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的“八一”活动场所,去年“八一”时就定好在井冈山。其实,我早就想去井冈山了。考虑到"留守部队"的战友们都是农民兄弟,经费不要太多,把周围不太远的红色景点和名人故居浏览个遍再说。
这二十年,韶山、花明楼、板仓我们去了,几个元帅的故居我们也去过,曾国藩的富厚堂、白玉堂我们更是耍得不爱了。
去年,我们兴致勃勃到桐梓山红色旅游公园。在回程的车上,我向战友们郑重宣布,明年的“八一”活动,就是去井冈山啊。我又说,经费问题,我们也不会那样囊中羞涩了。军人优待证下半年会陆续到我们手里,井冈山是红色景点,应该是可以优待的。
“五一”期间,我们部队二营三连家住江西宜春的战友在井冈山组织了活动,并邀请了外省的一些战友参加,衡阳的李华夫妇也去了。
5月4日,李华把一些活动图片发到"金溪战友群"里,并说,咱金溪战友也应该拉出去走一走。我说,可以呀,你跟朱院长提一下,反正是“大部队”不去,我们“留守部队”也要去。
6月27日,得到“大部队”不去的消息。我立即在网上找到了锦福农庄,并和黄老板微信联系上了,吃住都定在他那里。我说,组织好之后,提前十天会告诉他。门票也要他问了,优待证可以享受门票五折。
7月10日,我在群里通知,计划29至30日去井冈山参观黄洋界、龙潭、博物馆、八角楼等景点。确定活动经费为每人五百元,带家属另加三百一人,并请大家正式报名。
等到20日,我联系黄老板,告知他29日我们过来,只有七个人,要他准备中餐。因为有秋阳老婆,我要他开三间房。
21日,我在网友的文章中又发现了小井的毛主席旧居和领袖峰,立即告诉大家这个景区也要去。
25日,正式通知出台了。一是29日早上六点钟,在派出所出发,国成和秋阳夫妻可以在路上等。二是行健准备车辆,要提前检修。三是大家准备好身份证、优待证、雨伞和充电器。四是大家休息好,不要感冒。我把这两天的井冈山气象信息也发给他们,告知好在这两天最高温度只有三十一、二度。
27日,行健提醒有台风。国成说,有台风正好,温度还低些。是呀,我查了,这两天都在三十度以下了。我们是去圣地井冈山,我们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坚决不怕台风“杜苏芮”!
2
29号凌晨四点多,我就起床了。五点二十八分,我在群里吹起了起床军号。很快,修伟、国冬、行健都来了。五点五十分,我们提前十分钟出发。我告知国成和秋阳,他们也在路上等我们了。
六点半,我们就在渣江吃完早餐。十多分钟后,便在石市上了许广高速,再走衡邵、泉南、武深和莆炎高速。下了高速,十点多一点,我们就到了锦福农家,黄老板的母亲、妻子在禾堂上迎接我们。
锦福农家其实不大,前面是一排刷了墙漆的抖壁头屋。中间是堂屋,正中挂了毛主席像,两边有习主席到井冈山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合影。堂屋上首摆了一张大圆桌,右侧的房子里也有几张圆桌,都是供游客就餐用的。
再右侧是一层的厨房,我们惊讶平房屋顶是用密集的树木支撑的。黄老板说,是二十多年前建的,那时这里没有公路,水泥要人工从四公里外抬来。那么长的钢筋就更没有办法,就只能用这些木料代替啦。搭帮党和政府,2002年修了公路,后来又加宽铺了水泥和柏油。他的陡壁头屋才改头换面,才有了后面这一排红砖瓦房。
国冬说,更要搭帮我们湖南的毛主席。那是,那是,黄老板边说边带我们到红砖瓦房里看了房子。黄老板说,已腾出来两间,还有一间正在腾。
