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腊肠的快乐
北风紧,残叶飘飘,秋冬气始交,民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冬前后,也是制作腊肠的最佳时候。
早些年间,我惊讶于表嫂的动手能力,她自制的腊肠是极其美味的,薄薄的、半透明的广式腊肠,放在热腾腾的嫩白嫩白的大米饭上,不禁让人直流口水。腊肠需自制才更有味道。我跟表嫂讨来自制“秘方”,决心一试。腊肠制作是个慢活,需经历剁肉、腌制、灌肠、风干等工序。冬日里,买上两斤新鲜猪后腿肉,剁碎后用花椒、料酒、辣椒等各种调料拌匀,再装进肠衣里。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制,因此各家制作的腊肠味道是不同的。最开心的是在腊肠上扎出一些小洞洞,方便散发里面的水分。一排排红色的“惊叹号”,挂在自家门前或阳台上,晾晒三五日,它们便饱饱地吸收好阳光,慢慢地晒出自身的美味。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大费周折自制腊肠。在市场经济的盛行下,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灵需要治愈。对于腊肠的自制方法,我们需要去研究、去思考、去琢磨、去试错,在这一过程中心灵也便获得救赎、得到治愈,要的就是这种滋味。前几天,听墨花老师解读自媒体大v九边的《向上生长》,一个观点很触动我,“简单动作确保不能出错,然后逐步迭代,越来越复杂”。很多时候,很多事物看似很猛,实则是纸老虎,就拿自制腊肠来说,看似工程庞大,技艺繁琐,总有一种做不好要糟踏粮食的感觉,其实不然,放下所有的焦虑,也不过是做好每个步骤而已,数年来,屡试不爽。当我们把《向上生长》分解后发现,文集也不过是由一篇篇短文构成的;亦如秋冬的越野,也不过是跑了一圈又一圈而已。
腊肠好吃,不过是每步用心而已。凡事别害怕,总归是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放下焦虑,我们不妨先把它看成一个个的小问题,解决好当下,慢慢来,迟早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