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哥看到我几次,都说要出去走走,而且时间地点由我定。
上周四下午,我搜索娄底市的大山,新化的大熊山在我眼前一亮。最高峰九龙池海拔一千六百六十二米,是湘中最高峰,其海拔还是咱们九峰山的两倍;是蚩尤故里和苗、瑶族的发源地,我的祖先曾经也在这里定居;风景秀丽,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起始点。哈哈,我把几个有关大熊山的链接发给德哥。他回答,可以去。我便说,周日有雨,那就周六吧。
晚上我又追问,二百五十公里,要走三个小时,早上四五点钟就要出发,能够确定去吗?茶马古道有点诱人啊!他却回答,看去高椅岭好看一些不,路程差不多呀。
我知道,德哥对高椅岭已经心仪年把时间了,是被该死的疫情耽搁了。我说,那就先去你心心念念的高椅岭吧,时间还是周六,五点钟一定要出发。我又把有关高椅岭的几个链接发给他,并提醒,高椅岭是网红景点,海拔只有一百六十米啊。我只所以这样说,是对去这个只有大熊山十分之一的高度,还是有点不甘心呀。
德哥是村干部,又流转了百多亩田在手里。现在作田还没有开始,而村里杂七杂八的事情可有好多。周五晚上,我又问他,计划没变吧?他给我一颗定心丸,没变。
周日五点不到,我又在微信中朝德哥吹起了部队的起床号。他把一个车内视频发给我,应该是准备出发了。等了一会,德哥和爱人到了。
到渣江了,我征求他的意见,去西渡再走衡西快线吧。他说,还是上高速,石市站就不远了,到那里再往北走。不对呀,我忙阻止他,是往南,说好了去你想念的高椅岭呀。我知道,他是照顾我的那个“不甘心”。往南是吧,他说,那就去西渡上高速吧。
一路导航,下了高速,满目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了。红红的,少有的植被都映红了,到处都象铺满了红地毯。我们一边欣赏着,一边找早餐店。
德哥爱人惊呼,那就是一把大椅子,应该就是高椅岭吧。是呀,到一条大垅里,看得远些了,这样的椅子还不少嘞。但那一把特别大,特别高,耸立在云端呀。我说,嘿嘿,今天难度不大,我们可要到那把高椅子上好好坐坐啊。
哟,还真是呀,八点多一点,就到景区门口了。一件事必须解决,原计划下了高速早餐,可这一路来都没有看到早餐店。门口是有一家,严格说只能算是早点摊。太早了,我们大摇大摆开进景区,游客中心也没有早餐服务。那就到周边找找吧,我们又出了景区大门,沿着公路那边走,也没有早餐店。好在右侧山坡上盛开的桃花樱花,不但让我们秀色可餐忘记了饥饿,而且德哥大嚷着看了高椅岭,还要到这个樱花茶场乐园来做“采花大盗”。
左侧有一片聚居区,绕了一圈,“农家乐”之类的饭店有十几家,却不见专门的早餐店。问一个正在“农家乐”门口沐浴朝阳的店主,他说,所有“农家乐”都不办早餐。德哥说,是怪事嗒,他情愿耍,也不赚这个钱呀。我说,是不赚这个小钱,三份早餐三十元差不多吧,他顶多赚二十元。而他经营的中餐晚餐,就是一个小菜也不只赚二十元呀。
还是回到景区门口,点了泡面、蒸饺、油条、豆奶,花了五十八元,我们却没有吃饱。而且,这个时间段,这个早点摊,还只有我们这一起消费的。摊主是一对老年夫妇,还追着我们说没付钱。德哥只得耐心解释,一个五十,一个十元,你找了两元。
如此种种,出现在一个网红打卡点,我有些寒心,忙跳出早点摊,把门口的“高椅岭”标志收入相机。这个还不错,三个大字标志在高高的石头上。石头红红的,与丹霞地貌极为吻合。我是蹲下来照的,照片中高高在上的石头竟然顶到蓝天白云上去了,把整个天空都映红了。这样,我的心里也亮堂了许多。
车子停在外面的停车场,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徒步吧。是一节上坡路,坡两边都是绿茵茵的草地。左边几蔸铁树摆了一个造型,象手掌一样把我们头顶上的蓝天白云若即若离地托住了。我们的心情又好了许多,又开始有说有笑了。
2