国成说,都是大房,两张这么大的床,开两间房够了,他们夫妻一间,我们五个人挤一间。吃饭的问题,我把黄老板叫到一边,说就两百元一餐,随便你弄。他眨了几下眼睛,立即回答我,那就荤素搭配,六菜一汤吧。我又补充,早餐十元钱一个人啊。
休息一会,黄老板的妻子就在楼下喊,请我们到下面坐一下。堂屋前面的一张方桌子上,摆了两大盘洗净切开的黄桃和奈李。
聊了一会,国成说,我们“经济半小时”吧。黄老板左寻右寻,却只寻来两副扑克。国成要打字牌,黄老板说,他们这里的人不打字牌,商店里也没得卖,估计要到井冈山市里的超市里才会有。
我们大多在车上打了瞌睡,中饭后都很兴奋,就不午休了。按原计划,下午要看一两处地方。黄老板说,黄洋界离这里最近,他先送我们去那里。
走了十多公里,到一个观光车停靠点。黄老板说,其实他的家就在这个山下面,只不过是上坡,就转了这么远。他问了一个工作人员,这里可以进去吗?工人人员回答,没有票不能进去,要买票也要到前面的黄洋界出口,步行进去十多分钟才行。
到黄洋界出口,黄老板说,从这里进去,步行到黄洋界可以购票,但是你们的车没地方停。我建议,你们把车一直开到游客服务中心去,在那里停车购票,然后坐观光车选择景点游览。我就不送你们了,太远了,你们导航去就是了。
一点钟,我们到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一点十五分就购好了票。我们是退役军人五折联票,行健的优待证正在办,有关部门出了个证明也准数。
我们到观光车站,大家不约而同上了去黄洋界的车。路经大井、小井、龙潭,我心里有个计划了。这条线路最终是到黄洋界,我们看了黄洋界,再坐观光车回来看其它景点。今天下午,至少可以完成黄洋界和龙潭,其它该看的景点,可能只能留待明日了。
3
我们刚从黄洋界下来,两点钟又回到了黄洋界。首先看到的是黄洋界游客服务中心,我明白了,黄老板要我们步行十多分钟就是到这里购票。服务中心的面积好大,每面墙上都介绍着黄洋界。他们都进去了,步步深入研究着这些文字和图片。
看了一会,我就觉得不对了,这是“炮声隆”的黄洋界吗?有个工作人员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们要去黄洋界,要上二楼啊。我一声号令,上楼,“咚咚咚”就到二楼上了。再转一个弯,满目就是逶迤绵延的大山了。我想,原来的黄洋界应该就在这座游客服务中心下面。
横过一长节观光台,我们扫脸进入黄洋界主景区。集合人数,国成和秋阳没来,他们是曾经和现任的支部书记,应该还在一楼观赏学习呢。呼他们上来,也扫脸进了景区入口。
都到位了,我一个箭步,就迈到上坡的石梯上,再一个冲锋就到了石梯的最上面,耳畔还响起修伟的加油声。等他们到来,我又跟着一对夫妇到了路左侧的山头上,石碑上标志着这是“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顶上,还有一条战壕,战壕靠近黄洋界的一侧裹露着粗线条的网状树根。我脑子里一下子就浮现出了当年红军战士放哨的场景。他们纹丝不动地匍匐在战壕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黄洋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树根上的表土都被他们磨没了。又一下子,我仿佛又看到他们现在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在战壕里,那些裹露的树根就是他们青筋暴露的手臂。不是围了一圈红布保护带,我很想也匍匐到战壕里,去换一下岗哨呀。
