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作家刘光伦的头像

作家刘光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8
分享

那年中秋桂花香

那年中秋节,女友桂丹邀我一同去她乡下老家过节。

她家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太湖西山脚下。几间平房,靠山朝湖,四周用青砖围成了一个独立的农家小院。院内除一些花草外,有三棵桂花树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分别为金桂、银桂和丹桂。时至金秋,树干挺拔,树叶葱郁,分别开满了金黄、粉白和血红的小花。花儿争奇斗艳,散发阵阵清香,花间蜂飞蝶舞,鸟啾虫鸣,令人神驰、迷恋、陶醉。

桂丹姐妹三个,大姐叫桂金,二姐叫桂银,她是三妹桂丹,名字都与桂花树有关,个个活波开朗、聪明美丽。其实姐妹三人命也蛮苦的,她们的母亲早年就去世了,是父亲靠白天上山种地,夜里下湖打鱼才把她们拉扯成人。而今三姐妹个个事业有成,常年打拼在北上广,只在节日时才回乡团聚一下。

我第一次上桂丹家,可谓贵宾了。当然贵宾不止我一个,还有她大姐二姐带回来的两位先生,一个是开公司的,一个是搞科研的。我们打完招呼握完手后,姐妹三人便各就各位,相依相伴在这农家小院内品香茶、赏桂花,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桂丹的父亲为我们烧了一大桌菜,虽然都是家常味,但却准备得很精心。老人身板微微佝偻,古铜色的皮肤,手臂青筋暴突,满脸道道深纹,目光略显浑浊,这形象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在心里唤一声:老父亲。

席间,我们都向老人家敬酒,大家欢快畅饮,醉意微醺。老人言语不多,酒量很好。看得出,我们的到来令他十分高兴。当三个女儿要求接他到城里去养老时,他都推辞了。他说他在自个农家小院住惯了,哪也不去,让女儿们在外好好奔自己的前程。他说院内那三棵桂花树,是当年他和她们的母亲一起栽下的,有它们天天陪伴在身边,他永远不会寂寞。

午后,我们去湖边散步、钓鱼、摘野果、挖野菜。太湖的美景就不用说了,早有歌曲传唱: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

晚上,我们在明月映照的小院内,先请老父亲趁着酒兴,为我们讲他下湖打鱼的趣事。三个女儿不时要帮他翻译一下当地土话或作些补充。当大家正要为他的故事鼓掌喝彩时,老人家却靠着竹椅背打起了呼噜。女儿们劝他早点进屋休息,他又不肯,大概是不愿错过了与孩子们一起赏月的美好时光吧。于是我们尽情地聊咱们的天,老父亲自个打他的瞌睡,不时被我们的笑声惊醒一下,他便端起满是茶垢的保温杯喝一口浓茶,打个嗝,眼睛又继续闭上了......

第二天临别时,老父亲送我们到小渡口,他话不多,只轻轻挥了挥手:去吧,你们去吧。

渡船已行至湖心,老人还站在那里眼巴巴地望着我们,这时三个女儿眼里都含着泪花。一阵秋风扑面,湖面仿佛飘来了桂花香......

多年过去,故地重游。丹桂的家乡早已变成了太湖西山风景区,老父亲也过世了,当年的农家小院也不见了,唯有三颗超凡脱俗的桂花树依然在那竞相绽放。汽车沿太湖大桥观光行进,落下车窗,一阵清风拂面,仿佛又闻到了桂花香......

(原载《浦东时报》2023年9月20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