立
苍茫云海间,冷峻,豪迈
西游取经走过库车通天河
丝绸之路留痕喀什古城堡
峰燧狼烟掩映轮台千年胡杨林
穿越红其拉甫口岸
回望茫茫塔克拉玛干沙漠
垒垒石头城,香妃归去,
你成风儿我成沙,一起缠绵到天涯
你是冰山上的来客
你从戈壁走来
羌笛悠悠
梦里带着飞扬神采
千里北疆,湖光山色
明月出天山,迷人,辽阔
有人见过喀纳斯湖水怪
有人说起卧龙湾西征的成吉思汗
有人喜欢哈巴河白桦林天山雪莲花
禾木袅袅炊烟太阳升起
沉浸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
你像吐鲁番的葡萄,我像哈密的瓜
新疆是个好地方
北国,藏着俏江南
如歌舞,如诗画
西域,胜似大江东
有传奇,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