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冰清的头像

冰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08
分享

家乡的“一线天”

1

上周五,是战友和平母亲的成佛之日,市里乡里的战友去了好几桌。我喝了两杯酒,回所里草草吃过晚餐,便早早地上床躺下了。

到十点多钟,我又醒了,习惯性的翻了一下微信。战友华华发了一个视频到群里,一个两块大石头的夹缝中只能见到一线蓝天。他是进入夹缝数米之后才拍的,边走边拍,到出口都拍了一分四十秒。中间,华华还高呼了一句:“一线天,我来了”。他走得气喘吁吁的,肯定是在找到这处胜景之前,已经付出了身体力量的提前量。

华华是中午两点多钟和我们分的手,难不成是他在回去的路上有幸看到了这一幅胜景呀。或者说,他是拿原来在哪个地方拍的视频来糊弄我们。他回去这一路,到石市就上了高速,上高速之前的路,我都经过无数回了呀。我有点怀疑地问他,在哪个地方啊?并揶谕他,地方虽好,你却走得出气不赢的。他说,就在黄门桥,很值得一游啊。

黄门桥,还真是在他们回衡阳上高速之前的路上嘞。我又问,是今天回去的时候看到的吗?他回答,是的呀,你怎么不相信人呀?

于是,我兴趣盎然了。教导员不是几周之前就说周末要去爬山,可辖区的山都被我爬遍了。有些山他是没有去,但再去第二回,我的兴趣又不大了。就这一个视频,视频中也只有这一个景点,我唯恐达不到教导员要“爬山”的效果。我就问华华,山应该不高吧?要爬多久呀?

他说,高,很高,全部看完要两个小时,比九峰山还美万倍嘞。很高,我肯定不相信,那里离醒狮街只有几里路,离石市街也只有十来里了。难怪有战友说,华华一头在天上一头在地下,他的话十句只信句把几。不过,华华也没有说错呀,他重点是说“美万倍”呀,这个景点的美从他的视频中我就领略到了呀。而且,从他的气喘吁吁,也可以看出爬这个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九峰山是家乡朝朝代代的人们人人仰慕的山峰,我不允许他贬损我们的九峰山。我就嗔怪他,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呀。他不服气,又发来两个视频,说这里真的是可以与张家界比美,而且还是“黄花姑娘”,是待开发的处女地。我便说,那个“一线天”还是很有特色的,哪天去看看吧。

教导员上周又说了,这个周末一定要去爬山。我答应了,不过,还是在考虑去哪里爬。远了怕他不去,近了我又不想去了。

到周六了,他开完人大会,下午回来就对我说,明天一定要去爬山,要我采好地方。我脱口而出,那就去黄门桥,他看着我没有出声。是有点远,还不是在我们的辖区了,我担心他不去。

我轻描淡写着去的路程,出了我们的沙溪村,再过了石市的沙新村,沿石金公路两公里就到了黄门桥。我掏出手机,还把一线天的视频放给他看。他大手一挥,这个地方不错,明天早上,黄门桥,一线天!

2

周日早上四点多钟,我就起来了,比平常还早了半个小时,是因为山要爬,这一天的作文任务也不能耽误。这个地方,我想华华还是言过其实了。教导员的体力比我还好,应该不要好久,不要费多少力气,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拿下来。我昨天说的到外面早餐,教导员好象不太支持,也许他是要吃了早餐才去嘞。那样也好,我一篇文章的初稿就可以出来了。

可是,六点半钟,外面就有响动了,而且响动还径直往我房门口来了,教导员直接拧开了门锁,进来了。他见我伏在电脑边,问我,怎么样啊。我转脸看他,竟然装备齐全了。

我赶紧说,走呀,好啊。我站起来,保存了未完的文件,就起身到走廊上,再往洗漱间走去。

教导员却“咚咚咚”下了楼,原来他都洗漱好了呀。我三下五去二完成洗漱出来后,他的车子已经调头到院子门口了,发动机正在呼呼呼地响着嘞。平时都是我催他,今天是他等我了啊。看样子,好久没有爬山了,华华的那个视频还是妥妥地吸引了他。我想,无利不起早,就怕今天所看到的东西会对不住他的这满腔兴致呀。

半个小时不到,我们就到黄门桥街上了。也才七点一刻,这里却是人山人海了,买菜秧子的、卖清明祭祀用品的占了赶集人的大部分。我担心教导员打退堂鼓,说起这个集市的特点。这个集市有个外号叫“贼集”,意思是不到天亮,赶集的人们就泱泱路路来了,个个象做贼一样。不到九点钟,集市就散了,基本上不耽搁赶集人的劳作。我又介绍,过了这段街,再上一个坡,就是景区的进口了。

