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之处是故乡
“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日月如梭,流年似水,一晃背井离乡数十年,每逢盛夏之夜,总会举头望月,在缕缕月光编织的乡愁中,打捞起故乡炎夏那段清凉时光。
一
夜的帷幕是谁拉开的?我想是萤火虫!是谁把白天引见给黑夜,我想也是萤火虫!
等到绚烂的晚霞黯淡于西方的天际,或者暮雨收起了缝天缀地的针线,黑夜就穿着玄色的大氅悄然降临。这时凉风拂来了“沙沙”的竹笑,月光逗响了“呱呱”的蛙鸣,星星点亮了“喳喳”的蝉声……在一片交响乐中,萤火虫披着霞光,牵着暮色,提着灯笼,和着节拍,亦步亦舞,悄然降临。那灵动可爱的小精灵,一闪一闪亮晶晶,就像漫天的小星星。它们在草丛间、灌木间翩跹起舞,田野里、山岗上到处闪烁,恰似璀璨的星河,把个故乡打扮得火树银花、曼妙多姿,也把炙烤了一天的乡亲带进了一个清凉世界。
父母晚归时的箩筐分外的沉,背脊更加的弯,这时的流萤,忙前忙后照明,照亮了那条长蛇似的归路,照来了那盏橘黄色的家灯,一路相伴送进庭院,流萤才悄悄隐入树中草丛。等到乡亲们洗了澡吃了饭齐聚纳凉,享受一天中难得的惬意时光,萤火虫又像一群顽皮可爱的小孩,上下左右环绕在大家周围,甚至栖上男的肩头爬上女的膝盖,惹得他们挥舞芭蕉扇驱赶,流萤戏闹着溶入月光星辉。
看着萤火虫在身边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我们则兴奋地摇着蒲扇扑捉流萤,一边扑一边唱:“萤火虫,打灯笼,飞到西,飞到东……”充满稚气的童谣,在清凉如水的夜色里回荡。
月光下的田野上有种神秘感,星辉里的小溪边有种朦胧美。这时的流萤或黄光点点,或蓝影熠熠,舞得舒缓,飞得轻盈,与其说是许多盏小灯笼,不如说是无数双蓝眼睛。有时一只在前面轻舞,闪闪烁烁;另一只在后面尾随,明明灭灭。有时前面那只飞到溪水上面,融入一片波光星天;或者隐入树叶草间,遁迹于黑暗阴影里面。追逐者失去了目标,只好飘忽着悻悻离开,又成为别的追逐对象,重新出现颉颃上下、双双于飞的场面。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对,于是小溪边、稻田间、房子旁,一上一下萤光闪闪,一明一暗如梦似幻。
萤火虫,是清凉的使者,更是夏夜的精灵!
二
扇子,作为一种传统的消暑工具,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不仅是引风纳凉之物,也是中国人美学生活的结晶和浪漫情思的映射。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月色溶溶夜,奶奶总爱坐在庭院中乘凉,月光勾勒出她身后飞檐鳞瓦的剪影,映照着她盘成髻状的满头银发,也映照着她手中那把轻摇的蒲扇。那时的我,没有补课班、也没有作业负担,或者趴在外婆柔软的膝头腿间,或者躺在吱嘎作响的小竹床上,随着奶奶的手腕轻转,就觉清风徐徐吹来,和着她胸前别着的那朵栀子花香,轻轻将我周围的暑气驱散。这时奶奶的故事,就像满地的月华在夜色中流淌:奔月的嫦娥、捣药的玉兔、斫桂的吴刚……我一边倾听着、一边寻找着,天空中果然横亘着一条乳白色的光带,那就是无数颗星星组成的银河,牛郎织女两颗星在隔岸相望,只有到了每年的七月七夕,他们才能通过鹊桥见上一面。奶奶告诉我,如果到葡萄架下倾听,就会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有几次我跑到葡萄架下驻足偷听,始终没有听到他俩的讲话声音。
