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冰清的头像

冰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3
分享

探幽十八洞

1

“五一”小长假,所长问我值哪两天班。我回答,先两天吧。我想,上个周末,因为调了周日到小长假,只有一天,我没有回去。这次,就连着休后三天。再说,我已经约了小勇一号再去爬九峰山的九个峰,只能留在辖区呀。一号,我与小勇一家三口把九个峰都拿下,这个假期的登山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二号下午,德哥把我载到排翅村,“驴友群”的几个兄弟都在等我们。我们在荷叶晚餐,商定第二天到十八洞村去。十八洞村是总书记的扶贫点,听说搞得蛮好,几个驴友都是村干部,他们跃跃欲试,而我更多的是对“十八洞”这个村名感兴趣。兴趣使然,登山任务是完成了,十八洞村还得去啊。

小长假前,市里有个通知,因为疫情,凡离衡的公职人员都要报备。所长征求我的意见时,我说,不会出去。接着,我又笑着说,我在九峰山上,一只脚会踩到娄底的地界上,要不要报备呀?同事们纷纷笑了起来。

不能回家,于私没有关系。但十八洞村是湘西的花垣县,于公肯定要报备,但来不及了。我想,那里是比我们这里还山区的山区,跟所长说一下算了。回来时晚了,又担心万一所长不准我去,明天早上临走时说一声,相信他心里不肯也不会表现在口头上的。

计划七点钟在排翅村集合,六点半,我就打所长的电话。他说,没报备怎么办?我说,那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应该没有关系。也不管他肯不肯,他正在犹豫,我就放下了电话。一会儿,德哥来了,在排翅村又来了磊哥和银潮,我们都上了昌云书记的车,七点半就在荷叶早餐了。

昌云导航十八洞村,最近的路是到双峰上高速。去双峰的路上,我们见到了那一排象纺车一样的风力发电设备。沿着这十几里路长的设备爬一回,是我们原来就有的计划,可是一直没有成行。

接下来一条更好的爬山线路进入我们的眼帘,公路右边一排高山高高在上地挑逗着我们,而离山顶不远还有一条玉带在转来转去。玉带还不窄,明显是一条水泥路,山上肯定还有人家呀。而且,我们走了好几分钟,都还能看到玉带在盘旋。再走几分钟,玉带竟然盘旋到路边来了。我说,这是一条绝佳的爬山路线,既有路修上去了,上面绝对有看头。伙计们,和风力发电这两条线路,我们都要来试一下啊。

上了高速,我们看到前面的路,不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就是在洞子里钻,车子如履平地,公路却很少是在平地上。磊哥感叹,我们国家这几年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前所未有,全世界都瞩目啊。昌云说,听说疫情过后,又将有大批高铁和高速公路要开工。我说,是呀,不但是国内,我们还把这“两高”延伸到国外去了呀。疫情来了后,尽管大部分企业复工了,但是经济前景不是很好。国家加快这“两高”建设,闲置的劳动力有事做了,有收入了,还能够拉动内需,带动好多企业繁荣昌盛啊。

到湘西的地界,在公路上更是看不到平地了,涵洞更密更长了,一个连着一个。涵洞之间,都是如“天堑”的桥梁,有的在我们眼前十几秒钟就一晃而过了。而且,涵洞都是成双成对的,让归去来兮的人们有一种“夫妻双双把家回”的感觉。德哥却沉重地说,好象是说,修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要牺牲一个人,这样的成就是好多人拿生命换来的啊。一下子,我们的表情严肃,谁都不说话了。

一路无话。十一点四十分,我们看到了十八洞宾馆,可四处一看,这还不是十八洞村的地界,它是告诉我们离十八洞村不远了。十二点钟,我们终于看到十八洞村的大门了。看到“精准扶贫感动中国”几个大字,几个村干部又活跃了,纷纷下车拍照。进了大门,我们将车泊在停车场。