我流连着哨口,召香却在对面喊我们,要我们去合影。到那里,是一块大坪,人声鼎沸的。一头是一块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上面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一头是一块横着的大石碑,上面刻满了毛主席的大作《西江月.井冈山》。两头石碑上的文字都是照着主席的原字雕刻的,气势如虹。
我们分别在两块石碑下面合了影,大家开开心心的,我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对了,这里应该有一座毛主席的大型雕像。来之前我有个愿望,想组织大家给主席行个礼。再拍个视频,展现一下我们“留守部队”的风采。这里还不能遂愿,我想,堂堂的井冈山,绝对会有这样一处地方。小井和八角楼有毛主席旧居,小井还有领袖峰,那里应该都会有主席的雕像。要完成这个愿望,就等下回分解吧。
跟着石梯路下坡,我想在路墈下找到黄精和百合,却意外发现这么多野魔竽,这是一味不错的中药。
到一个山嘴上,一群花岗岩石头砌了一个平台,平台内侧刻上了鲜红的七个大字“黄洋界上炮声隆”。平台上立了一门炮,炮管呈五十度。我们高炮部队见惯了大炮,觉得这门炮配主席的诗,有点小家子气了。我说,别说100炮、57炮,就是在我们部队拉来一门37炮,也比这个威风多了。行健说,龙哥,那不对,那时候红军在井冈山,能够从敌人那里缴获这样一门炮,都是重武器,都能如获至宝了。是呀是呀,我赶快承认“错误”。
再转两个弯,我们就到了“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这里也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门是开的,我们都进去了,都在墙壁上浏览了黄洋界官兵如火如荼的战斗经历和官兵一致的浓厚情谊。
旧址右侧是景区的出口,我们出来了,再沿着公路右侧的一路凉亭边走边看。哟,花草之间摆放的一块大石头,形似一骑奔腾的骏马,我把它收进相机里。回到黄洋界停车场,国成在这里终于买到一副字牌。我们又马不停蹄上了观光车,向龙塘进发。
4
大约三点多钟,我们进了龙潭景区,前面有两条路。右边是平路,标示的是去索道。左边要上坡,却是能去长虹瀑、仙女潭(五潭)、揽云台和鹰嘴岩。我带领大家往左边上坡,坡右一排高大的片柏象一堵墙,我们却不觉得压抑,因为是一道绿色的墙。上完坡,是一节平路,平路左边是郭沫若六五年游井冈山在龙潭的题诗,其中有一句是“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
龙潭又称五龙潭,因五神河水在不到两公里的河程中,五次飞跃山岩,形成五个梯状的瀑布和深潭。
平路前面就是圆形的龙潭大门。进门后,下个小坡,再走一节平路,就能听到巨大的水浪打击声。再往前面走,声音越来越大。还往前面走,逐渐就能看到声音的源头,一条白练从右侧的山岭上甩下去。我看不到底,什么叫万丈深潭,白练的下面应该就是啊!
一个平台从花岗石路面伸出去两丈,这里是揽云台。平台上挤满了人,战友们也往里面挤,到尽头应该可以看到“万丈深潭”的“潭”。既是“揽云台”,此“云”应该是那条白练,更是飞瀑在急速而下时、在用力甩到潭里时迸溅的阵阵水雾呀。
我就不在这里挤了,前面的路肯定是到深潭去的,在潭边从下至上看飞瀑,听水声,揽云雾,赏白练和潭水的撞击、结合、融为一体,不是更美更能摄人心魄吗?
