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驱车与家人到南宫胡游玩,很久没有去西湖了,于是我们就到了西湖的北岸,岸边有个很整洁的村庄,叫侯家庄,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就是我曾经记忆中的那个破村子?侯家庄这个村子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小时候去过这个村子,他是南宫湖北岸的一个小村子,因为周边都是盐碱地,那时的村子也很破旧,人们就是靠着种些耐盐碱的蔬菜,粮食等生活。于是我带着兴趣与好奇走进了村里。
当我走进村子,正巧碰到一位老者,我简单的与老伯打了招呼后就与他来聊了起来。他说在十几年前,这个村还没什么变化。整体的变化也就是这十来年的事,也赶上国家与党的政策好,特别是近4、5年我们村子里有了位‘好管家’,我们全村都跟着富了起来也沾光了(地方土语就是受到好处)。当我听到‘好管家’这个名词时,我立马给老伯竖起了大拇指。随后我又问道,“老伯,那这个‘好管家’叫什么呢?”,老伯有些激动的说道“年轻人吗,叫侯占昆,有股子干劲”,“侯占昆?我认识,我曾经的同事”。我们大概聊了有半个小时左右,于是我告别了老伯继续在村子里转悠起来。
随后又碰到了几位老乡又与他们聊了些‘当家人’侯占昆的故事,通过与几位老乡的细致了解,我对侯占昆又有了一个更深次的解读。
一、初心、使命与军人的作风
侯占昆这个人我很是熟悉。50出头的岁数,我记得他七几年出生,比我小十来岁。他曾经是一位退伍兵,服役于曾经的二炮(现火箭军),退伍前在某团任班长,退伍后他便进入了当时的邮电局的劳动服务公司,因为我也在邮电局工作,当时他是服务公司的工程队队长,我们在一起共事近二十来年,那时正好赶上通信大发展,他当时的那股子干劲,属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听说政府在退伍安置政策出台后,他便离开了原工作单位(现在叫联通公司)。随后被安置在属地的北湖办事处了。
在21年3月份,侯占昆同志当选了侯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我们先人有句古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侯占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没有忘记曾经养育他的家乡,他没有忘记一个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他便用自己的那股子‘干劲、冲力’行动起来了。
侯家庄位于南宫湖生态旅游休闲区的北岸,南邻全国重点文物景点普彤塔寺,东临尚小云大剧院,环湖绿茵绿道绕村穿过,环境优美,地理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人口921人(常驻人口387人),247户(常驻户数136户)。可以说村子里几乎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外打工或求学,目前村子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又很高。
侯占昆的个性就是做事认真,从不认输,说干就干。也正是他的这些性格,使我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在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他就召开了村班子会议,终究这二十来年他离开村子太久了,首先它通过详细地了解情况找到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并制定了后续的‘侯家庄’发展的长远规划。
班子的团结一心就是凝聚力,随后他又带领班子的骨干成员,到村周围实地考察。并走访村民的愿望与需求。他发现村子里还是传统的污水随地泼,满街又臭又醒,老街道胡同还是土路,部分老人的住房久年失修,存在严重的居住隐患,部分小街的绿化问题等。通过两天的考察他心里有了打算。说实话村民的心是不齐的,百人百性吗,有说这个的,有说那个的,村民的风言风语,他并不在意。‘好管家’其实就是“领头羊”,既然他心里有了规划,他愿作这个‘领头羊’。
党的十八大后我们的祖国着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津津乐业,同奔小康。这十年的飞速发展更是振奋人心。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后,人们对未来愿景的向往更加提升。
有人说侯占昆的想法有些态超前了,他从不理会,他那个做事说干就干的‘犟劲’谁也挡不住,他说“我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怕得罪人,我做的一切又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誉,要富裕,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只要有半数以上的村民说我好就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把在部队服役的风格带了回来,他把曾经的军人的个性带了回来,他把在部队上吃苦耐劳的作风带了回来,他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特殊军人,雷厉风行就是他的性格。