到游客中心购票进入景区,我们又被前面的“石头城”吸引得欢快地跑起了步。“石头城”建在一个山头上,山头中间是一个水池,池里的水清亮清亮的,清亮得看出池底的石头也是红红的。
水池四周是一条环形路,路又被各种造型的石头群包围了。这些竖起来的石头都有三、五米高,横搁在上面的石头又让它们长高了不少。我们在“石头城”里粗线条地看,几乎看不到外面的风景。头顶是舒展的蓝天白云,脚下是生就的石头小路。如果不抬头,面前的世界都被红色的大小石头和石头路染红了。对了,就是中间的水池也更红了,蓝天白云再落在里面,就变得五彩粉呈了。
从“石头城”“突围”出来,外面的世界就很开阔了,那把高椅子正襟危坐地向我们招着手。从山顶往下看,椅背上有一条条深青色的痕迹。我笑着说,这是个网红景点,近几年才与世人见面。这些痕迹莫不是挖矿形成的,矿没有开采价值了,就被网上炒红了。德哥说,不可能,那是水,是雨水和平时石头缝里浸出的水流下来的痕迹。我说,水滴石穿,你们看,痕迹处似乎都凹进去了,那有朝一日会不会——。德哥说,不会,水流在而不是滴在坚硬的石头上,就不会穿了,这些痕迹只是色深了一点,常年累月,历史已经积淀几千上万年,并没有凹进去多少啊。
我们讨论这个话题,走得慢一些,看其他游客,都没有兴冲冲地阔步前进。而且,他们大多都不走在石头路上,象一群散兵向高椅岭发起冲锋。说是冲锋,也不象,因为他们走得悠悠扬扬的。
石头路基本上是大石头的最脊处,两边象龟背一样慢慢地低下去。我也朝一边走去,边走边想。对了,农村修路,不管是机耕路,还是硬化了的村道乡道,都要修成中间高两边略低的龟背路,路面才不会积水,才会年久不坏。在这里,山岭上的路基本上是平的,路上又没有树木柴刺,游人也就喜欢走这样的龟背路。
走着走着,我又发现,游人喜欢这样的龟背路,还有一个理由。是山两边的沟沟壑壑错落有致,煞是好看。最边上有护栏,我们也放心大胆往最右边走去,靠在护栏上,就能够把这些沟沟壑壑看清楚看明白了。
哇塞,面前就有一条大沟壑。沟壑的三方都象高椅岭的椅背,色彩深浅相间,象一把把梳子直插沟底。龟背路是红色的,沟背也是红石头,有了这些梳齿,加上越到沟底,光线越暗,就把沟壑里映衬得成深红色了。沟背和上面一样基本上是圆平的,一览无遗。也有不平的,也被一洼洼的绿草和黄苔抹平了。而且,这些绿草和黄苔点缀在山上,无处不在,象大姑娘眨着青春的眼睛挑逗着游人。沟背的水痕一直到沟底形成了水线,再汇成小溪。小沟壑到前面转弯变成了大沟壑,小溪却突然变成了水面。知道了,肯定是大沟壑的尽头修了一座坝,把水拦了起来,就形成了山水相间的效果。
龟背变窄了,我们回到路上。左边的椅背下面,水面更大,越到下面越宽,有几里路长啊。从水面看过去,还真有几座实实在在的“大坝”进入眼帘。德哥却说,这不是坝,是浮桥。我睁大眼睛看,还真能看出就近的桥面离水面都有一定高度。我说,浮桥也不是,但确实是桥。不过呢,最下面肯定有坝,才能把水留住。只不过,这座大坝,我们看不到而已。德哥紧盯着最近的一座桥说,这些桥肯定是供游人们在上面穿梭而过的。我边走边说,这座桥就不去了,我们今天爬到高椅岭上后,就从最下面的桥横过来。德哥点点头,跟着我走,却又回了几次头,恋恋不舍的。看德哥的眼神,今天的徒步,可能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龟背路又变得陡了,成了石梯路,我拾级而上。德哥心里放不下那座桥,又是两个人在一起,有点粘糊,走得就慢一些。我就走快一些,让他们在后面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秀恩爱吧。看到了一个景区标志,我还是催德哥,快过来呀,这条登山路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叫“登天云梯”嘞,爬到最上面又有个“美丽姐”,我们还是上天去找“美丽姐”吧。我笑了笑,其实,是“美丽坦”。
