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影的头像

刘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6
分享

故乡的水稻

我的故乡钱排镇,地处粤西,四季雨量丰沛,日照充足。一年两耕,自古以来盛产优质水稻。

春天到了,布谷催播,劳燕护耕。农民把经冬的田犁开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方块的秧圃,撒下稻谷的种子,春雨陆续来过几次之后,秧圃上的苗儿便破土而出。雨水时节,万物一天一个模样。岭南春早,这时便是插秧时节,眨眼间田间泛起新绿。

刚插不久的稻苗像无数亭亭玉立的少女,田野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红艳艳的太阳光落在山间上,微风吹动晨雾,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漫山遍野的稻株渐渐显现在金色的阳光里。天空像是洗刷过一样,晶莹剔透,又高又远 ,翘首远望,东西相连的山峦已经变得五彩斑斓。鸟儿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丛里蹦着,梯田里水稻苗在生长着,山野中万千生命在欢腾着。二月新丝五月谷,从水稻苗插到田里的那天算起,四个多月的阳光雨露、清风明月,稻子便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处子,在盛夏的骄阳下,它们羞涩地低垂了头,膨胀的谷穗举重若轻,把田间打扮得绚丽多情、摇曳生姿。

我家有很多水田,从耕田到播种、插秧苗、浇灌、割稻,挑回家,再到晒稻谷,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一家人辛勤的付出。每到稻子收割季节,我们一家人分工合作,母亲和姐姐拿着镰刀马不停蹄的收割水稻,父亲和哥哥负责收割机的操作。收割机轰隆隆的声音响彻耳际,田地里到处是一家人忙碌的身影 ,还是小屁孩的我也跟在大人的身边,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我们个个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看着那金黄的稻子一担担挑到晒谷场,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荔熟蝉鸣,山风轻拂,稻香四溢,沁人心扉。抬头望蓝天白云 ,高山飞鸟,好一个活力四射的盛夏。夏天的农忙时节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因为收割完毕以后,紧接着还要翻田,种植下一季的水稻。犁田和耙田是农忙中最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由父亲跟大水牛共同完成。田整好后,我哥负责铲秧苗挑到田里,母亲和姐姐还有我则负责插秧苗。

插秧苗讲究数量、整齐以及速度,数量和整齐我是做到了百分百合格,但是我的速度相当缓慢,因此我常常被她们数落。姐姐总取笑我,给我取难听的外号,预言我将来在农村嫁不出去,还时常为难我,故意把边缘地带让我负责。她看到我慢如蜗牛,有时气急败坏,顺势把秧苗插上,把我包围在田中间,让我进退维谷。我总被我姐戏弄得嗷嗷大哭。

初秋的水稻田一片茂盛的绿色,就像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稻子昂首挺胸,颇有少年狂气,随着微风左右摇摆。它们经历过阳光雨露 ,也曾经历过暴风骤雨,但柔软的稻苗始终顽强挺立。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漫着稻香。当深秋的风吹拂着稻田里那一株株即将饱满的稻穗,它们都在憧憬着成熟的到来,微微弯着腰,弓着背,低着头,像是谦虚的楷模。时间的沙漏一边抖落着枯黄的树叶,一边掩埋着缤纷的落英,也一边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当初冬来临,一股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金灿灿的稻谷装载着一家人沉甸甸的希望。

稻谷晒干后,脱胎换骨变成大米。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大米在南方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做成香喷喷的白米饭、煲仔饭 、蛋炒饭、盖浇饭、稀饭、米粉、米糕等等,人们的生活、精神、情感与稻米一起生生不息。

这么多年来,我在不同的地方吃过不同的大米饭,然而我总会没来由地回想起小时候产自故乡的香喷喷的米饭。其实,我倒不是有多么爱那一碗米饭,我是爱那一碗大米饭背后的不可多得的那一片山和那一片水,我爱的是那牵着大水牛、肩上扛着锄头从田间归来的父亲的剪影,我爱的是那一碗大米饭背后厨房里忙碌的母亲的身影,还有双抢时节一家大小忙碌欢快的丰收场景,以及那被丰收季节吸引过来的鹦鹉与麻雀。

我打碎了夕阳,喝着一碗清汤,等来了一束月光,可倒影全是故乡水稻的模样。

本文于2025-1-23发表在《河南通信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