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天的头像

秋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6
分享

三年没买高鞋

穿梭在连城新天地,视线扫过两旁的服装店、美食铺、各类小吃餐厅……,人潮涌动的地下商业街,进入中年,若无需要,逛街的欲望便可有可无。走着走着,元姐忽然说,穿休闲鞋时间久了,脚板好像就变宽了呀。我低下头看看自己脚上的运动鞋笑了笑,没关系,还是舒服最重要,无碍健康就行。

回到家,扫尘除灰的周末,收拾一下落灰的鞋子,南方这天气,时不时就要拿出来晾晒一番,不然,鞋子发霉就是寻常事。仅有的两双高跟皮鞋,这两年每年上脚不超过三次,扔了吧怪可惜,不扔吧,使用率真不高,就等着自然损坏然后可以心安理得的丢掉了。

算起来有三年没有买高跟鞋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好像忽然没有执念了,也就没有一定要买高跟鞋的想法,那些关于时尚关于女人和高跟鞋的各种理论标签真的可以做到视而不见,有没有高跟鞋无关紧要,你会发现没有任何影响。

是不是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明白很多东西原来没有那么重要,所谓的潮流时尚也不过是一些品牌人为造就出来的一种观点,或者,仅仅是人的虚荣心所营造出的认知假象。

大概女人在30岁之际,身边不少人会给你建议,比如要买什么档次的包包,什么牌子的服装配高跟鞋,什么规格的化妆品。似乎,换成大牌的衣装,就显得有品味了。物质的虚荣心,人人皆有。我曾经也盲从过,不过慢慢发现,别人推荐的化妆品自己用了过敏,那些专卖店的服装,大多都不适合我这样的小个子,尤其是国外品牌,穿上就跟小时候捡了哪个亲戚的旧衣服,既不合身又不好看,完全不在我的审美范围内。

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我家,穿了一件极为宽松的中长款大衣,挂在苗条的身体上晃晃荡荡,别说提升气质了,就跟闭着眼在地摊上买的,浑身极不协调。她说这是韩国的一个品牌。那也得符合自身气质才行啊,不然穿起来像演小品的。

我从始至终都没适应穿长细跟的高跟鞋,连尝试都不曾有过,也不喜欢尖头的皮鞋。我买的多是粗跟,还要带扣的,就这,跟高一些的皮鞋穿一天格外辛苦,一不小心脚后跟还会磨层皮。在街上看到女人踩着七八厘米还是细跟的高跟鞋无比叹服,想想就感觉双脚承受了超越年轮的痛苦,对于身体来说不亚于自虐。因此,穿高跟鞋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现在,三年未买过高跟鞋。

后来跟朋友一聊,发现很多人常穿的衣服总是那几身,常穿的鞋子就那么几双,买的很多衣物跟打入冷宫一样,一年偶遇两三次都算难得。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收入是有限的,若这方面消费比重增长,那其他方面的追求自然要降低,否则就容易入不敷出,为什么要这样呢?说到底,是内心那一点点的虚荣心作祟,把物质放在了获取幸福的赌注里,欲望互相攀比,没有上限,以此来作为自己有品味的证明。可品味不是这么用的。

我们将物质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执念。物质是解决我们在这个世间活着的基础,它存在的本身是让我们合理获取适度使用增加幸福感的,不是用来扩张虚荣心的,金钱是有能量因果的,这就是很多看着光鲜的人依然活得如浮萍的原因。

物质欲,总要度过一时极其别扭的心理矛盾期,才会不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所幸,我在这方面的虚荣心周期比较短,还没来得及沦陷一挣扎就清醒了。

在我眼里,一万块的包包,跟一百块钱的包功能上没有什么区别。就当前国内物资的丰富程度,普通人的选择多到眼花缭乱,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质量在线的服装或包包,生活需求完全可以满足,何必舍近求远那些国外品牌。实用好看质量也不错就够了,恰好入了自己的眼就收为己有。本就是生活消耗用品,又不是古董,若是有万贯家财另当别论。

以金钱而论品味原本就是人为所赋予的,我们追逐的不过是自己的欲望。当你不在意这些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闭门即深山。物品的价值是来源于内心的那点偏爱,合适就是最好,一个人的价值或格调绝不是依靠某个名牌标签的外在所得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审美理念。

不到五十块钱买了条带一棵树花色的大方巾,伸展开自成水墨林木,回老家时让我妈帮忙剪裁,几十年的蝴蝶牌缝纫机,成就了一片式系带半身裙,穿上一瞧心花怒放,喜欢。

人到无求品自高。真正的贵气,是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有不惧四季风雨的心性,是认真过好每一天的勇气,是相信自己具有热爱的能力。一片冰心在玉壶,内核强大,那些指手画脚的纷扰便不值一提,你依然是你,可以给自己定义任何标签。

前两天,和两个金融的妹子约聚咖啡馆。聊起职场,谈及成长,95后的女孩说自己还是讨好型人格,挺在意别人的看法,受到旁人指摘的时候就会想是不是己的错也不敢吭声反驳。我拍了拍她肩膀,过了35岁你就明白了。隔着一壶普洱茶,对面的80后很是直率,说以前自己也这样,现在除了给自己发工资的人能迎合一二其他的人爱咋咋地。朦胧的灯光下,从工作到社交,从婚姻到人生,80后和90后的价值观在一张桌上慢慢拼接,四个女人的侃侃笑谈留在了午后。