我惊讶这些石级都是在原石上开凿的,回想一下,更惊讶了,过往路上,竟然回想不出一条石头缝隙来。进入景区后的上坡路是原石路,“石头城”里和龟背路都是原石路。走在这样的石级路上也就更踏实了,我打起飞脚走,超过了一支又一支爬山队伍。而且,还感染得两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也跟着我跑。我故意跑慢点,有一个男孩还想超过我。我压着节奏带着他们跑,惹得他们的母亲在后面连声喊,你们慢点,慢点。如此,我就更节奏了。尽管跑得不快,但德哥他们已是踪影全无了。
石梯路越来越窄了,游人亮开手就能同时抓住两边的护栏。网络上介绍,景区未开发前,两边没有护栏,体力好的爬山人都只能紧盯着山脊的小路走,一旦分神,或者走偏了,都有可能葬身悬崖峭壁。这时,我的气有点不顺了,就扶着护栏歇了一会,看两边,还真有这种感觉嘞。再看前面的游人,也是扶着一边的护栏慢慢往上爬。嘿嘿,歇了一会,我气又顺了,面朝逐渐变陡了的石级大步往前走。又超过了一个个扶着护栏的游人,也把两个男孩远远地甩到后面了。
石级越来越陡,我又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好在今天还早,既是网红景点,把景点捧红对它情有独钟的,大多是年轻人。毛主席说,年轻人朝气蓬勃,是早晨八九点钟时的太阳。而如今的大部分年轻人,这个时候却还在“赖被窝”。也不是绝对的,这些游人中也不乏年轻人呀。只不过在这里,大部分人都被我甩在身后了,我就是气喘吁吁,也不要顾忌被别人发现了,特别是被年轻人把我看老了啊。
转过一个弯,后面一下子不会有人跟上来,我就停了下来。又歇了一会,我继续走,感觉前面不远就是最高处了。到了那里,最高处还在前面,右边有一条山排路过去。应该是殊途同归,最高处也不高了,爬山不到最高处是什么爬山呀?也许有人是来游玩的,那就让他走山腰路吧。海拔只有一百六十米的高椅岭都不爬上去,那是什么爬山人呀?再说,我不是要到高椅子上去正襟危坐吗?还有,它叫“美丽坦”,如果不上去了,心情能够“美丽”吗?嗖嗖嗖,我一鼓作气,十多秒钟就爬到了最高处。
可是,“美丽坦”上,一堆建筑材料拦住了我,让我心情有点不“美丽”了。我看了看,右边准备建一个游客休息的地方。我踩着材料上去,护栏只露出两尺高了。对了,我刚好在护拦上坐下,不是想坐到高椅岭的椅子上吗?这个目的我终于达到了。想到这里,心情就越来越“美丽”了。我得意地看着对面的爬山路,游人已经多了,他们努力往上爬,可每个人都细细的,看不清谁是德哥他们呀。
山顶路与山腰路的交汇处,有人出现了,首先进入眼帘的还是那两个男孩。他们朝我走来,心情很“美丽”。不错,我朝他们伸出大拇指,又招了招手。他们上来了,有几个游客也上来了。
几个游客看到这堆材料,摇了摇头,走回头路了。两个男孩,也被他们的母亲喊回去,他们都奔山腰路而去了。
德哥他们也上来了,我们终究是统一战线的,他们都踩着建筑材料上来,和我并排坐下。我说,终于不虚此行,坐到高椅子上了。德哥纠正说,只能说坐到高椅岭上了。因为椅子座位在下面,这是椅背呀。是呀,我说,不过,那个座位谁也不敢去坐,椅背在座位的上面,而且是最上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你心念念的要到这里来,我们还坐到椅背上了,应该满足了。
是要满足了,我看今天来得值,那就继续走吧,德哥边说就站起身朝前面走了。我知道,他说的这个“值”,是对我和“大熊山”说的。我的观念也慢慢转变过来了,也就随他继续。不想做他们的“灯泡”,我又迅速超过他们。
可是,前面并没有其他人呀,我睁大眼睛问自己,那些山腰过来的人呢。稍一迟疑,德哥就到我的身后了。他说,前面也有一个山头,好象和高椅岭等高也。我回过头瞄着,是没有多大差别。我说,还是高椅岭高一些,当然,我们要跳出这两座峰,在山下看,就一目了然了。德哥当真往山下看,他说,有道理,但从这个峰下陡坡,到一个山脊,再下一个坡,就可以到第一座桥上去。然后,再到第二座桥上去……
是吗?今天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我有些不甘心。我不说话,几个纵步就迈到这个峰上了。高椅岭上的峰顶与众不同,还真象椅背最上面的横木,中间略高,两头略低,所以叫“坦”。而这个峰顶和大多数峰顶一样,圆圆的面包状,上面还准备建设一个圆形的凉亭。德哥瞄准山脊朝山头边上走去,找到了一条小路,就要下去。