华华没有说错,上了这个坡不远,路左边当真就有了景区的标志牌。上面是“黄门寨丹霞地质公园旅游导览图”一路大字,下面密密麻麻的,除了脚下的这条公路,我们是一趴生啊。不会是故弄玄虚吧,我们直接朝前面的开阔地走去,反正就是巴掌大的地方,应该难不到我们呀。

开阔地实际上是一块巨石,可到了巨石的边缘,前面却是数丈高的悬崖,下不去了。左边是有一条路,但一眼望去,这条路并没有跨过悬崖下面的溪涧呀。

这时,华华的电话象及时雨迎上来了。他提醒我们,坚决不能走左边那条路呀,要往下面走。再上山一段路后,便要从左边的塘坝上过去。我搜寻着,往下面走?路呢?

教导员看到了一块小指示牌,我们往那里走去,原来这个下面隐藏着一条能够跨过溪涧的小路,这条“曲径通幽处”的小路应该就是华华说的往下面走然后上山的路了。

我们下到涧底,再往对面的平台上大步走去。教导员走得还快些,一到平台上就大呼小叫的,不错,不错,真的不错,冒白来也。

我赶紧上去,这一条溪涧在我的面前,很快就升级为一条小峡谷了。我见过一些峡谷,但一条这么美的峡谷竟然横亘在公路边,我经常经过这里而不知道,却是我想不到的。路边的李子是酸的,路边的景色却是这么美。峡谷的两边,都是由公路边那样的巨石并排“砌”着。其横截面都是梯形,下底大多只有尺把宽,最窄的才几寸,最宽处也不到一米。

我一路看过去,巨石上面有一些植被,却没有缝隙,都是就弯倒弯的石头。所以,尽管下面窄,石头的斜面也陡,却一点也不担心悬崖会崩塌下去。我得出结论,千百年了,下面原来是好宽,现在应该还是那么宽呀。

我又朝涧底一路搜索着,竟然看见每一个稍宽的地方都有一汪清澈的水象一面镜子摆在那里。水应该还是缓缓流动的,不然不会这么清澈见底。那么说,这里可是“清泉石下流”也。我又往近走一些,竟然还照得人影子过。我睁大眼睛仔细搜索,不知里面还有鱼和虾米、泥鳅等生物不,教导员却在催我了。

我上到了平台,都还舍不得走。这一条溪涧,这一条峡谷,这一汪汪“清泉石下流”,摆在景区的入口,就象一篇美文,从一开始就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引人入胜呀。

山脊上有一条路弯曲着身子往山上去,路两边的刺茅柴举着鲜花在迎接着我们。一朵朵小白花温柔地开放着,象一个个小喇叭朝着天朝着我们。教导员不认识,说怎么有点象金银花也。

我们迎着这些花向前走,一块巨石又形成了一个平台,下面的这条峡谷比起那条溪涧小峡谷就宏伟壮阔得多了。而且,也不是一汪一汪的水了,而是一条玉带状的水静静地卧在梯形的下底了。可惜这一面也是悬崖,没有路下去,我们只得继续跟着刺茅柴花往上走了。我说,这一路到峡谷的尽头,总会有路下去的吧。

上了里多路的坡,上面平一些了,却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好多坟墓。这些坟墓大多都修了墓,我大致看了几宗,都是后有来龙,前有朝向,开阔大气又包得铁紧的。难怪这些墓都修得这样别致,是“地灵”才“人杰”,“人杰”又地美了。如此“人杰地灵”的良性循环,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方人又美了这一方水土,这就是人类能够衍衍不息且不断进步的缘故吧。

我们不敢在这里久留,走到坟山的“来龙”后。啊,终于又看到一块标志牌了。我们顺着“一线天”的方向走,又回到坟山处了。一排坟墓脚下有一条路下去,教导员兴致勃勃,先下去了,我也不含糊。

可是,我们下去几丈高,前面却没有路了,密密麻麻的小竹子把左右前面三方都遮住了。路在哪里呢?华华说的塘坝因为受到那些刺茅柴花的“勾引”,我们肯定也走过来了,但不会只有那一条路吧。我们到过的所有景区,都是路路相通的呀。

我们又回到标志处,上面不是还有“观景台”和“寨主顶”吗?我们先去看那里,我相信,总会有路能够让我们下去看到“一线天”的。

继续前行,已经踏上一条碎石路了。走了一节,也没有哪里标志出来是哪处景点。路两边隔这么远就有一个巨石形成的平台,大约这就是“观景台”吧。

越到山顶,石头一个比一个大,下面的悬崖也就一个更比一个高,也就形成了一个比一个更加相象的“观景台”。

最上面有两个最大的“观景台”,我们站在第一个观景台上,看到前面似乎有千军万马在涌动着。啊,还有两个“碉堡”立在峡谷的对面呀,肯定这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本营。而碉堡的下面围着无数花草,那是不是古时候“千军万马”头上舞动的花翎啊?