成年人踏进名利场十年以上,谁还没见过人心蒙尘染垢,踩过人情世故的坑呢。有人从阅历中获得智慧,有人在欲望中沉沦,从悦人到悦己,既是女性的思想变化,也是时代的印记。

我忽然想起一个女人探讨现在的婚姻模式,表情不屑一顾,对方如果出轨了,我也在外面找。如果双方对某种感情模式达成了共识,旁人也不好说什么。还有的说,我就耗着对方。可这种假设真发生在自己身上,大概又是另外一个答案,毕竟,人性本就是善变的,此时的自己作不了未来的主。

随着独立个体的思想觉醒,不论男女,大概都会中途面临重新选择人生,没有谁应该要为谁的人生承担一辈子,就算是父母,他们也没有义务为你我的后半生买单。我们一生遇见的每个人跟我们都是一段路的缘分,哪怕是父母子女,也只是陪伴生命的某个阶段,有的在你前半生出现有的在你后半生,每个人都终将要面对孤独并接受孤独,到享受孤独,然后老去,能够遇见一个灵魂相契的就可以去烧高香了,人生难得一知己。每个人的世界,小到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

都说深圳太卷,如果向下看的时候,内心的焦虑会不会少一点。一个姐妹讲她第一次拿到两万块年终奖时高兴坏了,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多钱,她和同事两人欢天喜地去餐馆消费了一把。而现在,工资比以前高了,但幸福感却没有随之增加,在各种是非繁乱的日子里疲惫不堪。

月薪两千块钱的时候,会想如果有两万块钱该多幸福啊,有两万的时候,就会想如果有五万就好了,真的收入五万的时候,欲望也会跟着变了,你就会想房子是不是换个更大的?还是再买一套房?高跟鞋和包包换个更高档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会因此满足而变得更加幸福了,也没有人会认为当下的高收入是来自于时代红利。

我之前建议一个全职家庭主妇的朋友,实在不行卖一套房,或是孩子上普通公立学校啊,就可以缓解当下的困境。但人总是不甘心的。实际上这就是个人选择啊,不肯舍痛苦自然要自己承担,人性的贪欲注定了结果,老天怎么可能什么好运都让一个人占去了。

适逢低迷期,透支未来太多的人生就不好过。压力也滋生出各种乱象,谁不缺钱呢?但缺钱就可以毫无底线吗?恰恰这个时候,能看到一些趋于真实的人性下限,顺便筛选一些身边靠谱的人,也未尝不好。

去年,40岁的湘家姐妹很是伤心,单亲妈妈,来自于亲姐姐的谩骂诋毁,源于一些各种关系的蜚短流长。亲人的伤害,往往是最痛的。有时也怀疑,情感是不是真的跟血缘没有绝对的关联,也许灵魂的关联才是根本?只是在千百年过往的观念里,过于强化了血缘。

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恶意,往往来自于见识浅陋。有些人自己过得一塌糊涂,偏偏喜欢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形式结构上的完整度,完成历来观念上认为应该要做的人生任务,好像这样人生就是圆满了。

想想佛家说人生八苦还真是不虚,有钱没钱都烦恼,就像穿着高跟鞋的时候,总感觉哪里不舒服,大家在物欲的轮回里走完一生,然后投胎换个角色继续下一世。

一个我经常调侃是富婆的女性友人说,我们只是金钱的保管员,当然要活着时候用掉。一个在这个春天工作上无比焦虑的广东妹自言自语,这些年学会的就是往前走。看吧,活得通透也是需要自己意识到并愿意选择改变的,也许会比现在更辛苦,但至少还有一半的机会可以柳暗花明。

一位70来岁的阿姨,短发满额,头发比我的还多,穿着碎花黑色连衣裙,气色状态极好,完全看不出古稀之年,我忍不住真心夸了两句。阿姨上下打量我一遍:你这一身很漂亮,耳环很美,是银的吗?……她上个月刚去什么岛旅行回来,明天又准备去尼泊尔玩,每个月上万的退休金,逍遥般的退休生活,让我等好生羡慕,那口才那状态,现场都是叫她姐的。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盛世的样子。

穿休闲鞋后,发现不穿高跟鞋的人特别多,有一种融入人间烟火的自在,莫不是大家都意识到了还是悦己最重要?

地铁里对面一位看起来约六旬的女士,一米七左右,灰黑色系休闲装扮,连平跟运动鞋都是深灰色的,一件T恤外加一个休闲类马甲,简约利落,黑色的铅笔休闲裤很是修身,站起来时我发现腿是真长。身材不胖但也并不干瘦,清爽短发黑白交错反而有点好看,发量丰满,脸上没有过度化妆或医美的痕迹,气质静谧自然,年轻时候定是个美人。出地铁时,下意识将马甲外套的领子立了起来,气质拿捏在线。我就想,如果我60岁了会是什么样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