进村子有旅游专车,我们却“敬酒不吃吃罚酒”,要走路进去。这时,客运站里一栋别致的房子吸引我往里面走去。房子有两层高两间宽,只有一楼最下面一米高的混凝土,其它地方都是木结构,竹片墙。我早就有个想法,自己快要退休了,准备用公积金在老家房屋倒了的地基上盖一个“竹山居”。妻子却说,那点钱肯定不够。我想,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建房,造价肯定够了。而且环保,有乡土气息,与高楼大厦和豪华别墅相比,还别具一格嘞。

2

我们不坐旅游专车,出了客运站,就有工作人员追着喊,有五公里啊。德哥回答,五公里不算什么呀?工作人员说,那你们回来也会要坐车的啊。昌云大声回答,回来我们也走路。

走着走着,我们还是感觉到了压力。公路是两车道,但两边没有人行道。大部分地方,右边紧挨着水沟,左边相邻着防护拦。路上的车大多是旅游专车,有时候,这些车几乎擦着我们的身子呼啸而过,好象专门与我们作对。幸好我们人多势众,才可以迈开大步走。德哥对右边的沟沟汊汊感兴趣,我陪着他。这样,等我们出了这些沟沟汊汊,他们三个到前面好远了。

右边没有沟沟汊汊了,左边的山又好看了,犬牙交错,美不胜收。迎潮更有了发现,他说,有洞,并指给我们看。我说,是呀,我在车上说,我们今天到十八洞村,一定要找到那十八个洞。你们还说,也许就是这个地名,不一定有洞,这不就有了吗?而且大洞下面还有小路,对了,前面又有一个洞。这样吧,我们回来时当真不要坐车了,就走这些洞下的小路,好好领略一下这些洞吧。

我一边走,一边在左边的山上搜索着这些洞,又感觉到小路下应该还有潺潺的小河。我正憧憬着我们回来时在这条路上的享受,他们却匍匐在路边护拦上大呼小叫了。我过去看,是护拦外的刺叶苞吸引了他们。哇塞,还有这么好的刺叶苞。

小时候,这个季节,刺叶苞是我们的爱物,老家山上遍山遍岭都是。而且,结得厚,熟得红,摘了一茬又一茬,可以饱口福半个月呀。可是,这几十年,山上的植被自然生长了,却让刺叶苞树没有了生存空间,有些刺叶苞树虽然顽强地在夹缝中求生了,可是缺少阳光,也不那么结苞了,结了的几颗,也大多是摁苞子。我们这一代人,对刺叶苞这个爱物都心心念念的。有了微信,大家发现了刺叶苞,在享用前都要拍个图片发到朋友圈,让朋友们“望苞止渴”。

前年也是这个时候,有朋友又晒了一捧刺叶苞的图片。我感觉这个图片有点熟悉,联想到我到维新堂山排上只寻到几粒摁苞子,就点破说,这幅图是原来的吧?朋友还真承认了,你的眼睛是透视眼吧。这里的刺叶苞树能够长得这么好,苞能够结得这样多这样大颗这样红彤彤,我想不但是因为这里的空气好,少污染,而且是因为防护栏外的世界,少有柴草荆棘,它们才有了充分的生存空间呀。

我不禁有了想法,那时候实行山光、田光、土光的“三光”政策,森林植被破坏了,但一年生的刺叶苞树却有了生存空间,能够繁荣昌盛。现在不烧柴,少砍树,森林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可是刺叶苞树却不行了,刺叶苞也没有了。是不是应了《老子》里的那句话,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呀。

刺叶苞下面有几栋建筑,好象还有民居。建筑对面的山腰上又摆着几个洞,山下也有洞。德哥说,那些洞肯定是相通的,他寻找着下山的路,想要过垅去探个究竟。我说,还是不能打破计划,我们这边下,那边上吧。

再往前面走一会,路右边山墈上也有一个洞。德哥第一个爬上去看,还要进去,我抢在前面不让他得逞。我上去看,这个洞有尺把宽,米多高,丈多深,缩着身子,还真能进去。而且里面有游人留下的东西,应该还有人进去过。我不进去,只是把洞口拍下来。洞口的一蔸蒲公英,尺把高的草身在洞口空套套的,就能映衬出洞的大小了。

