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冰清的头像

冰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4
分享

逛“石市三景“

1

又到周末了,周边的石市有三个旅游景点,“留守部队”的几个战友决定一举把它们拿下来。周日早餐后,我带着一瓶米酒和昨天挖的两斤黄精,就和修伟出发了。路上,又添了国成和秋阳。在富田的老家饭店,放下酒和黄精,安排好中餐,我们就上了石金公路。

第一站,是黄门寨。到黄门桥街上,我们笔直走老公路。上了坡,一块小坪边竖有“黄门寨丹霞地质公园”的大招牌。我知道,跨过公路边的黄门小峡谷,就进入公园了。再上坡,就有大片的丹霞地貌景观,还有一个“一线天”。这个公园,我去了几次,还带更多的战友们来过。国成脚力不行,这次就不去了。再说,这个公园虽说前面冠有“黄门寨”三个大字,可我几次进去,都没有看到这个寨子。而从朋友们的浏览图片中,我看到了一栋气派非凡的建筑,现在是一个什么庙,原来就叫“黄门寨”。

我知道,过去一点,有一条机耕土路往左边山排上去。到路口了,我也没有什么表示,还是默许修伟继续开车。有两次,我去公园回来,就是从这条路下来的,沿路也没有什么寨子。过去几丈远了,我要修伟开慢点,既是这样一处好地方,肯定也有旅游指示牌,也会有岔路进去。秋阳的车子跟了上来,国成在他的车后说,黄门寨呀,走刚才那条机耕路上去就是了。我又默许了国成的说法,既是“黄门寨”,离“黄门寨地质公园”应该不远呀。

回到路口,我都还疑惑,眼睛四处看。“黄门寨”既然在里面,也应该有个指示牌呀。路口是一个长坡,被山洪冲了两条口子,我和国成下来走路。一个女人从上面匆匆下来,我问,找到“黄门寨”没有?她摆摆手说,哪有什么“黄门寨”呀,“一线天”也没有找到。

上了两个长坡,有一节平路了。我怕车子太快了,错过了黄门寨,要他们在这里停下车,大家都走路。左边是地质公园和“一线天”,每个角落我基本上都走到了,没有那栋气派非凡的房子,“黄门寨”一定是在右边哪里开了岔路进去。

走了这节平路,又上了一节缓坡,却没有右边的岔路。修伟说,国成,你说是这条路,不是蛮有把握吗?国成说,黄门桥他是走了多和少,但“黄门寨”却只有听说,到这里来他是第一百零一回呀。那次你们来这个公园,他也到金溪庙赶集去了。他是想,一个村才多大,应该是这里呀。

啊,原来如此,我瞥了国成一眼,就把视线缩了回来。也不能怪他,我今天带他们出来耍,第一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呀。

有办法了,我打开高德地图,步行导航“黄门寨”。嘿嘿,只有三百九十二米。而且,越走数字越少,继续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

离“黄门寨”只有五米了,我们下车,却没有看到寨子。秋阳手一指,在那里呀。山顶上有一间小屋,是一个才几平方的小庙,与图片中那栋气派非凡的建筑是簸箕比天呀。我摇了摇头说,不是,肯定不是。

我没有见到“黄门寨”,还是隐隐感觉到了“黄门寨”。山顶上有一块小指示牌,说这里是“寨主顶”。寨主顶,即是“寨”的主顶,这个所谓的“寨”应该就是“黄门寨”。导航“黄门寨”,目的地正是这里。也许“黄门寨”原来就在这个地质公园里,只是日久年深,只留下这块大坪了,那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还是到达了。

2

心安一些了,我陪他们在“寨主顶”上观赏两边的丹霞地貌。秋阳是支部书记,他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好风景,他们村里有一半这样的地貌就好了。我问,第一次吗?那次建斌讨媳妇,我抽空带你们来了,应该也到这个地方了。国成说,我赶集去了没来。修伟说,我是来了,但不是走这条路,想从冲口进来,结果被一坡地花菇留住了。捡了半个小时菇子,建斌就来电话说吃饭了。

