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周末留在辖区,周六三打哈,周日就得考虑到哪里爬山啦。
小暑后,进入高温期,太阳火辣火辣的。德哥田里双抢,修伟山上砍竹,没有队友,没有远行的车辆,只得舍远就近啦。老家的山好久没爬啦,妻子不久会回来,回老家去再说吧。今年挖黄精也还没有开始,就近又有黄精,就只有上高媚山啦。
对了,最近看视频号,我收藏了百余种中药材的形状。那年,和国成、修伟到石鸡寨,我们从一个石头洞里钻进去,一眼就看到石壁上密密麻麻、青翠欲滴的一种植物。国成还抠出两蔸,说是可以作治疗腰脽盘突出的药方。他说拿回去栽,应该没有成活,因为他并没有象对待那几蔸长在草窝里的黄精一样,拿出来炫耀呀。那就应该是它只能长在石壁上,离开了石壁,就不是它的栖息之地了。视频号介绍,这种药材是碎骨补,又有碎补、山姜等别名。固名思义,碎骨头都能补好,正是治疗腰肾、骨头,强身健体的好东西。那么今天,我就爬石鸡寨采碎骨补,再到高媚山挖黄精!
八点钟不到,我就骑着摩托车出发了。我想象着,那一面又高又大的石头墙上,披上了碎骨补的盛装。我用挖子挖下一部分,再提到一个荫凉处,用剪刀把茎叶剪掉,抹掉泥土,装一大袋回来。罗医师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我再请教他怎么泡制和服用。慢!我又想象着,到那里挖采之前,我要在展示碎骨补的盛装时发一个朋友圈,顺带来一个视频号。我会说,三年前我发现了这一片些好东西,三年后它还在,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好东东吗?这几年,人们对野生的东西越来越有兴趣,一定会有很多人点赞、点红星呀。
还没到过路堂水库,高媚山就耸立在我面前了。过了水库,到白玉堂,高媚山占据了我左边的世界。过了白玉堂,我的视线要告别高媚山了。我转头对它说,老伙计,别着急,等一下我会来。我计算着时间,八点二十分到石鸡寨。那里山不高,十点钟就能够完成任务。不到十点半就能到天子山水库,然后绕着高媚山双峰一面转个圈,管他到什么时候转完才回。早餐吃得饱饱的,包里水足,还有红牛、饼干,山上肯定还有茶叶和野果什么的,中餐就在山上简单解决算了。
从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沿河而下,到神冲在“秋瑾故居”转角继续沿河。下到一座石拱桥,过拱桥是到南岳,还可以通过白果收费站上高速到达祖国的大江南北。对直走,三米多宽的村道被林荫覆盖了,我就走这条道。
这里是神冲村,村中心有自生的几块大石头耸立着,我只看了一眼。继续走,能够看到石鸡寨的端倪了,我向右转。前面又有岔路了,右边也有一处好地方,我和修伟、国成上次在那里逗留了个把钟头,我也只瞄了一眼。我再往左边走,直达一个屋场坪,把车停下。屋场左侧有石梯路,一直可以到石鸡寨的最高处,我也只瞄了一眼。
我从土路破垅,直奔主题,我今天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采碎骨补。到垅中间,石头变大了,可以看到树荫下成群结队的石头了。可是,“密密麻麻”和“青翠欲滴”呢?我迫近到石头群的小路上,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没有看到。对了,上次我们是从石头洞里钻进去,才发现的,再从洞里出来在外面也看到了。这次,是不是它“犹抱琵琶”,还“养在深闺”呢?
2
那就进入石头洞,到“深闺”中去寻找它吧。进去不到两米,高度就不够了。我蹲下走,再弯腰走,把头探进去。“呼——”的一声,我吓了一跳。什么声音,是不是野兽啊?我越想越害怕。我又自忖,不可能吧?这是山脚下,小路左边二十米,还有一个屋场住有人,这个位置哪有野兽啊?嘿嘿,那就是背后的包摩擦洞顶的声音。我退两步,站起一些,弓着腰,让包故意摩擦洞顶,是有声音,但与刚才的声音截然不同呀。我不甘心,时间久了一些,感觉到洞里面的光线也好了一些,极目望去,哪有什么野兽呀?
