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末冬初,陕南秦巴连绵起伏的山脉,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霞似锦,红黄绿成为深秋最美的景色,如上帝打翻了调色盘,绘成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巨幅画卷,在广袤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从高山到河谷,气温由低到高渐变,山体的颜值也随之渐变。刚到秋末,高山顶上就有了冬日的寒意,树叶经历了风霜,率先把五颜六色的大美呈现出来。远远看去,半山腰一兜兜、一蔟簇、一块块红叶,如血,殷红耀目,如火,熊熊燃烧,如霞,五彩冰粉,如画,精美绝伦。大自然的神奇手笔让任何一位画家都望尘莫及。当高山一带漫山红遍的时候,汉江河谷两岸的生态林才开始由绿变为橘黄色,直到立冬过后,它才接过高山的“接力棒”,如一位饱蘸彩墨的画家,巨手挥毫,倾情起画。大地是它的宣纸,山林是它的主题,颜色先浅后深,先淡后浓,仅用了十天半月,就创作完成了陕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彩林图画。
最耀眼莫过于枫树和黄栌树的叶红,是彩林图画的主色调,是陕南深秋特色景观。这些树木在陕南不择地势生长,比较常见,有单株的,也有成片的,毫无章法地混生在山地林里。春生,夏荣,似乎都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到了秋末冬初,它们的叶子便开始泛起中国红,因此,很多地方称它为红叶。立冬前后,秋阳的眷顾,寒霜的袭扰,使它渐渐褪去深绿,由淡红逐渐变成火一样的深红。土地深厚之处,它长得高大挺拔;石缝崖壁之上,它依然坚强挺立。成片观赏,像火烧云,像一团团跳跃的火焰,令人赏心悦目。映红了天宇,映红了山水,映红了人的眼眸,映红了人的心扉。不由地让人借景生情:红叶,因秋天而红,为秋天而艳。因为有了红叶,深秋才显得更加美丽、更加耀目,更加引人入胜;因为深秋,红叶才显得更加灿烂、更加迷人。秋越深越浓,它越红越艳,越耀眼夺目,越撩人心怀,越醉人心魂。特别是满树柿子红是彩林图中的神来之笔,当霜降过后,陕南山坡地坎,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满树柿红,将曲曲折折的细枝压弯了腰,圆溜溜的、红彤彤的、吊在空中,像无数个小灯笼,长相喜庆,逗人喜爱。将柿子树打扮得红颜美丽,不时会有几只麻雀、喜鹊光临,飞来飞去,啄着软软的柿子。而且,它们叽叽喳喳,看到人也不慌张。火棘也不甘寂寞,赶趟儿来助热闹,火棘果又称“救命粮”,像密密麻麻的红珍珠散落在灌木丛林的枝条上,像红底子印花布一样遮盖住部分山体,又像盆景一样竞相绽放它的芳华。
金色的银杏树是彩林图中的点睛之笔,它的生长有野生的,也有栽植的,无章法,没规律,自然分布在大地之上。从春到秋,又从秋入冬,银杏终于迎来了它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满树金黄,亭亭玉立,绰约多姿。远看,静美如油画;近观,金色斑斓,美如童话世界,说它人见人爱,一点也不为过。栎树,桦树适应性强,在陕南山区较为多见。树身挺拨,叶片宽大,每到秋末冬初树叶变黄,它的黄,有别于银杏的黄,有的深黄,有的褐黄,有的红里透黄,它和银杏树一样都会以一场宏大的视觉盛宴,回馈生它养它的大地。山峦上红黄相间,像是岁月脸上的褶皱,多彩了季节,亮丽了心情。让观赏者丢掉生活的琐碎,迎接深秋的那抹安暖。
四季常青的松柏、侧柏是彩林图中最具诗意的留白,是秋红涂抹后的点缀之笔,上世纪末,陕南大搞飞播造林,建设秦巴秀美山川,山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绿水青山,在深秋红叶节到来时,自然生态绿衬托红叶图斑,交相辉映,简直是妙笔生辉,恰似一幅意境幽远的山水巨幅春景画,当夕阳落山,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高粱红,经久不灭,余辉倒映在汉江中,构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幕江图,伴着波光鳞鳞水面形成光晕,这灵动的涟漪,将我的思绪渲染地温婉动情,白居易的《暮江吟》便脱口而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深秋是陕南切换美景的季节渡口,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和早阳镇是陕南红叶的主景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时机,纷纷在红叶上做起了文章,茨沟镇把陕南抗日第一军发源地和王莽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旅游景点,与豆腐小镇特色优势相结合,每年举办红叶节活动,一桌桌豆腐宴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味蕾,而且大自然的馈赠让游客饱了眼福,邂逅了一场浪漫时光。早阳镇以“红军渡纪念塔”旅游景点为依托,以红叶为“媒”,精心设计旅游精品路线,支持创业能人赵磊发展民宿旅游经济产业,在山顶修建了红叶观景台、露营帐篷、抖音直播平台、露营烧烤、篝火舞会场地等旅游服务设施。成功举办了三届红叶节活动,各地的旅游爱好者或结伴而行,或举家出游,纷纷走进自然,走进彩林,走进天然氧吧,一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陕南的秋红,是秦巴山脉的颜值爆表,是陕南人民借景发力,鼓起钱袋子的路灯,是燃烧的篝火,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自然回赠。不入深秋,怎知秋之绚烂,不相思,怎知情之厚重。秋是美的,秋是有温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