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冰清的头像

冰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1
分享

跟着蒸水到书院

1

妻子回去照看老妈,接送外孙女言言读书的任务就移交给我了。每天早餐后送她去学校,中午十二点才去接她。四个小时的真空,是不是去哪里走一走?学校离蒸水河不到一里路,对了,就跟着蒸水河边的绿道直达石鼓书院呀。

这条路,我并不陌生。有一次,从蒋家湾走到雅士林大桥六公里,拿不准到书院还有好远,就原路返回了。战友华华看到朋友圈,说书院不远了,应该只有三公里。如果真的如他所说,不到二十里路,走两个小时,一路赏景再多花半个小时,不到十一点就可以到书院。再坐公交,十二点回到学校接言言,时间应该是宽松的。

第二天凌晨,我就形成了计划,并用全文字发了朋友圈。我说,今天上午八点一刻,从蒋家湾大桥沿着蒸水河步行到石鼓书院。朋友们,有加入的吗?放下手机,睡不着了,我脑海里全是这条线路。其实,我与这条绿道已经有好多次“亲密接触”了。

第一次是女儿搬过来不久后的一个周末,在小区里被“围困”了一天,我就不安分了,也发了朋友圈。朋友北方看见了,立马约我出来,同行的还有一个退休老人。我们上了河边的绿道,不到一公里,他们又带我下了绿道,转了几条街才回来。

回到小区,绿道却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了。我再在网上搜索这条绿道,眼前一亮,竟然可以直抵石鼓书院。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里面我去过几次。能够步行二十多里到那里去,沾沾书院的文化气息,我这个衡阳的子民,够虔诚的了吧。

第二次我没有发朋友圈,想一个人先去探探路。一个清早,我也不告诉家人,就悄悄出发了。到蒋家湾大桥,天还未大亮。早上的空气真好,我的心情更是大好,经过了几座大桥,最终到雅士林大桥。

这次虽然没有到书院,但走得最远。按华华的说法,也接近书院了。可是没有到达书院,还是给我留下了遗憾,我又有了一个进一步的想法。

绿道是有关部门专门开发的绝色健身道路,上面不能行驶机动车。鲜有的几辆卖小东西的摩托车,也礼让着行人。两个外孙女都有自己的小单车,何不带她们来。她们结伴骑车,我走路,走的都是绿道,又不担心她们走丢。这样,让她们也到书院,从小就沾上那里的文化气息,何乐而不为呀?

周末,言言要上几个课外班,我只得打午午的主意了。可是,一次我要带午午出来,妻子也要跟来。我在河边心不在焉地陪着她们玩,终于把午午带到绿道上来了。可是,午午骑了里把路,就直呼好累了。

有一天,我还是找准机会,把午午单独带了出来,她却不肯一个人骑车。好说歹说,她骑车走到我前面了。不到一公里,她也返回了。

上一次,一个周末的早餐后,我从西环路,绕到长丰大道,想从船山大道回到西环路,却阴差阳错绕到蒸水南路去了。走了一会,略一抬头,路那边伴随着一道高高的、长长的路面,那不就是绿道吗?原来长丰大道到这里,有了长丰大桥从绿道和蒸水河上跨了过去。我立即冲上绿道,哈哈哈哈,大笑起来。可是,由于时间不充裕,我只得往回走。

这一次,我一定要,自信也能够完成到达石鼓书院的任务。我灌了一瓶茶,煮了两个鸡蛋,用于途中补充养分。不过,直到八点钟送言言到学校,直到八点一刻到达蒋家湾大桥下,朋友圈也没有一个人答应伴随我行动。这个可以理解,我的主要生活和朋友圈子并不在这里呀。

释然了,我需要一个仪式感。我把大桥、蒸水和绿道拍下来,又发了一个朋友圈。我说,从蒋家湾大桥,跟着蒸水,步着绿道,直达石鼓书院。今日之行,始于足下!