“哎——”,我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又大声呼唤着这些“千军万马”。我从这个“观景台”跳到那个“观景台”,又努力向悬崖边缘靠近。不敢再近了,我不禁朝脚下这边左右看了一下,也把我看呆了。这边竟然也有六个“碉堡”一字排开,它们严防死守着这座山头。哇塞,如此的雄伟壮美,我简直有点流连忘返了。

教导员却冷静地问我,下去的路呢?是呀,前面的峡谷更大,应该是峡谷的尽头了呀。可是,我面对这些悬崖寻找,哪里也没有路的痕迹呀。平台左边是有一条路,但不是下到峡谷里而是到山背后去的。我们回到碎石路上,碎石路也到尽头了,只得原路返回再找路了。

这条碎石路,从山左边通到山下了。因为是返回,实际上是从山右边上来的。那么沿着这一条路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那条大峡谷呀。我建议,如果到了“一线天”,再要来看这个峡谷可能会体力不支。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去探访一下大峡谷,“一线天”反正会要找到的啊。

我们迅速下行,路侧的一棚金甘塘花却让我们停了下来。它点缀在这些以石头为主的景色中格外耀眼,令我们精神一振。再往下行,就可以看到石金公路了,教导员不肯走了。我说,怪事了,那条大峡谷到哪里去了呢?

啊,对了,上山时右边那一条谷底有玉带状水的峡谷就在那里啊,它形成了一条自然山冲到了山脚下,却没有与其它峡谷相通。我明白了,我们在最上面的“观景台”上看到的大峡谷,是从另一条自然冲口通上去的。两条大峡谷,还有其它峡谷,都是姊妹峡谷,并没有连起啊。

又回到标志处,我们前后左右都看遍了,只有我们先前走的这一条路还是路。我们还是到那一排坟墓前,反复侦察着研究着。坟脚下的路明显不通,到“一线天”的路是不是沿坟墓前面的拜田走啊?还真有可能,过了坟墓,就有一条路七弯八拐地往山下走了。

3

教导员奔这条路而下,已经进入兴奋状态了。路两边都是巨石形成的平台,我舍不得就这么放开它们,先是往右边去。

右边的巨石,是呈梯田形状而下行的。每一梯级都是几尺到丈把宽,有一尺到一米多高。对面也有许多“碉堡”状的巨石,它们排列在崇山峻岭之中。可是,它们在我的眼中,“碉堡”的威严成分逐渐淡化了。慢慢地,它们都变成了柔性的民居,变成了高雅的别墅群,是这里的黎民百姓享受着大好的政策,在里面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嘞。围绕着“别墅群”的林木不高,但是茂盛的,就仿佛是这些“黎民百姓”在打着号子,唱着山歌,辛勤愉快地劳作嘞。

我要看清楚“别墅”的雅致和“百姓种植作物”的种类,禁不住还要往前面走。幸好开始的梯级之间并不高,且还有一些绿苔可以形成一些阻力。一级,我下了,离别墅群近了一些。两级,我又下了,离别墅群又近了一些。三级,我还是下了,离别墅群更近了一些。但是,一级比一级之间的落差高了,第四级到第五级,已经有一米多高了。而且,最下面的平台只有一米多宽,还是斜斜的。稍不注意收敛惯性,或者心虚脚虚,就有可能葬身悬崖呀。我摇摇头,有点胆寒胆怯了。

我坐下来,考虑下不下去,教导员却在喊我了。他激动地说,可以确认,这里就是到“一线天”的路了。那好,不要再走冤枉路了,那眼前的这一级我就绝对不能放弃了。何况,这一米多高,中间被人凿了几个洞,说明已经有人于我之前啃了这只“螃蟹”,并为再来啃“螃蟹”的人还打下了一些阶梯。别人奈得何,我有了阶梯,为什么都还奈不何呢?