我不管他们,知道他们会跟来。下坡到鹰嘴岩,他们陆陆续续都跟来了。再下坡,就只有秋阳和修伟跟着了,他们都在鹰嘴岩看到前面都是陡坡,就被那只“石鹰”留住了。没关系,最远的长虹瀑才1500米。区区的三里路,我们返回的时间肯定不会很长,他们等个把钟头应该没问题吧。路左边的岩石上刻了很多字,平常我都会关注的,但今天我关注的主要是瀑布和五潭,我们赶快往下面走。
路右边先是悬崖,转了几个弯,路左边变成空的了。左边有一条石梯路下去,是到洗手间去的。我们朝右边的主路走,路右侧的大岩石垂直上去,有时候到上面还往路面翘来,感觉大岩石随时会倒下来。也有几棵大松树垂直沿石壁长上去,又让我们有了安全感。秋阳郑重其事地说,这几棵松树就是稳固这些大石头用的。秋阳是玩笑话,我笑了笑回答,也没错,但这些树和石头都是天生的,要说真有这个作用,也是大自然赋予的呀。
下坡路越来越陡了,我们都不敢走快了,怕收不住脚。左边的岩石下有一个休息处,好多人在石凳上落坐。有人聚集在岩脚下,原来那里有一泓山泉水。对了,它还有一个好传统的名字“长寿泉”。估计意思是,游人走累了,在这里喝口水,休息一下,神清气爽了,精神充沛了,身体也就健康了。身体、心情都好了,也就长寿了。我们体力都保持得不错,因气温适宜,空气湿润,几乎没有出汗,也就不需要补水。我们在这里只是稍微放慢了速度,谁也没有停下来。
石梯路是迎着飞瀑去的,我们再下去一些,飞瀑就扑面而来,我们甚至感觉到有水滴迸溅到我们身上来了,还有一阵阵凉风拂面,脸上清凉清凉的。我们再凑近一些,还真有水滴水雾青睐我们的身上呀。
看飞瀑,二十丈高,小井五神河的溪水从山岭上奔腾而下,形成碧玉瀑,古称青龙瀑。先是两股大水,甩在几级岩石上,瀑面越来越宽,甩到潭里已有几丈宽的弧形瀑面了。我感觉它特象长腿美女的长丝裙,而且还是美女舞动时的婀娜多姿的长裙啊。
看深潭,这是一潭,即碧玉潭。瀑布从几十丈高甩下来,潭水却是碧绿晶莹、清澈见底的。潭底潭畔都是石头,经过千万年的拍击、流淌,潭的大小深浅依旧,还是小家碧玉。处在四周的丛林之中,就越发是小家碧玉的村姑了。我走近潭边,不顾水雾一阵一阵往我身上飘,掬了几捧水到口里,甘冽清甜,就象偶遇小家碧玉的村姑,那种心境,简直是甜到美到心底了。
再走一节平路,就是两丈高最险最陡的陡梯路。我们不敢造次,扶着栏杆,小心翼翼下去。再下一个缓坡,就看到二潭了,二潭又叫金锁潭。潭上有锁龙瀑,古名黄龙瀑。两股瀑水从岩壁上喷涌而出,直落潭中。因落差不大,水势比碧玉瀑就温柔多了。形成的几个小潭也就安静娴淑一些。潭与潭之间大大小小的石头,似蛟龙被锁,故称锁龙潭,瀑布也就叫锁龙瀑了。
再下一节长陡坡,又到三潭珍珠潭了。回过头,也有一个珍珠瀑在山体上挂着,又叫赤龙瀑。赤龙瀑比二潭的黄龙瀑威风,珍珠潭更是比一潭碧玉潭大了好多。横过五神河有一座桥,好多游客从桥上过去,在潭边的大石头上拍照玩耍。一个小孩还脱离大人和大石头群,踩着河中凸出的石头到几寸深的水中去了。
秋阳和修伟也过了桥,我却从桥侧跨过护栏,沿着石磡,再沿着河中凸出的石头,也到河中间去了。从这里看潭,看瀑布,就更过瘾了。赤龙瀑从十多丈的陡崖上飞奔而下,先落在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水花四溅,如火树银花,喷珠吐玉,珍珠潭和珍珠瀑应该就是这个来由了。回到护栏路上,秋阳和修伟还在一块巨石下不肯走。仔细一看,原来他们身后有雕刻并挥红的“珍珠”二字。我赶快过了桥,为他们来了一张合影。
又下了一节缓梯,到河边了,这里的河面,相对于之前看到的,是平静的,还是静悄悄的。河里连着几个堰氹,我迅速把这份静悄悄拍下来,再去追他们。再下一长节陡梯,就到了四潭飞凤潭。潭背的飞凤瀑,古名黑龙潭。瀑水从五丈高处飞流而下,落差不是很大,但瀑面从上到下都比较宽,湍急的水流如凤凰展翅,浑白浑白地扑入水中。于是,瀑布和潭也就有了这个美名。