我惴惴不安依然弯腰进去,只是弯得更低了,尽量不发出声音,以免惊动了意念中的“野兽”。再进去两米,我不敢笔直进去,幸好去洞口要右转弯。我很快就把头探出洞口,左瞧瞧,右瞧瞧,确认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我才爬出洞口。
洞口是一块小坪,其实,坪右侧也有毛路子从小路拐弯进来,其它三方都是石头。上次,我们就是看到左边石壁上的“密密麻麻”和“青翠欲滴”,我们爬上一个平台,更近地欣赏,才沿着石头缝小心翼翼地爬到这棚“密密麻麻”和“青翠欲滴”的上面,居高临下地看。下来时,国成才抠出来两蔸。明明这面石壁上有,即使外面看不到,怎么到里面来了,也看不到呢?
对了,平台与石头的直角处有一条沟,沟里有一个枝,正是从这种植物身上掉下来的。我眨了眨眼睛,难道是有人先下手为强了吗?可是,仅仅的一枝,不能说明问题呀。
我又审视着这面石壁,半壁上不是也停有几个小枝吗?我伸长手臂去拉,还拉不下来。石壁上铺了一层白色的干叶子,也没有被风吹走。我五个指头朝这些枝叶下面抠去,感觉里面有内容。我抠下来一把,枝是没有了,叶片包裹着的根还蛮粗,抠断的断面还湿润新鲜。那就是它们成熟了,枝枯叶干了,只有长在根上的一层叶片还铺开,为这些根蓄水、保养分、挡太阳晒、避狂风吹,一直保护到冬天,来年再发芽生长,再成为“密密麻麻”和“青翠欲滴”。记得入药的就是这些根,我立即抠下更多的根,装了一大方便袋。阳光斜照在我的身上,浑身都被汗水浸湿了。够了,石壁上还有,就让它明年继续“密密麻麻”和“青翠欲滴”,再惠及更多的人吧。
我从这个平台上下去,又扶着石头缝里钻出来的一排楠竹,深入、跨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一块大石头的一面,上面有凹处、凸处,也有小平面。我坐到凸处,脚踩在平面上,包和方便袋放在凹处。这么一大袋,包里肯定塞不下,不能都带回去,我立马打电话给罗医师。他说,骨碎补只取根,枝叶都不要,还要去掉泥沙洗净,还要和沙子用小火炒制。我说,那我就收拾得干净一些,只留下根拿回来。
二十分钟后,收拾好了,大方便袋还有三分之一的空间,我塞进包里刚好合适。我站起来,松松筋骨。突然,感到一身轻松,原来是满身的汗水都不见了踪影。知道了,尽管头顶着天,这里却没有一丝阳光。凉风习习,就象置身空调房里一样。三面都是石壁,有些是呈九十度向上的,有些是鳞次栉比排上去的。这些石壁上没有骨碎补生长,却攀爬着各种各样的藤蔓。我爬上来的一方,石头矮一些,但洞口到这里又转了一个弯,弯里也被高大的楠竹树木长满了,把太阳截留在弯外了。
哈哈,这个好地方,不是一方世外桃源吗?我立马拍了一个视频发到朋友圈,也发到视频号。我说,这么大热的天,我竟然找到了一方世外桃源。“密密麻麻”和“青翠欲滴”的朋友圈和视频号没有发成,这个也不错呀。
我提起包,眼睛立即被石头凹处的一棵苗子定住了。它肯定也是什么名贵药材,我拍进手机,回去也请罗医师认认吧。
下到第一个平台,我被更多平时很少见到的植物吸引住了,这些植物让平台上及四周披上了绿装。一种是石菖蒲,长长的叶子,在并没有水的这里,却比河边的还嫩绿、水灵。一种草,和石菖蒲一样四季常青,也是长叶,但细条一些,多和密一些。一种植物下面是一盘长叶,一枝花从中间挺拔而上尺多两尺高。我以为是珍贵的七叶一枝花,但花是一枝,叶却有八片。不是严格的七片,就不是这种好药材了。这些都是长在地面上,雨季或大雨时这里肯定有流水,流水还把上面石头缝里的生物和腐质带了下来,成就了这些已知和未知的、肯定和可能的珍贵东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物”嘞。还有一种草,长在石壁上,葱茏的小叶象小竹的叶子。我以为是淡竹叶,仔细一看,也不是。
3
跟着弯弯曲曲的毛路子,回到石头群右侧的小路上。再看石头群,与两年前比,鬼斧神工的石头依然,只是楠竹树木更密更高了,石头群在林木的掩映下,与大自然更加和谐共生。在远处看,难怪只能看到石鸡寨的端倪了。路与石头群之间,有一条小溪,小溪清澈的水流让这份和谐又更加和谐了。
