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新峰的头像

李新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03
分享

邻居

在柳树屯,有两户人家,一家是勤劳朴实的老根叔,另一家是精明能干的山虎哥,他们的地紧紧相邻,却因地界问题,早年间就闹了不愉快。

分地时,因测量工具简陋存在误差,老根叔觉得山虎哥家的地划到了自己这边,山虎哥却认为是老根叔弄错了。两人像两头犟牛,互不相让。老根叔气得脸通红,指着有争议的地大声嚷嚷;山虎哥也不甘示弱,双手叉腰,青筋暴起地回嘴。周围乡亲怎么劝都没用,最后还是老支书重新量地,但这事儿在两人心里结下了疙瘩。

此后,农事上也常起冲突。一年夏天,庄稼需水,村里灌溉渠水流量有限。老根叔早早扒开自家地边水渠口子让水流入,山虎哥见状火冒三丈,冲过去堵上,还骂老根叔自私。老根叔也急了,两人扭打在一起,浑身是泥,像从泥塘爬出的野兽。从此,两人见面如仇人,互瞪一眼扭头就走。

秋收时,老根叔发现自家玉米少了些,怀疑是山虎哥夜里偷掰的。他气冲冲踹开山虎哥家门质问,山虎哥暴跳如雷,抓起扁担要拼命,骂老根叔血口喷人。这场激烈争吵让村里人大摇其头,都觉得邻居不该闹成这样。

随着时代发展,村里推广新型种植技术,提倡科学种田。老根叔和山虎哥都想增产致富,却谁也不愿先向对方低头请教。老根叔按说明书过量施肥,玉米苗又黄又瘦;山虎哥尝试新种植密度,玉米太密通风差,影响了产量。看着不理想的庄稼,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来,村里请农业专家讲课,老根叔和山虎哥都去听了,虽离得远远的,但听得格外认真。专家讲的合理施肥、科学种植方法让他们受益匪浅,课后都琢磨着运用到自家地里。

一场暴雨袭击柳树屯,两人的地被水淹,庄稼危急。他们顾不上往日矛盾,不约而同到地里排水,配合默契。几个小时后,水排出去,庄稼保住了。看着彼此疲惫又欣慰的脸,两人心里有了触动,关系开始缓和。

老根叔发现山虎哥防治病虫害有经验,便红着脸主动请教。山虎哥笑着拍他肩膀,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大家是邻居就该互相帮助,随后毫无保留地传授防虫经验。老根叔也把合理施肥方法告诉山虎哥。

在农业技术交流合作中,他们的地获得大丰收。秋天,金黄玉米堆满院子,高粱如燃烧火焰。两人乐开了花,一起拉粮食去集市卖,互相帮忙搬运、出主意卖好价钱。

村里看到他们从仇人变成好友,还一起致富,便组织经验交流会。老根叔感慨地说以前为小事闹矛盾不应该,邻里就该互相帮助学习,日子才能更好;山虎哥也说通过交流技术,地丰收了,关系也变好了,希望大家团结致富。

一个傍晚,老根叔和山虎哥商量办农产品加工厂,把玉米、高粱加工成面粉、酒等产品。他们四处筹集资金、找技术人员,一番努力后,加工厂终于办起来了。运营中,他们依然互相支持学习,老根叔把控农产品质量有经验,山虎哥擅长市场销售,分工明确,加工厂经营得有声有色。

然而,加工厂遇到难题,生产的酒口感不好,销路受影响。老根叔和山虎哥心急如焚,四处打听解决办法。他们跑了很多地方,请教了很多专家,终于找到关键,原来是发酵工艺出问题。他们调整发酵时间和温度,酒的口感大幅提升。

在他们共同努力下,柳树屯乡亲都过上了富裕生活,村里道路变宽,房子变新。一次村办晚会上,老根叔与山虎哥从两边走上舞台,携手唱起歌,台下村民掌声如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