三天后他的行动开始了。首先是村环境卫生的治理,部分危房旧房的改造,街道深度硬化,绿化,蔬菜的规模种植问题,村子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的敷设等问题的规划。古人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什么项目,前提就是‘资金’怎么解决?为了争取资金的问题他费尽周折。他到属地办事处争取,不管软磨还是硬泡,最后还是把资金争取来了。但是资金还是有差距,于是他又与在外创业、打工的村民逐个联系,后来又争取来了部分资金。资金的争取确实很难,无论如何他还是通过个人的能力与关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基本把资金争取到位了。
但是在争取资金的半年时间里,他没有闲着,他用自己的行动带领着他的优秀的新团队,着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利用资金小的民生问题。
村里的卫生治理,是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他带领全体党员开始了卫生、环境大整治,在整治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些麻烦,其中有一户人家仍然保留着七八十年代的老粪坑(过去在农村就是丢垃圾的方坑,垃圾经过发酵后可以用作有机肥料,地方俗语叫粪坑。)不管怎么动员解释这户人家就是不愿拆除,因为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在家,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老人是为了丢垃圾方便才保留了这个老粪坑,当了解到老人的纠结问题后,侯占昆便带领一名这户人家的亲戚去上门做工作,并自掏腰包给老人购买了牛奶等物品,在与老人温暖、细致解释后,并承诺每天会安排人员定点去老人家清除垃圾,老人终于答应了拆除粪坑。
通过近一周的卫生大清理,村子的环境焕然一新。随后又在村口与村民集中的地方改造与修建了几处定点集中垃圾处理点。并安排专人每天定点打扫街道卫生,定点清理集中点的垃圾。
两个月后,大、小街道的灯亮了,800平米的村民活动广场建起来了,那些孤寡老人们乐开了花,因为他们不再孤独了,只有在大城市见到的广场舞,村里有了,棋牌室更是老少皆宜的去处,还有各种健身器材的添置,书画室等应有尽有。
有一次在建设中,由于部分资金短缺,它方想要停工。为了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展,侯占昆同志,干脆瞒着家人,自掏腰包垫付。他的家在城里,从他居住的小区到他村,最少也得7公里的路程,为了工程的建设,他曾经近一个月没有回家,吃住在村委会,‘今天干了什么?明天又要干什么?’,有几个晚上他的办公室都是灯火通明到天亮。数月下来他的面容憔悴了,眼眶发黑了,有人就顺势劝他“别这么卖力了,顺其自然吧,自己的身体不要了?”,他还是他的风格,“我既然揽了这个瓷器活,我就要认真地负责到底,要不我当初回村干嘛?既然我干了,就要干好”。
二、要想富先修路,我愿做领头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最流行的一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是的,交通的发达才是走向富裕的先行条件之一,但是那已经是老口号了,修路至关重要,但是修路前的排水问题的解决才是‘路’的真正基础,只有把排水问题首先解决,才能保证路面的经久耐用,不然在北方一到冬季结冰期,路面的污水会对路面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那样刚修好的道路用不了几年也就坏了。这些侯占昆都早已考虑到了,他在修路前首先解决的是‘村级排水系统’,资金到位后他的另一个大项目又开始了。村里的入户给水管道久年失修,漏水问题严重,今天张三家泡水了,明天李四家的水管堵了,由于经常泡水维修造成饮用水中整天土沙混合,村民们也是唉声怨道,无论是给村民家还是村委会,这些小的琐事几乎每天都发生,于是,首先解决更换入户的给水管道,便是首要的问题。通过数天的敷设,每家每户都全部更换上了新的给水管道,并在村子的几处集聚区,为村民安装上了纯净水直供设备,费用由村委会负担,然后每户发放定量的直饮水取水卡。给水问题解决了就是下水问题的解决了,通过一点时间的紧张施工,侯家庄,主要街道的下排水问题终于解决了,在村庄污水的支网解决,给水管道的更新后,于2022年8月又把污水管道接入了城市污水管网,并成为南宫市第一个与城市污水管网联网的村庄。
村庄美丽了,村民幸福了。有的村民说,国家注重民生问题,这几项工程就是‘侯书记’带领下的侯家庄百年大计的大民生。正道是“我是村里带头人,也为村民种福荫,初心使命在心中,誓词不忘看行身”。
三、美丽乡村的远景规划
