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生我不敢奢望游历所有名山大川,但登高观日出是我朝思暮想的心愿。荀况在《劝学》中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我以为,登高,不仅能看得远,更能在黎明前欣赏到日出这一壮观!一个人,仿佛只要站在最高处看到日出,视野马上就会开阔,胸襟顷刻就会博大,忧郁沉抑的心情很快就会开朗,冻结僵冷的心结立马就会融化。
九峰山挺拔于双峰和衡阳两县的交界处,风光秀丽迷人。我、四春和有志都生于山脚下,都是九峰山的子民,从小就希望能够登上山顶观看日出。高中毕业后,不在一个村的我们经常聚到一起。这次,我们连续听了几天的气象预报,并于五四青年节前夕,相聚于我家的竹山排。
翌日凌晨三时,我们整装出发。一路上,头戴星月,脚踏朝露。翻过几重岭,越过数座山,经过大、小分水坳和马胡坳,再转几个弯,再上几个长陡坡,我们便跨上了“一字路”。
“一字路”犹如泰山的天街,蜿蜒盘旋在九峰山腰上。我们漫步在这段由杂草、落叶垫起的“弹簧路”上,听着身边的小鸟为我们鸣奏的小夜曲,放眼望去,前面一路峰峦叠嶂,高耸入云。哟,这不是与古诗《画》中的“远看山有色”“人来鸟不惊”相吻合吗?大自然就是这样的惟妙惟肖啊!我顿觉空气异常清爽,猛吸了几口新鲜的高山空气,心旷神怡,好象步入了仙境,整个身心就要随着晚风向天上飘去。
啊,我不禁感叹,我们离太阳天国似乎越来越近了呀。不!我们就是太阳的子孙!太阳天国也就是我们的故乡!那么,也许是“近乡情更怯”的缘故吧,我的心在微微地跳动,可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走完了漫长的“天街“,主峰就耸立在我们面前,更陡了,象一堵墙。不,是天梯!是通向太阳观日出必须经过的天梯!有志兴致勃勃地冲上去,高喊着,会当凌绝顶。四春赶忙跟上去,并大声接上,一览众山小!我们勇气倍增,披荆斩棘,只有十几分钟便冲上了离“一字路”百多米高的九峰山主峰正托峰。
2
我们站在主峰上,谁也没有气喘。看天上,明月高悬,星星眨眼;俯大地,四下的群峰还在星月的怀抱中沉睡。我不禁浮想联翩:此刻,那轮太阳正高悬在哪个国度的上空闪射出灼人的光芒?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在我们视野之内的地平线上?这双衡大地,这大地上的高山峻岭、田野河流要等多久才能被太阳唤醒?这里太阳的子孙要到何时才能瞻仰到太阳老人的慈容呢?
你看东边,四春的提醒把我从神思中唤了回来。是的,极目东边,那里已经现出淡淡的曙色,我的眼前一亮啊!可惜,山顶上一座亭子挡住了一部分视线,我们三个人的目光同时瞄准了这个障碍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志跃跃欲试的。但当我们用手电在亭子内外扫了一遍后,心又凉了半截,除了亭顶有一个天窗别无其它可缘之物啊。我不禁埋怨起这建亭人来,建亭原是让游人看得更远,如果上不去,就适得其反了呀。我的眼光停留在墙上,估测亭高大约一丈二尺。
唯此一举,搭人梯,有志也看到了机会,他急不可待的。可三个人的人梯,只上得去一个人,我舒展了的双眉又成了眉结。
傻瓜们,地上的土砖不就是现成的天梯吗?四春浑厚的声音中洋溢着希望。
我们立即动手,在亭内的天窗下面垒起了一个四尺来高的台子。四春自告奋勇,站在台子上对我说,你最小,先上吧。见日出刻不容缓!我踩在四春的肩膀上,他用劲一拱,我的头便冒出了天窗。幸好天窗不在亭子中间,我猛地抓住亭边的栏杆,就势一跃,就跳上了亭顶。
四春又蹲下身子说,有志,你也上吧。
不!你呢?有志退了两步说。
别罗嗦,错过了观日出,我们唯你是问!四春这一招真灵,有志也上来了。
看着亭内的四春就是举起手,指尖离天窗边缘还有二尺来高。四春是我们的长兄,一个为他人的幸福铺路架桥,自己却得不到这种幸福的老大哥形象一下子就跳进了我的脑屏幕,且愈来愈高大啊。我和有志异口同声,老四,你,你怎么上来呀?