于是,我把手机放在平台上,站起身,匍匐在石壁上,伸出脚坚定有力地踩在前人留的那些洞里。说是洞,其实只能落下脚尖。说得更清楚一些,还只能落下三四个脚趾。我一个一个踩下去,很坚定地踩下去,几个洞终于踩完了。

可是,脚板一落到平台上,我的小腿就有点发虚了,还不自觉地有点摆动了。我吸了一口气,赶紧坐到这最后的一级平台上。这个平台,满打满算,还能并排一边坐下一个人。而我的脚尖,离边缘只有尺把远了。俯视前面,已经是数丈高的悬崖了。

我有点不敢往下看,就平视和仰视,前面的“别墅群”又变成了一个个大蘑菇。这些蘑菇,最上面的平台上长满了青翠的草,是绿色的,是蘑菇顶。中间这一梯一梯的受到日晒雨淋和风化,是青色的,是蘑菇突出的伞身;下面缩进去一些,笔直到地面,受到伞的保护了,是石头的本色,是蘑菇杆。待气定了一些,我的头旋了半个圈,欣赏着这些大大小小漫山遍野的“蘑菇”。

突然,左边的一个大“蘑菇”让我眼前又一亮,伸直的头仿佛又伸高了两寸。一看到这些,我的精气神又来了。“龙哥”,是教导员又在催我了。好了,可以了,能够安全到达这里,已经不虚此行了。

我站起身,精神抖擞地又要面临这一米多高的石壁了。还真是有一米多高嘞,比我的人还略高一些,上面的平台我还要伸出手才能够得着呢。脚踩着石洞上去,应该还是稳的。而手必须攀住石头长出来的那些小小棱角,这些小棱角是不是稳靠的呢?我是不是又抓得稳呢?却没有绝对的把握。我有一点后怕了,如果有人在上面援一下手,该多好啊。我想喊一声教导员,还是没有喊出口。他胆子小,就是下到上面这一级估计他都可能不敢啊。还要他来拉我,如果手发软了怎么办呀?别弄得两个人都这样了啊。

没有他法了,我挺直着身子,手脚在石壁上再落下一个一个“坚定”,终于坚定地上去了。还是有惊无险嘛,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就闪过毛主席的游击战争“十六字方针”。我吐了一口长气,喊了几个“一二三”,就把余下的几级都冲上去了。

我又马不停蹄寻找左边的“大蘑菇”而去,一级,二级,三级,到第四级上,再看右边的巨石也就是一个“大蘑菇”。这两个“蘑菇”,应该是这座大山里最壮观的两个“蘑菇”了。这朵“蘑菇”的伞,也只剩下最边缘的那一级我没有去了。教导员又在喊,“一线天”他找到了,能够看到全貌了。我也就不下去了,这个险留待下一次来探吧。

教导员在两个“大蘑菇”中间的凹处等我,他指着前面说,这就是“一线天”啊。我走拢去,是啊,是刚才令我胆寒胆怯心惊肉跳而又充满奇思妙想的那两个巨型“蘑菇”,它们中间现出了这样一条天然的缝隙。我们是从上面往下,看到这一条缝隙,尽管很窄,但形成了一条线,是可以一眼看下去的。那么说,如果从下面往上看,就能透过这一条线,看到石头外的天了,就是所谓的“一线天”呀!

我们的进口,应该是“一线天”的出口,这里略陡一些,砌了一些石级,我们沿级而下。我抢着走在前面,说是要帮教导员照几张相。我们每次爬山,都只照自然的景色。这次,我们之前也还没有为对方照相,他还是答应了。在上面看似一线缝,其实一个人走在里面还是绰绰有余的,让游人可以通过头上这“一条线”从容自如地看到头顶上的天。

上面这条线,当真是一条线,宽的地方没有一尺,窄的地方只有几寸。不到一尺,只有几寸,看似是一个意思,但用它来说明这条线的宽度,我认为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是能形象地表现这条线不同地方宽度的差距的。教导员不停地拍摄,说这个角度好,那个角度好。我说,我发现了,在这里,不论你站在哪个角度,角度都好,都能完美地把“一线天”的美再现出来呀。

到出口了,教导员说,实际这是进口,能够从进口往上,绝对又是一番景致了。我说,当然,走下坡路,眼睛一般是看着地下。只有走上坡路,眼睛是朝上看的,才可以肆无忌惮地通过这一条线看到头顶上的世界呀。不过,还是留待下次吧。下次多带一些人来,要把气氛搞起来,让这里的人气更旺一些。

我还有一个想法,这个“一线天”是由这两块“蘑菇”石形成的。这两块石头,我都在上面有惊无险过,那我在上面怎么没有看出来这条线缝啊。这个谜,看样子,也只有留待下一次去探求答案了。今天已经可以了,我对着“一线天”大喊,一线天,你太漂亮了。并录成视频,发到朋友圈。