前面更加开阔了,是十八洞村的村部和饭店。这时已是快两点了,德哥还到田里看中药材,说这个药材是白芨,他也种了十几亩。

我们的肚子闹别扭了,就直奔饭店。我们惊异这里的菜价便宜,一般的二三十元钱一个菜,小菜更是只有十几元,包谷烧酒也只有十八元钱一斤。店老板说,他们不能坏规矩,不能赚昧心钱,这个饭店还带动十几家贫困户脱贫了,他们更不能对不住总书记呀。昌云问,那你们村还有多少贫困户呀?店老板说,前年就没有了,产业扶贫嘛,包括旅游大巴、停车场,还有其它企业,都要带动贫困户脱贫呀。

磊哥又有了疑问,老板的工作台后面敬的是毛主席的铜像,应该说,十八洞村最感恩的是习总书记呀。老板摇了摇头,可能是觉得这个问题大了,不好回答。我说,追根溯源,习总书记和毛主席都是农民出身,一个是陕北的农民,一个是江南的农民。主席把土地给了农民,总书记让农民在土地上安居乐业。总书记的扶贫攻坚,正是将主席的农民路线一以贯之啊。

接着,我问,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洞都在哪里?老板说,正在开发嘞。原来,他们村出入的路,对门沿河的小路也是一条,那些洞大多在那边。现在这边修了公路进来,小路就基本上没人走了。

我说,那我们今天就偏要去走走。并立即安排,吃饭后,磊哥和迎潮,你们走辛苦了,坐旅游大巴回停车场,到那里周边玩一下。昌云、德哥和我到山下去,再沿河上,看“十八洞”。大约六点钟,最多天黑前,在停车场会合,然后在村外的十八洞宾馆住宿。

在这里,我也留下了一个纪念。老板娘端过来几杯茶,纸杯子上,赫然有“十八洞”三个大字,上面是“饮水思源”的图案,下面是“口口香甜滴滴有爱”几个小字,我把杯身拍了下来。

3

我们跟着水泥路下山,终于看到一大片民居了。村委会以上,村民们肯定可以坐旅游大巴出行,可能还是免费的。所以,那一路就可以不要设置人行道了。村委会以下,村民的出行大多是步行,为了安全,公路的外侧就设置了人行道。

而在进入这片民居前,路是在山墈上修的,五米的路面也就没有余地了,人行道就是建设在悬崖峭壁上的木道了。木道的地脚梁是混凝土的,大架子是大棵的独木构成的,上面铺的也是方木,我们走在人行道上蛮踏实的。为了保护林木,有些挡道的大树没有砍,让它从木道上钻出来,因为是下缓坡,还可以让路人援一下手。有一群大树钻了出来,建设者煞费苦心,让这个地方的木道又宽了两米。

过了这片民居,前面就是一个山坳。到山坳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另一番世界,让我们兴奋不已。应该说,我们从饭店基本上是平着过来两百米了,也就是把我们向对面的山体平推了两百米过去。而谷底更深了,在这里看到的山体更高了,山又更近更美了,我们看得也就更仔细了。

之后,公路又下急坡了。村民主要住在公路下面,昌云要去拜访总书记的“姐姐”,就打起飞脚跑,我和德哥也跟下去。越到下面,离山体越近,看到的山越高,一座座山峰突兀地展现着它们的立体美。越近了,我才知道这些山为什么这么美了。每个山峰都是由很多小山头组成的,这些小山头是由大自然在若干年前鬼斧神工形成的,上面又长满了植被,绿油油的。每一群山头又有一个为主的,就象一个个伟岸的男子汉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簇拥着他们的“领袖”,间或裸露的石壁是他们身上的饰物。我禁不住大喊,这个地方太漂亮了。

哟,路上面的山墈上还有一丘水田,德哥迅速飞到那里去了,我也冲上去。这丘田已经耕平,面上有一掌水,应该是准备插田了。我们站在田里边的墈上,把面前的这一田水,放在山与我们中间,立体的山与平面的水,结合得浑然天成,又让我们感叹不已。