啊,他们都是第一次呀,那我就作一个介绍吧。我手一指说,你们看到没有,前面那里有一条山缝,就是“一线天”。那样的“一线天”,莫说你们村,就是我们全县也没有。而且,在“一线天”两边的石顶上,看丹霞地貌,一个个红色的山顶,向我们环抱而来,别有一番风味呀。

修伟说,走,去那里!走在回程的机耕路上,我还在想,朋友不是说那个气派非凡的寺庙就是“黄门寨”吗?那就再打开高德地图,我立马就在候选地址上看到“宇石禅寺”四个字。对了,我再导航,有三公里多嘞。再浏览器搜索,这栋气派非凡的建筑正是“宇石禅寺”。发乱话,还不是这里,那就将错就错,带他们先看了“一线天”吧。

跟着右边的一条岔路,经过群墓,到一条松间小道。林荫下,我们踩在松软的松针上,现在正是“秋老虎”的太阳透过松枝洒到我们身上,竟然没有一点热度,一身汗水很快就不见了踪影。我知道,前面就是“一线天”了,心情惬意了,走起来特别轻松。

见到“一线天”的指示牌了,我说,你们莫着急,还是把最好的东西留在后面吧。我带他们在两边的石顶上,见证了在最好位置,看到环抱而来的、一个个丹霞地貌的酒红色山头。秋阳又念起了他的书记经,说每个山头都象城堡,这里还有寨主顶那边好多城堡,我们村里大多数人都可以住下来。如果允许卖,这个山头我们村出五万,那个山头我们村出十万。

国成却皱着眉头说,风景虽好,怎么上来的人并不多呀?我说,这一个个山头,还象一个个蘑菇。组合起来就象蘑菇云,你们看到卫星上天那会没,一群蘑菇云腾空而起。那个女人没有找到“一线天”,今天我们在山上,再没有见到第二拨人。它们现在是整装待发的“蘑菇云”,一旦这里开发起来了,也会象卫星上天一样,定是一番兴旺景象。我们以后经常光顾这里,总有一天,我们也不会孤单,也能看到这里的兴旺。修伟正沉迷于独立在小冲中间的一个山头,他说,龙哥你说什么“蘑菇云”呀?难怪这个山里蘑菇多。

进入“一线天”,大家更是叹为观止。十余丈长,大多数地方都只能容纳一个人走,两个人不能驳身过。两三丈高的头顶上,越来越窄,到最上面,真的就象是一线的天光从头顶划过。我要他们在最陡处转过脸来,三张脸在暗淡的空间里轮廓还很清晰。我赶紧把三张脸和“一线天”全景收入视频,发了一个朋友圈。我说,如此叹为观止的“一线天”,我们今天又来了。

出了“一线天”,我们又到“深月潭”。取这个名字,我想象着,月明星稀,月光从高高的石壁上投下,落入清澈的潭底。上几次,石壁上有几支水甩下来,潭水是满的。现在不是雨季,几枝水变成了几线水,快到潭里又成了水滴,如蜻蜓点水一样加入到潭中。

还有“猫眼洞”等景点,我们就不去了。再穿过“一线天”,我们从机耕路回到公路上。

我换到秋阳的车上,走前面,我开着导航。不错,我坐在后面,一手拿着手机,和车载导航一样,好灵敏的呀。我原来用过步行导航,虽然有用,但反应好迟钝,走错好远,才会提醒我走错了。我再走回到正确位置上,是不是正确的信息又迟迟不来。我不会开车,能够这样做,以后和同伴骑摩托车出游,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了。如果是我一个人骑车,也可以在龙头上装一个置放手机的东西。这样,就能精确地找到未知的景点。我一路这样想着,秋阳听着导航指示,不到十分钟,导航就提醒目的地就在前面了。这下我才恍然大悟,“黄门寨”在黄门村,“宇石禅寺”在宇石村,完全是两个景点呀。

3

转过弯,一个全新的世界摆在我们面前。“宇石禅寺”前坪有两级,围了一条环形道路。我们在右侧道路上停下车,从景区办公楼门前过去,直奔“宇石禅寺”。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但客来投主鸟来投树,都在里面作了揖。意思到了,我出来后,连里面供奉的是哪一位菩萨,都没有记下来。