4

出了“一线天”,有左右两条道路岔开,教导员往左边走,他明显是想往回走了。我余兴未尽,往右边走,还要看看其它地方。石壁下的这一条路还比较宽阔。

突然,一个大石头从石壁上横生出来一个石头,就象大鲨鱼的一个头,一双眼睛和上下嘴唇都非常传神。我继续往前走,有了一块坪,这里应该冬暖夏凉,是游人休闲的好地方。如果有一方小桌几条小凳,再来一杯清茶一口米酒,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把教导员喊回来了,他看了后,又要打倒转。我说,还可以到前面去呀。

前面又有一片开阔地,外面是路,里面还略凹进去一些,最里边还留有一汪清泠泠的水。应该说,这一片凹进去的二十个平方,在雨季时是会盛满水的。现在是旱季,就只剩下最里边的那一汪水了。我说,这里还有水喝呢,又把教导员呼过来了。

他却制止了我,说这个水最好不喝。也是,水是从石壁上飞下来的,应该是干净环保的,且流水不腐,并不会导致上吐下泻。可是,这满凹里都是新鲜和腐烂的树叶杂陈着,绝对是有吸生虫在里面,这些吸生虫就有可能侵袭到那一汪好水的肌体里了。

山脚下的路还蛮长,实际上后来是石脚下的路了,离山脚已是越来越高,慢慢就到半山腰了。路下是树木和荆棘柴草,显得杂乱无章,且还有蚊虫飞到路面来。还经常有一些小竹和枯枝甚至是锋利的丝茅草和尖锐的柴刺斜生出来,路被它们挤得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走。跟着石脚走,有些地方或者突然高上去,或者突然矮下来,落差还不低。我两个壮年男子汉,还要费好大的劲,才能满手泥土和柴屑小心翼翼过去。

路是越来越高了,竟然看到前面不远处就是一个山凹了。我们爬了一节陡峭的路,就到了凹口。可是,前面是两米多高的一个近乎九十度的坡。教导员回头看着我,意思是怎么办呀。

我说,我们今天走了这么多冤枉路,为了下次来在山上能够知道从哪里下来,我们还是要爬上去,看方位这个山凹离最上面的那两个大平台应该也是八九不离十了。幸好两边能触到手处都有小竹子,而且因为别人的先行,一边有一把小竹子倒下了,刚好能够一手掌握。教导员体质好,他三下两下就上去了,我当然不甘落后。

到凹上,就能看出山的大势了,前面应该就是最高的那两个大平台。沿着一条小路,我们还真到了那两个大平台上。不过,小路是从山背后过来的。先前就是这个“山背后”迷惑了我们,让我们未能涉足通过这里到“一线天”。个把小时之前,碎石路到尽头了,平台左侧是有这一条小路,我们看是山背后,会越走离“一线天”越远,也就返回了,才走了这么多冤枉路。

既然到了这里,我建议还是走碎石路,经过坟墓,再探“一线天”。教导员点点头,他按这个路线走在前面。再从“一线天”出来,我们就毫不犹豫地走路左边的石间路往回走。

这一节路,也让我总是在路上逗留。我一路走,一路欣赏,还一路说,这里也有“蘑菇”石,这里还有“一线天”啊。教导员总是在前边催我,要留点下次看,下次拍。

终于从山里出来,到田边了。路口又有一块标志牌,上面写有“寨主顶”“一线天”“滴水岩”“老鹰岩”“骆驼峰”“大熔洞”等景点。啊,这些景点,除了“一线天”,其它地方都在哪里啊?我们没有在哪个具体的地方看到介绍过啊。仔细回忆,这些景点好象又都在我的眼前出现过,那就肯定有啊。可是,到“庐山真面目”处,怎么就不设置标志了呢?

我在“一线天”呼喊,一线天,你太漂亮了。如果这些诸多景点,也能明明白白告诉游人多好啊。有些景点,一旦知道它的名字了,会让人越看越进入角色的。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道路要改造,森林植被要改造,卫生环境要改造。如果没有这些美中不足,就不但是“一线天”太漂亮了,其它漂亮的地方也会让我们啧啧称赞的。而且,漂亮的地方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了。

我活到五十多岁,才知道家乡也有"一线天"。这个地方,真的太漂亮了。我肯定还要来,还要来继续欣赏她的漂亮,欣赏到她的更漂亮,欣赏到她的更多漂亮。

2018年4月4日作于溪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