侯家庄的黄韭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过哪都是一些小作坊式的种植方法。南宫市是全国知名的“黄韭”生产基地,前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非遗文化传承打造的形势下,南宫市打造了‘万亩黄韭’基地。为了与市政府政策接轨,侯占昆同志马上行动召开班子会,通过班子集体决定,把村子里的小作坊‘黄韭’种植,纳入市政府的大规划,于是,后续的半集体性质的‘黄韭’盆景基地诞生了。侯占昆为了把这些涣散的村民种植业梳理起来,也确实费尽了心思与周折,其实,每个单独的种植户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怕一旦有村委会统一管理是否会遇到些产品不一致而造成滞销,管理费用等问题。为了打消种植户的顾虑,侯占昆本着完全村民自愿的前提,便带领班子成员的家庭首先加入团队,先让那些忧郁的村民观望,等他们看到这个新组织的产品的销量与价格确实比自己的效益好时,那些处于观望的村民便自觉地有找到了侯占昆逐一纳入了这个合作、共赢的大团队。因此,一个有村委会统一协调,自愿种植的规模式种植基地运作起来了。每到立冬后,侯家庄的‘黄韭’就忙不过来了,产品除了内销还远销外地,每年给村里的种植户带来不小的效益。
如今村里有私营加工企业一家,即安置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又为周边村的村民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近4年的建设,在村子内又建设了两家小型超市,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商品。因为村子里的老人较多,在村子的中间又建起了一家村级卫生室,对老人、村民的小病、小医解决了后顾之忧。
侯家庄在侯占昆的带领下,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有所依,老有所靠。侯家庄已经没有了过去颜色,如今的侯家庄已经没有了村庄的感觉,那就是一座‘城市里的村庄’,一座绿水,树荫环绕的休闲胜地。
近期他又有一个远景规划,就是带领村民走的更远。他通过与班子会研究决定。准备在原有的村落上通过改造,另建等方法把侯家庄改造成旅游、休闲民居集中地。侯家庄借助南宫湖旅游度假区的优势,依托新建民居,把吃住玩,垂钓,赏荷等一条龙服务展示给客人。为日后的南宫湖旅游度假区再添新景点。
近几年在侯占昆的提议下,每年的端午节,重阳节都要组织村子里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搞活动。端午节集体吃粽子,重阳节集体吃饺子。在这两个侯家庄‘重要节日’期间,还安排有才艺的老人进行书画展示与其它才艺展示等活动。近期又通过侯占昆提议并通过班子与几位老人共同商议,新版的“侯家庄村制”初稿已经完成。
侯家庄变了,人们也富裕了。随后,侯占昆又把在外地的侯家庄人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并实时地把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发到群里,并诚恳地征求每位外地‘侯家庄人’的建议与意见,让那些外地的游子们会时刻感到家乡的信息与温暖,感到‘家’的温暖。最近那些在外地打拼的侯家庄人有许些要回家乡投资创业了,除了上面那家私营企业外,又有几位在外地侯家庄人回家了,那几座新建的二层楼并不是他们在外打拼的炫耀,他们回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回家创业,融入家乡大集体的远景规划中。的确,家乡的富裕离不开家乡的人。共同富裕也是家乡人的共同期盼。其实,吸引家乡人回家的愿望并不是,村庄的美丽,而是,那些家乡人对家乡明天与未来的更大期盼。
四、荣誉与认可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又特意到了侯家庄的村委会,我再次见到了侯占昆,几年下来我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在他憔悴的身影下,步履还是那样铿锵有力,我们这次聊的不多,除了聊一些过去共事话题就是聊些家常,对于工作上的事情聊的很少,我看出来了,他确实变了,变得很低调。当我走进办公场地时,墙上的那几块荣誉,吸引了我的目光。
“河北省卫生村”,“河北省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三星党支部”等荣誉奖牌。当我看到这些奖牌时,我沉默许可,同时从心里也为侯占昆同志的这些荣誉,感到自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一切荣誉的背后就是上级对侯占昆同志付出的最好的认可。
五、一个缩影看到的是未来
侯家庄是党的十八大后南宫美丽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同奔小康、共同富裕路上真实写照,也是中国这十年乡村振兴的素描。也正是侯家庄的振兴,也正是象侯占昆这样的‘好管家’,让我看到了南宫的明天,也正是侯家庄、侯占昆这个小村庄的小人物的真实缩影,让我从中让我看到了我们祖国的明天的希望,明天会有一个个象侯家庄一样美丽富饶的村庄镶刻在我们美丽国度的版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