我们追上昌云,公路的坡已下完,平着往右边去了。昌云说,里面是自来水厂,总书记的“姐姐”应该就在那一块。可是,因为时间的不允许,我们只得统一思想,往左边继续下坡走小路。我们明白,只有这样走,我们才能探到谷底,沿谷底河边的小路上行,才能看到原始的十八洞。已是四点来钟了,我们不能在其它地方折腾了呀。

小路下行的坡度还不大,小河下去的落差就大了,而且形成了几个大的堰氹。我们站在一座石拱桥上,看下面的堰氹很空旷,甚至空灵,我们喊的话还通过这个堰氹久久地回荡在山谷里。

4

石拱桥过去就是小石板路,一块块小石板镶嵌在路面上,两边的柴草也伸到路中间来欢迎我们。

小石板路到前面开岔了,昌云直接往下面走去,德哥却对另一条路上面耸立的大石头山感兴趣。我说,站而看不如跑而至,边说我就狂奔上去了。

上去后,我大喊,哇塞,德哥,你快上来,这里另有一番洞天也。不但是德哥应声而到,就是昌云也飞快跑上来了。我不知道这个洞是不是十八洞村最大最典型的洞,但这个洞却是我今生看过的独一无二的洞了。

我们站的地方是下方的一个洞口,椭圆形的,横径有十多米,参照洞口的两棵树,直径也有七八米;洞长底部有三十米,而沿着洞壁的小石板路却有五十米长;底部最宽处有三十多米,小石板路左边凹下去,下面有一块大约一亩面积的坪;这一块坪上面基本被罩住了,顶部差不多也有一亩面积;小石板路的出口是上面的洞口,略小一些,直径也有五米以上。有了这两个对应的洞口,空气对流了,这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异味。光线也充足,就连坪的最洼处也看得清清楚楚。更惊奇的是,除了这条路,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然生成的啊。

我们看上面的洞口,竟然还可以看到洞外的青山。德哥说,洞口肯定还有东西看。我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着就到了洞口,还真是山外有山,那一群戴斗笠披蓑衣的“勇士”簇拥着他们的“领袖”又到这里来了。

我们跟着小石板路往左边的山脊下去,德哥兴致勃勃地走在最前面,却停下了。我们拢去了,他指着路边说,龙哥,你看,这一蔸映山红开得几好。关键是它到这个季节了,别的地方花期都过了,它还开得这样旺盛,大自然就是这样的神奇无比,它可以让这里的映山红晚开半个月呀。

是呀,我上上次和修伟爬九峰山,正是映山红的花期。上次我和小勇再上九峰山,映山红都谢了,只剩下红红的花蕊和略干略黑的花瓣搭拉在枝头上。而这里的映山红——花蕊不但是鲜红的,每个深红的蕊尖上还有一点白;每片花瓣魅力四射地张开着,护卫着花蕊;每一朵花不干不黑,火红火红,甚至没有一丝杂迹。这些映山红,就象六一儿童节幼儿园中那一群女孩子,在婀娜多姿地跳着欢快的舞蹈嘞。

我又想到了在来路上看到的刺叶苞,它们和这里的映山红一样,比别的地方都生长得好一些,开花结果都让我们满意甚至意外一些。是因为这里气候好,没污染,也是来源于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视,也是这个“大气候”使然啊。

小石板路的尽头,下面又是悬崖峭壁了,这个山脊地形高,却插到这一条冲的中间了。我想,不但是横直的中间,也是上下的中间了。在这里,我们与对面的那一群戴斗笠披蓑衣的“勇士”以及他们簇拥着的“领袖”又更近了。我伸出手,“斗笠”高了摸不到,我还想摸摸“蓑衣”呀。

德哥望着侧边的一条路痕,说就从这里下去到谷底吧。昌云看了手机,说时候不早了,我们不能从这里下,假如下不去不又要打倒转怎么办。我说,这下面肯定是未知的,我们不能是这样履履茫茫探险啊。从这里下去,离我们回去的地方更远了。