再下一个长陡坡,我们对着一排房子快步走。房子侧边两条索道线上均匀地挂着更小的“房子”,从潭面上一上一下匀速前进。之前的潭和瀑上也有它们,因为高,更因为我们不需要,也就可以无视它们。在这里,它们总碍着我们的眼。好在此潭是几个潭中最大的,瀑布也不短,照相时还能避开这些人工的东西。这个潭是五潭,又名玉女潭。潭上有玉女瀑,古名白龙瀑,似一窈窕少女,正在翩翩起舞,让我们这些“君子好逑”。
在这里,有个导游滔滔不绝。据古代传说,龙王有五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变化成了这五个清纯洁净的潭。有人作诗赞之:“龙王有女各情情,一情更比一情真。碧玉多情先迎客,金锁含情在芳心。柔情珍珠化为水,豪情飞凤作狂吟。惟独玉女关情窦,恬情理妆半娇嗔。”
读完这首诗,导游带着一些人坐索道去了。我们不坐索道,下面还有长虹、水帘两瀑,五瀑五潭我们都见识过了,那两瀑是五瀑的余音。为了顾全大局,我们也就不去欣赏袅袅的余音了。下面还有一个红军洞,我们也不留恋了。我相信,广袤的井冈山,红军官兵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多着嘞。
走在返程石梯上,我们有点吃力了。好在路边的一些景象,又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走得快一些,看到路边磊着的一些岩石中间插了密密麻麻的棍子,有些粗,有些细,就象高楼走廊上立着的廊柱。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廊柱”,每一处磊起来的岩石,在我的眼中都成了高楼大厦。
路边好多这样的“高楼大厦”,有一栋的空隙大一些,还有几根偌大的“廊柱”。我立马记起在来路上巨石边长出的苍松,记起了秋阳郑重其事说的话。我大喊,秋阳,你看这些石头,如果没有这些大大小小的棍子顶着,也会伤及游人呢。秋阳说,到这个五潭来,这么辛苦,谁还有这个闲功夫弄这个呀。我说,有这个闲功夫,应该是本地人,他们经常来,不在乎耽误时间。而且是小孩子,只有小孩子才会这么富有想象力。修伟说,这样的小孩子,应该会有前途。
快到一潭了,路右侧又有一条石梯路上去。看路面不够光洁,走的人肯定不多,但并没有标志说不准走。对了,肯定是长寿泉那头到洗手间的路通到这里来了。这条路错过了一塘,肯定就“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走完了这节支路,回到主路,我们虽然脚力有些不支了,也不敢停歇。出了龙潭的门,已是四点半了。在五潭五瀑停停看看,来回超过一个小时了。国成来电话,说他们到总游客服务中心了,是他们随着人流挤进了去观光车的通道,又挤进了观光车,就没法等我们。
5
我们也赶紧到通道排队,再排队上车,与他们会合已经是五点零几分了。大广场里边有一个巨大的似群山的红色标志,上面有毛主席书写的“井冈山”三个大字。应该是每个到井冈山来的人,都要在这里留个影,以证明自己到了井冈山,我们也自觉落入这个“俗套”。我说,领袖峰和八角楼我们明天去,博物馆肯定也要关门了,还是到门口去看看,到那里报个到吧。
一行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当真关门了,我们在门口合了影,就导航锦福农家。二十四公里多,还得翻过黄洋界。
车上,行健说,明天吃过早餐出来,就不回去中餐了,行不?我有点犯难了。说好的三个正餐,都是两百元,中餐不在那里吃了。一是已经说好了,黄老板是薄利,少吃一餐利不更薄了呀;二是也要为我们自己打算,各景区和市区哪有两百元钱能够饱餐一顿的呀?