上了一节石梯坡,小路并入停车屋场后面上来的石梯路。对了,左边有一个石洞,别有洞天。大多数洞是横向的,它却是一个石窖,垂直向下两丈深,还能找到自生的石头梯子下去。
迈过十米长的茅草路,这个石洞就摆在我面前了。上次我和修伟寻到这里,里面脏兮兮的,明显看出是年轻人约会时留下的东西。这次我俯下身子看,“脏兮兮”没有了,里面干干净净的。我笑了,这个石洞连着下面的小溪,每逢大雨,如此高差的急流肯定会把那些“脏兮兮”冲洗得一干二净。十多天的高温,艳阳虽然高照不到这里,但里面的潮湿、氤氲、毒害也会被大自然收了乌龟精。啊,里面耐看了,还让我看出了石凳、石桌。嘿嘿,下次有同伴来了,我们一定也要下去好好享受一番呀。
上了一长节石梯,到一个山脊上了。山脊路右边的围墙,让这条路饱满充实。又上一点坡,我深入左边的毛路子,是一块巨石上,“石鸡寨地质公园”几个鲜红的大字把我引领了过去。
都说石鸡寨的“石鸡”标志是山背后的那块可以摇动的石头,那次我们却在山顶的巨石上看到了刻有这几个大字的石顶上,有一块石头象一只老母鸡正在生蛋或者孵小鸡。我还感叹,不管是“生蛋”还是“孵小鸡”,都是一个女性在发挥着母爱,在对人类作无私奉献。丰富人民生活的物的生产重要,人的生产更重要啊。登山,情满于山,我认为,这才是石鸡寨最具典型的“石鸡”标志。可是,现在我站在这几个大字下面了,仰着头努力往上面看,却怎么也不能看到那只形气活现的“母鸡”。
那就还是到山顶去!山脊上坡了,还是有路上去呀。但左边的石头门又让我心有旁鹜了,还“身有旁鹜”地跟了过去。我又停了下来,看这道门,上次在这道门口我们就逗留了好久,怎么百看不厌啊?
石门是由两排巨石构成的,每一排又有两层。下面一层两米多高的两块巨石垂直到地上,隔开了一米多宽的空间。上面一层的两块巨石隔得近一些,越到上面隔得越近,还撞到一起了,形成了有角度的门楣。两个人挨身过这道门,根本没有问题。
我朝石门里面看,逐渐看上去。视线端处是白云,还有三个石峰直抵白云。石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忙捕捉下这个镜头。再看照片,白云、石峰是好看,石门就顾此失彼了。我索性再进去一些,回头再照一张。不错,不但是石门全方位进入镜头,离石门数丈远的一排楠竹也熠熠生辉,越到竹尖上面,茂密的竹叶被阳光染得金黄金黄的了。
进了石门,天地就开阔了。左边就有石头群,但到处暗藏危机,我孤身一人不敢去。知道要过了这块大坪,前面的石头群才更有特色,而且基本安全。
我挨着石头看过去,原来是有路的,可现在荆棘丛生,只有一蔸大的细长叶的草在石头边披头散发,略显温柔。我探寻着能走的路,把侵犯到路上的乌泡、金缨子等长刺折断倒向两边,然后慢慢过去。终于过来了,裤腿上还是勾了几根纱出来。
这个地方最开阔,眼角两边有树枝,石头群在脚下,前面垅里的稻田房屋,远处逶迤连绵的大山,尽收眼底。左边大石头上爬满了什么植物,我面生,顺着它们往下看,这些东东越来越细、越来越嫩,竟然爬满了脚下的大石头。
我顺着石头上自然留下的一级下去两丈高,再回头看这面石头。哇塞,星罗棋布也。这面石墙,俨然一个大棋盘,藤枝是棋格,圆圆的细叶是落下的棋子。有几根枝还伸到了石头边缘,这些棋子也孤军深入,在更远处布下星星点点。
再回头,面前的世界没有了稻田和房屋,更多的是石头群。下面石头缝隙里长出的楠竹和树木也踪影不见,看石鸡寨的石头之美这里应该是最佳的位置了。
我玉树临风,站在石墙半腰上。前面起起伏伏,呈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挑逗着我。上次我和修伟施展各种手段,想尽千方百计,还是到了最边上最有气魄的石峰上。站在石峰上面,我对修伟说,能够到这里,是我们能力的极限了。
今天我是一个人,无论如何是不能去挑战这个极限的。好了,我深情地看了石头群一眼,又沿着这一个斜级,回到大石头最上面了。
4