这个寺庙富丽堂皇,规模在我所见到的寺庙中算是宏大的了。我在大门前面不能照到寺庙的全景,就到最近的前坪上,还是不能。快到进口后的前坪上了,才完成了这个任务。

可是,这个时候,我又不满足了。面前的世界,群山环抱,就象见到老朋友,两个手掌抱紧朝上,热情四溢呀。两个大“手臂”呈半圆形,越到“手掌”,位置越高,充分体现了自己对对方的仰慕和尊重。高山仰止,是不是这个意思呀?越到上面,越是大树林立,郁郁葱葱。两边往上的山势及其“郁郁葱葱”,都结构得非常匀称和恰到好处,以至于我觉得哪里都不能再多,更不能再少了。“手掌”处是环形的顶峰,顶峰下到山脚,就是寺庙的所在。寺庙处在这个环抱的正中间,也是恰到好处的。它虽“富丽堂皇”,但置身于这个大环抱中,置身于“郁郁葱葱”中,让整个景区都“富丽堂皇”了。于是,我不但多角度、全方位拍摄了寺庙和整个景区,还发了朋友圈。我说,宇石禅寺,这里群山环抱,风光秀丽。这个佛门胜地,还选了这么一处好地方,真的不错也。

还有一处未知的地方要去,我想告别这个好地方。可是,他们几个一个也没有出来。我喊他们,也没有谁答应。寺庙右侧好象有条路进去,里面应该还有屋,他们应该是在那里被“留”住了。

我进去一些,就看到他们围在一蔸大银杏边上和别人谈得正欢。寺庙之高,有两层,还有一层瓦面,第一层相当于两层高,十四五米高应该会有吧。是它的高,挡住了我的大喊他们的高谈阔论。

我惊讶,银杏树这么大这么高呀!有人说,六百多年了嘞。是吗?树冠之大,几乎把寺庙的后院都盖住了;树干之高,比十四五米高的寺庙高了多半,二十四五米应该有吧;树叶金黄灿烂,把整个后院也染得“富丽堂皇”了。我站的位置比树蔸高了一层楼,都要头颈极度后仰,才能看到树尖。我想与他们会合到一起,可这条路还高了一级。

我绕过寺庙,和他们快到一起了。他们已经离开了大银杏,讨论起另外的植物。国成对我说,后面还有一眼“圣泉”,水好冷好甜的,还可以灌一些带到路上呀。

后面也是一个寺庙,我到两头,都没有找到泉水。那就进去,一看,这座寺庙依环形的山脚而建,里面就是一个规则的月牙形。正中处供奉着一尊菩萨,我的目的是找水,动机有些不纯,不敢多看菩萨。先是到“月牙”左边,再是到“月牙”右边,都没有看到泉水。怪事了,我不得不面对着菩萨默默地问他老人家,似乎看到了他的一个眼神。啊,一池泉水正在他老人家的身侧呀。

我先是舀了一勺,把肚子灌饱,真的喝了还想喝。又把水瓶灌“饱”,我再追上战友们。坐上摩托车,快要转弯了,我都还要回头,深情地看这个“大环抱”一眼。

看不到了,我就对秋阳说,这个景区,不但是地形好,还是环境好。这里没有民居,没有商铺,没有铜臭味,没有尔虞我诈,才造就了这个好地方。

国成在修伟车上,也大声说,这个地方真好,以后还要来,还要和更多的战友来。

4

出了石市街,我才导航“珍珠岩”。石市镇不错,三个有特色景点的村都与景点同名。不象我的老家,有山峰有故事,并村后我提议叫“仙鹅山村”。可村书记说已经上报了,泉水村和兰田村合并,各取一个字,就叫“兰泉村”。过去近十年了,我还耿耿于怀。

不远了,路边有个“蓑衣井”。秋阳说,先不能喧宾夺主,回来时再看吧。进了珍珠岩村的大门,一座庞大的丹霞地质山头就挺立在我们面前。从左边上了一个坡,导航就结束了。我们跟着水泥路下到一个半坡,右边有一条大门,就是“珍珠岩禅寺”。

