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姑是我奶奶40多岁才有的这唯一的女儿。姑姑才大我6岁,在她18岁的时候,就充当了我的母亲,不,不光是我,是充当了我们姐弟三人的母亲。
之所以说姑姑充当了我们的母亲,是因为我母亲去世了。那年我12岁,妹妹10岁,弟弟8岁。
我们家历代生活在农村,只爸爸一人通过努力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爸爸住“公家”的宿舍,吃“公家”的伙房,在城里没有房子没有家。失去母亲的我们姐弟三人,父亲是没能力独立管我们的,慈悲的奶奶二话不说接管了我们。虽说是奶奶接管了我们,但是,奶奶有心可无力。奶奶多年有“痨病”之疾,天气一冷,她就喘不上气,下不了炕,她自己管不了自己。管我们的任务全部落到姑姑身上,烧火做饭、刷锅洗碗、做鞋做袜做衣服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姑姑来管。
我们这是一个大家庭,有老爷爷、爷爷、奶奶、姑姑和我们三个,7口人吃饭,还喂养生灵,这些重任都压到18岁的姑姑身上,姑姑才18岁啊。
姑姑早年上过学,上到3年级时,村里经常搞什么“运动”,姑姑就不能学上了。不能上学,有什么办法呢?10来岁,姑姑就“务农”了。
给7个人做饭是个大工程。那时吃水比现在吃油都困难,那时没有自来水,吃水得到村头的井里去挑,冬天的井台子上整个是冰溜溜,真是一不小心就有滑倒井里的可能,今天想来,心有余悸。姑姑每天趁中午去井里跳水,每次都是鞋上、裤腿都沾满泥水。傍晚,为晚饭和次日早饭做准备,洗地瓜,一盆一盆,一遍一遍,洗净切块。次日早上,天还不亮,姑姑早早起来烧火。那时,我们家住房狭窄,水缸放在院子里,冬天的晚上,水缸成冰。每天早上姑姑拿锤子锤开冰冰,连冰带水的舀进锅里,这样冰冷的一锅水,烧开就得费好大的事。那时烧火也不像现在打开煤气或插上电饭锅就行了,农村都烧大灶火,连柴火都没有,需要烧煤。煤不好点燃,烧火费老劲了。烧大灶火,烟灰飞杨,为挡灰尘,姑姑头上罩上个毛巾,哪里还有小姑娘的样子,活像一个老太太。更为残苦的是,我家的房子前后有门,屋门又不严实,冬天就特别寒冷,吃饭的碗每天都冻在一起。姑姑烧火时,锅内锅外都放盆水,以被给碗解冻和家人洗手洗脸。一家人吃完饭,姑姑再洗碗、刷锅,喂生灵。姑姑从没有怨言。
那时的穿戴都是自己家里做,没钱买现成的。一大家子人,姑姑白天做了晚上做。
到开春种地的时候,姑姑又得去种地。
夏天,天还不亮,姑姑就早早起来背着筐去地里给生灵拔草了。贫困年代,草也被人拔光了,拔上一筐草,还不知跑多远。每次姑姑背着一筐草回家时,头发、衣服都让汗水浸湿,鞋上、身上都沾满泥土。
姑姑结婚后,在婆家同样是任劳任怨。天热,姑夫不愿下地干活,姑姑就自己去干。她养育三个孩子,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我爷爷60多岁去世后,我父亲将将我奶奶接到城里(父亲后来在城里成了家)同住。奶奶过90岁后,需要人照顾,由于我母亲(继母)身体不好,我姑姑经常来城里照顾奶奶,也多次将奶奶接到她家去住段时间。奶奶93岁去世时,就是在姑姑家走完最后时刻。那段时间,姑姑种地、管家,再伺候奶奶,辛苦那是肯定的,她都承受了。
姑姑有一对双胞胎孙女,也是她一手带大的。姑姑自己从不生病,她带的孩子,几乎没得过感冒。
姑姑的孙女上学了,农村种地也使用机械化了,姑姑又去工厂打工了。她干活利索,工厂愿意用她,一干多年,计件工资,60多岁的姑姑比许多年轻人争的还多。
年岁增大,姑姑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不去工厂打工了,随孩子住到城里,和姑夫两人接送孩子、管理家务等,按说这事不少了,可姑姑觉得还有余力,67岁的姑姑又干上打扫卫生的活了。打扫卫生,起早是必须的。刮风下雨天,树叶飘落的多,姑姑早起打扫马路。冬天的早上,天还没亮,人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姑姑早就上岗了。下雪天,更是需要高度重视,早早打扫,给行人方便。
姑姑吃苦受累,她一辈子得干出别人三辈子的活。让我欣慰的是,姑姑从不怨天尤人,每天劲头十足。到这个岁数的人,大多身体有些毛病,头发花白了,但姑姑身体还挺健康,头发仍然黝黑发亮,这大概是老天给予厚道姑姑的眷顾吧。
愿我的姑姑身体永远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