2

绿道上的计程正是从蒋家湾大桥下开始,与我的启程吻合。而现在的绿道从桥下溯蒸水而上,又延伸了差不多三公里,到解放西路蒸阳大桥上去了。我今天的目的地是去蒸水的最下游石鼓书院,蒸水在书院汇入湘江。

绿道左边是蒸水,右边是蒸水南路,两边与河流、街道之间都有大面积的绿化带,号称蒸水风光带。伴蒸水这一面落差大一些,有半个人高的石头护栏,靠近护栏又铺了尺多宽的石板。街道这一面大部分是绿地,绿地还延伸到路面上,靠着绿道也规则地铺了更宽的石板。石板之间,才是两米宽的绿道。说是绿道,更趋向于红色,而蒸水才是真正的绿色。绿道就象一条红飘带,在蒸水和蒸水南路两条飘带的拱卫下,一路向前平行着飘去。看得越远,中间的各类树种也是星星点点的啦。

上次哄着午午骑了一公里的车,是告诉她前面路边有花,我会采一些花给她,她说要送给妈妈。那时,蒋家湾大桥下有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好多人都在花垄间摆弄着各种姿势拍照。午午眨着眼睛说,油菜花是不能采的。路边也有星星点点的小花,我好不容易采摘了几枝,束成一把。把这一把插在自行车龙头上,午午才勉强骑了一公里。

现在,大多数油菜花瓣落了,路边的野花却多了。有一棚棚的细叶草,伸出一根根花蕊,顶着一朵朵拇指大的花朵。而且,它的细叶也很有特色。每一枝细叶由三片叶子组成,这三片叶子在一个平面上。每片绿叶在中间位置,都有一个白色的圆弧,三个圆弧都能两两非常吻合地接上,似乎又是一朵朵小花。这些“小花”铺垫在花蕊顶起的花朵下面,显得这一棚棚植物都花团锦簇了。就象一床刚弹好的棉被,套上了新买的花被单。我略一抬头,这样的“棉被”在这一面河墈上,还有好几十床嘞。只不过,越远,就变成了碎花被子了。再一抬头,这些碎花被子上面的空中,又被什么染红了。

我目光紧盯着这些“红”,迅速前行。到这些“红”身边了,才看出来是一树树的“红”。这些树,春天来这么久了,还没有把绿叶吐出来,却开出了这么多红花。以至于我在远处看,只见花,不见树。其实,它的枝条也好看。一根根枝条从兜公处放射出去,带着花的枝条象剑一样直刺长空。每朵鲜花都紧贴着枝条,让每柄“长剑”都温柔、温馨了许多。

这些红花上面的空间,还有桃花、李花。比桃花、李花更高的,还有一种盛开着花的树。这种树本来是挺拔的大树,它们又栽在绿道的护栏边,就比桃树、李树伟岸多了。如果把桃树、李树比作俊俏的小女子,它就是雄壮的大丈夫了。它有了青翠的叶子,还大片大片的。它的花也大朵大朵的、大串大串的,一大串花还吊下来,吊到我的头顶上。是一大串层次分明的花塔,仔细一看,每一朵白花还泛着红晕。这个样子,就象一个大姑娘,第一次和梦中的情人相见,脸上透着的羞涩嘞。

啊,护栏边还有一排月季,我先前怎么忽视了它们呢?护栏挡住了它们的刺,前面那些花又“挡住”了它的花,让我视而不见了。原计划到一个亭子里休息一下,也是这些花的原因,我竟然走过亭子了,还不觉得有一丝丝的累。嘿嘿,终于专注于它们了,它们开着红红的花,一直开到护栏尽头去了。那就不休息了,我昂首阔步,迎着一朵朵月季花,继续前进。

前面的绿道上是两公里的标志,树荫中的蒸水河上,又有了一座大桥。走拢去,是长丰大桥。上次我走到长丰大道尽头,就是从这里爬上绿道的。

从蒋家湾大桥到长丰大桥的直线距离,肯定不远。但是,蒸水南路伴着绿道,绿道伴着蒸水河,却转了一个大半个圆圈的湾,两座大桥之间的绿道长度超过了两公里。过了长丰大桥,跨过绿道和蒸水河的大桥就密集了起来。我的脚底象安了两个弹簧一样,快节奏地提起,又落下,再提起,再落下……