这时,骨瘦如柴的爷爷,穿条大裤衩,祼个上半身,仰面躺在竹摇椅上,摇椅“吱呀吱呀”地缓缓摇动,摇动的还有他手中的那把蒲扇,在月光的映照下一闪一闪。爷爷的双眼惬意地微微眯起,手中的烟斗还飘着丝丝缕缕的青烟,袅袅娜娜地融入夜色里面,仿佛是被月光融化,又像是被风吸走。这时的弟弟跑了过来,趴在爷爷肋骨愣愣的胸口上面。爷爷一只手挠着弟弟,一只手为他扇凉。就在奶奶蒲扇渐轻、头皮渐重之时,爷爷就像一位中世纪的吟唱诗人,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从他的白胡子中飘出。除了董永和七仙女,还有狐仙、孙悟空、姜子牙、元始天尊……有时爷爷还会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我们,这颗星是什么变的,那颗星是哪个变的,我的思绪也跟着飞到了万里星天。在爷爷的故事里,一切花鸟鱼虫、山川草木都被赋予了生命。我边听着故事,边看着星空出神,渐渐地眼皮子越来越重,爷爷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星星也变得模糊朦胧。在爷爷沧桑而舒缓的讲述声中,在故事神秘而诱惑的氛围里面,我和弟弟先后进入了梦乡。此时,已经更深、露重、夜凉,爷爷就会让父母把我们抱进房中。
小扇轻摇,摇来了夏日的美好,也摇来了岁月的温软。如今,在城市的庸常烟火里,蒲扇大都退场,而留下的却是绵长的清风,从遥远的过往,吹进记忆的心湖。
三
太阳收走了山岗上最后一根金线,彩霞把西天打扮得红艳欲燃。东方的碧空升起一弯淡月,树丛竹林开始鸟儿的合唱。山村的炊烟织出清白的薄雾,群山黛青成大致的轮廓。于是我们赶着牛、背着犁、肩着锄、挑着担,走向那片只剩个轮廓的家园,弯弯的山路上响起踢踏的脚步,起伏的山岗变幻着夜归的剪影:岗上最先升起是那对弯弯的牛角,接着是长长的脸庞,接着是涂着银辉的圆圆的牛身,牛身后跟着戴笠荷锄的老农……月光下的夜归,夜幕下的剪影,是夏天黄昏一道黑白的风景。
晚归洗澡是一天中的最好享受,一切的惬意都储藏在村后的深潭之中。白天它是群山之中的一块翡翠,夜晚它是浮光跃金的一片星天。劳作了一天的男人们,一放下肩上的锄头扁担,就急急地往后门潭赶。洗去一身的酸臭,洗去一天的疲劳;洗来一身的幽凉,洗来一夜的清欢。月华随着小溪流金泻银地歌唱,月亮在深潭中变成了一位矜持的姑娘。我们边跑边脱身上的衣裳,一踏上潭边柔软的细沙,一看见潭中那轮晶莹的月亮,我们就“哗啦哗啦”地扑向深潭,“扑通扑通”地投入溪水的怀抱,潭水用她的柔滑和清凉,小溪用它的星辉与波光,紧紧拥抱着勤劳善良的乡亲,并把他们托举在一片晶莹之上。我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忘记了辘辘的饥肠;这时的小鱼轻啄着你,这时的知了歌唱着你,这时你就变成了一条快乐的鱼,在月光星辉中追浪逐鱼,在碧水柔波里腾跃出没。体内的每个细胞得到清凉的浸润,身上的每个毛孔都像夜花盛开,我们拥抱月亮月亮却碎成无数的花瓣,我们捉拿着星星星星却躲进了深潭。我们有时干起了水仗,捧起满溪的月光,泼向伙伴的身上;有时玩起了“猫抓老鼠”,一个个猛子,数分钟后才在百米外传来出水的声响。
因为父母还等着晚饭,我们不能一味贪玩,于是恋恋不舍地上岸,这时月光映照着每一寸肌肤,微风轻抚过每一个毛孔。我们单腿跳着,试图把耳中的灌水倒干,一忽儿把头侧向左边,一忽儿把头侧向右边,看着沙滩上自己的影子,真像是场“原始部落”的舞蹈。刚才潭中抓不到的月亮,这时又露出了妩媚的笑脸。我们举起石头投向月亮,“嗵”地一声,月亮碎成无数银色的花瓣,不一会儿又恢复成笑盈盈的模样。
四
故乡,晚上纳凉的方法五花八门,大人一般在村头巷尾,烧一把艾沏一壶茶沐一身月,摆一摆龙门话一话家常,等到体凉了人倦了夜深了,就举着拳头伸着懒腰回家转,然后往蚊帐里一钻,呼噜呼噜地响起了眠鼾。但小伙子没有这么简单,他们成群结队拿着草席捏着蒲扇,成排地躺在溪滩的晒谷场上,看着繁星,聊着空天。有的人干脆躺在溪上木桥的桥板上面,一个接着一个头顶头脚对脚,从桥的这头躺到桥的那边。有的架不住波的闪烁风的轻抚,就在桥板上四仰八叉地沉沉睡去,以致常有翻身落水的事儿发生。朦胧中听到“哗”的一记声响,人们纷纷侧身翘首往桥下看,只见一圈白白的水花中露出一颗脑袋,然后那人挥手奋臂游向岸边,走到桥上原来的地方躺了下来。躺在窄窄的桥板上面,天上是璀璨的星光,水中是微漾的月亮,四周是模糊的烟树,真有一种眠云醉月、凌空欲飞的感觉,不知自己是睡在地上还是天上?