不过,我也想通了,黄老板那里好说,而且车子多翻一个二十四公里,也要耗油呀。我说,那好呀,明天早餐后,再回到茨坪中心景区,坐观光车去大井的领袖峰,再到茅坪的八角楼,遇饭吃饭,中饭后返回啊。
回到锦福农家,行健下车就去摸刹车片,然后打电话。他把我拉到一边,伸出手说,你看。我不但看到他一手烟尘,食指尖上还有一个刚烫的水泡。他说,刚问了师傅,刹机片发热了,明天那边不能去了。这边也在半山腰上,开下去都要用一档,还要常停车多淋水。
啊,领袖峰和八角楼都不能去了?李华他们到井冈山,说不要门票,是只到博物馆,没有触及到核心景区。我们尽管到了黄洋界和龙潭,还有那么多好地方没有去。而且,我要在主席面前表忠心、拍视频的愿望也会落空。但是,这个话还不能讲,说出来似乎是我表现自己的机会落空了。也罢,安全第一,黄洋界是井冈山最有名的人文景点,龙潭是最好看的自然景点,我们都光顾了,比起李华他们,我们赢多了。
晚餐时,我告诉黄老板,因为车子的缘故,我们明天早餐后就返回了。黄老板到是爽快,好啊,你们沿路还可以到象山庵看看,还有龙江书院也在路边不远。我摇摇头,这个什么庵和书院,都不感兴趣。黄老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又说,你们早餐后,先到象山庵看看,快到八点了,再去八角楼,也不远呀。是吗?还是可以到八角楼呀!我大腿一拍,那就这样定了。
回到房里,国成拿出字牌,七个人一桌字牌、一桌扑克玩了两个小时。清早我第一个醒来,得到一个好消息,我的一篇小说在《中国乡村》杂志第二期发表了,就再也睡不着了。早上七点钟,我们吃好早餐,告别黄老板一家,就下山了。
导航到象山庵,我的心却到了八角楼。路边看到的红四军军部和袁文才什么的,也是他们发现的,喊出来了,车子却一呼而过了。行健可能有些故弄玄虚,车子并没有开一档,我明白他是为安全考虑,也可以理解。不过,进了象山庵的门,我也兴奋了,这个象山庵也是红色景点呢。当年,这是红军党政军机关和湘赣边界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工农革命军后方留守处又在此成立,特委印刷厂和机炮连也驻扎于此,毛主席在这里还召开过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这里还培训出了大批党政军杰出人才。
我特别看重的是“留守处”三个字,与我们的“留守部队”有些相仿啊。思想改变了,我静下心来看象山庵。这个大院子还真不错,有几蔸我见过的最高大挺拔的柞树,有长得千奇百怪的铁树,还有小桥流水……
他们徜徉其中,我悄悄拉修伟出了门。我们上坡往回走,转过几个弯,先看到了袁文才的生平简介。袁文才和王佐也是革命前辈,早年就在井冈山闹革命。毛主席秋收起义后,还是他们把大部队迎上井冈山的。可是,他们都在三零年被错杀了,解放后才平反昭雪。简介右侧还有石梯路上去,是袁文才的墓,我们就不去看了。我们正要继续上坡看红四军军部时,行健载着他们来了,去八角楼也要经过这里呀。
看到红四军军部的标志了,这里还没有开门,目测到就可以了。
6
跟着导航,七点五十分,我们就到了八角楼。也还没有开门,我们先看了袁文才旧居,再到对面的广场看看。
跨过桥,桥下的河道宽敞笔直,河水欢快地流动,几座石拱桥和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与小河相得益彰。广场一端的两本“大书”又把我们吸引了过去,是由花岗岩石头雕刻而成,实际上是主席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井冈山的斗争》,显示着文章的部分内容;一篇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显示着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个地方不错,我想在这个地方表忠心,但还是按下了这个想法,八角楼有毛主席旧居,兴许还有雕像。这里再好,也是人为的,还是要到离主席最近的地方去啊。
时间快到了,我们去八角楼,桥上摆摊的、经过的,已是热热闹闹的了。回到门口,明明八点到了,却没有工作人员在这里。我想进去,有人提醒我,这是后门。我摸了摸后脑勺,是我错了,这是出口呀。
我们又过桥,再沿河走,再过桥,从入口扫脸进去。工作人员说,我们是今天来八角楼的第一批客人。
我在门外,就在搜寻八角楼,类似八角楼的房子似是非是,都被我一一否决了。进到门内,我还是鼓起眼珠搜寻,还都是似是非是的房子。不是每栋房子都有标志吗?我就一栋一栋地找。修伟说,那我们就从最右边的房子找起。好啊,第一栋是“茅坪红四军二十九团团部旧址”,第二栋是“茅坪红军交通站”。终于有八角楼的消息了,第二栋左边墙上有一个“八角楼”加左箭头号的标志。