又走了不到一公里,就到铜钱渡大桥下面了。这座大桥,是跟着长湖街道过来的。长湖,是衡阳县几十年前经过呆鹰岭到衡阳市的必经之道,当年我少有的几次到市里,都要经过那里。后来,那里建了汽车站,也就是到衡阳县方向的班车都要在这里始发。再后来,原来的汽车站没有了,数年后,又有了中心汽车站。既为中心,不但是整个衡阳市到各县市和市外汽车客运的中心,而且证明它的地理位置也在市区中心了。到衡阳县的客运,就交给了华兴汽车站。而蒸阳大桥到这里的绿道应该有六公里之遥了,从中心汽车站到华兴汽车站应该也有这么远。这一大片地区叫华兴开发区,虽然在衡阳市的县区中,属于蒸湘区。而华兴开发区的有些架构,比如公安部门的高新分局,就属于县区一级的了。

我这么想着想着,前面又有一座桥了,大桥是跟着蒸湘街道过来的,我在桥下面和桥身上找,却没有找到桥名。那就自作主张,叫它蒸湘大桥吧。我跟着绿道从桥底下过去,在这里用马克水印相机拍了整座大桥,地址显示蒸湘区蒸湘街道,时间是八点五十二分。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走了三十五分钟了。桥那头是碧桂园十里江湾,号称“十里江湾”,上到长湖大桥那头,还跟着蒸水过了所谓的蒸湘大桥,肯定有好几里长呀。

3

绿道在大桥下面拐了一个弯过去,是一段直行的绿道。一眼望去,只有在视线的尽头有一个人,好象是个女人。她也和我一样,甩着膀子大步行走。我们之间的这一路空旷属于我一个人,我目不旁骛,一路小跑,迅速接近她。她对身后的变化,也没有丝毫反应。也许她是绿道的常客,对身前身后的变化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不超过她,保持着匀速,她左右的景物又在我的视野中了。伴着蒸水河的绿道边长了一排两米多高的树,开着大朵大朵清新脱俗的、粉红色的花。对了,女人也着了一身粉红色,黑色的长辫子一甩一甩的,两只“粉红色”的手臂也一甩一甩的,看着也就清新脱俗。我立马想起了一首歌《粉红色的回忆》,在心底唱起了这一抹“粉红色”。许多年后,兴许也会给我留下“粉红色的回忆”呀。

女人拿起手机,速度放慢了。电话还长,我跟了一会,军人步伐可以加快,却不适应减慢。我三两步就要超过她,刹那间,我转头一瞥,女人瓜子脸,面容姣好,但是显然三十好几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电话也刚好打完了,忙把手机塞进口袋,步子又加快了。也好,我停了一下,觉得必须“绅士”一些,又跟在她后面了。

绿道两边的地形开阔了一些,花草树木点缀其中,这一段也就是最园林化的一段了。而绿道在充分的园林化中弯弯绕绕,就象蜿蜒着向前飞奔的长龙。在“长龙”上行走的人多了一些,有散步的,有跑步的,也有象我们一样快步行走的。我和她依然保持着若即若离,她旁若无人,不知道感觉到我的存在否。

啊,前面隐隐约约又有一座大桥横过蒸水了,大桥中间偏向这一头,有一个大的拱形门。我知道,上面有“雅士林大桥”五个字。上次,我就是在这里原路返回的。这次,要到石鼓书院接上文气。我还得有所准备,立即拨通战友华华的电话。

华华说,雅士林大桥到书院真的只有五六里路。华华知识面广,但说话天马行空的,有人笑话他天上事他晓得一半地下事他全知。我不这样认为,他的话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我要准时接到言言,总想再求证一下。

