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贵成的头像

刘贵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5
分享

乡村月色

满月的乡村,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随着光浪浮游,颇感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无时不在我心头烙下柔和幽静深远的感觉。

当东面山峦的朦胧渐渐淡去,山的轮廓就慢慢地分明起来,山的那边似一堆篝火在燃烧在升腾,似白非白的晕便扩散开去,月儿慢腾腾爬上山顶,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积蓄的银光倾泻大地,照亮了山沟两岸的高山密林,让幽暗的山林沐浴着金辉,显得格外明亮。于是,阡陌纵横的田野,连绵逶迤的山丘,汩汩流淌的小河,青堂瓦舍的村庄,都被月光的银辉染成一幅神奇的巨画。那农户窗口漏出来的灯光,就像烟波浩淼中闪烁的渔火,整个乡村都如港湾里停泊的渔船。沐浴在水一样的乡村月色中,能敏锐地感觉到,在享受着上天给与的一种恩赐,像是被一种来自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样的古典氛围笼罩着、湿润着、渗透着、抚慰着......这时,从田间归来作息的乡亲们开始了晚炊,锅灶里的柴火映红村妇那粗糙无华的脸庞,锅碗瓢盆碰撞着生活的交响曲。男人们坐在在凉台的摇椅上,泡一缸浓茶,抽着烟,在小憩中领略自在,在疲惫中感受舒展,在宁静中回忆沉淀的往事。最开心的是我们这些小孩们,捉迷藏,追逐萤火虫,把它放在瓶子里提着微弱的亮光回家放在床头边,夜里那蓝蓝的萤光放出幽幽的静,装饰着童年稚嫩的梦。当皓月当空时,月华下的乡村是那样的清淡而坦荡,是那样的柔情而又神秘,是那样的清静而又幽雅,可以将苍茫的月夜解读为一首静夜思的歌。农家零星的灯火泯泯灭灭,人们便在宁静和祥和中脱去白日的衣襟,静静地睡去,听不到喧嚣和嘈杂,只有月亮的清辉如轻纱般笼罩着草地小河,笼罩着远山近树,笼罩着村庄人家。是月色使村子纯净、神秘和优雅,是月色使乡村变为流动的诗意,才有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千古绝唱。

初夏的傍晚,刚下过一场透墒雨的乡村显得格外清爽明亮,一片片成熟的小麦散发着粮食纯粹的香味,农民为了抢水和田栽秧,赶在月下收麦,月光下的麦子地,似一面朦朦胧胧的镜子,从坡地铺向坡顶。微微的夏风一吹,它轻轻摇晃,银色的光辉,似乎也在波动。麦浪中,有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闪烁,给田野增添了立体动感。乡亲们不约而同把扦担朝地里一扎,掌心吐口唾液,挥起镰刀割麦子。“沙沙沙”,麦子在晃动,夜色在晃动,割下的麦子,打成捆儿,竖躺在坡地上,浸泡在淡淡的月光里,乡亲们累的直不起腰,有的弯成上弦月,有的蹲在地上缩成逗号。一片刚收过麦子放满水准备耕作的的稻田里,泛着明晃晃的亮光,月光水光一色,仿佛无数金子在闪光,刚插完秧的稻田里,青蛙像是在开演唱会似的热闹。大片嫩绿的包谷苗,闪着银光,格外娇嫩,四季豆、黄瓜、辣椒、茄子可乐坏了,它们沐浴着月色,一路疯长,绿的透明,绿的耀眼。一栋栋楼房在浩瀚的月色里格外亮眼,月光照在洁白的瓷砖上,瓷砖洁白如雪。眺望山沟小河,如同天上抛下的一条玉带,弯弯曲曲在山村大地上蜿蜒飘动,仿佛是一条明光闪闪的绸缎,月色、水光、麦香、收麦、蛙鸣被剪辑成月亮底下的一幅天然版画,这是乡村最纯真最朴实的天然画卷。

当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时,村子更加寂静无声,可这无声之处胜有声。这声源于天上吴刚倒满桂花洒的流淌;这声源于嫦娥舞步的旋律。蝉啼蛙鸣鸡叫狗吠,尖锐而响亮,划破洁净的夜空,惊醒睡的正香的做梦人。于是,天地间的声音融合为一,繁星撞击真空有了迭出花落的美妙。一窜窜无法串起的若即若离的音符,谱成一曲春江花月夜,有了独隅一处的私语,那是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系里的对话,是情侣在洞房里的柔情缠绵,是年轻母亲哺育婴儿的乳啼,是歌郎为孝家打鼓闹丧落版的还阳歌,是农人酣睡的梦语......尚若我有梦游的心境,我也将有飞度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去欣赏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机会。可是,多少美好月夜早已悄悄流逝,唯有的是一个干净的灵魂,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天马行空地遨游在月夜里,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

乡村月色是一首诗,新朝的朦胧而芬芳;乡村月色是一幅画,古远的幽深而纯朴;乡村月色是一支曲,舒缓着人生峰回路转的百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