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自从有了中国第一副春联。贴春联就成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它代表对新年的祝福,是一种表达良好愿望的方式。赏春联是对春联内容和书写水平的鉴赏和评价,品味春联的文字,感受其中的寓意,观察春联的字体和字形,欣赏字迹的优美和工整,是艺术欣赏,是欣赏后的顿悟。
我写了二十多年的春联,总感觉自己学习书法进步太慢,与安康书家相比相差甚远,于是,每年从除夕下午开始,我骑自行车到城郊乡村到处转悠,东张西望赏春联,学习书家的长处,是我的一大乐事和习惯。喜庆的春节里,家家门上点缀着大红的春联,更显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细心品味春联的内容、创作者的巧妙构思,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总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每当我看到内容新颖,书法艺术水平超群的春联作品,我都要停车观赏,手指还在空中笔画书家的笔势,并用手机拍照下来,忙里偷闲反复观看,对其笔法、结体、章法仔细琢磨,感悟书家的笔画顺序和提按变化。一副好联,不仅吸引行人观看赞赏,而且给予观赏者很大的心灵触动和精神享受,比吃肉喝酒更有滋味。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大门贴的春联是我父辈刘富生写的,他自幼酷爱书法,书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方圆几百里无人能及,凡是来到我家的客人,都要站在门口品读赞颂一番。从那时起,我就对书法产生了兴趣,深深敬佩父辈深厚的书法功底,凡是见到他的字体都要注目几分钟。 参加工作后,我租房居住在吴台赵家二楼,每天早上蘸水在水泥栏杆平台上练习记忆父辈的字体,练了两三年方才进入书法启蒙阶段。为了弥补微薄的工资收入,我利用年关放假,在缫丝厂门前,316国道边空庙门口摆摊卖春联,缫丝厂上班的工人,进城办年货的行人,围观我的摊位前预定春联,有的主动帮我按纸,有的帮我晾晒。一天上午,一位顾客说:“我不要你书上的对联,要你根据我家的特点自创对联,我是杀猪卖肉的,爱人是跑大发车的,菜做得好,我儿子是中学数学教师,正月结婚,写一幅大门的,一幅厨房门的,一副洞房们的,下午过来取”。这似乎给我出了一道对联知识的考题,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像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这也是创作对联最基本的要求。我冥思苦想良久,灵感终于来了,挥笔急书,大门上联:屠刀挥舞切掉东头西尾肉,下联:车轮飞滚运载南来北往客,横批:财源广进。厨房门上联:蒸炸佳肴样样有。下联:色味绝配盘盘香,横批:厨艺精湛。洞房门上联:作垂线引射线直达圆心,下联:解括号开立方只为求根,横批:新婚快乐。这位顾客看了很满意,加倍付了款。一传十,十传百,自创春联成为我卖对联的一大亮点,生意火爆,十余天就赚了两个多月工资。但我的书法术水平依然很差,为了把字写好,过春节走亲戚,下村工作,外出办事旅游,我对春联和门面牌匾的字体很关注,把好的艺术字体背下来,反复练习,但进步缓慢,依然写不出父辈刘富生字体的灵动、神韵和俊秀。这让我感到沮丧,觉得自己很愚笨,不是舞文弄墨的料子,加之市场上印刷春联的出现,我就放弃了书法练习,这一搁置就是二十余年。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镇机关干部李敬忠办公室看见他临摹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长幅,字体相似,用笔精到,提按分明,气脉顺畅,遒媚劲健,字字精妙。我观赏后感到十分震惊,一个八零后的青年能写得一手好字,从事书法数年的我感到羞愧,再也坐不住了。从此,我进入了正规化的书法学习,每天早晨坚持看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教授田蕴章的网课,研读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瑾的《书断》等书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业余时间用办公室的废纸临摹赵孟頫的书法字贴,历经九年的读贴、临帖、背贴,我对笔法结体和章法有了初步了解,颇感书法的博大精深,从临帖出贴到创作出自己的风格来并非易事。
随着安康春联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义写现场成为书家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我有幸观看了陕西书协陈汉林、马昌琪、尹启先、周青平、罗军、林果等重量级书法家的作品。对尹启先和周青平的书法印象尤其深刻,凡是见了他们两人写的春联和字画我都会停步观之,再去而复返,伫立拍照细品。尹启先的艺术成就超群,笔顺流畅,超逸绝尘,典雅秀丽,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开创了文人书法艺术的审美风格,观赏后给人以绝伦盛宴的享受。周青平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精通诸体,冶于一炉,他是习武之人,臂力大,运笔能发出像蚕子吃桑叶的声响,力透纸背,骨力遒劲,结构严谨,爽利挺秀,自成一家。
为了书法艺术大集训,连续四年,我自费网购万年红优质红纸,用车拉到印发厂切成大门、中门、小门用纸,放在我的书房里,平日谁家结婚、乔迁、祝寿、换孝,凡是找我写对子的,我都有求必应。年底腊月初,我就开始义写赠送,我的同事和亲戚朋友的大门贴了我的自创春联,鲜红而喜庆,他们的赞誉声给我极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激励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加留意观赏,博采众长,街头所见,那各式各样的商店春联,同样吸引了我的目光,只是在内容上更有商业特色。少了几分农家的素朴,多了几分城市的亮丽,特别是那些颇有个性色彩的对联,令我眼前一亮,“贸易不欺三尺童,公平义取四方财”,这分明是对顾客的承诺。“丽日当空小康初步;春风送暖伟业方兴。”这家商场的对联,更显示出开拓者的眼界、胸襟与胆识。特别是关庙镇政府大门的对联令我惊叹,“大有作为新岁月,无限春色好江山,”横批:“政通人和”。不仅总结了关庙镇一年的政绩,更展示出新年的美好愿景,字体章法安排得当,飘逸俊秀,我一看就知是李敬忠的墨宝。
通过长时间的临帖学习和观赏,我对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有了深刻认识,真切地感受到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绝不是不经过学习,闭门造车就可以“练”出来的,不经过学习,而一味地苦练,虽然可以解决熟练问题,但会丧失方向和标准。没有方向和标准便不知对错,不知对错 就会误入歧途,而在歧途上走得愈远,心底就愈浑浊,手上的弊端和谬误就愈加顽强,那些弊端和谬误被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苦练加强并故定下来,那就积习难改。这也是许多书法爱好者几十年酷嗜书法,而终未“修成正果”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