打了这个电话,与女人的距离又远了些。对了,她是绿道的常客,她应该可以让我找到答案呀。我迅速缩短距离,只有两米远了。我大声喊了一声,美女,她却置若罔闻。只有一米了,我再喊了一声,美女,她还是置若罔闻。怪事了,她不象一个漠不关心的人呀。我们平行了,侧头看她,我明白了,她的两个耳窝里都塞着耳机嘞。

那就不怪她,我迅速超过她。到雅士林桥头了,我等着红灯,也等来了她。过红灯时,她小心翼翼的,我又超过了她,又到绿道上了。深入了三十米,看到六公里的标志,再回头,却不见了她。我看河这边,大桥那头是雅士林欣城小区。等了一会,也没等来她。我知道,她在茫茫人海中,“粉红色”真的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4

九点半了,今天的任务大概能够完成,但必须抓紧时间。路上的人多了,路两边也桃红柳绿的,我全然不顾,铆着劲朝前面走。

啊,前面又有一座桥了,桥面较窄,没有车辆往来,是人行的老桥吧。绿道又下到河墈半腰了,绿道边还有不少的各类鸟儿叽叽喳喳地欢迎着我。我转头、招手和鸟儿们打着招呼,脚步不敢放慢。到桥头了,看出来也叫雅士林大桥。都叫这个名字,那么这座桥是人行老桥,那座桥是新公路桥了。

要上石梯了,又看到了七公里的标志,前面还有个老人迎面健步走来。我迎上去问,老同志,您好,请问这一路这么多桥,都叫什么名字呀?

老人滔滔不绝地说,蒸水河上的桥可多了。这座桥是雅士林人行铁路老桥,现在只有少量的人行,有胆大的也可以骑个单车摩托车来往,是老衡阳人怀旧的风景桥。你刚过来的是雅士林新公路桥,大部分人也是走桥两边的人行道。再过去还有几座桥,有蒸阳大桥、华新大桥、延安路大桥、蒋家湾大桥等等。就是两座雅士林桥,新桥一直是这个名字,老桥原来肯定不是叫这个名字。因为铁路在先,雅士林小区在后呀。你要到石鼓书院去,虽说只有两公里了,蒸水河上却还有三座大桥。我都知道名字,分别是蒸水大桥、雁栖桥、草桥也就是青草桥。

谢谢,谢谢,我不但知道了这么多桥名,而且还知道只有两公里了,任务马上就可以完成了。告别了老人,我走在绿道上,眼睛在蒸水河面上搜索着这三座桥,一座一座把它们拥入怀里。

快到书院了,我内心兴奋着,有点“近乡情更怯”的味道。啊,绿道左侧紧挨着一条长廊。长廊入口上首“诗礼传家”四个大字颇有文气,两边还有对联“诗书继世品自高”“耕读传家不沾毒”。我点点头又摇摇头,这个“毒”字有点另类,应该是起到禁毒的宣传作用的。

出了长廊,我就看到石鼓广场的大门了,知道石鼓书院深居在里面。渐渐地,还看到门首上“石鼓江山”几个大字了。我走拢,又仔细阅读了门联。内联是“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外联是“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九流”有两个解释,一是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二是江河的许多支流。今天,步着绿道跟着蒸水到书院。有了第二个解释,我这个文墨不通的人,这次因为时间仓促,就不进入深闺中的书院,而是往青草桥上慢慢走去。

蒸水汇入湘江,湘江汇入长江,长江汇入大海。这座桥是蒸水汇入湘江的最后一座桥,我站到大桥中间,朝蒸水上游努力地看上去。追根溯源,我似乎看到了它的一个支流杮竹水。

有人说,杮竹水因杮竹水库而得名。其实,九峰山下的杮竹冲是有史以来的老地名,肯定是先有杮竹冲后有杮竹水库。而且,杮竹水最长的源头正是杮竹冲。杮竹水还有一个源头在仙鹅山下,仙鹅山与九峰山两两相望。

哈哈哈哈,我似乎还看到了我的家乡九峰山和仙鹅山。还看到了仙鹅山下的泉水村,老家冲里汩汩的泉水也流到这里来了……

2025年4月14日于衡阳融冠恋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