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挟着春的浓烈与盛景,一半是烂漫铺陈,一半是辉煌倾泻。这周末,便循着春光赴一场白鹭湾之约。藏于燕山湖褶皱间的白鹭湾湿地公园,坐落在方城县杨楼镇,走马岭、玫瑰园、白鹭苑、一号码头与二号码头错落其间,早已是当地人争相打卡的自然秘境。
赴白鹭湾,必先过走马岭。玫瑰园的主体便扎根于此,因行程匆匆,我们只在此小憩,却也得见那誉满一方的玫瑰盛景 —— 我戏言这便是 “走马观花”,可眼前的景致,却全然不是认知里“小家碧玉”的纤巧。这是一座以爱情为魂的花园,玫瑰丛拔节生长,铺展成山野的锦缎。粉色花潮里,每一朵都举着炽热的生命力,映得四月的天空都泛着暖意,仿佛要将整个春天燃成一片浪漫火海。这般极致的风雅,轻易便牵出《诗经》里的远古情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老的爱意与眼前的花潮遥遥相应。听当地人说,这片土地本就流传着白蛇与许仙的爱情传说;如今玫瑰象征的炙热纯洁,更让这里成了有情人的欢聚之地。我俯身捧起一朵,鼻尖萦绕的幽长香气里,竟似飘着古人笔下精致浪漫的时光。
立在走马岭之巅,目光越过漫山玫瑰,便落在了远方的燕山湖上。烟波浩渺漫向天际,水与天在远方融成一色。或窄或宽的水路交替铺展,时而显婉约之姿,时而露雄壮之态,尽藏原始的底蕴。水岸蜿蜒如岁月脉络,芳草萋萋间漾着悠远的静,漫过半生心事里的沧海桑田。草木丰美如范曾酒后泼墨,浓淡相宜;水面如镜映着天光,澄澈透亮 —— 这哪里是自然景致,分明是一幅夺魂摄魄的史诗级天然画屏!远古山水的清韵、玫瑰的馥郁香气,瞬间拉长了心底暗藏的思念。岁月的暖意漫过时光之河,轻拂久闭的心扉,竟让人想化作岭上一缕清风:不问岁月几何,只愿守着这山河永在。
从走马岭拾级而下,一条水泥大道蜿蜒通向苇子沟白鹭苑。车行其间,春风裹着暖意拂面,时而掠过陡坡深谷,时而穿行茂林修竹,鸟鸣穿林而过,恍惚间竟似误入仙境。时近傍晚,外出觅食的白鹭正陆续归巢,这片小树林便是它们的栖居之所。白鹭性本高洁,偏爱静谧,总愿避世而居。我们的脚步轻得怕惊碎暮色里的安宁,只敢屏着呼吸静静仰望 —— 那数不清的鹭鸟,羽衣或洁白似雪,或浅灰如雾,成群结队落在枝头,宛如从天而降的仙使。它们在枝间起落回旋,呼朋引伴的啼鸣浅唱低和,满是惬意与安详。
唐朝李德裕曾有诗咏白鹭:“余心怜白鹭,潭上日相依。拂石疑星落,凌风似雪飞。碧沙常独立,清景自忘归。” 想来诗人当年所见,不过两三只鹭鸟的清寂;若见今日铺天盖地的鹭群,不知会生出何等震撼的咏叹!当地向导老李说,这些白鹭每年二三月份从南方迁来。从前数量不多,仅一万余只;如今水源改善、环境优化,去年至今已聚集了三万多只 —— 这般规模,在全国都属罕见。说这话时,老李的脸上泛着红光,目光里的慈爱,恰似说起远归的女儿。白鹭跋山涉水而来,本是一场未知的 “赌局”:它们不知这片土地能否容下自己的身躯。所幸这里民风淳朴,人们不仅不驱赶捕捉,反倒细心呵护,终让人鸟恬然共处,成就了白鹭湾的灵动绝美。燕山湖的鱼儿喂饱了白鹭,白鹭为湖区添了生机与祥和;人鸟唱和,共与时光对饮,写尽岁月长情。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 —— 难怪宋朝徐元杰能写出《湖上》这般妙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若非亲身体验过这般相融相知的境遇,怎会有如此动人的笔墨?
从鹭林出来时,夕阳已将天际染成暖橙,我们循着余晖匆匆赶往一号码头,想亲身体验徐元杰诗中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的意境。“落日黄昏晓,夕阳醉晚霞” 虽贴合景致,却少了几分动感 —— 我更愿将这夕阳比作醉了的渔翁:红脸膛刻着岁月的纹路,携着时光的恩泽,静立湖面与天光相融,让整片水域都浸在苍茫绮丽里。此时的白鹭最是灵动,晚归的它们追逐着、鸣唱着,时而掠水徘徊,时而振翅冲天,让人真切体会到 “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 的奇趣。而真正的渔夫并未沉醉,他们悠闲地划动渔船,舟影与鹭鸟高低回旋,如流云逐水,渐渐飘向烟波深处。整个码头意境空明,让人沉醉其间,竟觉得一叶扁舟载走的,何止是夕阳与鹭影,更是心头盘桓的蝇营狗苟。
离开一号码头,我们沿着湖岸来到二号码头 —— 当地人唤它 “老龙头”,因其形如昂首探湖的龙头而得名。龙头高昂探向湖心,与对岸小岛隔湖相望;远眺对岸,草木葱茏如绿浪,岸线曲折似绸带。这湖光山色、绿树长廊、舟船仙鸟,每一寸景致都是熨帖人心的良药。沉醉在清明灿烂的春光里,听岁月流淌的静好,任春光落在肩头,携一份恬静安然坐拥俗世烟火 —— 清风过耳时,水天缠绵处,那些江湖恩怨、俗世情仇,早已烟消云散。上苍以大气磅礴的手笔绘就这片山河壮阔,也让人读懂:世间故事本就该如水流花开般从容。只要灵魂自在、心怀温暖,往后人生途经的每一个季节,都会是草木葱茏、满目生机的好时光。
白鹭湾的山水带着伟岸的气度,草木含着温柔的情意。虽是初见,却已一见倾心 —— 玫瑰的馨香、白鹭的圣洁、山水的壮阔,都成了心头挥之不去的暖意,时时牵念。这场春行,不仅是与美景的相遇,更是与自然的对话、与内心的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