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南的头像

江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7
分享

国色凝香处,山河入画来

出方城东南十五里许,黛峦横卧,名唤德云山。山麓有园,以牡丹冠世,故称 “德云牡丹园”。每至暮春四月,群芳绽蕊,园门启扉,四方游人慕国色而来,共赴一场与春的邀约。

遥想旧日,欲赏牡丹盛景,必远赴洛阳。盖因古有传言,牡丹性娇,昔年武则天贬其于洛阳,便终守其地。老辈人常言 “牡丹离洛难活”,遂有 “洛阳牡丹甲天下” 之誉,其亦得 “洛阳花”“富贵花” 之名。然鲜少有人知,这被视作洛阳符号的名花,原生血脉实源于秦岭大巴山脉。如今,从齐鲁到巴蜀,从河朔到青藏,牡丹的芳踪已遍植华夏,而洛阳、菏泽两地的牡丹,仍以风骨卓绝冠绝天下。世人独钟洛阳牡丹,非唯其色艳,更因它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 —— 从唐诗里的 “花开花落二十日”,到宋画中的雍容仪态,一代代人循着古人足迹赏花,实则是与一段鲜活的文明对话。

近岁以来,科技赋能农艺,牡丹种植之势如星火燎原。中原大地之上,更掀起牡丹栽培的热潮。德云山恰得天地独厚,土质疏朗,气候温润,无论是引进的名品佳种,还是连片的种植规模,皆已蔚然成势,遂有 “豫西南牡丹基地” 的美名。在这里,牡丹不再是洛阳的专属,更成了这片土地与春天对话的使者。

世人偏爱牡丹,绝非仅因它花冠硕美、香气馥郁。你看那花瓣层层叠叠,如锦绣堆叠;花色艳而不妖,粉紫如玉、洁白似雪;花姿端庄大气,有风拂过,微微颔首,不亢不卑间,尽显 “花中天子” 的帝王气象。更难得的是其精神内核 ——“牡” 字含 “大” 兼 “雄” 意,既象征坚强,更藏着不畏强权的风骨。古时上巳节,它是男子赠予女子的离别信物,承载着 “花开不语,岁月留香” 的深情;白居易笔下 “一城之人皆若狂” 的盛况,更道尽它花期虽短、却以极致绽放惊艳时光的珍贵。这般兼具形美与魂洁的花木,难怪能成为国人心中公认的 “国花”。

今春气温回升,恰是入园观花的好时节。牡丹园设东西二门,我独爱绕行半里从东门入园 —— 此处有德云楼矗立,雕梁画栋,气韵不凡。楼前广场开阔,青松翠竹映着奇石盆景;楼后禅院清幽,厢房错落间伴着小桥流水。从东门入,穿庭院、下石阶、跨石桥,再经长长的状元廊向西而行,颇有 “渐入佳境” 的意趣。状元廊尽头,是一片开阔坡地,千株牡丹在此扎根,深红、浅红、粉紫、玉白的花朵铺展成海,硕大的花冠在绿叶映衬下愈发醒目,微风过处,花海涌动,恍若锦绣翻腾。此刻园内人潮如织,春色无边,人人皆为这国色天香沉醉,正应了刘禹锡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的诗句。

过了大石桥,牡丹愈发繁密,游人也更集中。衣袂翩跹的人们驻足花海前,指点赞叹,笑声与花香交织。粉紫斑斓的 “彩绘”、象牙凝脂的 “琉璃冠珠”、粉瓣含翠的 “青龙盘翠”、嫣红丰润的 “红花露霜”,还有 “玉面桃花”“锦鸿袍”“黑妞”“文海”“层中笑”“岛锦”“赵粉”“卷叶红”“九天揽月”“大魏紫”“冠世墨玉”“粉兰盘”…… 数十种名品牡丹皆以盛放之姿仰望春天,虽处喧嚣,却依旧保持着草木间的孤高与翘楚。我将这些花影拍给远在江南的小文子,他很快回复:“见此花开,热泪盈眶。春和景明,万物得时,我却身在异乡。” 我知他又思乡了,这带着中原气息的牡丹,终究勾动了他心底最深的故土情结。花草无言,却能传递乡愁;文字无声,却能诉尽赤子之心。

暖阳之下,花香愈浓。姑娘们身着花裙,如彩蝶般在牡丹丛中穿梭,有放声歌唱的,有举着相机录像的,也有忙着拍抖音分享美景的。人群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皮肤雪白,长发染成浅金,害羞地躲在母亲身后,怯生生地望着绕着我雀跃拍照的笑笑。我认出她是白化病患者,可当她站在粉色牡丹前,那冰清玉洁的模样,竟比花儿更显动人。我走上前轻声问:“你这么漂亮,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吗?” 她捂着脸咯咯笑起来,浅黄色的瞳仁在白睫毛下闪着光。母亲轻轻握着她的手,眼底盛满温柔的爱意。那一刻我忽然懂得,生命本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如花期般有盛放亦有凋零。无论以何种姿态行走世间,每个人心中都有半亩花田 —— 它穿透心海,芬芳心扉,让每个日子即便不耀眼,也浸着暖香。我多想把这份感悟,送给女孩与她的母亲,也送给眼前这片灼灼其华的牡丹。