总算把德哥拉回到来路上,我们又到洞里了。昌云说,我们今天没有带帐蓬来,不然,喊磊哥和迎潮来,我们今天就睡到这里,既省了费用,又有了享受,这下面绝对冬暖夏凉啊。

我说,只可惜,这里还缺一样东西。他们看着我,我说,水,有水就好了。其实也不难,十八洞村,这里的地形还不高,高于这里的河流水源充足,完全可以接进来。还可以从地下接进来,不留痕迹,以为就是这个洞里冒出的水呀。

德哥说,是呀,这个神秘的洞是我们村的就好了,就可以好好开发一下了。昌云说,你这是痴人说梦,你不该不在这里呀,这个洞如果允许别人来开发,就是一个亿也有人买下来呀。可是,被他开发了之后,这里就有可能不神秘了。

5

出了这个洞,回到小石板主路上,我们的脚步跟着路向下面延伸。转过一个弯,又到了一段稍平的路。昌云又走到前面去了,而德哥又被路墈上的一个洞迷住了。

我疑问,洞口太小了,不能进去吧?德哥却不听话,硬是跃上了大半个人高的洞口。洞口虽小,却象一个逗号。逗号的头大一些,德哥一米七五的身子,刚好塞得啪实的。逗号的尾巴细长一些,刚好能够藏住他的长腿。这个洞口,就好象专门为德哥量身定做的。德哥的头进去了,上身进去了,下身也就进去了。啊,我才一米六多一点,步德哥的后尘,也进去了。

德哥打开手机电筒,对我说,这个洞子还有很深,一路过去,肯定可以通到口头去。只是我们没有带工具来,没有办法把洞子彻底走完。就是这样,德哥就着手机电筒,还是往里面走了两丈深。昌云在下面山上喊我们,我劝德哥节省时间,我们才又弓着身子出了洞口,回到小石板路上。

转过一个小弯,又有一个洞子。洞口略大一些,德哥又要进去,我不但没有阻止他,自己也接踵而至了。这个洞不但口大一些,里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有两三个岔洞。

我兴奋不已,也没有时间观念了,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在视频中说,这个洞更加漂亮啊,还要进去好深啊,里面又是什么东东啊?友友们且听下回分解吧。昌云见到这个朋友圈,立马就赶回来了,也进来了。我和昌云坐在开阔处,德哥继续往里面探索。

德哥喊我过去,说里面的乳石好看。我过去,我们打开两个手机电筒,研究了好一会。下面的一个个乳石金黄金黄的,其中一个有德哥的肩膀高了。洞顶比德哥高不了多少,还有一滴滴黄色的东西落下来,在继续浇铸着乳石柱。我对德哥说,再过几年来看,也许这个最高的乳石柱会长到你这么高了。德哥说,那好啊,过几年一定来看看。

而一些矮的乳石,也各具形状,各有特色。其中有个东东,就特象一头金猪。我说,乳石的高低大小和不同形状,是上面落下的东西大小快慢集散所致呀。德哥摸着与他肩膀同高的乳石爱不释手,说这个金碧辉煌的世界,他真想住一个晚上再走。不行呀!昌云第一个跳出了洞口,我们也跟着跳到了小石板路上。

出了这个洞,我们又一路看山,不知什么时候脚下的路不是小石板,而是一条羊肠小道了。昌云说,他先就到了这里,我们还是不下去了吧?德哥说,那怎么行呢?是我打的圆场,我们还是探到谷底,相信离谷底也不远了,已经能够听到水声了。我们到谷底不逗留,立即找回程的路,时间应该来得及。

昌云还是走在前面,我们跟着,路边的一株米把深的百合又吸引了我。德哥又发现了很多小百合,昌云也指出了一些药材名称。可是,我们走了好久,路墈下是能够不断听到水声,而且声音越来越近和大了,但看不到呀,小路却过了几个山皂了。

羊肠小道走了差不多一公里,我们才看到谷底的河。一蔸树有枝有叶,可它在开枝以下的树干上就结了不少的果。这样的果子不结在树枝上而在光溜溜的主干上,以前我们不但是见所未见,而且闻所未闻呀。还不只一爪,每爪都结了大大小小十来个果子。昌云说,这个东东绝对是一味珍稀药材。不过嘞,还没有成熟。不然嘞,他就摘一些回去,请老中医认一认。德哥却匍了下去,面对着树兜公下的一支山泉咕噜咕噜地喝了几大口。