我却有了新的发现,右边人声鼎沸的呀。一排山体上,竟然还挂着一条长长的绕过了几个山头的栈道。再往回看,几群人正从谷底往栈道上爬。再往回看,又有几群人从高椅岭方向落差很大地往谷底下行。啊,上爬和下行的路都好惊险也,那些山腰过去的人原来都到那里去了。我大呼,德哥,你快上来,那里才是主道。德哥虽然上来了,还朝山脊和桥看了好几眼。
3
我们很快回到山腰路上,跟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朝谷底走。不错,这边的景色让我大开眼界。如果跟着德哥从那个山脊下去了,从那座桥上回去了,就算再走一座桥,再走几座桥,那此行就太冤枉了。
这条山脊两边,右边谷底是一条基本平躺的大山沟,又连绵了不少的小山沟。山沟最下面很窄很暗,但有曲径通幽,长长的,两边陡陡的,应该就是所谓的“石斛一线天”吧。那么说,“一线天”的曲径和石壁上,肯定生长有名贵中药材石斛呀。
路左边的山沟更近,从高椅岭下到谷底基本上是立着的,好象是几个半躺在我们身边的“睡美人”。沟体的红色深浅相间,比起爬高椅岭之前看到的又大气磅礴一些了。要把它的全景特别是半躺半立的仪态拍下来,还得跑到谷底去。
我一阵猛跑,超过了好几起游客。拍完了左边半躺半立的“睡美人”,又拍了右边平躺着的山沟;拍了前面蜿蜒曲折似长蛇的栈道,又回过头拍了急奔而下似游龙的山脊路。还真是一条游龙,因为脚底下就是水面,这条“龙”还真游到水里去了。
啊,我知道了,这个场景正是网上宣传的主照片,我说它是游龙,这条山脊路正是“龙脊”也。这一条玉带似的水面,也是高椅岭那边的水面无法比拟的。两边的山比那边高、陡和险峻,映衬出来的水面也就更红、更平静和更幽深了。往两边的山体看,深浅红色的分布也不一样。山体上面稍缓,色浅一些;下面越靠近水面,更陡,色深一些。我想,在这样一处好地方,如果能够留下自己与自然的合影就好了。
啊,前面有一个凉亭,还真是一个照相的所在。喇叭里喊着,根据景区宣传需要,免费为游客拍摄照片。是吗?我跃跃欲试,德哥他们却一闪而过。摄影师把我安排到一个最佳位置,拍摄好后,免费送我一个钥匙扣,并要我到前面免费领取相片。
追上德哥了,他小声说,肯定不是免费的。我不解,说得如此清楚明白,不免费,行吗?德哥狡黠地说,这是套路,钥匙扣是免费的,相片嘛,你想要,就得掏腰包啊。到那时,人家把握了你的心理,你不要还不行啊。我还坚持,连说了两个“不可能”。
过了照相亭,就要上坡了。上了一个缓坡,走了一节平路,又要上一个急坡。坡都是在山脊上,右边是悬崖,左边是先前看到的稍缓的山体。说是缓,起码也有六十度。德哥扶着护栏看水面,竟然大惊失色,有路下到谷底呀!而且还有人走!我们匍在护栏上看,虽说没看到人,还真有几十个踩脚的小地方延伸到谷底去。我说,肯定是建护栏之前,有探险者开发了这条路,如今,没有谁敢涉足,也不准谁涉足了。
山坡上的路,还是在山体上凿的石级路。突然,耳目一新,前面是木板路了。木板路悬空在山体上蜿蜒而上,已经进入栈道了。对了,这边山体上,不但靠近水面的山体是劈陡的,只有一节稍缓的,最上面的山体也是如此呀。
看清楚了,悬空栈道是钢架结构的,每一级都是厚厚的木板铺就的。德哥的爱人问,日晒雨淋,木板烂了怎么办?我说,木板一旦有烂的迹象,随时可以小换,十年之内,肯定还要大换。
一边讨论着,我们跟着栈道爬了两个“之”字弯,又爬上一段直行路。德哥爱人走得慢一些,我安慰她,最上面的平行栈道,主栈道是往左边山体过去了。右边也有栈道过去,感觉还宽一些,虽然视线挡住了,那里绝对有一个休息的所在呀。
上来了,右边的栈道虽然只进去了十多米,却真是一个休息的所在,好多游客已经在那里三三两两了。对了,这是观景台。而且,还真比其它地方宽不少。栈道的木板还是那么宽,多出的部分是米多宽的玻璃。我惊呼,这里也有玻璃桥也。德哥却说,这是玻璃栈道。他又改口,严格说是半玻璃栈道,你敢到上面去走吗?
