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凉如水的头像

凉如水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6/26
分享

马岭古道徒步

江南的梅雨季,向来阴雨连绵。看天气预报周末有小雨,想去桐乡走走烟雨迷蒙的马岭古道,马岭古道自石舍村经茆坪村至芦茨村,全长12公里。我也想去体验一番千年前苏东坡在雨中吟啸徐行发出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我觉得烟雾缭绕的雨才是充满诗意的雨。

车渐行渐近,当地却是一个阴转晴的天气。到石舍村,放眼望去远山近水钟灵毓秀,满目竹林青翠欲滴,路边农家乐敞开怀抱迎接游客的到来。小河里已经有人在玩水了,水流清澈,可见游鱼。河道里还支起两顶白色帐篷。这时候挽起裤腿,赤足坐在帐篷下,摆上几听冰镇啤酒,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上到半山腰,一股清流从远处迤逦而来,带来一股凉风。我将手放入水中,感受到水的脉搏的微颤,这清凉润泽万物。

在水渠边遇到一只蜗牛,想它终日背负栖身之所,看似艰难前行却又脚步铿锵。深褐色外壳中包裹着一团柔软,演绎着生命的无限韧劲。它大概刚从一场沉睡中苏醒,身体还带着慵懒。在梦中时,它又与谁相会呢?是聊斋中美丽善良的狐女吗?还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逍遥游。在生活中有时我也是一只蜗牛。

清流引自山林,我走过石桥,沿着水渠一路前去。渠边小道多用卵石铺成,略显狭窄,对面有人来须侧身避让。看渠中清流奔涌向前,总会想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不可追,人生难重来。水是绿色的,就像豆腐打过卤水的那种绿,为什么是这种颜色呢,因为两旁有竹林相映。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也特别喜欢竹,竹子中空外直,虚心而且正直,代表着一种品格。民居稀稀落落隐藏在坡地上,或许曾有一位远行客经过,见此处好山好水,就留下来不走了,然后几百年繁衍出缀珠串玉的村庄。走在这里有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因为我的家乡也是一个山中小村落,小时候每天起来推开窗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青翠的竹林和连绵的茶山。

沿途所见,仿佛踏入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国画中,周边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如同泼墨的山水画。连绵翠影倒映在水中,随着碧波微微荡漾,葱郁绿植映入眼帘,清新的草木香钻入鼻尖。水声潺潺,云光波影,老鹰高飞,白鹭低栖,景色不断变换的同时,心情也逐渐开阔起来。岸边粉墙黛瓦,竹影相间,古色古香的江南村落,阡陌纵横的田野风光,充满诗情画意。

路边有一丛百合花开得正旺,有淡淡清香随风飘来。站在这丛亮白前,我有些微的惊讶,它们的形象如此与众不同,从容绽放,丝毫不沾染媚俗之气。一路走来,路旁玉米地里包谷正在灌浆,芋头高大的叶子被风吹得摇头晃脑,菜地边的桃子已经红艳的成熟了,蜻蜓和蝴蝶在水上枝头翩翩起舞。相较于城市的精致,我也喜欢这土地里和原野上生长的一切。

我在茆坪村胡氏宗祠周围走动,一条卵石路贯穿古村,文安楼与胡氏宗祠为节点,东山书院是一个集阅读体验、咖啡糕点、文创雅集于一体的文化复合空间。几棵合抱古木遮蔽了阳光,枝丫直伸入溪流上空,徒步的人们在此小憩,领队拿出了一个大西瓜,大家兴高采烈地分吃了,感叹累了渴了吃一片西瓜真是顶级的享受。高处的沟壑此时承载着山间溪流,溪水流到更低处形成小小的瀑布,如一匹匹白练,飞珠溅玉,发出悠长琴韵。下方河道截流成坝,水声哗哗夹杂人声喧哗,儿童持水枪玩得不亦乐乎,年轻的男女们在这里留下美丽的合照,河边百米长廊,浓荫匝地,有小情侣卿卿我我。我亦沉醉于此久久不愿离去。

百步街头的千年古樟树,和始于宋代的千年古村一样,历经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看惯多少次天上的云卷云舒。在蓝天、翠竹的衬托下村庄显得格外幽静。老子云:“修之于乡,其德乃长”,固守千年大智慧的村庄于柔顺中孕育着坚韧,于岑寂中阐释着庄重。名缰利绊,浮云过眼,我们的终极皈依仍是一抔乡土,红尘之中,谁又能走得出自己心灵的村庄。绿树拱围,秀水洄绕,暮云平处,炊烟四起。村庄宛若一张黑白分明的照片,多年来一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梦里。

从茆坪村到芦茨村的道路比前面一段宽一些,有几段还是青石板路。继续前行至芦茨村,江面开阔,水流平缓,现代民居漂亮宽敞。村里有方干像,他是芦茨村人的骄傲,他的《题家景》诗就是写芦茨村的:“吾家钓台旁,烟霞七里滩。庭接栖猿树,岩飞浴鹤泉”。芦茨村旁的河流是富春江支流,通过芦茨湾连接着富春江,西北面就是著名的严子陵钓台。他日当再来,领略富春山居图里的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