四春不紧不慢地回答,还未进军,先思退路。我们都上去了,怎样下来呀?你们尽兴就好,我在下面也是一样的看日出呀。
有办法让你上来,我们下去也有办法,不是太高,我们可以跳下去啊!有志边说边解下裤带,我也依样画葫芦。四春一手抓住一根皮带,我们的力气真大,不过十几秒钟的功夫,四春也上来了。
上来了——,我们都上来了——,我在亭顶上跳跃着,高呼着,张开双手就要拥抱他们。
看你这高兴劲,美的东西那里还多着呢,四春右手朝东边的天际划了半个圈。
果然,东边往南北方向延伸的辽阔画面犹如舞台的布景,群山连绵,层次分明。近处的山可窥其山顶大树的轮廓,远处的山却象一条条波澜线依稀可辨,山与山之间是细小而狭长的乡村。双峰县境内的良江水库和衡阳县所辖的黄梅水库象两面镜子镶嵌其间,是大地的眼睛?还是护身镜呢?我无暇推敲。东边的波澜线上,不知是哪一位名画家用巨笔将那一片天空泼墨得五彩缤纷。在那美丽云彩构成的帷幕深处,似乎有一座神奇的宫殿,人说有月宫,那大概是“日宫”了吧。月宫里有嫦娥,而太阳就一定是一位浓妆淡抹总相宜、快要粉墨登场的太阳公主了。
大山在沉默,我们也在沉默,甚至连粗气都不敢出,怕太阳公主一时害羞了,不赐给我们那壮丽的一幕。沉默,沉默,沉默中透出一种不安,不安中又浸透几分紧张。有人说,日出时,太阳只是几跳便跳到了天上。我们唯恐在转首甚至眨眼的那一刹那错过了那一伟大而美丽的时刻,辜负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良辰美景。我们不希望会那样!因此,我们在心中默默地告诫自己要有耐心,要有恒心,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的疏忽都对不起太阳,对不起大自然!啊,我们每个人,第一次等待一个伟大时刻到来的心情是何等的微妙啊!
这时,天边五颜六色的云霞慢慢地全部变成了深红色和金黄色。这些云朵,有的如鳞次栉比的皇宫建筑,有的象陡峭峻削的山峰,有的似红装素裹的姑娘,有的若千军万马在奔腾……若即若离,时隐时现,那里象有一位魔术师在不断地变幻着、施展着自己的拿手绝技。这一切,都是一种巨变的前奏,都意味着太阳这个比地球大得多的球体一出来会那样的不同凡响!
真的,没过多久,波澜线上的山峰之间,慈祥的太阳老人就探出了他那白发苍苍的头顶。出来了,终于出来了,我惊叹自己的发现,立即告诉了同伴。其实,他们也看到了。只是他们怕太阳在转瞬间跃然天上,依然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我一亮手腕,五点三十七分。
3
太阳升上来的速度并不太快,似乎是有意让我们看个仔细、看得全面。那个“几跳就能跳到天上”的说法,也许不是登高,而是在平常之地看日出的感觉吧。太阳老人的头顶慢慢地颤抖着,跳跃着,成了一个半弧的白黄绿三色相间的“灯笼”。其实,是我们的心在颤抖,在跳跃,太阳也随之颤抖和跳跃了。渐渐地,白色面越来越广了。
五点四十四分,远处的波澜线成了太阳的切线,太阳象一个不倒翁立在波澜线上。但是,太阳没有刺眼的光芒,象月亮般温柔,如处女般圣洁!我记得,《一千零一夜》中常用十四的月亮比喻美貌如花、柔情似水的少女。我想,这时太阳的温柔,也并不比十四的月亮逊色啊。
可是,一旦脱离了波澜线,太阳的色彩就越来越深,象一颗红豆在我们眼中迅速长大、红透。仅仅十几分钟,那些宫殿式的建筑、浓妆的姑娘、陡峭的山峰和奔腾的快马都在太阳的强光下黯然失色。太阳象一个火球向半空移去,朝阳把千山万壑染抹得多彩而美丽,整个双衡大地旋即披上了辉煌灿烂的金衣。
我坐在亭子上,微闭着双眼,感到一阵满足,眼前仿佛出现了诗仙李白在豪放地引亢高歌。“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我似乎是和李太白在一起唱和,我的整个身心都融汇在这诗情画意中去了。
也许有人说,诗人是登泰山观日出。诚然,九峰山是难以与“五岳之冠”“天下第一山”的泰山争雄的。泰山关于太阳就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
但是,人生最壮丽的一幕往往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欣赏到的!这个道理,不但是九峰山和泰山,放之四海而皆准呀!
不是吗?泰山的四大奇观,数“旭日东升”即观日出为最佳,却又最难看到。历代许多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都为登泰山见不到日出,扫兴而归呀。郭沫若登泰山后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夙兴观日出,星月在中天。飞雾岭头急,稠云海上旋……”。可见,他也心有不甘啊。
然而,我们第一次登上九峰山主峰正托峰顶,便目睹了日出壮观!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双衡大地上今天第一个得到阳光温暖的人!
我们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是太阳的忠实子孙,没有辜负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伟大风光!
双衡大地开始了一个壮丽的白天,让我们热烈地、激情地拥抱这个阳光灿烂的白天吧!
1985年5月7日作于泉水村竹山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