有什么不敢的,我迈开步子就去。说归说,我走过去还是小心翼翼的,而且要看着钢架的位置才落脚。一个游客指着我笑,我知道她是笑我的言行不一。
扶到护栏上了,我就胆大多了,嘿嘿嘿嘿,洋洋得意的。这时,对面的“龙脊”路上有人“啊”了好几秒钟。我立即接龙过来,“啊啊啊”十几秒钟才停。对面又有几个游客接上龙,还“啊”个不停了。
一个游客却泼了一瓢冷水,你们都还没有“啊”到高潮,没有听到回音啊。我明白,为了“啊”得时间更长,开始我没有全力以赴,是有保留逐渐提高音度的。德哥帮我解释,对面的山大多都比这里低,就是高椅岭也只敞点头,哪有回音啊?
这个游客还不信,自己也“啊”了起来,“啊”完了,也没有回音。他摇摇头,才不好意思跟着栈道往左边去了。
不过,这时整个山谷里,“啊”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德哥说,这下“啊”出效果来了,你们互相之间的“啊”,就是互相之间的回音啊。
好了,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也往左边走。栈道出于地形和美观的需要,虽然时高时低,但基本上是平行的。栈道上时不时也有玻璃板,只有米把长,大人完全不必惊慌,可以一步跨过去。有了半玻璃栈道的体验,我与众不同,偏要放心大胆地故意在上面踩一脚。
那里有火山口也!德哥惊呼,我们停了下来。对面的位置已经从圆形山头的山脊路上下来,又过来一些,地形比栈道低多了。滚圆的山坡上,有一个小山头鹤立鸡群,而山头顶上又凹了进去,形成一个圆圆的圈。圈里圈外的土是松的,略呈白色的,在红色的山体上特别显眼。这些略白和松的土壤,似乎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形成的。我知道不是火山,但说不出否定的理由,只能保持沉默。
好多流水也!德哥的爱人又是一声惊呼,把我从沉默中拉了出来。是呀,“火山”下面的那一面山体,隔一定距离都有薄薄的水流流向水面。我明白,前面看到其它山体的深红色,也是下雨或雨季时这些薄薄的水流造成的,只不过大部分时间它只是流水的痕迹而已。而这里山坡平缓一些,能够留住水,地下水丰富一些,一个艳阳天,也就能看到水流。我说,还有美中不足,这一节山体要是上半部分象人的额头一样突出一些,我们就能看到水线了。如果是一条条水线,形成一面水网,就是一道更靓丽的风景,别有一番风味了。
4
栈道绕过几个山头,尽头是一栋小屋。石壁上的“旅游线路”还在继续,项目却是攀岩。德哥问,去试试不?我说,虽说没有生命危险,但不是专业人士,我就不出那个洋相了。
栈道没有了,我们跟着护栏路上山。上了坡,就不是原生的石头路而是水泥路了,这个山体应该也不是整体的石头了。原来只有栈道以上的山体上有树木,其它山体也只有山顶上有树木,每个山顶都象戴上了“帽子”,一个个显得有“绅士”风范。现在,地表有土了,路两边的树木也逐步繁多和茂盛了,令我心旷神怡,步子自然也就加快了。
德哥他们又被我甩到后面了,山体上还有很多石桌石凳,我索性坐下来发朋友圈。前面就是取照片的地方,龙哥你把照片取来看看,是德哥他们来了。好啊,我兴致勃勃去取照片,却取得十分扫兴。真如德哥所说,还是要收三十元钱啊。德哥说,他到韶山去就遇到这个套路,他们利用你的心理请君入“套”,知道你也会自觉钻进这个“套”。
算了,我们继续爬到一个山头,上面也有很多房子。德哥他们上厕所了,我独自往前面走。这里有一个更高的观景台,可想要“更上”这几层“楼”,必须坐电梯上去。电梯边上还有一个大秋千,有人在上面大呼小叫的。这些都要收费,我不去赶这个热闹。下山的路侧有几条长椅,我坐下来等德哥他们。
刚坐下来,电话响了,是株洲朋友“李生”打来的。他说,刚看了朋友圈,兄弟到郴州来了,他要尽地主之谊啊。我问,你不是在株洲吗?他回答,那是几年前在那里陪读。我又问,你到底是什么单位啊?他回答,广铁长沙站,但单位设在郴州啊。我说,我们下山还要一定时间,而且离郴州市区还远,见面嘛,以后有的是机会。他说,那不管,神交快十年了,今天一定要见一面。恭敬不如从命,我只得说,你发个位置来,今天不见不散!