从荆棘路中,走回山脊小路,越来越上行的小路却越来越不象路了。虽然刺不多,但竹崽子又厚又深。终于面前有些平了,右侧又耸立着几块巨石。石壁呈九十度,俨然就是墙壁,近二十米长,我原来形容它为我们部队的车库和炮库。现在被竹崽子遮挡得,车炮库的感觉也不是那么明显了。啊,是车、炮库原来的伪装升级了,隐身功能更好了。
想要爬到最高的石头,看那只正在“生蛋”或者“孵鸡”的石头母鸡,还得继续啊。可是,前面几乎没有路了,除了竹崽子还是竹崽子。我抬头扒开竹崽子,低头寻找着路的痕迹,再埋头往上爬。终于左边又有两块巨石,我知道,这里就是石鸡寨最高的石峰了。
上次是修伟矫健的身姿先爬上大石头,再拉我上去。这次虽然没有他援手,但有了更深更厚的竹崽子,也感觉不出多大的危险。我一只手攀扶着竹崽子,一只手撑住石头,身子往上一窜,几个纵步,就到峰顶上了。
峰顶是两块巨石并排着,它们之间虽有一些距离,但可以跨过去互通。上面的平台加起来有二十几个平方,石头群方向几棵枫树和香樟长高了不少,这个时候枝繁叶茂的。有了它们,就是到边缘去,也感觉不到危险。而且,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也温柔。
在这里,我不论坐着还是站着观景都舒服,都能看得很远。特别是,那只“石鸡”还匍匐在对面的石头顶上,正在“下蛋”或者“孵鸡”嘞。这个“石鸡”,不知道别人发现没有?因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石鸡寨的“石鸡”,并不是这里呀。
喔喔喔——喔喔喔——,突然,围墙下面的人家有公鸡鸣叫。咯咯咯——咯咯咯——,我恍惚还听到这只石头母鸡也在和鸣了,恍惚还看到它有扑闪翅膀的迹象。对了,那就是它下了蛋,或者有小鸡要破壳而出了……
哈哈哈哈,我放肆地大笑着,今天的目的完全达到了。我赶快下来,又到山那边看了大家都认可的“石鸡”。再回到山脊路上,再下石梯……
前面有说话声,是几个男人,是到山里来劳作的男人吗?还不是,他们都是和我年龄不相上下双鬓有了白发的人,应该都是退休了或者接近退休的老同志。周末了,他们也是到石鸡寨来找“石鸡”的。
我说,你们要找的“石鸡”,就在山那边。不过,还有更形似和神似的“石鸡”。有人问,难找吗?有点难,我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你们还是到山那边去吧。
我余兴未尽,又想到了天子山水库和高媚山。那里的运动量更大,如果按原计划去那里,完成任务之后,还有这份余兴吗?再而衰,三而歇,肯定会筋疲力尽,那就留待下次吧。快乐爬山,轻松运动,更能愉悦心情呀。
不去了,我回到所里。看朋友圈,住在白玉堂的“真真”问我,看到“石鸡”没有?我得意洋洋,看到了,还看到了两只嘞。“石狗”呢?她又问。把我问懵了,得意不起来了。她又说,你肯定没有看到,我都是小时候与伙伴们钻进一个洞里才看到的。
洞里?我把几个洞的照片私发给她,并问,今天钻了三个洞,不知道是哪个洞?她说,看不出来,反正那里有很多洞,“石狗”就是在一个洞里的半壁上,活灵活现的。“锅啰锅啰”,那时,我们还摇晃着手,想逗它下来呀。
上次我和修伟在隔壁冲里欣赏了一个石头象,有鼻子有眼。就有一个妇人说,这算什么,那边的石鸡寨,不但有“石鸡”,还有“石狗”“石猪”“石牛”嘞。我们奔石鸡寨而去,结果也只发现“石鸡”,以为另外的石兽只是凑数的而已。没想到还真有,也是呀,“真真”说有很多洞,我才发现三个洞,那就什么都有可能呀。再说,是“真真”说的,那就“真真”有呀。
石鸡寨我去了三次,只发现两只“石鸡”。“真真”亲眼所见,有“石狗”。妇人说,还有“石猪”和“石牛”。现在,楠竹树木长高了,柴刺竹崽子生厚了,好多路都没有了。好多石头精灵,没有了人的打扰,就更加神秘了。少有的没事人,也一叶障目,只看到山背后的那只可以摇动的“石鸡”。
如此说,石鸡寨现在还“待字闺中”,只有我们这些左邻右舍、至亲好友才能经常目睹她的丰采和丰韵。这样也好,如此的丰采和丰韵才能保留得更加原始和长久,更具丰采和丰韵了。
2024年7月16日作于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