作为 “资深花痴”,我倒想说说牡丹的香气:并非所有品种皆有香,少数品种便无香可寻。香气最浓郁的当属 “香玉”,其余品种多是淡香。更妙的是,花色不同,香气也有别 —— 紫花浓醇,粉花清幽,红白二色则带着淡淡的清香。只是当一群群姑娘穿过牡丹园,花香与人的气息交织,竟让人分不清究竟是花香醉人,还是人比花娇。但无论如何,这混合的香气,都是春天的味道,是德云山独有的地标气息。

游园途中,我曾见一只装满衣物食物的布袋遗落在花海旁。左等不见失主,便将它挂在显眼的树枝上。刚走开不远,便见有人前来认领,隔着一片花海,我们远远招手,眉目间都染着春色 —— 那一刻,连寻常的助人之举,都沾了花香,添了诗意。在这四月的牡丹园里,连最普通的擦肩,都带着唯美的温度。

“快来看!这里有黑牡丹!” 身旁一位游客的呼喊打破了宁静,声音里满是激动。循声望去,果然是黑牡丹 —— 这牡丹中的珍品,并非纯黑,而是深紫近黑,世人常将深红、深紫的牡丹统称为 “黑牡丹”。深色本就是牡丹中最珍贵的色系,譬如 “魏紫”,花呈紫红,花瓣丰满,重瓣叠叠,被誉为 “花后”,仅次 “花王” 姚黄,深得世人钟爱。黑牡丹的花语是 “死了都要爱”,寓意着浓烈而执着的情感,也正因这份赤诚,它更得人们的敬重。于热爱生活者而言,每一朵花开,都是对生命的安抚 —— 灵魂沾了花香,时光便多了柔情。这也让我想起自己的生活:以平凡心观世事,忙时不慌,闲时不废,用风景养眼,用文字养心,方能让日子如牡丹般繁华似锦。

谈及 “魏紫”,便不能不提 “姚黄”。这被誉为 “花王” 的牡丹,与 “花后” 魏紫并称 “夫妻花”,同属牡丹四大名品。二者渊源不同:魏紫是五代魏氏所育,姚黄则出自宋代姚家,其花色淡黄,花瓣质地坚韧,内瓣褶叠紧密,花型丰满,光彩照人。关于姚黄魏紫的传说有二,一悲一喜,我独爱喜剧版本:唐代有座牡丹山,山中樵童善良勤劳,感动了紫花仙子,又得护花仙翁相助,最终与花仙修成正果,双宿双飞。为纪念这段缘分,二人将手帕化作两株牡丹,一黄一紫,永留人间。这传说里没有忧伤与仇恨,恰如春日般温暖。只可惜,我转遍大半个园区,却未见到心心念念的姚黄,不免有些遗憾。同行的小寒安慰我:“黄牡丹花期较晚,下周或许就能开了。” 我愿相信这份希冀 —— 象征美好的姚黄定会绽放,无非早晚而已。生活大抵也是如此,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除了黑牡丹,“二乔” 也给了我极大的视觉冲击。这品种的牡丹花冠紧凑,花色清丽,最妙的是花瓣为复色,半粉半红,过渡自然,恰如中国传统色中的 “胭脂水”,意境悠远。提及 “二乔”,人们总会想起 “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诗句,却少有人知它背后的悲壮传说:古时某地有孪生姐妹大乔、小乔,自幼钟爱牡丹。一日,恶龙作祟,将园中牡丹尽数毁去。姐妹二人为护牡丹,设下计谋与恶龙相斗,最终同归于尽。村民将二人合葬后,坟头竟生出一株奇异的牡丹 —— 一朵花上兼具双色,这便是 “二乔” 的由来。作家群中一位老师曾作《题方城第七届德云山牡丹节》,诗云 “黄红绿紫皆风韵,疑是乔家姐妹偎”,想来他也偏爱二乔的独特风韵,方能写出这般精巧的诗句。心装花草的人,生活中便少了是非纠葛;心若简单,人自快乐,文字也随之怡人。

只闻花香,不问流年。是牡丹,成就了德云山的醉美四月天;也是这份对牡丹的热忱,让我们懂得:唯有活在自己的热爱里,生活才会四季如春,朝暮岁月皆为良辰。这份对生活的炙热爱恋,恰是牡丹精神的最好传承。

待明年牡丹再开遍德云山,我定再来赴约 —— 它赠予我千娇百媚的春光,我记录它绝代风华的模样。如此,生命中便又多了一段含香的往事,足以见证岁月的静好,更见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壮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