趁着德哥他们还没有来,我回忆起这个“神交”。
一六年十月,我带着侄儿凯凯爬了家乡的仙鹅峰,写了游记《梦游仙鹅峰》,并放到微博上。一个读者点赞收藏评论,还主动要求互加微信互留电话。他说,看了这篇游记,勾起了他小时候在外婆家打住的美好回忆。文章中的好多内容,他都似曾相识。为此,他还带着母亲回了一趟仙鹅山,找那些回忆的实景。
之后,我在网上发的所有作品,他都要点赞评论。第二年,我和战友爬曾国藩古道,他也蠢蠢欲动。却因特殊原因,我们擦肩而过。至今快七年了,我只知道他的微信名“李生”,他只知道我的笔名“冰清”。我们之间只有文字电话沟通,始终未能逅面。虽说“十年”有些夸张,“神交”却恰如其分啊。
我们相见恨晚。可是,快十一点了,我只得电话催德哥。德哥说,爱人已先过来了。
一会儿,他爱人过来了,他还没有过来。应该也快了吧,我站起来看山下的景色。下山的方向,左边一枝油茶横插过来,尽管谈不上枝繁叶茂,但在这个空旷的世界里已经难能可贵了。右边一株落叶乔木也过来与油茶“牵手”,宣示着它健壮的身体。对了,一个花容月貌,一个四肢发达,这是一对情侣在秀恩爱啊。对了,他们的秀恩爱,又和德哥他们如出一辙。对了,我也有啊,“神交”七年的朋友伸来了橄榄枝,我们今天也可以见面了。想到此,我走到它们身边,透过它们看它们身后的世界。
啊,摆在我面前的水面比先前看到的都要大。左边排列着四个水汊,水汊大小深浅不同,栈道下面的水汊应该是最大最长的了。水汊两边都有山岭,包括脚下的山岭,就有六条山岭直插水面。越到水面,越没有森林植被。它们光秃秃地红光满面春光无限地秀着肌肉,又象是几头大鲸鱼正在埋头喝水。光看水面,面前是个最大的水汊,粗短一些。对了,整个水面又象一只大手,五个汊是手指,面前这个大水汊是大拇指,其余四个大小长短不一的水汊是另外四个手指呀。
龙哥,你打他电话,我手机在他包里,德哥爱人把我从想象中拉了过去。德哥接到电话,问我们在哪里。我说,在下山的路口上等啊。他说,我怎么找不到你们啊?
这时,左边有断断续续的说话声被风吹来。发乱话,左边的一条山脊路上,两边都有护栏,好多人,人气还旺一些呀。是这对要牵手的情侣,是这个似手掌的水面让我一叶障目了。我对德哥爱人说,他应该是到那条路上去寻我们了。
还有人行天桥也,那么高,还有人在上面走也,他应该是去那里了,德哥爱人点点头说。嗨,又是那条人气旺的山脊路一叶障目,让我对人行天桥视而不见了。我说,电话里说不清楚,我先去追他,你慢慢来,免得他寻到前面好远,找不到我们就着急。
我朝山上的建筑物走去,背后的山脊路一下子就找到了。我笑了笑,是我不喜欢这些自费项目,又让大秋千和电梯观光楼把这条主山脊路一叶障目了。
我一边跑,一边大喊着德哥。可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莫不是他当真跑下去好远了。在那里也,德哥爱人在身后不远处提醒我。是呀,德哥在前面的一个山头上,举着手机正在东张西望,象一个无头苍蝇在窜着找我们嘞。是他,但距离并不是很远,怎么听不到我的呼喊呢?我也不追究这个问题,咬定目标了,肯定会比目标中人走得快和准。我招呼身后的女人,你慢点,然后不顾一切朝德哥扑去。
追上德哥了,我们等着他爱人的到来。我告诉他,樱花茶场乐园去不成了,朋友约在郴州市里中餐。中餐后,看是不是就近再看一个景点。他说,那好,花花草草的,我知道龙哥你不钟情。在这里,看到的人行天桥好惊险。两边有扶手的吊索,也有护栏,脚下也有不知什么材料做成的板材,但这些踩脚的板材隔尺把远才有一块。这尺把远的空不但不能失足,就是眼睛看着也会严重恐高啊。德哥说,这边还有索道嘞,不过,都是自费项目。
索道跨过水面和山头,直接就到“石头城”不远的山头上了,利于有些体力不支的人安全返回。我们不想浪费这个钱,体力也没有问题,那就继续走吧。