箭头所指,却有两个方向。对直过去,有几栋房子,还是和刚才两栋差不多,应该不是八角楼。那就转弯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军染布坊”和“红军染布坊旧址”,然后是“茅坪红四军三十二团团部旧址”“茅坪红军粮库旧址”。
隔着一簇一蔟正盛开的木槿花,那边有几栋房子,与先前看到的不同,“八角楼”应该在里面。我就先看花,昨天中午离开锦福农家时,看禾堂上的簸箕里晒着这种花。老板说,这个能吃,晚餐就上桌了。在这个满目的人文景区中,还有这个自然景观的所在,不错不错呀。
过了这处自然景观,第一个看到的是“慎德书屋”,也是“中国红四军军委旧址”。书屋好深好宽,但还不是“八角楼”。不过,我知道,到“军委”了,我们离八角楼,离毛主席越来越近了。
我们深入到里面的“文星安”,正面墙上挂着习总书记到井冈山来,与当地老百姓的合影,每个人都坐在藤椅上,与总书记围成一个半圆。相片下面也有一个半圆形的实物藤椅圈,正好也是七把藤椅,应该就是相片上的藤椅原型。
这里没有工作人员,因为时间早又没有其他游客,虽然藤椅圈有“禁止入内”的标志,我们也跃跃欲试。召香说,龙哥,你坐到最中间的位置,我给你拍一张。我竟然毫不犹豫捷足先登了,拍了两张,才知道总书记曾经也坐在这把藤椅上。他们也进来了,相片上七个人,我们也是七个人。
出了“慎德书屋”,又见到了一栋花岗岩石拱门的房子,门口的标志牌上是几行小字。门首和墙壁上的大字不显目却朴素逼真,有“打倒中国国民党”“消灭代表土豪劣绅的国民党”等等等等。再看那几行小字,根据老同志的回忆,这些标语是贺子珍带着红军宣传队写下的。当年,贺子珍同志是中共井冈山前委的干部。
再过去是“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我们走进去。墙上有会议横幅,有鲜红的党旗,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地面上是几十条排列整齐的长凳。据介绍,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于1928年5月20至22日在这里召开,与会代表60余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回答了“红军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别委员会。
紧接着,我们又看了“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军需处旧址”“井冈英杰——袁文才生平陈列”。然后,终于看到“茅坪毛主席旧居”了,特别是右侧还标示着“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那么,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八角楼”了。
我们默不作声地看着介绍,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主席在这里居住、办公,运筹帷幄。他经常在这里召开军民座谈会,并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著名的文章。
我们到里面参观,终于弄清了“八角楼”并不是房屋有八个角,而是房子里有一个从地到顶的八个角的天窗。我在心里挑来挑去,最终还是挑中旧居的大门前,这里最适宜我们完成一件我此行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心愿了。
我宣布,同志们,我们在这里拍一个视频,圆满结束今年的八一聚会。可是,我有一个纠结了,背对着旧居,能拍摄到我们和旧居的全景,是好看一些。但是,背对着旧居和毛主席,肯定不对。我第一个面对毛主席,站在最右边,他们依样画葫芦,成一字形站在我左侧。我们是六个大兵,召香为我们拍视频。
我一本正经地说,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十六旅驻金溪留守部队。在建军九十六周年前夕,我们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瞻仰毛主席等曾经战斗生活在这里的革命前辈,感恩他们对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特别是对中国农民的巨大贡献。我们向毛主席致敬,向井冈山致敬!
我们今年的"八一"活动,来到井冈山。致敬毛主席,致敬井冈山!
2023年8月4日作于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