这里的谷底,形成了一个“自生桥”,昌云很快过了桥,沿着路往对岸走去。德哥却跳到桥下面的石头上,再来几个猫跳,就到了一个堰塘前面。这个堰塘有半分地宽,尽管桥下有较高的落差,水流湍急,但到了堰塘里,却没有一点一滴的浑水。不错,我又步德哥的后尘而去。我到堰塘边了,德哥却沿着谷边到堰塘的下首了。

德哥还招着手,要我也过去,我却不想去探这个险了。其实哪有谷边啊,是边上隔尺把远的一块凸出的小石头。我喊德哥上来,又把昌云喊下来,三个人坐在石头上,以堰塘为背景照了一张合影。

6

回到“自生桥”上了,我往对岸的路走去。昌云说,不要去了,他看过了,没有路。我不甘心,计划沿着谷底走,这就是谷底呀。听着水声,探着洞幽,多带劲呀。可是,带劲的心情只持续了十几秒钟,下游没有路,上游的路也冒得十米长。而且,前面连路的痕迹也没有。在这里都如此,那是不可能走回停车场的。

我们沿着来路往回走,德哥又发现了一个洞,他还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他喊我进去,我看着前行的路,昌云已经走没了,就在洞口等德哥出来。德哥进去了一些,大呼,这个洞通到谷底去了!他听见了越来越大的流水声!是吗?我也探进头看,洞是往下的,流水声真的很大很美妙,还真有可能是到谷底去的。但是,快五点钟了,还没有找到我们需要的回程路呀,我是绝对不能进去了。我说,德哥,今天无论如何不能去了,下次我们还来,时间预备长一些,我一定陪你去看到底吧。

德哥依我劝,依依不舍出来了,我们加快脚步继续走。这下,我终于看到羊肠小道和小石板路的斗口处了。我还看到了右侧山边上的一条路,虽不宽,好象还是混凝土的。我要德哥等一下,我跨过小河,扒开柴草荆棘到上面了。严格说,这不是路,是一条渠道,渠道边才三十公分宽。我喊德哥来,德哥说,昌云不见了。这时,昌云从渠道的另一头喊,他过去好远啦,渠道那边才是谷底,应该有路上去。我看着渠道这一头,渠道水流基本上是平的,一时半会也看不出哪头高哪头低,就沿着渠道边往德哥那头走。

三个人会合了,找到了归程的基本方向,虽说渠道边不宽,但我们行进的速度并不慢。有几处地方,渠道上面的石壁压过来,我们要低着头才能过去。不过,我们也没有停住脚步。

走了几分钟,前面的渠道边没有了,渠道变成阴渠,是在山体里面过了。德哥想要跳到渠道里面去,我拖住他,有两米高啊,而且里面不知有多长,情况复杂,如果出现了大而毒的蛇怎么办呀?有路,昌云边说边沿着一条小路下山了。下了两三丈高,过了一节平路,又上了两三丈高,我们又回到渠道边上了。

终于,我们看到渠道的尽头就是河流了。我高兴地推测,这条渠道是把前面河里的水接过来,到水厂去的,那么说,这边高一些,沿着河底即谷底走,就可以顺利回到停车场了。哈哈,我们终于看到了回去的路。

可是,一段三丈长的渠道边与我们先前走的又不同了。先前的渠道边是依着山边砌上来的,尽管右边是悬崖峭壁,但不是九十度的,且有树木柴草。而这三丈长的渠道边,是在平地上砌了丈多高上来,两边都是垂直的呀。德哥还是要走渠道边,我在前面拦住他。德哥就脱了鞋袜要我拿着,跳到渠道里,然后接过鞋袜,就开始走了。我看着他,这个家伙,那节阴渠,他没有下渠,在这里,他还是蹚到水里了。