刚才下坡是原生的石头路,石头路过了这一路较平的山脊,上坡又是水泥路了。德哥聊发少年狂,拦着爱人一定要背她上这个坡。一番软磨硬缠,爱人终于爬上了他的背。我揶喻,看你猪八戒背媳妇,背得好远。
稀不要紧!德哥说了这四个字,背着爱人下箭一样就到前面去了。我忙拿出手机追上去,把“猪八戒背媳妇”的镜头拍了下来。上了一个坡,又连篇累牍上了好几个坡,还看不到顶,德哥只得把爱人放下来。
爬到山顶上,再下坡,又是原生的石头路了。到一个山坳上,还有开凿的小石梯从左边护栏外下去。我们的头伸出护栏外,看下面还有一个不小的洞。德哥不容分说,就爬过了护栏。太危险了,凿的一个个梯眼太小,德哥的一只脚都落不下。而且太陡了,还没有什么东西援手,我们都大喊德哥回来。
可是,德哥头都不回,只是说,梯位上有这么多羊屎,这个洞里肯定养了一群羊。一群羊?我不相信,一头把羊曾经到过这里还差不多。不说放羊的人天天在这里爬上爬下要冒着生命危险,就是一群羊挤着上下,稍不留意,也会滚下去。德哥说,这我还不知道,我也养过羊,我都可以上下,放羊的人轻车熟路有什么可怕的?一群羊,也不会乱走,有一个带头的羊,它们和你们当兵的一样,也知道服从命令听指挥嘞。
是呀,德哥也养了两年黑山羊,我无话可说了。知道德哥对感兴趣的东西一旦沾上就舍不得放手,我索性去看洞子下面的山水。水面在这里也有一个小汊,小汊两边也有几头小“鲸鱼”在喝水,又形成了几个小小汊。山坳的位置离水面,到现在是最近的,我也就看得更真切,好象还听到了鲸鱼“叭啦叭啦”喝水的声音。太阳快要当顶了,温柔的阳光照在水面上,两边的山体倒影在水面下,色彩和层次的反差非常明显耐看。
但是,我内心有点着急。“李生”与我的约定有半个钟头了,可德哥硬是在洞里呆了十来分钟。是我和他爱人轮番地喊,才把他喊上来的。
他说,洞里很舒适,看羊屎的量,应该是养了几十只羊。我说,不可能吧,怎么没听到羊“哞哞哞”地叫啊?应该是为了安全起见,又为了不污染环境,既是在景区里,就不许养了,是去年的羊屎吧?不是,德哥说,新鲜的羊屎他还是看得出来的,肯定是赶出去放到山上去了。
我们又上了一个坡,再沿着山脊路返回一些,又要下山了。才下去一点,就听到游客山呼海啸般的闹腾,又听到有人“啊”了十几秒钟,竟然有一股水柱扶摇着冲向蓝天白云。对了,我说,下面有个“喊泉”,我们也下去喊吧。德哥说,也是要收费的啊。我说,我要喊,他总不会堵住我的嘴巴吧。于是,我迅速而下,下到半腰时就开始“啊”,还真有一股水柱冲向天空。下面也有人“啊”,应该是我的“啊”也起了作用吧。
到浮桥上了,看到喊泉“喊”的地方就在左首,十元钱一次,游人可以利用大喇叭加大分贝“喊”。如此说,我的“啊”所起的作用,可能是杯水车薪了。我有点失落,就朝桥中心大步走去。在桥中心看水面,又是两个大汊。一个是从栈道下面过来的,一个是从观光电梯下面过来的。中间一个大山头大得就好象迎面而来,山上有树木倒影在水里,把整个水面都染绿了。
我到桥的东头了,德哥他们还在桥上照相。我说,你们再过来一些,以大山头为背景,绝对美不胜收。他们这样照了几张,还舍不得走。我说,德哥快过来,我们一口气冲上这面山坡。德哥却摇摇头,本来我是催他们赶时间,没有达到效果,但话说出来了,我只得赶鸭子上架了。
为了节省体力,我只小声喊了一声“冲啊”就开始了,而且是小跑。跑到半程,我就有点吃不消了。我坚持着,速度慢了,但还能一步一个脚印。超过了所有人,前面却还有四分之一的高度,我只得停了下来。我本来是以此催德哥加快速度,知道他体力好,我就是比输了也无怨言。他们也到山脚下了,是两个人厮守,没有这种冲动也能理解,已经上坡了,那我就在上面等吧。
紧走几步,就完成了余下的四分之一。看前面,“石头城”已经不远了。可是,前面又被一个天然湖拦住了。德哥他们上来了,我们沿着山脊的原生石头路往上面走。尽管有坡度,但是缓坡,我想带着他们走快点,就扯起脚竿子走。走了一会,没有看见他们跟上来,但知道他们绝对在跟上来的路上。
