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孝贤的头像

李孝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4
分享

人生之秋

秋日的天空,高远而清朗,疏朗的云缓缓游移,似一支无声的笔,将季节的哲思悄然勾勒于天幕之上。而人间的草木也似乎受到感召,在西部凉州的大地上,沉甸甸的玉米穗谦卑地俯首,不再追逐天空;九月大雁排成“人”字,向着温暖奋力南飞,翅膀扇动之间,仿佛带着对宿命无声的回应。这秋天啊,分明不只是自然时令的轮转,它更像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人生那曲折而深刻的轨迹。

人生之秋,第一重况味乃是收获与凋零的纠缠。恰如田野里金黄的玉米如浪翻涌,是饱含着农家人汗水的果实,而树上枝叶却正簌簌坠落,徒留一地枯黄。这既是自然定数,亦如人生不可回避的境遇。在人生旅途中,我们终将告别精力旺盛的盛夏,告别曾有的繁华与喧闹,不得不面对岁月流逝带来的必然衰微。然而,这凋零并非彻底的终结。你看那飘落的秋叶,以从容姿态回归大地,融入泥土,化为养分,默默滋养着土地深处蛰伏的生机。这恰如人生阅历的丰厚沉淀,或是我们倾注心血留给后世的智慧与创造,它们虽已隐入尘烟,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循环。诗人泰戈尔曾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正是这“静美”之凋零,蕴藏着对生命庄严流转最深沉的体悟与敬意。

人生之秋,更显出时间淘洗后的沉静与从容。秋风扫过,滤去了夏日的浮躁与喧嚣,天地间一片澄明宁静。这份澄澈也悄然渗入人的内心。人至中年之后,往往褪去了青年时的激烈与张扬,变得愈发恬淡而深沉。恰似秋日的湖水,表面波澜不惊,深处却蕴藏着丰饶的生命厚度与世事洞明后的通达。此时的生命,不再如春之急切绽放,亦非夏之狂热追逐,而是如秋日高远的天空,接纳一切风云变幻,却自有其辽远从容的气度。这沉静不是寂灭,恰是灵魂在历经喧嚣后,寻找到的那一片澄明而安稳的内在世界。

秋天,更以其独特的寒凉与孤清,映照出人生中必须独自面对的境遇。清冷的晨霜无声地覆盖大地,草木萧瑟,更显天地空旷。人之一生,又何尝没有这样独对寒霜的时刻?无论是病痛的侵袭、至亲的诀别,还是梦想之路的崎岖孤寂,总有些艰难时刻需要我们独自穿越心灵的寒冬。这孤清并非全然的苦楚,它亦如秋霜,虽带来凛冽,却也锻造着生命的韧性与内在的清醒。正是在这直面萧瑟的过程中,我们淬炼出如秋菊般傲霜的品格,得以在冷冽中辨认出自身灵魂的轮廓与力量。

秋色渐深,万物似乎都走向了沉寂。然而,正是这看似寂寥的凋零深处,悄然孕育着新的序章。落叶归根,化为春泥,默默守护着种子蛰伏的力量。这蕴藏,正如人生步入后半程,外在锋芒或已收敛,内在的精神世界却可能进入最丰盈的酝酿期。智慧在沉淀,领悟在累积,如同积蓄的河流,在平缓处反而更深沉有力。诗人里尔克在《秋日》中写道:“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这“最后的丰满”与“催它们成熟”的急迫,恰是生命在秋光里对自身使命的确认——为了下一个春天,必须完成内在的圆满与能量的凝聚。故而,人生之秋绝非终局,它是向内的深耕,是生命为迎接内在“第二个春天”而进行的、更深沉有力的准备。

秋日的天空依旧高远,四野寂寂,落叶铺就的小径通向季节深处。这秋景,何尝不是一幅铺展于天地之间的人生画卷?它无言地昭示着:生命的丰盈恰在凋零与收获的交响里,真正的力量总在沉静中积蓄,而每一次孤清的穿越都在为灵魂刻下更深的年轮。当我们在季节的流转中领悟这秋的哲学,便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以秋叶般的静美接纳变迁,以秋空般的澄明拥抱光阴,最终,让生命在深沉的蕴藏中,走向那属于自己的、内在的圆满与新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