两座木桥常常被人抢占,我就拿着一块毛巾,挟着一领草席,来到溪滩的晒谷场上乘凉。我们仰躺在铺地的席上,还能感觉砂泥的滚烫。这时四围剪影着黑郁郁的山峦,天穹缀满了宝石似的繁星,弯月就在星海中扯起一片白帆。这时我的想象插上了缤纷的翅膀,银河两边到底有没有织女和牛郎?月亮里边到底有没有嫦娥和吴刚?夏夜的乘凉时光,让我把身心融入天地,也让我的情思溢出村庄,飘呀飘地飘得很远。没有月亮的夜晚,乳白色的银河横跨天空,群星显得更加晶莹璀璨。就这样,我们听着协奏的蛙曲,覆着满身的月华,吹着习习的凉风,做着奔月的美梦,沉沉地进入睡梦。
有时也约几个伙伴,举着松明或者捏着手电,去田野捉泥鳅黄鳝。田畈仿佛一块墨绿的巨毯,稻禾闪烁着露珠的光芒,青蛙发出“呱呱”的吟唱,泥鳅黄鳝也纷纷钻出泥来纳凉。我们用火把或手电照着,它们呆呆地一动不动。我们悄悄拿出泥鳅钳,往水中的泥鳅轻轻一夹,泥鳅吱地一声叫唤,弯曲挣扎几下,就被挟进胸前的鱼篓里面。黄鳝比泥鳅还笨,只需弯起食指和中指,像钳子似地往黄鳝脖子下一钳,黄鳝挣扎着,紧紧地缠住我们的手腕。看着白玉盘似的月亮,感受着沉甸甸的鱼篓,我们互相招呼“回家喽”,于是踏着田塍青草上的露水,沐浴那梦幻似的银辉,走向已经熟睡中的村庄。
五
当你像只鸭子一样,耘田在滚烫的禾间;当你像只骡马一样,负重在陡峭的山上。这时你最向往的,并不是山间那片浓绿的树荫,也不是地头那孔沁凉的山泉,而是和久旱中的庄稼一样,希望来场不期而遇的暴雨。因为只有暴雨,才能还这个季节以真正的清凉,才能把酷暑中的人们彻底解放!但炎夏中的甘霖何其珍贵,酷暑中的喜雨很难露面,望着日复一日的万里晴空,火热得几乎让人绝望。
但绝望时也给人希望,一天傍晚,南山顶上的白云终于黑下脸来,一条条金蛇撕开了厚厚的云层,接着传来好像楼上翻瓮到缸的巨响,这时的雨点像长了脚似的,直直白白的从南山上走了下来。我们仍然劳作在田间地头,但已经感觉到山风的幽凉。起初一滴两滴,铜板大的雨点,砸得脊背生疼,土地冒烟。不一会儿,周围霎时千军疾至,天地瞬间万马奔腾,密密麻麻的雨点,层层叠叠的雨花,满天飞舞的是闪亮的水晶,满地盛开的是怒放的白梅。雨入庄稼,叶片攒动,淅淅簌簌;雨进池塘,抛珠溅玉,哗哗啦啦,一部原始的打击音乐,一曲天然的宫商角徵羽,原始,纯朴,柔曼,抒情。正在路廊躲雨的乡亲,浑身湿漉漉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汗,他们一直紧皱的的眉头,此时是那样的舒展;吧㗳吧㗳的抽着旱烟,声音是那样的舒坦,他们喜欢的并不仅仅是暴雨带来的清凉,而是久旱的庄稼终于喝上了甘霖。
这时的村庄,一角角屋檐在暮雨下剪影,一条条深巷在暮雨中凄迷,一户户灯光在暮雨下黄晕,一支支炊烟在暮雨中青涩,一声声吆喝在暮雨中牧归,一阵阵犬吠在暮雨中苍茫。屋檐齐挂银帘,恰似吐之不尽的银丝,老屋就像颗灰白的老蚕。檐下接水的木盆、水桶,叮叮咚咚,噼哩啪啦,合奏着满耳的神曲天籁。故乡的雨夜,宁静而祥和,热闹而清凉。难怪大人们说,今晚可以睡个好觉啰!
相比其它季节的雨,我更喜欢夏天的雨,它总是不约而至,给人带来惊喜。它不矜持,不做作,不羞涩,畅快而来,倾情而下,大有敢爱敢恨的情怀。它是那么气势磅礴,那样酣畅淋漓。它来得急,去得也快,不设防,不掩饰,以最真挚的情感,向大地倾诉着它的热烈与奔放。
它是庄稼的甘霖,也是农民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