5
我超过了好多人,可前面还是源源不断的“大部队”。我跟着“大部队”下坡了,前面有一座拉索桥。这座桥与之前的浮桥不同,两根粗壮的钢丝绳把桥面抬离水面两三米。“天然湖”在这里也很漂亮,阳光直射在湖面上,均匀地在湖面四周镶了一圈金边。
上桥了,我回头看下山路上,还是没有德哥他们,那就过桥后等他们吧。冲到桥中间,桥有些晃动了。我索性张开双脚,八字步向前跑,桥身晃动得更厉害了,惹得桥上的人们纷纷抓住两边的网绳。但并没有谁责怪我,反而回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这场我与游人、桥梁的互动,持续了二十多秒钟,才结束。我在桥头上张望,德哥他们应该会在下坡路或者桥梁上来了。可是,我等了十来分钟,他们也没有进入视线范围。
景区门口小吃摊上的老母说,要走三四个钟头,那时我还不相信,高椅岭这把高椅子就在眼里呀。大约九点钟进“石头城”,现在十二点十多分了,我和德哥还是“强弩”,他的爱人应该奈不何了。德哥他们,应该是在哪个荫凉处休息了。
在山上,“李生”估算我们的行程,就安排,可能要到一点钟才能中餐。时间应该还不成问题,我就横过水泥路,到坡上的草地上坐下来等。这边桥头有一个红色的心形拱门,游人们成群结伴笔直而来,有些还是出双入对的那一种。我忙拿出手机,紧盯着桥面,一旦德哥他们出现,等他们走近,就给他们在心形中来一张合影,绝对会让他们喜笑颜开的。
可是,又等了十多分钟,大多数游人都去中餐了,桥面上已是稀稀落落了,还是不见德哥他们的踪影。这两位同志,难道是在某处荫凉中来了激情,知道我这个“灯泡”离得远照不到他们。这个家伙,也太得意忘形了吧。十二点半了,我不得不采取行动,光线照不到他们,声音应该可以惊动他们吧。我站起来,大喊“德哥”。喊了十数声,竟然没有惊动他们半分,他们“我自岿然不动”。是不是我把他们想象得太那个了?是不是我看花眼了,他们漏了过去呀?我沿着水泥路走,心想他们绝对漏不过我的“火眼金睛”,那就打个电话吧。怎么啦,电话关机,是不是他们真在做那事,故意关了的。我又侧过身子,大声喊着德哥,我的声音之门他是无法关闭的。
一会儿,电话来了,是德哥。我问他,到哪里了?他回答,快到景区门口了。怪事,我问,你们是怎么走过去的呀?他说,是从最上面的桥上过来的,他要言而有信,上山时就说好了的,要从这座桥上回来呀。我说,再上去路况不好呀。他说,哪里,也是有护栏的路呀。看样子,又是我被“大部队”一叶障目了,才没有看到那条路;也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才没有想到他念念不忘的那座桥。我有点不好意思,忙说,你们在门口等,我赶快过来。
右边不远处,遍山遍岭都停着车,难怪战友新伟问我排上队没有。所谓的网红景点,来晚一些,不但难排队,就是找个停车位也麻烦。这些车都是从景区门口开过来的,跟着它们回去肯定近一些。但是,在车子窝里钻,也许还慢一些。
跟着山脊路上去一些,也有一座拉索桥,过桥后再下去一些就是“石头城”了。我错怪了德哥他们,耽误了这么久,我无拘无束地跑着,要在这条路上找回一些时间。
“李生”来电话,说他把娘也请来了,母亲也想认识一下你这个娘家人,和你聊一聊泉水村以及仙鹅山。妻子小孩都带来了,尽管没在家里招待兄弟,保证你有一种家的感觉。你们快点来吧,但又要慢点开车,保证安全。
从“李生”的言辞间,我听出了急不可耐。我就哄他,已经到景区门口了。其实也不算哄他,越来越近了呀。
我又说,下午还想去哪个地方看一下。
好啊,他爽快地回答,早就为兄弟预备好了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去处嘞。
2023年2月21日作于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