昌云从渠道边外来了几个纵跳,也到河边了。他个子高一些,我小心翼翼,多跳了两次,才到河心。我们三个又会合了,说这是谷底,还真有这种感觉。两边的石头垂直上去,有时内角还没有九十度。下面河底是多宽,我们就只能看到上面宽不了多少的天,是真正的“坐井观天”呀。

德哥站起来,面对着河的下游,我照的一张像,也只有他赤膊的上身和面部能够看清楚,下身却是黑谱谱的。再往前面走一些,空旷一些了,他踩在一个堰氹里凸出的两块石头上,给他照的全身像才清楚。我说,好啊,现在才五点,至少七点半断黑,两个半钟头,我们应该能到停车场了。昌云,你告诉磊哥他们,晚上就确定住我们来路上的十八洞宾馆吧。

7

前面更加开阔了一些,边上还有一条毛路子,我们就不要走河里了。我相信,这条毛路子一定会通到我们从停车场下来看到对面那条边上有不少洞的小路。

我们兴奋了,德哥第一个冲到路上,并冲上去两丈高到一个转角处,看着我们,要我们快点上去。我们上去了,前面的路尽管看不到路面,但路的痕迹很明显,我们踩在尺把深的草上也很踏实啊。前面的草浅了,却有一块巨石从山墈上横出来,巨石的底部与路面平行,虽说离路面只有两尺来高,我们也可以爬过去呀。

可是,这条路又把我们带到河里去了,我以为路要过河了,可河那边并没有哪个地方象路口呀。德哥也不管不顾了,提起脚竿直接就往河里走。昌云说,不行,辛苦了,冷水窝里清不得。可他阻止不赢,瞬间,德哥已到前面好远了。

我听昌云的,两个人在河里选择凸出的石头落脚。我看前面的昌云,他在大小石头上跳跃腾挪,就象段誉一样表演着凌波微步。我的脚竿子短一些,就远没有他走的潇洒自如,有几次鞋子里差点还进了水。德哥和鞋子捅,不要选路,走得最快,很快就不见了他的踪影。我们喊德哥,不知他确实走远了,或者故意装着没听到。他不应,我也要昌云不着急,我们走了这么远,前面应该总会有路了吧。

龙哥,我看到一个亭子,而且有路,你们快来呀。是德哥的声音,我们再走几分钟,就看到德哥站在一个亭子下了。亭子建在河左边,有条路往左边的山墈上去了。亭子下面的路过了一座桥,又到右边的山墈上来了。我们分析,左边那条路应该到我们吃饭的地方去了,右边这条路离停车场可能会近一些,还可以走到那条有山洞的路,我们就选择走右边的路。路面是一条条的石板,路两边还有混凝土浇铸的假树枝护栏。有这样一条高标准的路,我相信离我们的目标会越来越近了。

可是,我们上了一个大坡,路却平着往另一个山皂里去了。德哥要从一条小路下到河的方向去,我阻止了,这里前路未卜啊。只有一个小时就断黑了,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真的不能再探险了呀。而且,路是从十八洞村修过来的,一定会通到停车场去,发狠是跟着它走一些转路。走在这样的路上,不能看到洞子,不能听到流水声,但放心多了呀。

到皂心里了,路又上坡了。昌云一马当先,我上了这个坡,却有些吃力了。昌云说,老兄到底是大两岁,他再走几里路都没有问题。看着他风风火火的样子,我确实眼红他的体力。德哥看中了路旁一个陡峭的山头,要爬上去,我也随他,趁这个机会我就在路上喘口气,让昌云一枝独秀走前面百多米了。

昌云在前面催,你们是怎么回事呀?我气顺了,看德哥已经爬上了一个石顶。这个峰是由两个稍矮的石顶拱卫着一个稍高的石顶。高的石顶上不去,德哥双手叉在右边的石顶上,我赶紧抓拍了一张。上面应该是空旷的,可除了德哥露出来的上半身和高于石顶的几棵杂木,下面的世界都是黑糊糊的了。我也催德哥,你再不能在上面耽误时间了啊。

