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玉米的母亲
那年仲秋,一株株玉米被秋风吹拂得轻轻摇晃。母亲走在前头,轻快地掰着玉米棒子,只见她一按一转,咔嚓一下,一个玉米棒子便脱落下来,随即丢进地上的袋子里。我跟在母亲后边掰棒子,总没有母亲掰得快。她不时回回头,看我跟上没有。
母亲干起活来像一阵轻快的风,总是那么不急不躁,驾轻就熟。她深知庄稼生长的每一个阶段所需的照拂,从玉米播种起,她就细致入微地照料着。当玉米苗长出几片碧绿的叶子,她用月牙形的锄头间苗、定苗,宛如剔除文字中的瑕疵;玉米茎长出气生根时,她会撒下农家肥料,为其补充营养;当玉米植株挺拔秀美,即将抽穗,她便为其喷洒农药,预防病虫害;玉米抽须吐穗后,她协助传粉授粉;干旱时节,玉米叶卷曲时,她便为它们浇透水分。母亲对待庄稼,就像呵护孩子一般无微不至,不让它们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
夕阳西下,秋风轻轻拂动着瘦削的玉米秸杆和枯黄的叶子,也拂动着母亲蓝色碎花上衣的下摆,拂动着她满头的乌发。就在那一刻,我惊讶地发现,母亲乌黑的发丝中竟然夹杂了几根银丝,她的脸庞也失去了往日的红润,显得有些苍白。这是我的母亲吗?那时她才三十多岁,尚未踏入四十岁的大门。
母亲的黑发何时变成霜染的模样?她脸庞上的红润又去了哪里?望着一株株秋天的玉米,我忽然明白,玉米叶子从翠绿变得枯黄,秸秆从汁液饱满变得干枯,所有的养分都输送给了玉米棒子,才使其长得硕大,籽粒饱满,色泽金黄,成为秋日里最耀眼的存在。母亲就像一株秋天的玉米,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儿女,倾注于家庭。为了我们兄妹三人健康成长和无忧无虑地学习,为了爷爷奶奶晚年过得幸福,她和父亲辛勤劳作,除了耕种农田,还饲养家畜家禽。每天天未亮,她就起床,喂猪、喂鸡、喂羊、喂牛;夜晚,她还要点亮油灯,摇动纺车,纺线、织布、绣花,为家人制作鞋子,缝补衣衫。母亲还能剪出精美的窗花,折叠出栩栩如生的纸花,用彩纸叠好后铰出的牡丹,和真的一样。在我印象里,母亲总是没日没夜地操劳,很少有闲暇时间。就像这样,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浸透了每一个细流无声的日子,滋养我们的生命,托起家庭的梦想。
母亲掰玉米的身影,宛如一幅淡墨画,我的脑海里镶嵌了四十多个春秋。有时这幅画会瞬间变幻,那是母亲与一株秋天的玉米融为一体,在秋风吹拂中向我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