因为这里最生疏,之前我还是做了功课。珍珠岩是横亘在李子河畔的一座丹霞石山,岩顶正圆,酷似珍珠。又相传在岩壁上有一个很深的岩洞,下雨时里面会发出猪的叫声,因方言“金猪”与“珍珠”谐音,故叫“珍珠岩”。相传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率部经过这里,忽遇大雨,便在此安营扎寨。雨过天晴,满地都是铺晒的盔甲。所以,这个地方的大地名叫“甲满”。为了纪念常将军,在这里修建了“珍珠岩禅寺”,香火旺盛至今。

进了寺庙的大门,看着高高的岩壁扑面而来。岩壁有三十余丈长,也是呈环形,这边是内环。三层高,好几间屋宽的寺庙躲在最环处的脚下,虽然因金碧辉煌显眼,但并不碍眼。一是全部房子都在岩壁下,并没有多占地方;二是色彩与岩壁,与整个大环形也是协调的,甚至相得益彰。岩壁上,间或生长着绿油油的小树,院子里的古树也朝岩壁挥洒着它青翠繁茂的枝头。这里的地形并不高,我们在里面耍了一会,悠然不断的凉风袭来,身上的汗水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

回到导航结束的地方,我觉得旅程还没有结束。我想看到环形的“珍珠岩”到顶了是不是象珍珠一样是正圆的,从这里看“珍珠岩”顶,视线却被山脊上的一个小庙挡住了。我还想看到岩壁上的岩洞,去听听里面是不是有金猪的叫声,可是内环的这一面没有,另外几面呢?只有越来越接近它,才可能看个究竟。可是,并不宽敞的山脊上,小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我爬上去,一对小年轻正在求菩萨,有些羞涩地看着我。我问,你们是求子吧,那一定会早生贵子。他们咧开嘴笑了,忙否认,不是,不是。我又问,有不有路到石头顶上去呀?男人看着右边的一棚竹崽子,女的说,路是有,但是——。那就不“但是”了,我说完,就径直朝竹崽子窝里的毛路子走进去。女人还在外面提醒,你穿着短衣短裤,要注意点啊。

这点困难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何况,这条不太长的的毛路子,已经有许多人钻过了,柴刺都相对温柔一些,我一下子就到这头的岩壁边了。

岩壁分四级,每一级都有个多人高。应该说,上了这四级陡陡的岩壁,余下的环形岩顶坡度就不会很陡,到达正圆的“珍珠岩”顶直至全部拿下是没有问题的。面前的这四级,第二级到第三级、第三级到第四级的梯级线都不与地平线平行,应该是可以相通的。第一级到第二级的岩壁上错落有致七八个脚掌窝,应该也可以上去。看第二、第三根梯级线,尽管没有相交,但也不是平行的。两条非平行线无限延长,总会相交。岩壁这么长,甚至绕起圈来,也可以准无限延长。我相信,第二根梯级线总会通到第三根梯级线上去,还有可能在绕圈中找到那个有“金猪”的岩洞呀。

我跃跃欲试,很快付之行动,从“脚掌窝”里爬到第二级上。再沿着可能与第二根梯级线相交的右边移动,看右边环形岩壁的外环,却看不到头,也不知道前面会不会与第二根梯级线相交。而且,这一面的岩壁脚是我们上来的陡坡。上面越来越上去,下面越来越下去,离地面也就越来越高了。又是接近中午了,太阳当顶;又只有我一个人上来,面对困难一个商量的人也没有。到时候,上不得上,下不得下,进退两难就不好办了。

站在梯级线上,我有点胆寒胆怯,打退堂鼓了。正好国成在喊我,说时间不早了。我就汤下面,从石壁上下来了。“珍珠岩”顶和“金猪岩洞”,都只得留待下次作专题研究了。

两辆摩托车打道回府,我和秋阳走在后面。到“蓑衣井”边,秋阳突然喊,你们停下来,看看这口井。这口井,虽然在路边,周围二百米并无民居。我说,能够修得这样好,肯定是有关部门或者仁人志士的功劳,那就肯定有其历史渊源,不知道网上查不查得到。

国成接到电话后说,饭店的黄精炖鸡已经好了,等我们到了才做其它菜。我把手机塞进袋子里说,一个上午,我们就逛游了“石市三景”,又附带收获了这个“蓑衣井”,精神食粮已经饱了。那就不查了,先去享受黄精炖鸡,把物质食粮也搞起来吧。

2024年9月6日作于溪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