我们追上昌云,转了一个弯,前面又有一个亭子。我以为,石板路的出口,肯定就是去停车场的公路。上面是有一条路,却是一条土路。一个老者在缚柴,我们问他路,他说还有好远,要我们跟他走。有好远我不太相信,但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还真得跟他走啊。

老人说,这条路是十八洞村原来的主要出入路,现在修了新路了,他们就不走这条路了。啊,这么说,我们今天还不算走错啊。这时,天当真暗了下来,前面有一片民居,我们有了老人的这句话,就超过并甩开老者,迅速扑向民居。老人还在后面喊,这是苗寨啊,苗寨下面有公路,可以到十八洞啊。

进入苗寨,昌云又到前面去了。德哥去一家民居问路,人家却是叽哩哇啦的,互相之间不能交流。德哥还要东看看西看看,我仔细看房子,光线暗了,也看不仔细,只看出来整个房子都是木结构的。也有不是木的,那就是屋顶上的青瓦。我催德哥出来,又有一栋房屋高高在上,光线似乎还好了一些,德哥又大步上去了。我听见他与人家交流,还是没有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8

这里一啪生啊,还语言不通,我有点恐惧感了。我留给德哥一句话,你在苗寨做郎牯子算了,就去追昌云。我们到水泥路上了,昌元打德哥电话,五分钟后才等到他来。

有两个小青年骑着摩托车离开苗寨了,我想问,他们呼啦啦就过去了。我说,应该不远了,昌云,你打开手机地图定一下位。啊,昌云惊讶,这是双龙村,离十八洞村好远了呀!我说,是这样,你把位置发给磊哥,要他租个本地车过来接我们。

我们边跟着公路走,德哥还对下面垅里的一片民居和路灯下的几十亩水田感兴趣。可是,天已全黑了。我说,如果你要去那里,你当真就得在苗寨里留下了。

啊,一辆摩托车停在路边,正是那两个小青年。小青年能够听懂普通话,也能够和我们对话。他们说是中学生,读书要到二十多里外的学校去,所以要骑摩托车。因为疫情还没有开学,晚上就出来走走。

这时一个老年人过来了,一个小青年叫了老人一声。德哥又去问老年人,老年人也是一头雾水。小青年说,是他的奶奶,只会听、说苗语。小青年主动和我们说话了,我仿佛见到了熟人,主意也就来了,问他们十八洞停车场在哪里。他们说,知道,不过,有二十多里啊。我问,租你的车行吗?小家伙欣然答应了。我赶快要昌云打电话,磊哥说正在找车。我说,不要找了,昌云你赶快坐小青年的车去。

我和德哥坐在路边等了半个小时,才等来“大部队”。上车后,磊哥说,你们今天迷路了,太辛苦了。我是觉得有点辛苦,而且到现在才有了安全感,就靠在车上闭目养神。昌云说,他没有想通,都说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十八洞村有了产业,但是旅游是一个更大的产业,为什么就不能把扶贫精准到这个产业上,把旅游这块大蛋糕做好,规范好线路,建设好配套设施,我们今天也就不会迷路,不会走到人家双龙村的苗寨里来了。

我不能作壁上观了,便说,不是说旅游正在开发吗?为什么还不完善完美,就是为了要做得更完善完美呀。线路还是有的,我们今天走的小石板路和石板路都是线路。而且,据挑柴老人说,石板路就是十八洞村原来的主要出入路线。所以说,我们今天是从新路进,老路出,严格说,我们今天没有迷路,只是没想到这个圈子这么大。特别是昌云,你更不应该遗憾,你从新路进,老路出,又坐摩托车到新路口,又开车回到老路,只有你圆满完成任务了呀。再过几年,我们再来十八洞,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情况了。昌云说,对对,以后我们还来啊。

德哥说,以后我们还来,那我建议,今天就不在十八洞宾馆住了,他有个亲戚在凤凰开店,晚上直奔凤凰县。

凤凰县,好啊,我坐了起来说,那不是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吗?我们今天探幽十八洞,看了十八洞村的山水,再去凤凰县通通文气。我心里得瑟着,精神气又足了,能去那里,我的所有疲劳和恐惧感都没有了呀。

2020年5月21日作于溪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